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时事政治热点专题分析共16热点专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0923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时事政治热点专题分析共16热点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考时事政治热点专题分析共16热点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考时事政治热点专题分析共16热点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考时事政治热点专题分析共16热点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考时事政治热点专题分析共16热点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时事政治热点专题分析共16热点专题.docx

《中考时事政治热点专题分析共16热点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时事政治热点专题分析共16热点专题.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时事政治热点专题分析共16热点专题.docx

中考时事政治热点专题分析共16热点专题

2011年中考时政热点分析

一、回眸十一展望十二

【热点回放】“辉煌61年成就展”、国庆大阅兵,胡锦涛检阅受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

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汽车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等。

十一五成就:

“十一五”期间经济年平均增速超过10%,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也超额实现。

更重要这一高速增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世界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负增长以及国内一连串自然灾害的双重挑战下取得的。

世界银行报告指出: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量。

十二五展望: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十二五”规划为中国勾画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蓝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

“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包容性增长”的新提法也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而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都是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观点引领】1.新中国成立61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我国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新型民族关系得到空前巩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2.61年来我国发生巨变的根本原因。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5.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6.发展是硬道理。

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7.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8.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面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9.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但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0.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的目标.

1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2.党和政府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1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我们还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4。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党和政府致力于促进社会公平。

15.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迎难而上,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7.我们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8.青少年要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有机地结合起来,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考预测】

1.新中国成立61年,发生了哪些沧桑巨变?

①、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大大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如:

我国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北京奥运圆满成功…);②、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如:

解决了l3亿人的温饱问题,电脑普及、住房越来越宽、小车进入百姓家,水泥路村村通、义务教育全免费);

③、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如:

超高杂交水稻成功研制、“神舟”载人游太空.成功研制“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④、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

(如:

“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成功实现,两岸三通的成功开启.):

⑤、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亿万人民的精神面貌昂扬奋发。

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民主法治建设不断进步;⑦、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已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发生上述巨大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①、根本原因: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

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⑤、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⑥、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3.以上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①、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④、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⑤、党的基本路线是完全正确的;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⑦、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巨大变化给我们的启示:

①、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基本路线: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继续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水平;③、必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④、必须实施科教兴国、自主创新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⑤、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

5.看到成就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发展仍然存在的问题(或面临的压力):

①从国内看: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资源相对紧缺.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就业难等社会矛盾仍比较突出;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②从国际看:

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等。

6.为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献计献策。

怎样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

(国家角度)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根本措施)。

②、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科技创新;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④、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⑤、坚持依法治国,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

7.青少年能为“十二五”规划顺利完成做哪些贡献?

(个人角度)

受教育。

理想、精神、学习、人才。

创新。

责任。

爱国。

8.举行建国60周年盛大庆典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①、充分展示我国60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辉煌成就;②、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凝聚力,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9.国庆阅兵从建国初期“万国牌”到建国80周年“中国牌”的巨变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长;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③、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

10.国家如何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出自己的建议;

①、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④、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分配制度;⑤、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⑥、坚持依法治国,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

二、聚焦两会国强民富

【热点回放】

1、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2.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网络问政成为中国民主新符号。

3.网民热议话题“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实行城乡选举‘同票同权”、“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观点引领】

1.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现,2.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的立法权。

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5.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6.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7.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8.我国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有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9.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10.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1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2.党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考预测】

1.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指出: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1)温家宝的“尊严论”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尊严论”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①、有利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②、有利于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③、有利于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④、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2)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国家应采取哪些有力措施?

①、政治上: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保证公民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

②、经济上: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③、文化上: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④、生态方面: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⑤、社会方面:

关注民生,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医疗、住房、教育等事关百姓生活质量的问题。

(3)畅谈你“心目中的尊严生活”是什么?

例答:

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对人权更加尊重;老有所依,学有所教,人人过着和谐、自由,快乐的生活。

4.温家宝总理强调。

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请你阐述这段话所包含的思想品德课的基本观点.

①、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让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④、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选举法修正案,首次实现“同票同权”。

第一题:

实现城乡选举“同票同权”,体现了哪些观点?

①、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平等性:

公民平等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党和政府致力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二题:

高票通过选举法修正案体现了哪些观点:

①、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③、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④、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6.“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对温总理的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①、公平正义是人类孜孜追求的目标。

社会稳定与发展需要公平正义。

②、公平正义能更好地保证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

③、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7.十二五规划把“民富”作为重要目标说明了什么?

①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③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④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坚持共同富裕。

8.怎样才能实现“民富”的目标?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③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协调发展。

④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科技创新。

9、信心像太阳一样充满阳光和希望,你是如何理解的?

三、世博闭幕精彩中国

【热点回放】1.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拉开帷幕。

10月31日胜利闭幕。

2.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观点引领】

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方面: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被国际社会所公认。

经济全球化方面:

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共同趋势、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2.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不能缺少中国,中国积极走向世界。

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断的历史潮流。

科技与创新方面:

1.科学进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

科学技术魅力无穷,改变着、影响着并创造着我们的生活。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

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我国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节能与环保方面:

1.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选择;2.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文化与交流方面:

1.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世界文化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

2.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要以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以开放的心胸和态度,以理解和尊重的态度与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与习俗背景的人交往。

3.我们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还要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4.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体现了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和崇高的精神。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责任与奉献方面:

1.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树立服务社会的精神,是现代公民必不可少的素质,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2.积极参与志愿活动是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到提升:

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可以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

其他方面:

1.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

团结就是力量。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

3.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中考预测】

1.上海世博会是国际展览局第一次选择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类世界博览会,这说明了什么?

(上海世博会由梦想变成现实说明了什么?

①、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②、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③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金融危机下的上海世博会为什么会得到全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各国都致力于发展科技、振兴经济;③、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④、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的发展离不开合作等。

3.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给上海乃至全国带来哪些有益的影响?

①、有利于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和文明进步形象:

②、有利于促进我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交流与合作,增进同各国各地区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

③、有利于我国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

④、能够进一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⑤、提升中国和上海的国际形象,提升城市人文精神和科学文化素养,改善上海基础环境:

4.办好上海世博会对世界有何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展示各国文化精神.弘扬优秀中华文化,促进各种文化多元和谐、共同发展。

②、有利于传播节约、环保.低碳的城市发展理念.凝聚全球共识.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③、有利于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解决。

④、有利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世界经济复苏。

5.我们之所以确保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的原因是什么?

①、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④、我国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⑤、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6.我国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说明了什么?

①、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②、中国是一个信守诺言的负责任的大国;③、中华民族是充满智慧、创新进取的民族。

7.上海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荟萃的盛会,也是人类文明的对话平台,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①、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要以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②、以开放的心胸,以理解和尊重的态度与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与习俗背景的人交往:

③、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还要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④、取其精华,去其糟柏.自觉抵制腐朽文化,创新发展先进文化。

8.从上海世博会的会徽、吉祥物的寓意,到“东方之冠”中国馆的设计理念以及开幕式上美仑美奂中国元素的呈现,无不体现中华文化的特点:

①、中华文化博犬精深、源远流长: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感.③、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9.“千姿百态。

创意无限”可谓是对世博会景观群的贴切描述.不同国度,风格迥异的建筑群在世博会同台亮相.建筑技术处处体现“科技改变城市生活”、“创新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科技创新理念和精髄。

许多国家馆主推绿色环保主题,如:

西班牙馆的滕条材料经济环保:

瑞士馆,大豆纤维制成的红色幕帷,能发电,能天然降解……:

原为污染严重的工业用地的世博园区,已成为推广“低碳理念”的源头,如此精彩的建筑艺术让我们深深感悟到:

①、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世界文化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②、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④、科学进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

科学技术魅力无穷,改变着、影响着并创造着我们的生活。

⑤、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选择。

10.上海世博轴——阳光谷不但能从40多米的空中把阳光“采集”到地下,阳光谷还是天然的雨水收集器.中国馆和主题馆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工程的完成,将为世博园区增添两座高技术的“绿色电站”,完美诠释“科技世博”、“绿色世博”的含义,工程的施工方采用了多项新技术,使用了多种新型太阳能发电组件,这些技术和组件均为国内研制生产。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世博”、“绿色世博”这两个世博理念的理解.

①、绿色世博:

我国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

②、科技世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③、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11.“志愿者”是世博会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1)报名参加世博会志愿者行动的理由是:

①、是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既承担着社会责任,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到提升;又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能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②、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③、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和谐氛围。

(2)、参加志愿者你认为应当具备哪些素质?

①、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②、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③、组织纪律性强;④、有较强的责任意识;⑤、热情大方,尊重他人:

⑥、对人守信,对事负责等。

12.上海世博志愿者们展现出了中国人的文明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你准备怎样做一个文明的中国公民:

①、树立公德意识,爱护公共环境,讲究卫生:

②、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关心社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③、提高文明意识,言谈举止,大方得体,有文明,讲礼貌:

④、增强社会合作精神,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⑤、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与外国朋友交往,不卑不亢,不失国格和人格。

四、嫦娥二号科教创新

【热点回放】

1.建国61周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巨大成就。

2.“导弹之父”钱学森在北逝世,钱老一直忧虑中国目前缺乏拔尖的领军人材。

3.温家宝发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

4.2010年1月11日胡锦涛向谷超豪、孙家栋颁发国家最高学技奖。

5.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6、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发射成功。

【观点引领】1.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民族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

3.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技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实力显著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5.教育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对国家的发展和公民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6.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免费性特点。

党和政府致力于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