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结题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0960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结题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结题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结题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结题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结题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结题研究报告.docx

《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结题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结题研究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结题研究报告.docx

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结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我校于2007年5月向云阳县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申请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三年多的克难攻坚,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

2010年6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向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做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当前绝大多数农村小学生面临的现状是无书可读,或者是家长不支持课外阅读,或者是课余时间全被电视占用,根本静不下来读书。

这些现状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

农村孩子的身边根本没有一个适合他们课外阅读的环境,农村小学生根本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内阅读教学只是教个阅读方法而已。

因此,他特别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课外阅读,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

语文学习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不同,要学好语文,仅仅靠课堂中学到的一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课标同时对"课外阅读"一项作了明确要求:

“课外阅读应有一定量的要求。

小学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因此,我们有义务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精神食粮,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孩子们的智慧。

2006年起,我校一直在朝着建构“书香校园”而努力,我们尝试引领孩子走近书籍,通过对课外阅读进行合理引导,培养儿童课外阅读兴趣,学习读书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受益终生。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

现在世界上美、英、法、日、德、俄等许多国家都设立了全国性的读书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先生在全美发起“挑战阅读”运动,以联邦政府补贴的形式鼓励和号召全美的成人,包括家长、教师、大学生以及各种职业的志愿者走进家庭陪伴孩子阅读。

举一国之力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给孩子搭建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

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

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

2003年,苏州市市长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的提出,带动了全国一大批书香校园的创建。

及至重庆市市委书记薄熙来大力倡导的“唱读讲传”,学生读书兴趣的的培养问题更是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预期目标、主要内容

(一)研究对象:

中心校1-----6年级的全体学生

(二)预期目标:

1、想办法解决农村学生无书可读的现状,至少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有课外书可读。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

3、通过阅读扩大视野、积累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情操,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有着涵养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健康健全的人格。

4、初步建立一个注重动态过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及诵读星级评估体系。

5、以本课题研究为契机,推动我校的书香校园建设。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目前的课外阅读量。

2、个案跟踪调查研究:

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探究方法及成效。

3、对比调查研究:

对研究前和研究后进行比较分析,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

在课题研究中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

及时总结经验。

不断探索、反思、提炼、形成经验理论。

五、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三年(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

(一)、准备阶段:

(2006年8月——2007年5月)

1、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收集、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资料,拟出《鹿鸣小学建设“书香校园”活动方案》。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题活动方案,了解研究的目的意义、操作方法。

3、开展“书香校园”环境布置,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

4、建立“三级书库”:

一是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每天中午向学生开放;二是成立“班级图书银行”,其图书来源主要以班级学生存放为主,也可由语文老师负责到学校图书室借,但必须安排专人负责图书的借阅,教育学生爱惜书,同时督促图书管理员作好《鹿鸣小学班级图书银行》的填写;三是“家庭书架”,由学校专门召开家长会,帮助家长洗脑,建议家长经常为孩子买课外书,为孩子建立一个书香家庭,鼓励孩子读书。

5、时间保证:

教导处调整课表,各班每周安排两节课外阅读课,阅读课的类型主要有(阅读指导课、阅读交流课、好书推介课、集体阅读课等)。

6、分段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及阅读能力,分两个段(低段、高段)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7、各班开辟“每周一诗”专栏。

各班语文老师在每周一将本周所要求学生背诵的内容写在黑板右上角,利用课前三分钟及其他时间,随时督促抽查学生背诵情况。

8、推行课外阅读考级制度。

“阅读级别”分七级,根据学生所填写的《鹿鸣小学学生阅读档案表》定级。

(二)、实施阶段:

(2007年6月——2009年12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课题组成员正是秉承这一理念,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鹿鸣小学“书香校园”主题读书系列活动以其特有的方式引领师生共同成长,“书香校园”系列读书活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

1、环境熏陶

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和环境,学校的面积虽不大,但我们努力在“小而精”上作文章。

学校先后花上万数的钱,美化校园走廊,建好古诗墙、经典长廊,实现让墙壁“说话”,让走廊“育人”的魅力。

真正实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目的。

真正让一面面墙壁,一条条走廊成为一幅幅“主体的画”,“无声的诗”。

现在,走进我们的校园,行为规范提示、花草树木简介、围墙、橱窗中的读书内容展示、楼梯、走廊读书标语的张贴、各处室玲琅满目的有关读书的布置,以及随处可以听到的悦耳的读书声,无不使你沉浸在特有的书香氛围之中。

2、硬件保证

每个教室设有一个大书柜,200余册图书。

学校图书室为老师准备了大量的书籍:

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薛瑞平、窦桂梅、李镇西等专业用书应有尽有。

学校每年所定的教育教学杂志达几千元。

校园内还设有一个更大的图书柜——电子图书,共2000余册,学校为此还专门建立电子备课室供师生上网阅读,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老师、学生可以自由遨游在电子图书世界。

为方便教师交流读书活动心得体会,我们先后建立起了校园局域网和“呦呦鹿鸣”学校教师QQ群,依托先进的网络平台,积极推进和不断深化读书活动向纵身发展。

3、活动推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活动便是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的方法之一。

学校和班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学生沉浸在其中,享受读书、成长的快乐。

近几年来,鹿鸣小学围绕构建“书香校园”做足了文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以及人均藏书量剧增,“课本剧表演”和“古诗新唱”等活动更是把师生的读书热情推向新的高度。

2007年4月,我校成功的开展以“读最好的书籍,做最好的自己”为主题的鹿鸣小学首届读书节。

“书签制作比赛”“中华经典诗词朗诵会”“课外知识竞赛”“师生优秀读书笔记评比”“课本剧”表演等活动的开展,使农村孩子第一次感受到了读书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同年2月,我校成功地进行了升旗仪式改革,将班级经典诵读、小信鸽百科知识介绍、教师的主题演讲融入到整个仪式中,让每个师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2008年4月,第二届读书节上,为检验同学们一年多以来的读书情况,学校举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讲故事比赛;游园活动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硬是让孩子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课外知识的力量。

2009年,借着第三届读书节的开展,课题组成员在总结前两年学校开展读书活动的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建立学生读书档案袋和教师专业成长袋,以方便师生检验自己的读书成果。

2010年,在第四届读书节上,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得数“古诗新唱”这个环节了,谷建芬老师谱曲的《明日歌》《长歌行》《游子吟》《江南》《咏鹅》《春居》《元日》等古诗词,成为了全校孩子的最爱。

本次读书节上的国学经典《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诵读展示,同样受到了与会嘉宾的高度赞扬,云阳电视台和县教委都有宣传报道。

4、制度激励

为了保证师生读书活动开展的长期性和有效性,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考核评价机制和读书奖励制度,实现制度的引领、激励作用。

先后出台《鹿鸣小学“书香校园”特色创建规划》《鹿鸣小学书香校园建设基本规范》《鹿鸣小学“主题阅读”活动方案》《“书香少年”评选条件》《“书香班级”评选条件》《鹿鸣小学教师阅读指导方案》《鹿鸣小学学生阅读指导方案(试行)》《鹿鸣小学教师推荐阅读书目》《鹿鸣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等制度。

《鹿鸣小学教师阅读登记册》《鹿鸣小学书香班级读书计划》《鹿鸣小学班级读书活动日志》《鹿鸣小学“书虫”诵读计划》《鹿鸣小学教师读书计划》《鹿鸣小学班级图书银行》《鹿鸣小学班级借书登记》《鹿鸣小学学生经典诵读足迹》《鹿鸣小学学生阅读档案表》等相关的读书活动表册,在指导、检验学生读书成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初见成效

⑴学生层面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随着一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以及各项读书相关制度的落实,孩子们读书的习惯正在养成,读书的兴趣日趋浓厚,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兴趣广泛了,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有数据显示,学生人均拥有图书从原来的不足一本,到现在的生均10册以上;学生的课外书阅读量从原来的几乎为零,到现在生均阅读量超过300万字。

我校2008届毕业班的学生,在学校开展书香校园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里,班级学生课外阅读量平均达到500多万字,个别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达到1200多万字。

学生们不光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如《西游记》、《水浒传》、《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成语故事》、《伊索寓言》、等读物,还在阅读的过程中,知道了冰心、杨红樱、郑渊洁、叶圣陶、秦文君、黑柳彻子、马克吐温、迪福等中外文学家。

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他们变得视野广阔,见多识广,敢想敢说,自信心倍增,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提高很快。

通过课题小组老师的实践指导,我校学生已经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中高段每个学生的阅读积累已有厚厚的两本;学校倡议的“每日三读”、开辟的“每周一诗”专栏,为帮助学生养成日积月累的好习惯提供了发展的平台,我校学生积累的古诗词和现代经典名篇,平均达到80篇(段)以上。

2008年成立的“书虫文学社”,由年轻的杨莉老师和朱小琴老师负责,定期对学生进行读写方法的指导、点拨,使学生的读写能力不断提高。

2009年在“今日教育杯”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中,大获全胜。

2008年9月,我校代表沙沱片区选送的诵经典节目《三字经》,参加由云阳县教育委员会和云阳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举办的以清明、端午、中秋和春节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获得县级二等奖。

同年11月,由我校教师自行编排的“红色童谣”,在参加沙沱片区首届经典诵读展演活动中,获得学生组一等奖。

教师的诵读节目获片区二等奖。

2009年,我校学生何映红代表片区参加云阳县红色故事讲演比赛,获优秀奖。

2010年5月,我校学生赵晓煜代表片区参加云阳县小学组讲故事比赛,取得了全县第四名的好成绩。

2010年4月,我校教师龚应涛指导学生朱世得参加云阳县“幸福生活,感谢有您”第五届书信比赛,获得二等奖。

我们按照整群调查的方法,于2006年8月与2008年4月分别对部分学生及家长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以六年级调查情况为例。

前测调查共发出学生问卷60份,收回60份,其中有效问卷53份。

后测调查共发出发出学生问卷59份,收回59份,其中有效问卷58份。

问卷中调查内容分阅读的的兴趣、阅读的方式与阅读的水平的关系两部分展开。

本次问卷设计采用无记名形式,结合我们调查的目标和我校的学生具体情况综合设计,其科学性、信度、效度是可靠的,基本上能够代表学生阅读的现状。

最后,我们运用统计学原理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我们认为其结果是客观、有效、可信的。

①学生阅读兴趣的变化

(一)

问题

时间

回答情况(百分比)

你喜爱读书吗

很喜欢

喜欢

有点喜欢

不喜欢

实验前

11.3%

32.1%

45.3%

11.3%

实验后

67.2%

26%

6.8%

0

喜欢读书的原因是

时间

自己喜欢

老师布置

家长要求

其他

实验前

18.9%

47.2%

26.4%

7.5%

实验后

70.7%

20.6%

17%

1.7%

每天阅读的时间

时间

1~2小时

半小时

10分钟

0分钟

实验前

7.5%

17%

24.7%

50.9%

实验后

25.9%

68.9%

5.2%

0

每天阅读的字数约

时间

1000字

500字

200字

0字

实验前

7.5%

17%

24.7%

50.9%

实验后

57.1%

25.9%

17%

0

调查结果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调查前测结果显示,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不高,即使有兴趣,也并非主动阅读,仅仅是完成老师家长布置的任务,阅读时间短,而且量很少。

而后测结果显示我们的读书活动让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倍增,真正开始自主阅读,阅读量明显增加,阅读速度也提高了。

②学生阅读的方式的改变

(二)

问题

时间

回答情况(百分比)

你读课外书时,一般

认真读

选有趣的地方读

.随便翻翻

实验前

11.3%

49.1%

38.6%

实验后

67.2%

26%

6.8%

你喜欢读什么样的书?

时间

全是文字的

文字为主,配图画

图画为主,很少文字

实验前

18.9%

39.6%

41.5%

实验后

67.1%

25.9%

6.9%

你读课外书时喜欢

时间

摘抄好词佳句

写读后感或批注

仅仅是看看

实验前

32.1%

3.7%

64.2%

实验后

82.8%

12.1%

5.1%

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问题

 

你读课外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问题怎么办?

识的字或不懂的问题怎么办?

 

时间

查工具书问别人

猜读

跳过去不读

实验前

12.9%

49.1%

38%

实验后

79.3%

13.8%

6.9%

调查结果分析:

良好的阅读方法是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实效的重要条件。

调查表明,我们的读书实践活动使孩子们的阅读方法有了质的飞跃。

从随便翻阅图画书的随意阅读转变为圈圈点点甚至更多的是作读书笔记认真阅读。

“书香”的氛围正在形成并呈现良好的势头。

学生的阅读习惯正在养成。

一个动态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及诵读星级评估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表三)

时间

诵读内容

诵读方式

负责人

签字

星级

集体

自主

上面的表册就是专门用来记录学生背诵情况的《鹿鸣小学学生经典诵读足迹》。

背诵的时候,采取循环制,即四人一组,A在B处背,B在C处背,C在D处背,D在A处背;同时实行负责人签字制,并随时接受老师的抽查。

诵读星级的评定要求是:

背诵古诗词或课外各类经典篇目10首(篇)为一星级;背诵了20首(篇)或以上为二星级;背诵了30首(篇)或以上为三星级;背诵了40首(篇)或以上为四星级;背诵了50首(篇)或以上为五星级;背诵了100首(篇)或以上为“月亮卡”,背诵了150首(篇)或以上为“太阳卡”。

目前是由老师负责评定。

(表四)

书名

作者

(编者)

阅读

时间

字数(万)

阅读

级别

喜欢指数

(表四)即《鹿鸣小学学生阅读档案表》,是专门用来记录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表册。

表册里除了“阅读级别”由老师负责填写外,其余都由学生在读完一本课外书后进行填写。

我校的阅读级别分7级。

达到100万字为赤级;达到200万字为橙级;达到300万字为黄级;达到600万字为绿级;达到1000万字为青级;达到1500万字为蓝级;达到2800万字为紫级。

相应级别贴相应颜色的橡皮纸小星星或其他标志。

中低年级的指导老师,可以根据班上学生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每一级别的字数要求。

⑵教师层面

对于教师来说,赢得了“教学相长”的收获。

在整个读书指导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付出了不少精力和智慧。

他们的具体指导,让学生主体直接得益,也让自身获得了各方面的提升。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是长流水,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的同时,也得去广泛阅读。

打铁须要自身硬,教师在推荐名著、组织交流、指点方法之前,先得提前“充电”。

在具体细微的教学交流互动中,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提高了自身的读书素养,优化了指导学生读书的技巧,写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总结。

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评比中,课题组老师在云阳县教委主办的“自强不息”读书征文比赛中撰写,一人获一等奖,两人获二等奖,7人获三等奖。

2007年4月,黄兴春老师在云阳县首届作文课比赛中,获得县级一等奖;2008年4月,康凯老师在云阳数学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课题实验开展以来,我校教师所写的论文,获县级一、二、三等奖的达到50余篇。

课题组周云伶老师所写的《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获得县教育学会一等奖,龚小蓉老师所写的《浅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获县教育学会二等奖……课题组老师还利用业余时间整理编写教师读书成果集《追梦》三本、学生作品集《鹿鸣》(主要是学生的读书心得和优秀作文)以及校本教材《开心学国学》等。

⑶学校层面

对于学校来说,课题的研究生成了“书香校园”的效应。

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构建“书香校园”的预期目标已初步成为现实。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能读书已成为风气……校园里已积淀了一定的文化底蕴,现在的鹿鸣小学四处无不洋溢着淡雅的书香味道。

2009年11月,我校顺利通过了“书香校园特色学校”验收,被云阳县教委授予“书香特色项目学校”。

(三)、总结阶段:

(2010年1月——2010年5月)

1、在各课题组成员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反馈总结提炼、筛选、整理,写出课题实验报告及相应的论文、总结等。

2、进行成果鉴定及推广研究。

六、研究过程中的思考

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学生的进步是明显的,但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具体地说:

1、课标中的课外阅读量有否需要提高?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要求:

“小学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根据我们的实践,一般来说,一本青少版的西游记之类的书,一般就在10万字左右,如果按照课标里面的要求,一名三四年级的学生,只需要阅读5本这样的书,一名小学毕业生只需要阅读10来本这样的书,就能满足课标提出的要求。

但事实上,如果学生在经历了六年的学校生活后,才接触到仅仅的10来本课外书,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极度不利的。

所以我们觉得课标里面对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数量的要求是否还能再提高一点?

2、如何进一步丰富书源?

深处农村,当地没有一个像样的书店,学生想购买一本新书,还非得花上几十元车费,到几十公里外的书店才能买到,何况这些书店里的课外书的类型、质量也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

持续不断的丰富学校图书的数量和种类,这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3、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果还是以考试为评价工具,把分数作为标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

这种评价过分重视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调统一标准,忽视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评价方法单一,忽视学生参与,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就发现班级里平时语文数学成绩非常差的学生,但是,他就是爱看课外书,他就能捧着课外书静静地待上几个小时。

这样的孩子,我们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评价方式,以有利于激励学生更好的发展,这值得深思。

4、如何进一步提高阅读方法指导的有效性?

语文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课内学法课外练,学校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语文课以及每周两节的课外阅读课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值得全体课题组成员继续认真研究的问题。

5、如何引导家长开展书香家庭建设?

如何进一步提高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的理性思考、意识、能力?

这一系列的“如何”,这都是值得我们继续研讨的问题。

七、课题组织机构

课题负责人:

课题主研人员:

2010-6-20

【主要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朱永新: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小学语文教师》2006.7-8。

新教育实验,教育在线

张立:

《满校书迷——我校营造书香校园的探索之路》,《小学语文教师》2006.7-8。

陈中杰:

《让书籍滋养孩子的生命》,《小学语文教师》2006.7-8。

窦桂梅:

《窦桂梅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李镇西:

《做最好的老师》,漓江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