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平行志愿各省解析完整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1087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平行志愿各省解析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解读平行志愿各省解析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解读平行志愿各省解析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解读平行志愿各省解析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解读平行志愿各省解析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读平行志愿各省解析完整版.docx

《解读平行志愿各省解析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平行志愿各省解析完整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读平行志愿各省解析完整版.docx

解读平行志愿各省解析完整版

江西教育考试院建议考生把握五原则报志愿

2011年06月28日  来源:

江西日报

 6月28日8时至7月2日18时,江西省考生进行知分、知线、知位网上填报一本、二本、三本和高职(专科)院校志愿。

   江西省今年在文史、理工类一本、二本、三本批次,体育类二本、三本批次,美术类二本批次实施平行志愿。

据了解,实行平行志愿,考生一次可选择4所高校,增加了选择院校的空间,降低了填报志愿的风险,减少了录取中的“撞车”现象。

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建议考生把握5个原则:

一是有效落差原则。

选择4所院校时,不能一味盲目追求知名、热门院校。

二是适度博弈原则。

可以选择1所往年录取线比自己高10分至20分的院校。

三是选择适中原则。

选择两所和自己考分相适应的院校,以提高志愿的有效性。

四是保底录取原则。

要填报一所确保录取、且符合自己最低要求的院校。

五是专业梯度原则。

实行平行志愿,专业“撞车”是考生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因此,考生在考虑兴趣和意愿最低要求的情况下,一定要掌握专业梯度,服从专业调剂。

陕西招办提醒注意平行志愿填报的几个误区

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1年06月27日  来源:

陕西日报

近几天正是考生填报志愿的时间,陕西省招办提醒考生注意在志愿填报中的几个误区。

    

(一)对ABCD四个志愿对招生院校来说都是第一志愿的认识存在误区。

有的考生把ABCD四个志愿等同于过去的梯度志愿,认为填好A志愿最重要,后续志愿不一定有作用。

有的高校在宣传时告知考生“在A位置填报我校分专业时可以加分”等,更强化了考生的这一认识误区。

实际录取时并不是先检索所有考生的A志愿,再依次检索BCD志愿,而是先把所有考生按照总分(投档分)和位次排序,从最高分和位次的考生开始,依次检索其ABCD志愿。

对于招生院校来说,无论录取的是ABCD哪一个位置的志愿,院校端所看到的始终是“第一志愿”,看不到ABCD的位置字样。

    

(二)对平行志愿正式投档时只有一次投档机会的认识存在误区。

无论是录取前填报或录取过程中征集志愿,平行志愿如果档案能够投出,对考生来说,每次集中投档的机会只有一次。

因为每一次投档时,几万名考生的电子档案同时检索投档,数百所院校同时接收电子档案并完成录取工作。

对于某一个考生来说,一旦你的电子档案能够投放给ABCD中的某一个院校,则其他志愿同时就不再有任何作用了。

    (三)对不填报专业服从调剂给录取带来的风险认识存在误区。

先通报几组数字,一是实行平行志愿的一、二批本科考生ABCD四个志愿专业不服从调剂的统计结果,其中A志愿专业不服从调剂的20%左右,BCD志愿专业不服从调剂的则分别在25%左右。

二是第二批本科投档后,据统计各院校专业不服从调剂的考生占总投档人数的比例,文史类为26.5%,理工类为30.4%,而且多数院校所投档案专业不服从调剂的考生低分段人数明显高于高分段。

三是第一批本科正式投档录取过程中被院校退回的一千多份档案中,95%以上的退档原因是“所报专业满额且不服从调剂”,其他理由退档的不足5%。

以上数字第一组说明很多考生对“专业服从调剂”的认识还停留在梯度志愿模式上,认为A志愿最重要,所以专业不服从调剂的比例相对较低。

第二组数字一方面反映了考生对专业的选择性较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许多考生对平行志愿模式下专业不服从调剂的风险认识不到位。

第三组数字则直观地说明了专业不服从调剂给考生带来的现实风险。

(四)对平行志愿按照ABCD顺序检索投档的理解存在误区。

省招办在信访接待和电话咨询中,经常会有考生提出“跳跃”投档的要求。

比如某一个考生A志愿无法投出,BCD志愿都能投出,于是提出“我想去C或D志愿院校,不想去B志愿院校了”。

这样的要求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因为计算机检索到某一个考生时,是按照ABCD的顺序进行检索的,当检索到B志愿院校尚有空缺,自然就将这一档案投向B院校,而不会越过B志愿将档案投向C或D志愿。

这一过程完全是由计算机系统在控制,人工是无法干预的。

河南高考志愿填报切记七大要点

2011-06-10

   高考落幕,招生即将启动,面对网络填报志愿流程简化和一本、二本完全“平行志愿”改革,昨日,河南省招生办主任杨智磊给考生填报志愿支招,帮助大家作选择。

   “平行志愿”应有梯度

   杨智磊说,今年,河南省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对口生和专升本实行的是完全平行志愿投档模式。

   平行志愿就是按高考成绩对考生排序,逐分逐个检索考生填报的志愿,只要检索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

也就是说,考生不会因为未被平行志愿中排列第一的院校录取,而失去被排列在第2~6个院校的录取机会。

所以,对于同一组平行志愿,几个院校志愿之间应该有梯度,一般来说应将自己最想就读的高校填报在平行志愿首位,最后的位置可考虑填报“保底”院校。

“平行志愿”强调考生分数的高低,考生填报志愿时只要对自己的成绩定位准确,并注意拉开志愿学校的档次,这样就可以选报比较心仪的大学。

考生切勿忽视平行志愿风险

    高考结束以后,各地将进入高考志愿填报阶段。

今年,全国16个省市区实施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改革,但不少考生和家长对平行志愿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对平行志愿可能存在的风险估计不足,对填报平行志愿的技巧方法知之甚少。

笔者认为,在平行志愿的填报过程中,考生和家长应在充分了解平行志愿的优点和风险的同时,掌握平行志愿的填报技巧。

 

走出平行志愿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

平行志愿能一档多投,投了一个没录上再投另一个。

  →误区二:

平行志愿能选择性投档,所报的几所院校哪所分高投哪所。

  →误区三:

平行志愿就是平等志愿,平行的几所院校都一样对待,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误区四:

平行志愿大大增加了投档机会,考生凭蒙靠猜也可撞上一所。

  平行志愿对于整体考生是“分数优先按志愿,分数相同看科目”,而对于单个考生则是“逐个检索,一档一投、能投则投、投后不检、无投再检、检完则完”的投档原则和操作步骤。

对于平行志愿投档的原则和方式,考生和家长容易产生4种较为典型的错误认识,以下不妨逐一分析:

  “平行志愿能一档多投,投了一个没录上再投另一个。

  分析:

平行志愿只能是逐个检索、一档一投。

即当考生排序位次符合条件后,再依据考生所填报平行志愿排列的院校自然顺序逐个检索,当该考生的分数符合A院校的投档条件时,则投给A院校。

在此情况下,即便该考生的分数符合B、C、D院校的投档条件,也不会再检索、再投档,这就是“一档一投、能投则投、投后不检”。

只有在A院校已投满或考生不符合A院校的投档条件时,才检索B院校是否可以投出,即“无投再检”。

因此说,平行志愿不是投向所有达到条件的志愿院校,更不是这几所院校必须都逐个检索、投档。

当检索完成但均未能投出时,该考生平行志愿的投档即告结束,只有等待未录取满额院校的征集志愿或转入下一批次院校的录取,这就是“检完则完”。

  “平行志愿能选择性投档,所报的几所院校哪所分高投哪所。

  分析:

实际上,平行志愿是严格按考生所报考的几所院校的排序先后依次检索,只要几所院校中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

如果考生把投档分数相差无几的学校排在一起,可能会出现几个平行志愿一个都投不出去的结果。

如果考生把同一层次投档分最低的院校报在A或B的位置上,而将投档分最高的院校报在B或C的位置上,即便考分达到或超过投档分最高的院校,省级招办也只能将该考生投向A或B位置上的院校。

简单来说,投档不会投向分数最高的院校,而是投向排序在前投档分最低的院校。

  “平行志愿就是平等志愿,平行的几所院校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分析:

虽然作为平行志愿填报的几所院校均视为考生在本批次的第一志愿或第二志愿,但它们之间还是有严格的先后顺序的。

平行志愿有字母标志的,投档按照从A到B,再从B到C的顺序进行,没有字母标志的,即在机读志愿卡中,平行志愿的先后顺序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Z”字型排列。

这个排序就是检索、投档的先后顺序,并且只给每个考生一次投档机会。

所以,平行志愿绝不是平等志愿。

  “平行志愿大大增加了投档机会,考生凭蒙靠猜也可撞上一所。

  分析:

平行志愿的确可以大大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但绝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仅仅只是降低了考生,尤其是高分考生的志愿填报风险,而不是完全消除了考生志愿填报的风险,如果过分夸大其功用,可能会适得其反。

  了解平行志愿的内在风险

  →未被平行志愿录取的考生,面临的境况可能比在排序志愿下面临的境况更严峻。

  →如果填报不当,同样可能上线落选或进档后被退档。

  虽然平行志愿具有志愿满足率高、高分落榜可能性小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填报不当,同样可能造成上线落选或进档后被退档。

  按照一般程序,在平行志愿录取完成以后,就将直接进入征集志愿阶段,但平行志愿的投档率及录取率均较高,尤其是比较好的院校。

因此,未被平行志愿院校录取的考生,尤其是高分考生,进入征集志愿后,面临的境况可能会比以前排序志愿下面临的境况更严峻,因为至少排序志愿的第一志愿未被录取,如果第二志愿填得好、报得巧,还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同时,由于各地划分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一般高于100%,导致上线后的考生并不能被全部投档,一部分上线考生存在着滑档落选的风险。

各高校投档比例一般也大于100%,因此,进档后的考生也不能保证全部录取,有一部分进档考生存在着投档后被退档的风险。

  现实中,平行志愿的内在风险主要表现为:

首先,考生之间分数相差较大,如考生甲比乙高出10余分甚至更多,但考生甲所报平行志愿的几所院校的投档分比较高,未能投档,而考生乙考分虽低,但所报的几个平行志愿院校的投档分相对较低,顺利地被投档、录取。

其次,高分考生被正常投档,但进档后不能被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录取,又不服从专业调剂,学校只有退档。

第三,考生之间分数相差无几,如考生甲与乙考分相当,填报的志愿几乎一样,但由于高校的投档比例一般高于100%,考生甲虽被投档到所报B院校,但是因进档后变成相对低分被退档,而考生乙虽因考分低几分只能投档于所报C院校,但进档后却变成相对高分被录取。

  掌握平行志愿的填报技巧

  →对于第一志愿平行,应注意合理搭配,正确排序,最好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对于第二志愿平行,应重点关注志愿高校的志愿级差,以及志愿高校历年招生情况。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平行志愿都指的是在第一志愿中实行平行志愿,但我国目前还有一些省市区采用的是第二志愿平行。

对于两种不同的平行志愿模式,在填报技巧方面也略有不同。

  对于采取一志愿平行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的地区而言,考生和家长应注意合理搭配平行志愿,做到冲得上、稳得住、保得了。

可以填报一所或几所分数较高的院校,同时填报一所或几所分数较低的院校,一旦分数较高的院校投不出去,还有分数较低的院校保底。

  如果填报的平行志愿中有几所院校都可以被投档,那么档案只能投到排在最前面的那一所院校。

因此,考生应将最心仪的院校放在最前面,同时几个平行院校保持一定的梯度,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志愿的满足率。

  根据教育部和各地的现行规定,学校确定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一般在本校招生计划数的100%-120%以内,如果学校不增加招生计划,那么,投档比例越大,退档比例也会越大。

因此,为了降低平行志愿的退档风险,增大录取的可能性,考生和家长应当优先选择投档后一般不退档或者是投档比例较小的院校。

  凡作为平行第一志愿填报的院校,最好选择学校录取即确定专业的办法为分数优先的,也就是确定专业时也为平行志愿,同时在选择专业时最好加上服从专业调剂。

  而对于采取二志愿平行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的地区而言,考生和家长除了要掌握一志愿平行的方法和技巧以外,还应注意掌握志愿高校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的相关政策,把握志愿高校录取第二志愿的人数、比例,以及是否服从专业调剂等几大条件。

在院校志愿分数级差不适用,以及没有规定院校志愿分数级差的情况下,应重点关注志愿高校近年的具体招生情况。

解读“平行志愿”

李宝元

发表时间:

2008年02月21日

  “平行志愿”改革缘起

  

从2003年开始,一些省份,如湖南、江苏、浙江、河南等,曾先后针对传统上这种具有很强博彩意味的高考招生录取方式,进行了一系列试点改革。

其中,设置“平行志愿”的招生办法,大大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博弈风险,得到家长及各方面的认同度较高。

上海、北京等地区也将在今年5月份推行“平行志愿”填报录取方式。

于是,教育部在2008年工作要点中提出:

高考要推广和完善平行志愿投档、分段公开征集志愿等录取方式,进一步提高考生和高校满意度。

但由于各省区市情况不同,是否实行平行志愿由各地自行决定。

目前,云南、广西、江西、广东、海南等省明确暂不实行,其他地区尚无定论。

  

“平行志愿”操作要点及模式

  

所谓“平行志愿”,简单地说,就是这样一种投档录取方式,即:

在每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平行填报若干个志愿学校,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

招生录取时,将按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逐分排列,按序逐个检索和满足考生所填报的系列志愿,高分完了录低分,第一志愿额满逐次检索第二、第三志愿,如此类推、循序渐进。

在实际运作中,由于各省区市情况不同,“平行志愿”具体操作模式也有一些差别,归纳起来大致有完全模式和混合模式两种基本类型。

  

“完全模式”

即每个批次中的每个志愿都是平行志愿。

这是最具典型代表意义的操作模式,湖南、江苏、浙江及上海等省市就属于此种模式。

  

拿上海方案为例,投档以“分数优先”原则分三个批次进行:

第一批、第二批本科,各设置A、B、C、D四个平行志愿院校;第三批专科(高职),设置A、B、C、D、E、F、G、H八所志愿院校;各批次每所院校均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这些志愿院校和专业都是“平行”的,都有在理论上均等的机会和几率被录取。

  

假如,某考生根据自己高考成绩,填报了本科第一批四个平行志愿分别为:

A清华大学,B上海交通大学,C北京理工大学,D华东理工大学。

在投档录取时,按分数排到该生,就会依次检索他的四个平行志愿,如果第一志愿清华大学没满额就投该校相应专业,如果已经满额则改投第二志愿上海交通大学,若有专业空额就投档,否则依此类推,直至在这四个志愿中各专业出现空额。

假如都已经满额,则该生只能等待该批次征求志愿时再填报,或者等待下一个批次时再投档招录。

  

“混合模式”

即部分批次中有平行志愿,但第一志愿不是平行志愿,或者在第三、四志愿中设置一些平行志愿,以增加考生的录取机会。

如安徽、河南、辽宁和天津等省市,近年来采取的大都是这种模式。

  

以去年安徽方案为例,文史、理工类志愿实行知分填报,具体设置六个投档批次,即:

提前批院校,第一、二、三批本科院校,以及第一、二批高职(专科)院校批次。

其中,提前批院校志愿不设平行志愿,其他批次院校志愿设置1个一志愿以及A、B、C、D、E等5个平行二志愿,其中一志愿设6个专业志愿及1个专业服从志愿,而所有平行志愿均不设专业志愿,填报平行志愿即为专业服从。

除提前批外,各批次录取结束时,如高等学校计划未完成或新增计划,将面向批次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重新征集志愿,征集志愿设4个平行志愿和院校服从。

  

这种双轨模式往往矛盾依旧,改良效应有限。

实际上,它只是将传统投档录取中“第一志愿优先”做法,以新的名称和形式默认下来,由于各院校依然高校依然以非平行的第一志愿录取,而其他若干所谓“平行志愿”往往还是形同虚设,其实质与以前录取规则没有什么两样。

  

“平行志愿”的正面效应

  

显然,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更加尊重和维护考生利益,大大提高了其选择空间和被录取机会,尤其是在很大程度保护了高分考生,使他们因一份之差而遭遇“滑铁卢”的可能性大大减小,只要自我定位适当、志愿搭配合理,高分考生可以更轻松、更自主地选择自己理想的院校与专业。

这使家长及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有种“松口气”的轻快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原来“第一志愿定命运”那种极度紧张的博弈情绪。

  

根据一些地区试点经验,平行志愿一次录取率可达90%以上。

例如,2007年湖南本科一批投档录取结束后,全省2879名600分以上考生中,文科只有1人、理科只有12人未被录取,且其原因主要是考生志愿填报过高、专业不服从和自愿放弃录取;这与推行“平行志愿”之前的2002年情况形成鲜明反差,当年全省600分以上的6031名考生中,就有1003名未能进入本科一批投档。

  

其次,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大大减少了考生与高校之间在招生录取中博弈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多年来大量高分考生复读、高分考生落榜与院校生源断档并存及高校招生“大小年”等不合理现象。

  

推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后,考生与高校双方选择的确定性提高,考生可选择的高校和专业志愿大大增加。

  

“平行志愿”关键性操作问题

    在平行志愿实施中,通常涉及一系列关键性的操作问题,如同分考生投档次序设计,以及与“自主招生”的协同衔接等。

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关乎“公平性”,而且关系到考生自主择校、高校自主办学等深层体制层面的“方向性”问题。

  

首先,同分考生如何排序,是一个关键性设计问题。

  

其次,平行志愿方式与已有的“自主招生”办法如何协同衔接,亦是一个涉及改革方向性的操作难题。

  

另外,对于退档考生应该如何处理,也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按照平行志愿方式投档录取,如果要减少考生风险,就必须减少高校自主选择权限,将原来120%投档比例大幅调低(如上海降到105%),最好能控制到100%。

否则,如果高校提档又退档,考生填报的其他志愿很可能就作废了,如果参加该批次补录不上,就会有相当比例和数量的考生仍会面临“高分低就”或“高分落榜”的风险。

但是,这样一来,高校自主选择生源的空间和余地就会非常狭小,这显然与落实高校自主权的改革大方向有矛盾。

在操作上这是一个两难相悖、权衡利弊的问题,需要积极试错探索解决。

例如,有专家提议,是否可以考虑采取同时投档多张录取通知书的办法,这样既增加了考生选择自主权,又可以激活高校竞争机制,增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当然如此这般,高校招生工作的操作难度和成本也会增大。

  

归根结底,平行志愿以“分数优先”为要则,自然是一种强化考生分数与高校层次对应关系的一套投档录取规则,考生按照考分多少排出三六九等,学校按照既有行政隶属层次及历年招生分数线排出相应层级座次,这样自然强化了高考制度固有的“分数第一”、“一考定终身”等应试效应,也弱化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横向竞争机制。

如何在操作层面通过巧妙设计,使得平行志愿改革既能够保障考生平等权益,也给高校留下充分的自主选择空间,还不损害有关方面平等竞争机制,这确实具有很大挑战性。

  

“平行志愿”的风险

  

归纳起来,考生填报平行志愿时仍然要面临三种风险:

一是投档退档风险,各批次招生院校在录取时是按各自招生规模分别设置一定的投档比例,只要院校调档比例大于其计划招生数,必然有相等比例数量的考生自然落榜;二是志愿填报风险,若考生在填报时没有客观审视自身实力,填报志愿偏高或没有梯度等,也可能高分落榜;三是专业调剂风险,若考生在各校专业填报上不愿意调剂志愿,这样也将面临退档。

在平行志愿中,如果考生被学校提档又被退档,该考生填报的其他志愿很可能就作废了,这样就只好参加该批次的补录,若补录不上就会落选。

  

可以说,平行志愿是一把双刃剑,在化解一些风险的同时又带来一系列其他风险。

填报方式加强了高考分数排序作用,这使平时及模考成绩不佳但高考发挥很好者,也可以大胆地“跳起来摘桃子”,与那些平时及模考成绩较好者“平行”竞争。

也就是说,对于平时成绩不好而高考发挥很好的同学,平行志愿可以增加其进入好学校的机会;而对于平时成绩较好的同学,平行志愿不一定帮助他们进入更好的学校。

换句话说,平行志愿可以减少“高分落榜”的风险,但对于成绩中上等的考生来说则没有什么明显好处。

由于选择名牌高校的填报风险降低了,更多考生会选择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来“试一试”,这样,对于平时成绩较好但临场发挥一般的考生来说,在竞争名牌大学时,平行志愿招生办法减少了他们的被录几率,可能使他们陷于比过去更加不利的境地。

可见,平行志愿在扩大“机会均等”的同时,又在另一个方面集中和强化了高考的分数博弈风险,尤其对于那些中高端考生来说,也不应盲目乐观。

  

此外,初次实行平行志愿存在“信息成本”问题,考生在报志愿时由于没有历史数据参照,其操作难度和风险都很加大。

在没有实施平行志愿时,考生填补志愿一般依据自己在省区市考生中的排名,以及他在拟填报高校过去年份录取底线考生的层次;但在实施平行志愿的头一年,后者失去了参照价值,考生填报志愿时可能会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

再加上投档被退档、是否服从专业调剂以及身体条件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以及填报的志愿高校和专业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等原因,这都会使高考志愿填报更加复杂和困难,面临诸多难以把握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总之,“平行志愿”不等于“平等志愿”,更不是医治应试教育体制病症的“灵丹妙药”,它只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点志愿填报的博彩意味,但同时也加大了其他方面的负面效应和风险。

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

  

“平行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总的来说,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要充分掌握相关信息,客观评估自身实力,有条不紊地锁定目标志愿。

在搜集信息时,不要轻信道听途说,应通过可靠途径充分了解有关招生政策,吃透吃准相关招生细则。

同时,结合历次考试情况准确评估考生自身实力和位次,以及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专业兴趣,圈定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大致范围。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详细了解报考学校的招生政策、专业录取规定以及操作办法等,审慎填报每一个平行志愿。

  

首先,对于平行志愿填报来说,虽然实行初年历史参照系缺失,但以排名为依据进行评估的基本套路未变。

考生依然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准确的定位,可以根据自己在学校全年级中的排名,或者根据自己在模考成绩的位次,来推算在全省区市考生中的名次,并了解往年相同水平学生报考学校的情况,适当估计其他考生的选择倾向,最后确定自己拟重点考虑的批次和学校,进一步结合各校招生计划来填报平行志愿。

这里最为关键是对高校录取排名情况的把握。

在没有历史数据作参考的情况下,可以将拟报考学校及其以上层次学校的计划招生人数加起来,再适当考虑随机、退档变动人数,在理论上估算出一个大致的高校排名位次。

  

其次,在填报平行志愿时,依然要注意适当拉开档次,要立足自身的学习实力并兼顾个人爱好,切忌跟风、扎堆、赶潮流。

首先要注意平行志愿其实并不是完全“平行”的,依然有先后次序、轻重缓急之分。

可以根据历年录取分数线情况、学术声誉与影响力等情况,把同一批次的院校分为高、中、低不同分段,同时兼顾自身实力属于哪个区段,使所填的平行志愿学校跟自身水平相吻合,适当拉开梯度层次,并注意留有“保底”学校。

在专业志愿的填报中,不要一味追逐热门专业,应考虑将专业志愿适当分布、合理搭配。

在高校志愿与专业志愿之间要权衡利弊,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要看考生自身偏好,如果偏好学校就要服从专业调剂,另外,还要注意不同专业录取时对相关单科成绩的特殊要求。

  

最后,但却是最重要的一点,要特别提醒中学生报考大学要有长远眼光,将报考志愿与自己的人生设计和职业生涯规划联系起来。

趁着平行志愿改革的大好时机,年轻一代要在主观上彻底摆脱片面的“名牌大学”情结,勇敢地走出父母为自己包办和设计的教育限局,将志愿填报更多地建立在自己人生志趣和价值实现的基础上,将注意力和主要精力放在选择与自己未来职业生涯走向相投的专业志愿方面。

这样,将来上大学后可以有更明确的目标,未来毕业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