九年级上学期实验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1161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6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实验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九年级上学期实验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九年级上学期实验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九年级上学期实验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九年级上学期实验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实验题.docx

《九年级上学期实验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学期实验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学期实验题.docx

九年级上学期实验题

未命名

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二、新添加的题型

1.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②。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不同变化是,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

三、实验题

2.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选择的最佳发生装置是________(选择“B”或“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检验该气体已集满的方法:

____。

3.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1)写出仪器名称Ⅱ_______.

(2)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应选用装置__(填编号).也可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D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填编号).

a.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c.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4)若用E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填“a”或“b”)端通入.

(5)装置A与装置B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

4.某同学测试各种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1)准备实验:

用玻璃片盖住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时,应该用玻璃片的_________(选填“光滑面”或“磨砂面”)与集气瓶口接触;

(2)分析与表达:

所示实验中有错误的是并分析原因____________;(填编号并写出原因)

(3)实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硫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原因是____________。

5.某兴趣小组根据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

(1)②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2)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则①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任答一点);若用E装置收集气体,观察到______时才能开始收集。

(3)写出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写出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______。

(5)已知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很难溶于水,常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

若实验室要制取少量氢气最好选择发生装置________(填字母,下同)和收集装置________。

6.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接通直流电源后,D管产生气体是_____气,检验的方法是_____现象是_____。

A电极为电源的_____极。

(2)如果D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为5毫升,则C试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为_____毫升。

(3)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

(4)在该实验中,通常会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

7.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用如图所示的3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实验前后天平不能保持平衡的是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A、B、C、D,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燃烧的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其中A、B、C、D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①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是______。

②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_____。

③表中x的值是______。

(3)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开展的实验:

先用天平称取质量为m1的金属锡粉(Sn)。

将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2。

打开容器,听到了空气进入容器发出的“丝丝的声响”,待容器中空气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3。

①锡的常见化合价为+4,则锡的燃烧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②罗蒙诺索夫分析数据后发现,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________(用含m1 m2 m3代数式表示)。

8.如图是一些探究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

(2)B实验中,打开弹簧夹前集气瓶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其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导致测量结果小于1/5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答一

点即可)

(3)C实验可验证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

9.根据下图实验装置进行回答: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②____③___④___

(2)若要利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氧气,则应选择装置为_______,

(3)a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_____,c中的仪器①应伸至________以下,可以防止产生的气体__。

e、f中的导管均应接近仪器②的______部,是为了将瓶中的空气___。

10.气体压力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和数据处理软件相结合,可用于检测密闭体系内气压变化,并讲气压变化以数字、曲线等多种形式通过计算机实时显示出来,如图为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实验装置图图1及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测的集气瓶中气压变化图图2.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红磷要足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实验前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了20ml的水,此处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若集气瓶的内部体积为200ml,则理论上倒流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

(3)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导致DE段气压变化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按下图组装仪器,关闭弹簧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

(3)实验完毕,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写一种原因)。

12.已知澄清石灰水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如图三个反应的相同点是_________(填序号).

A.都是化合反应B.都是氧化反应C.生成物都是固体D.都是非金属与氧气反应

(2)将装置乙改装为如图丁所示装置,还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经测定,集气瓶的容积为250ml,在此实验中,观察到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为50ml,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在保证整个装置不漏气的前提下,所用红磷的量必须过量,如果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观察量筒内减少的水的体积,则实验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实验完毕后,集气瓶内残余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填化学符号)。

(3)在做甲、丙两个实验时,事先都需在集气瓶底部装有少量水,其作用分别是:

甲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

1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同学们在制出二氧化碳后又进行了相关的系列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

(1)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用A装置制气体的最大优点是可以____________.

(3)D装置可以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D装置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

(1)实验A:

通电后,乙中产生的是______;

(2)实验B:

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的原因可能是(只答一条):

______;

(3)实验C: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过滤速度很慢,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

(4)实验D:

写出铁丝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氧气的制取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对比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的纯度。

(进行实验)

①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当_________时证明氧气集满,用传感器测定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重复该实验3次并记录数据。

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用传感器测定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重复该实验3次并记录数据。

氧气的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

氧气的体积分数/%

79.7

79.6

79.9

90.0

89.8

89.3

氧气的平均体积分数/%

79.7

89.7

(实验分析)不考虑操作失误的因素,用排水法也收集不到纯净的氧气,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探究不同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效果。

(查阅资料)

①MnO2、Cr2O3、Fe2O3、CuO、S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均具有催化作用。

②海藻酸钠可以作为催化剂的载体支架,形成负载不同催化剂的海藻酸钠微球。

(进行实验)

①制备五种负载不同催化剂(MnO2、Cr2O3、Fe2O3、CuO、S)的海藻酸钠微球,每个微球大小相同,且负载催化剂的质量相等。

②取30粒负载某种催化剂的海藻酸钠微球与20mL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在锥形瓶中迅速混合发生反应,实验装置如图1,采集200s内压强数据,绘制曲线如图2。

(实验分析)

①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

②本实验中,通过一段时间内______来反映生成氧气的快慢。

③本实验中,负载MnO2的微球显示了良好的催化效果,60s时竟将橡皮塞弹飞,在图2中对应的曲线是_______(填“a”或“b”);负载_______的微球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负载Fe2O3、Cr2O3的微球催化效果一般;负载_______的微球催化能力最弱。

16.资料①:

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HCl)气体,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NH3),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会产生大量白烟,这是因为两者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资料②:

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如图所示,烧瓶A中盛有浓盐酸,烧瓶B中盛有浓氨水,在长玻璃管外壁上用记号笔做了d、e、f三个标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

(2)实验开始时打开开关a、b,一会儿后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白烟,此现象能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3)你认为玻璃管中白烟最浓厚的地方是________(选填“d”“e”或“f”),理由是____。

17.如图是A、B两组同学分别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验证实验.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回答(假设A、B两组药品混合前质量均为m前、混合后质量均为m后):

(1)A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

m前______m后.(填“>”或“=”或“<”)

(2)B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

m前>m后,请解释原因______,该实验若试剂不变,应如何改进此装置______;

(3)有同学认为白糖和水混合前后的质量也相等,说明该实验也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这种说法对吗?

______ 为什么?

_______ .

参考答案

1.【实验探究与结论】

(1)滤纸条变红(只答“变色”不给分)

分子在不断运动或浓氨水(氨或NH3或NH3·H2O)易挥发

浓氨水(NH3·H2O)显碱性或浓氨水(NH3·H2O)是碱性物质或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碱

或浓氨水(NH3·H2O)易分解(合理答案均给分)

(2)氢氧化钠吸水放热,加速浓氨水的挥发(只要答到“氢氧化钠吸水放热”就可给分)

(3)现象明显、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实验药品用量少、环保无污染(答出其中的任意两点均给分)

【思维拓展】

(1)试纸由紫色变红色(答出“变红”即可,只答“变色”不给分)

下面的试纸先变红或两条试纸变色的快慢不同或两条试纸变色的深浅不同(若答“下面试纸变红,上面试纸不变红”不给分,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碳酸或酸性物质)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或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合理答案均给分。

顺序错误不给分)

(2)在外管(或大试管)内加入澄清石灰水

将燃烧的木条放在支管口(以上两空不规定顺序,合理答案均给分)

【解析】

2.酒精灯集气瓶A2KClO3

2KCl+3O2↑C2H2O2

2H2O+O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气体已集满。

【解析】

【详解】

(1)据图可知仪器的名称:

①试管,②集气瓶;

(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加热装置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选择的最佳发生装置是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O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气体已集满。

3.锥形C2KClO3

2KCl+3O2↑bacb能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解析】

【详解】

(1)据图可知仪器Ⅱ是锥形瓶;

(2)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可以控制反应物的浓度或反应物的量;图中C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逐滴滴加液体,从而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需要先将集气瓶装满水,然后收集氧气,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方在桌面上;

(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从长导管b进气,将空气挤压到集气瓶上部排出;

(5)装置A中固体放在多孔塑料片上,夹住止水夹,气体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装置B中固体直接放在锥形瓶中,固体和液体不会分离,所以装置A与装置B相比,其优点是:

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磨砂面C,瓶底没有放水或少量细沙3Fe+2O2

Fe3O4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空气中氧气浓度较低

【解析】

【详解】

(1)为了防止气体泄漏,也防止玻璃片从集气瓶滑落,集气瓶口上方和配套的玻璃片都要磨砂面接触;

(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了防止溅落的高温熔融物使瓶底受热不均而炸裂,集气瓶中要注入少量水或垫上一层细沙;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Fe+2O2

Fe3O4;

(4)硫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的原因是:

空气中氧气浓度比纯氧中浓度低.硫燃烧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5.长颈漏斗固体颜色由紫色变为黑色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CaCO3+2HCl===CaCl2+H2O+CO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CE

【解析】

【详解】

(1)②是长颈漏斗。

(2)用A装置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放了一团棉花,则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紫色的高锰酸钾发生分解反应有黑色的二氧化锰生成,所以反应现象是固体颜色由紫色变为黑色。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是纯净的氧气,此时再开始收集氧气。

(3)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4)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气体的验满在瓶口。

(5)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可选择发生装置B、C,若实验室要制取少量氢气则选择发生装置C,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很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收集,故选E。

【点睛】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密度与空气的比较选择收集装置。

6.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负10水

氢气+氧气增强水的导电性。

【解析】

【详解】

(1)电解水时生成的体积较小的气体是氧气,故填氧;

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气体中,故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木条复燃;

连接电源A极的玻璃管内生成的体积较大的气体是氢气,该玻璃管连接电源的负极,故填负。

(2)由图可知,D管内的气体为氧气,其体积是C管内氢气体积的1/2,则C管内的气体体积为10毫升,故填10。

(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故文字表达式写为:

氢气+氧气。

(4)电解水时,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加快反应速率,故填增强水的导电性。

【点睛】

电解水时,电极端生成气体的种类可记忆为“正氧负氢”;生成气体的体积记忆为“氢二氧一”。

7.B反应有CO2逸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10:

918Sn+O2

SnO2m1+m3-m2

【解析】

【详解】

(1)分析三个实验可以知道,反应A中是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B是在敞口的容器中反应且生成了气体逸出,导致左盘中容器内的物质总质量减少;C虽然是敞口的容器中反应但是没有生成气体,所以可以判断反应前后B实验前后天平不能保持平衡,理由是反应有CO2逸出;

(2)①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知道,在反应的过程中是分子裂解成原子,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而得到新的分子,所以该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②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知道,反应前后B的质量增加了,所以B为生成物,反应中生成的质量=(140g-20g)=120g,反应前后A物质的质量减少了,所以A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100g-32g)=68g,结合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知道,反应物为A和D,生成物为B和C,其中A为NH3,B为NO,C为H2O,D为O2,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5O2

4NO+6H2O;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计量数的比,所以可以知道B和C的质量比为:

120:

108=10:

9;

③根据上述的解答可以知道,反应中生成B的质量为:

140g﹣20g=120g,B:

C=10:

9,所以可以判断反应中生成C的质量为108g,即126﹣x=108,所以x=18;

(3)①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二氧化锡,化学反应方程式是Sn+O2

SnO2;

(2)将这些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2。

把白色物质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的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3,则参加反应的气体的质量为m3﹣m2,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m1+m3﹣m2。

【点睛】

解题时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8.增强水的导电性红磷燃烧,火焰呈黄白色,放热,产生大量的白烟(“火焰呈黄白色”可不答)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磷”写成“红磷”也正确)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等,合理即可)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

【详解】

(1)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是为了增加水的导电性,加快反应速率,故填增强水的导电性。

(2)红磷燃烧时,看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火焰呈黄白色,放热,产生大量的白烟,故填红磷燃烧,火焰呈黄白色,放热,产生大量的白烟(“火焰呈黄白色”可不答);

红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文字表达式写为: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磷”写成“红磷”也正确);

用该装置测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测量结果小于1/5的原因可能有:

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等,故填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等,合理即可)。

(3)图中倾倒二氧化碳进入烧杯中,证明的物理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填密度比空气大。

【点睛】

用红磷测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为保证达到实验预期效果,应做到:

1、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不漏气;2、红磷的量要足,最好过量一点;3、燃烧熄灭后,冷却至室温时再打开止水夹。

9.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铁架台ad或ae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液面逸出底充分排出

【解析】

【详解】

(1)标号仪器的名称分别为:

①是长颈漏斗②是集气瓶③是水槽④是铁架台;

(2)用氯酸钾制氧气时,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发生装置选用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选用d或e。

若要利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氧气,则应选择装置为ad或ae;

(3)a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c中的仪器①应伸至液面以下;f中的导管均应接近仪器②的底部,是为了将瓶中的空气充分排出。

【点睛】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0.4P+5O2

2P2O5将氧气完全消耗完吸收热量,使温度尽快降到室温36ml红磷燃烧放热,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温度逐渐降低,瓶内气体收缩打开弹簧夹

【解析】

【详解】

(1)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P+5O2

2P2O5;

(2)实验中红磷要足量的原因是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实验前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入水的作用是:

加快集气瓶的冷却;吸收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从集气瓶中逸出;理论上倒流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为:

(200mL-20mL)

=36mL;

(3)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导致集气瓶中的气体膨胀,气压增大;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氧气完全反应后,温度逐渐降低,气压减小;导致DE段气压变化的实验操作是打开弹簧夹,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随着水的进入,集气瓶中的气压逐渐增大。

11.4P+5O2

2P2O5氧气消耗完了装置漏气(或未冷却到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