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德育原则讲课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1060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 德育原则讲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四节 德育原则讲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四节 德育原则讲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四节 德育原则讲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四节 德育原则讲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节 德育原则讲课教案.docx

《第四节 德育原则讲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 德育原则讲课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节 德育原则讲课教案.docx

第四节德育原则讲课教案

第四节德育原则

一、概念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而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1.涵义:

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也称循循善诱原则

1.涵义:

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如: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2.要求:

(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

1.涵义

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孔子提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

2.要求:

(1)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

(2)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3)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四)知行统一原则

1.涵义:

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2.要求:

(1)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加深认识,增强情感体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对学生评价和要求坚持知行统一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五)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苏联马卡连柯)

1.涵义: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马卡连柯指出:

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这就是“平行教育原则”。

2.要求:

(1)建立健全学生集体;

(2)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3)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和活力。

(六)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涵义: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明代王阳明“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

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利达,摧挠之则衰痿。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苏联马卡连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是辩证统一的,是制约德育效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

2.要求:

(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

(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3)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

(七)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1.涵义:

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2.要求:

(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

(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

(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八)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1.涵义: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已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2.要求: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九)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涵义: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2.要求: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多种教育力量,使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3)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保证对学生影响的连续性、系统性,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循序渐进地持续发展。

第五节德育模式

德育模式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等的有机组合方式。

当代影响较大的德育模式有:

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等。

一、认知模式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由瑞士皮亚杰提出,后由美国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

道德教育的目的:

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

补:

道德两难:

指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

二、体谅模式

20世纪70年代英国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

该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三、社会模仿模式

美国班杜拉该模式认为:

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体,人既能对刺激作出反应,也能主动地解释并作用于情境。

四、价值澄清模式

美国拉斯、哈明、西蒙等人。

第六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德育途径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德育组织形式。

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

(一)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

1882年,法国率先以法令的形式把“道德课”列入学校的正式课程,从而部分地解决了学科教学与学校德育分裂所造成的问题。

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学校以教学为主,因此,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是小学德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

(二)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德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三)课外、校外活动

是整个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四)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五)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

时事政策学习是国情教育的重要途径,一般用做政策报告,学生自己阅读报纸或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等形式。

(六)班主任工作

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途径。

二、德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一)概念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包括:

教育者的教学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

(二)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

又叫说理教育法。

方式有两类:

第一类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说服的方式;第二类运用事实进行说理教育的方式。

2.榜样示范法

(1)概念:

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

(2)榜样包括:

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陶冶教育法

概念:

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

4.实际锻炼法

锻炼的方式:

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课外文体科技活动。

5.品德修养指导法

包括:

学习、自我批评、座右铭、自我实践体验与锻炼等。

6.品德评价法

包括:

奖励、惩罚、评比、操行评定等。

7.角色扮演法

8.合作学习法

具体策略:

双人式学习、小组学习、小队式学习、跨小组的协作式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式学习、全班协作学习等。

(三)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

1.德育目标2.德育内容3.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差异

三、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国内学校德育改革的思路:

1.实现由约束性德育向发展性德育转变;

2.实现由单向灌输德育向双向互动德育转变;

3.实现由单一德育模式向多样化和个性化德育模式转变;

4.实现由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转变。

四、德育工作新形式

(一)开展社区教育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三)建立德育基地

品德的本质在于实践。

(四)创办业余党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