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0921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docx

《《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docx

《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

雷智军老师上的“认识圆锥”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师能以身边的人和物为例,注重学生年龄特点,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

引入时展示生活中圆锥体形状的物体(圣诞帽、陀螺、蒙古包等);练习时探讨冰淇淋蛋筒为什么作成圆锥体的形状,陀螺为什么也作成圆锥体的形状。

二、灵活处理教材,教法学法应用得当。

教学时通过质疑——猜想——验证——交流——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时采用分组教学实验,通过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启发,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参与课堂学习,共同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的关系。

三、在教学上利用教具与课件有效的进行教学。

圆锥是一个立体图形,单凭老师的语言是很难阐述这个三维立体图形的特点,这时恰当的引用教具和课件能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应用与拓展新知。

如:

课件展示用直角三角尺旋转演示圆锥;用一根红色直棒从圆锥(用细铁丝做成的镂空圆锥,上面顶点处还留有小孔。

)的顶点穿过直达底面圆心,垂直落足于底面圆心,展示圆锥的高。

对《数学广角》的评课稿

授课教师:

耿家青评课教师:

兰兆英

《数学广角》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改三年级的教材,老师在上这一节课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做了许多工作,使这一节课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许多的亮点值得老师们学习和借鉴。

一、这节课的亮点。

1、老师能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放手学生又有效调控课堂。

例如:

在整个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基本上都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去获取的,老师只是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2、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做到让数学生活化,使学生从生活开始、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

同时又不乏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从课堂的开始,老师就问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哪里有数学,在学生列举的基础上引入主题。

然后,又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穿衣服的搭配方法,到营养早餐的搭配、数学数字的组成、以及照相等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特别是照相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表演会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3、老师的课堂教学是最具有激情的。

课堂开始老师就包含激情的问候“同学们,上午好!

”是同学们一下子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氛围中,同时也是大家和老师一样富于着激情,并且在整个课堂当中一直情绪高昂。

老师积极、学生也积极主动。

4、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得到体现。

老师能够和学生在一起来进行探究,并且能够走进学生以学生的身份来进行教学。

和大家一起表演、一起讨论。

有点还有许多都值得我们老师们的学习和借鉴,但也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在一起探讨和研究,那就是

1、新课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

那么最后要不要得到真的知识结论。

也就是课堂的小结的问题。

2、整个课堂上知识训练度的问题。

也就是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时候是不是也要和知识的获取过程一样,再去做具体的表演和分析。

还是要有一定的知识训练度。

3、就是学科整合的问题。

新课改强调学科整合,但数学课毕竟是数学课要有自己的学科特点,整合只是一点而过不能够喧宾夺主了。

数学课一定要是数学课不能够成为表演课或者活动课。

小学数学课《可能性》评课稿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钟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能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充分利用学具与声像集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特点:

1、创“疑”境,激发探究欲望

   陶行知先生说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潜在的问题情境中,让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存在,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在本课的开始,运用学生喜欢的阿凡提夺金币的故事,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迅速转移到课堂上来,为该课的顺利展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且以这个故事贯穿整个教学。

故事中的夺金币的几回合,更是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放思才,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特别是故事的结尾阿凡提是如何使金币一抛一定出现正面,最终拿走了全部的金币这一疑问,既让学生运用了所学的确定性的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性,培养了学生的发展性思维,更为这课的故事情境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2、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与探索性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钟老师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

以“猜想—实践—验证—反思等一系列的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充分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去探索。

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生在具体的操作中体验可能性,探索数学思想、方法并获得结论,且能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3、课内向课外延伸,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课堂上,钟老师通过让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生活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将红、黄、蓝色花插入相应瓶中等活动,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例子,游戏中愉愉快发展,健康发展。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遗憾也是一种美。

为此提出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1、本节课是在大量的活动中进行,如果活动的目的能更明确些,学生的活动将更有序,活动效果将更佳。

2、数学教师也应注意语言的更准确性以及评价语言的丰富。

3、学生的错误也是比较好的教学资源,老师还应善于倾听学生的错因。

才能更有利于帮助问题的解决。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我们的课堂将更精彩,更丰富多彩。

   热 荐  ★★★

如何评课

作者:

田茂春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点击数:

15190更新时间:

2006-5-240:

06:

33

1、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确定:

全面、具体、适宜制订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导向性。

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

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

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教学目标实施:

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2、评教材处理

知识教授得准确、科学,准确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精心组织、处理教材:

根据教学规律、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

3、评教学程序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学生实际;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好

(2)看课堂结构安排

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一节好课的结构是:

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恰当

(a).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要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要看有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要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b).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要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没有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的现象。

(c).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

要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的现象。

(d).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

要看优、中、后进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后进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e).计算非教学时间,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4.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

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多样化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看教师是否适时、适当地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脑、电视、电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5.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1).看板书:

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

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态: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

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

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融洽。

3).看语言:

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

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

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等熟练程度。

有的还要看在课堂上,教师对实验的演示时机、位置把握得当,照顾到全体学生。

课上演示和实验操作熟练准确,并达到良好效果。

6.评学法指导

(1)要看学法指导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确

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学法指导的内容是否熟悉并实施

7.评能力培养

评价教师在课题教学中能力培养情况,可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挖掘学生内在的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

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习惯;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心理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平时,教会学生在多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8.评师生关系

(1)看能否充分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看能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9.评教学效果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

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都能达成。

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找规律》评课稿

[录入者:

admin|时间:

2006-10-0723:

10:

58|作者:

|浏览:

2979次|欢迎投稿]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新、老教材中都有的教学内容,它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

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与传统的概念教学相比,有很大的改进,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往往只重视对结论的记忆和模仿,而这节课老师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猜想——验证——反思——运用”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组组材料,让学生去观察、感悟,并且进行大胆猜想,进而又进行了验证。

当学生验证出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之后,教师并没有立即让学生去归纳,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感知的这一规律去写一组相等的分数,这样可加深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为后面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奠定了基础。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

二、培养学生勇于猜想,大胆创新的精神。

牛顿曾说: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从而发展数学思维。

本节课,当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几组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情况后,先后鼓励学生猜测:

分子、分母都乘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分母都除以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以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探索、交流、发现,从而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本节课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几组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分数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然后在猜测与动手操作验证中,逐步感知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最后在概括与运用中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形成了清晰的认识。

每一个活动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从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之处,最后的游戏处理得不够好,学生手中的卡片太小,而且采取让手中拿有和老师所报分数相等的分数卡片的学生坐下去的方式,学生间不易看清楚卡片上所写的分数,因此学生之间不易辨别

《数学广角》评课稿

霓南义校听海

2007-12-19我们霓南义校小学理科组教研活动,二年级的数学教师蔡静平老师上了一堂《数学广角》,有关组合、排列问题。

听听了蔡老师执教的《数学广角》受益匪浅,《数学广角》是二上数学最后一单元的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组合、排列问题是比较陌生有趣的,这也为课堂留下了一些神秘,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

这一课的重点是让二年级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组合与排列问题,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课。

这一堂课中有以下几个亮点,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1、重视情景创设

课一开始,老师就引导学生去动物园玩,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将学生知识很好地融合到生活中去。

整堂课教师就是围绕这个大情景来教学的。

课的设计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2、教学回归生活

我们知道让学生学习数学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将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很重视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师所设计的练习题如让学生握手问题、拍照片问题等,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学数学的用处。

3、重视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中教师很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于组合排列问题是一个比较容易混乱的问题,教师为了突破难点,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来理解知识点。

如:

衣服的搭配、123数字的组合,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有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当然,每一节课都很难做到“踏雪无痕”,多多少少会留下一些遗憾。

以下的几个观点,很不成熟,纯属“一家之言”,现提出来与各位共同商榷。

1、小组的合作频繁有意义吗?

这节课中老师安排了4次的小组合作,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这4次的小组合作都在同一层面上,难度并不大,如果直接让学生自己独立动手操作也是可以得出结果的,那么,一节课中的讨论似乎在走形式。

2、为何不提炼出方法?

教学中的组合与排列如果不让学生寻找出规律或方法,那么对于中等生与中下生掌握起来可能困难会比较大,另外也不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探究。

否则一节课过去了,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并没有提高,会找的同学照样会,不会的同学照样不会。

3、难度值太大

这节课老师定的起点太高,特别是后面的练习题,教师设计的难度太大,不利于二年级学生学习探究。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还请各位同仁指正批评

“倍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作者:

内祥    文章来源:

web    点击数:

10624    更新时间:

2004-3-19

网上冲浪更快更爽,下载...工具栏的Firefox

石湾镇第一小学李跃婵

一、认真领会教材编排意图,运用好教材

    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清楚地认识到“倍”的概念是一个起始概念。

这一概念知识的生长点是乘法的意义,有关倍数的三类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分数、百分数的应用题,这些都与“倍”的概念有很密切的联系,所以“倍”的概念建立至关重要。

    教材的编排是通过把3个△当作1份,□的个数有这样的2份,那么□个数是△的2倍,从而引出2个3就是3的2倍。

然后通过摆图,看图说一说,画一画,填空等练习来加深对“倍”的理解,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重点、难点把握准确。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和坡度性,由例题开始,要学生摆图,学生边摆边想边说,初步感知“倍”的含义。

接着让学生充分摆图,讲数理,做第一层次的练习,再做游戏,第二层次摆图(1、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2、△△△、□的个数是△的几倍)加深对“倍”的含义理解,再做第7页第2题的练习,除了巩固知识外,还加强数理的表述,最后,看图找倍数关系,起到巩固知识,反馈检查,灵活运用的作用。

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始终抓住把什么当作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这个数理来帮助学生建立“1倍数”的概念。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容易被教师所忽视。

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比交待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

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数学意识,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用。

    数学思想方法包括:

集合思想,符号化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化归思想、统计思想、极限思想、分类思想等。

在这节课里,体现了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注意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图形入手,使抽出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摆图到看图再到摆脱直观,用数字说出倍数关系的过程和第7页第1题第3小题线段图的练习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

    数学思想方法在整个小学阶段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渗透,如在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进行对应思想的渗透;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转化思想的渗透等,我们很多数学教师都是这样做的。

其实数学思想方法都呈隐蔽式的,教师有意无意都在渗透,提高意识后,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渗透,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机会,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三、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由新课开始,学生和电脑一齐摆图,带着把什么看作1份,□有这样的几份,应怎样分的问题去操作,接着再摆这样的1份,摆完后说□的个数是△的几倍,再通过几个层次的摆和说,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倍”的含义。

整个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等,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从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看自己摆的图来说数理,降低了数理表述的难度,落实减负的要求。

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建立1“倍数”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师从学生喜爱小动物入手,创设带小朋友游动物王国的故事情节,通过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动物造型吸引学生,调动了学习兴趣,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

    教师设计了拍手,扮动物叫,找出图上小动物的倍数关系,布置作业。

用倍的知识说话等环节,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数学就在我身边,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从摆3个△,□的个数是△的()倍,拍手怎样才能听得清楚是教师拍的2倍,看图找倍数关系等,都不难看出老师着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反映数学实用性的机会很多,只要教师把握机会,就能让学生充分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师素质。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数学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提问率达到82%,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作为一个青年教师,这堂课上得很不错。

值得探讨的问题:

1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不到位。

2教师的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

《秒的认识》评课稿

 《秒的认识》是一节生活知识课,对于时空概念尚在形成阶段的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抽象且枯燥的。

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

金老师在整节课中让学生感受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信息的显现丰富多彩。

如:

录象、游戏及师生的互动。

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课前谈话,播放了神六升空及春晚迎新年的倒计时,通过两段录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顺利地引出课题:

秒的认识。

明确学习目标,引起学习动机。

同时结合神六发射的成功对学生进行了适时的德育教育。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秒时,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求知

 金老师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去感受1秒。

通过倾听秒的脚步声让秒的节奏留在学生心中,再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表示1秒。

然后让学生说说1秒内可以干的事与某些领域1秒内可以做的事相比,体会1秒虽短暂,但价值尤高,自然渗透了珍惜分分秒秒的品德教育。

在体会几秒、估计10秒的活动中进一步深化对“秒”的概念。

如:

现场让一位学生系红领巾其他学生来估计、刘翔叔叔跨完110米栏的时间、屏气游戏及福娃宣传片放映的时间。

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形式中,反复估计验证,观察交流,探索并获得知识。

充分注意学生的生活性、活动性,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一段1分钟音乐的时间估计,将教学进一步深化,通过观察分针与秒针走动的关系,研究得出1分=60秒这一结论。

结合课件演示相得益彰。

从1秒、几秒、10秒到1分=60秒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建立秒的概念。

 三、学科整合,画龙点睛

 名人名言的展示,让学生在数学课上也能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

 整节课充分运用了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学习空间,拓宽了知识领域。

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达到了数学知识、课外知识的双丰收。

 小小建议:

 1、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在时间多出了,课前是不是准备一点机动题。

2、课件的运用也带来了一些“负效应”,如何处理?

3、练习设计中填上适当的时间单位9(),25(),25()改成9(),9(),9()更有联系和区别。

第一个9(小时),在新教材中已没有“小时”这个单位,取而代之的是“时”,这里为什么用“小时”而不用“时”?

评课稿  

评厦门市第二实验小学 许洋 老师执教的《数字的用处》一课  

评课人:

叶妙妙  

《数字的用处》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这节课是 许 老师所执教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是本节课中最大的优点。

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来自于生活中的问题,与生活紧紧相扣,让上课的学生听课的老师都沉浸在生活的数学中。

如:

本节课,通过联系学生直实生活中的数字编码------身份证号码,课前让学生去了解自己的身份证,让学生发掘生活的中数学,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数字,说出数字的用途,呈现了生活中的一些数字,如120、110、350007、0591等生活中常见的数字,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了生活中像这样的数字编码很多,它们都有着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