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乡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0778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28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乡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某乡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某乡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某乡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某乡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乡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乡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乡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乡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乡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乡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县**镇、**镇镇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

1.1.2项目承办单位

**县**镇人民政府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市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资格证书编号:

1.2研究依据

1、基础资料

(1)《**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工程初步设计》

(3)《**县**镇总体规划(1996—2010)》

(4)《**县**镇总体规划(2000—2020)》

2、主要标准与规范

(1)《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2)《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3)《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

(4)《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109—2006)

(5)《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设备》(CJ/T18—1999)

(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CB14554—93)

(7)《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3研究原则

1、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作为城区环境卫生治理和环境保护项目,应在**县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使工程建设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合理选择转运站的站址和处理工艺,逐步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以发挥本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2、遵循我国城市城区垃圾收集技术政策和环保政策,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确保对城市生活垃圾实行卫生处置,防治二次污染产生。

3、从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近期为主,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技术路线,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及工程实施计划。

4、结合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今后的发展,在设计中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上成熟的设备,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安全可靠,使站区环境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5、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力求场区布置合理,环境优美,建筑美观,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做到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良好统一。

6、妥善解决垃圾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渗沥液,填埋气体、恶臭和蚊蝇等,避免产生二次污染,确保环境质量不受破坏。

7、优化设计,降低工程投资,确保施工及运行安全。

1.4研究范围

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本报告在对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查勘,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垃圾转运站站址、收集运输方案确定、工艺设计、环境保护、公用工程配套设施、投资估算及实施计划、财务及经济分析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和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内容及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为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提供了可靠和准确的论证。

1.5项目服务对象

本工程服务的对象包括**县管辖的两个乡镇。

分别为:

**镇、**镇。

服务的范围为两个乡镇的建城区及周边临近的村庄。

1.6研究结果概要

1.6.1设计内容与规模

本项目工程为**县两乡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工程以收集和转运各乡镇生活垃圾、保护环境为主要目的。

处理的对象为:

各乡镇生活垃圾,不包括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并严禁混入任何有害、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固体废弃物。

根据本工程的服务对象**镇、**镇,采用各镇区人口预测及垃圾产生量预测数据,并考虑乡镇建成区周边的村落,确定转运站规模分别为:

**镇20吨/日、**镇20吨/日。

1.6.2环境保护

本项目在建设运行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可能产生的污染因素均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1.6.3劳动定员

本项目利用原有人员,不用新增劳动定员。

1.6.4建设进度

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为加快建设进度,缩短建设工期,各阶段工作应尽量提前进行,允许有一定程度交叉。

1.6.5工程投资

项目总投资463万元,所需资金由项目承办单位自筹解决。

1.6.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技术数据

1

处理垃圾

吨/日

40

1.1

**镇

吨/日

20

1.2

**镇

吨/日

20

经济数据

1

总投资

万元

463

其中:

建设期利息

万元

0

2

筹集资金

万元

463

其中:

自有资金

万元

463

1.6.7结论

本工程采用小型压缩式转运站对**县**镇、**镇两个镇区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收集运输,总投资463万元。

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和**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通过改善乡镇的环境卫生,可有效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也减轻垃圾对河流水系的污染,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6.8建议

1、尽快完善转运站的工程地质的详勘工作,以便开展下一步工作;

2、组织有关部门对各乡镇的生活垃圾成份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包括不同季节,不同地带的调查分析),为设计阶段最终确定垃圾综合利用方案提供依据;

3、城市垃圾清运系统尽快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分装运输,以便于运送至填埋场填埋处置时可为填埋场提供覆盖土源;

4、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社会公益事业,其运行初期管理需要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同时,依据国家有关政策,适时制定垃圾收费制度,使垃圾转运填埋的运作逐步走上自我维持、良性发展

5、着手制定垃圾分类收集的产业政策,为垃圾的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打下创造条件。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2.1城市概况

**县位于黄淮平源西南部,**省东南部边陲,地处北纬32°34′至32°58′,东经114°38′至115°13′之间,东西长44公里,南北宽35公里,总面积1453平方公里,总人口103万人,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畜牧大县、**省外派劳务输出重点联系县、**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

**县处于两省(**省、安徽省)四市(***、信阳、阜阳、周口)交界地带,南部与东南部靠息县、淮滨(属信阳市),西南连正阳县,西部及西北部接平舆县,北部及东部与安徽省临泉县毗邻;西南至信阳市132公里,西至***市102公里,北至周口市122公里,东至阜阳市109公里,距省会郑州307公里。

全县下辖22个乡镇(包括城关镇——古吕镇),356个行政村。

**县资源丰富,潜力巨大。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平均年降水量960毫米。

水资源丰富,有10万亩水面可供开发,年可利用水资源6亿多立方米。

农业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芝麻、红薯、水稻、大豆和绿色小杂粮等,年产粮食6亿公斤、红薯4000万公斤、优质皮棉2000万公斤,素有“中原粮仓”之美称,是中南地区最大的“三粉”生产基地。

畜牧业发达,年出栏商品牛25万头、羊53万只、猪85万头、家禽1000万只。

木材蓄积量150万立方米。

劳动力资源丰富,青壮年劳力60多万人,年输出劳动力25万。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拨44米以下,淮河支流洪汝河在境内汇合,自西向东,横贯全境,两河在县内小支流多达195条。

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水量880毫米,全年无霜期214天。

国内生产总值150462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56元。

现有耕地127.8万亩。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有油菜、芝麻、花生、黄红麻、棉花、烟叶。

森林覆盖率为1.8%;主要树种有杨树、椿树、桐树、柳树、刺槐、楝树等。

中药村有全国著名中药村半夏附子。

2.2**县两乡镇基本情况

1、**镇

**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9公里处,辖区总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4558亩,有17个行政村,138个自然村,总人口46444人。

镇政府所在地**集,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9平方公里,集镇建成面积4.14平方公里,辖**、董庄两个行政村,镇直单位22个,常住人口7792人,暂住人口3853人,合计1164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5%,其中非农业人口4647人,占全镇总人口数的10%。

2007年以来先后被省政府评为“民政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三杯”竞赛活动先进镇镇、市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先进单位。

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劳务输出先进单位”、“赴疆采棉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镇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红旗镇镇”、“畜牧工作先进单位”、“植树造林工作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先进单位”、“无邪教镇镇”“计划生育工作一类镇镇”等荣誉称号,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镇

**县**镇位于**县城西25公里处,西与平舆县接壤,东与砖店镇为邻,南与余店乡相连,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省道216驻新公路横贯全境,距大广、新阳高速路出口6公里。

全镇辖11个行政村,109个自然村,219个村民组,22党支部,879名党员,38425人,5.8万亩耕地。

止目前,镇区人口已达12000人。

止2009年底,全镇生产总值4.2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10元,省级新农村示范点**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已开工建设;连续6年荣获市级计划生育红旗乡镇;连续三年获市“平安杯”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获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红旗乡镇”称号;2009年镇党委荣获省级“五个好”乡党委,老党支部荣誉称号。

2.3自然条件

2.3.1气候条件

**县地处北亚热带和温暖带过度地带,属大陆性季风型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热同期,光、热、水资源丰富。

春季(3-5):

为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过渡季节,冷暖气流交换频繁,气温变化较大,平均气温14.7℃;平均降水量21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4%。

夏季(6-8月):

平均气温26.7℃,极端最高气温在40℃以上;平均降水量41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6%。

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高达782毫米(1982年),最低仅97毫米(1959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7月。

秋季(9-11月):

气温、降水降减较快,天气晴朗,平均气温15.8℃;平均降水量20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2%。

冬季(12-次年2月):

受西北干冷气流影响,多偏北风,低气水量68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

气压:

多年年平均气压为1011.9毫巴,年际变化不大。

气温:

年平均气温为15℃,最高年平均气温16.4℃(1951年),最低年平均气温14.0℃(1954年)。

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1.1℃;最热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7.9℃。

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9.2℃(1964年2月),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4℃(1988年7月)。

全年无霜期平均221天,最长255天(1964年),最短189天(1962年)。

降雨:

多年平均降水量902.1毫米,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和地域变化均较大。

相对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74.5%,年际变化率4%。

蒸发:

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1797.4毫米,大大超过降水量,相当于年降水量的199%,各月蒸发量均大于同期降水量。

最大年蒸发量2300.6毫米(1966年),最小为1344.2毫米(1985年)。

风向风速:

**县风向特征为每年8月至次年3月多东北风,平均频率在20%以上,最多的9月达30.3%;4-7月多西南风,频率平均在20%以上,最多的7月达25.1%。

全年最多的风向为东北风,频率27.6%,其次为西南风,频率为19.3%,最少的为西北风,频率13.2%。

年平均风速3.1米/秒。

日照: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80.4小时,日照率为49%。

日平均温度>0℃和>10℃期间的日照时数分别为1986.2小时和1500.8小时。

太阳辐射:

年太阳辐射总量120.7千卡/平方厘米,光合有效辐射总量58.88千卡/平方厘米。

2.3.2地质与水文条件

1、地质条件

地层:

**县境内的新生代地层呈角度不整合履于中生界之上,中生界又呈角度不整合履于太古代地层之上。

构造:

境域位于新华夏系华北沉降带的南缘,**、息县折皱降起带上,发育着前震旦纪、侏罗纪、白垩纪地层。

岩浆岩:

据物探和钻探资料,境内尚未发现较大的岩浆体,仅在钻孔中见到花岗岩脉、石英脉等。

2、水文条件

**县境属淮河流域洪河、汝河水系。

洪河发源于方城县北部的伏牛山南麓,东北行穿伏牛山脉,经叶县东行入舞阳,过漯(河)舞(钢区)铁路入西平,由西平县城北过京广铁路,穿老王坡,自五沟营折向东南入上蔡县,经塔桥入平舆县,经后刘东行,至庙湾转东南行,经杨埠南行至王港口入**县。

洪河在**县境内1950年以前长166公里,经治理,现长64公里,流域面积1040公里。

其支流包括龙口大港、柳条港、丁港、潘港、戚桥港、马大港、涧头大港、卢港、黑港、党湖港、新息界沟、张大港、娄子港、徐岗港、拦岗港、曹窑港、辜小寨港等河流,城区内支流主要是潘港。

汝河古名汝水,亦称南汝河,发源于泌阳五峰山,东行经沙河店折向东北行入遂平县,经遂平县南过京广铁路行入汝南县,再折向东南,经汝南县城西东南行,至三桥北沿汝南、平舆、正阳、**4县边界东南行,至蛟停湖乡的高庄北进入**县境。

汝河在**县境内1950年以前长95公里,经治理,现长46.3公里,流域面积304平方公里。

其支流包括小青河、排涝沟、余八港、曹湾港、椿港、刘大港等河流。

2.3.3地震

根据**省地震烈度区划图,地震烈度为Ⅵ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

2.3.4地形地貌

**县属淮北冲击湖积平原,占全省平原面积的1.8%。

地势低平,地面高程在海拔32-41米之间,相对高差10米左右。

西北略高,东南稍低,自西北向东南呈微倾斜状,地面坡地在1/4000-1/5000之间。

最高点县西**镇前李庄海拔44.1米,最低处练村镇属称湾海拔30.6米。

按地形学分类,境内地形可分为淮平原和泛滥平原两大类。

境内由洪积平原和低洼平原组成,地貌类型单一。

由于洪、汝河横贯全境,加之境内散布许多湖泊和沿河、沟港槽状洼地,形成**县总的地势低平,局部高洼不齐的地貌特征。

第三章垃圾处理现状及建设必要性

3.1垃圾处理现状及问题

3.1.1垃圾处理现状

2003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到2007年底前,“全省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县城都要建成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工作目标,并作为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的“十大实事”之一。

经过几年的建设,至2007年底,**省相继建成了112座污水处理厂和113座生活垃圾处理场,总投资超过80亿元。

其中113个县级生活垃圾处理场全部建成投用,建设规模达到日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1.89万吨。

其中**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镇埋场于2007年底投入运行。

由于乡镇的人口较少,每个乡镇自建垃圾卫生镇埋场在经济上不可行,所以目前大多数地区并没有乡镇垃圾卫生镇埋场。

乡镇相对于县城较为分散,垃圾收运设备并不完善,没有或者只有少量的垃圾收运设备,大多数靠农用三轮车清运,收运设备简单,运输距离也很短,采取就近填埋方式。

所以目前对于乡镇的生活垃圾处置方式仍处于简单掩埋阶段,没有达到国家规范要求的卫生镇埋。

以下分别介绍五镇垃圾处理的现状:

1、**镇

2005年**镇成立了镇环卫工作建设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环卫队,现有环卫工人6人,垃圾装运车辆(人力车)4辆,机动车一辆,洒水车一辆,但垃圾的处理还比较简单。

由于**镇人口较少,财政收入不宽裕,自建垃圾卫生填埋场在经济上不可行,所以到目前还没有标准的垃圾卫生填埋场。

垃圾收集地16个,均为简易垃圾池,但垃圾的处理还比较简单,运送车也简单,统一运送到镇北大塘湖坑填埋。

2、**镇

**镇环卫工作属创建办负责,创建办成立于2001年,现有环卫工人15人。

清扫以分区域清扫、人力垃圾清运收集方式,统一运至**中学南部露天堆放。

现有垃圾清运车辆(人力架子车)7辆,镇区垃圾池6个,均为简单垃圾池。

收集后的垃圾采取简易填埋。

3.1.2乡镇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上途述,目前乡镇的环境卫生工作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环卫机构不完善,环卫工人福利制度不健全。

2、环卫机械车辆配备不完善,多数为运输距离较短的人力车辆,一方面限制了垃圾的收集和转运,另一方面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大。

同时现有收集车辆为敞开式,垃圾散发的臭味影响环卫工人身心健康。

3、各乡镇没有垃圾转运站,目前仅有的垃圾收集站均为简易收集站,没有达到环境卫生标准,影响乡镇的环境。

3.2工程建设必要性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指出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加快乡镇基础设施建设。

要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

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从国情上,要求乡镇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加强自身的环境卫生的建设。

未来15年,将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

根据《**省2006—2020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提出**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大主要任务。

其中之一就是围绕村容整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形成农村新面貌。

从省情上讲,也要求乡镇要加强农村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于2007年底投入运营,对**县各临近乡镇来说提供了一个治理本镇环境卫生的契机。

通过改善本镇的垃圾转运系统,将镇内垃圾转运至卫生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这种方式也变的可行。

这将大大改善城镇的环境和保护环境,提高乡镇的整体面貌,加快了乡镇的经济发展。

综合上述,本工程的建设是符合国家和**省对乡镇政策要求,同时本工程的建设很好的依托了城市已经建成的卫生填埋场,工程的建设是非常必要。

第四章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的选择

4.1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概述

整个垃圾收运系统由收集、运输和中转三部分组成。

根据垃圾收运过程中是否存在中转环节,可将垃圾收运系统分为中转收运系统和无中转收运系统。

从收集垃圾的方式上,我国使用的垃圾收集方式主要有:

车辆流动收集和收集站收集。

车辆流动收集主要是利用收集车辆将各分散收集点的垃圾收集后送入垃圾处理的一种方式。

收集站收集主要是利用小型垃圾收集工具(如:

人力三轮车、板车、小型机动车等)收集垃圾送入预先设置的垃圾收集站。

在收集站积累垃圾至一定程度再将垃圾集中送入垃圾处理厂。

上世纪末以来,我国主要城市相继投资建成了一些垃圾转运站。

生活垃圾转运站是连接垃圾产生源头和末端处置系统的结合点,起到了现代城市垃圾处理的枢纽作用。

它实现了城市垃圾收集与运输的集中化、压实化、封闭化。

经过我国目前已建成项目近年来的运行,其缩小垃圾体积、减轻垃圾质量、大容积全封闭运输、操作全自动化等优点,较大地改善以前城市垃圾收集与运输设施落后、污染严重、操作繁杂、管理困难、效率低下等状况,为减少生活垃圾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环卫作业水平,降低运行管理成本提供了一种简洁有效的模式,获得了大家一致的肯定。

4.2各乡镇生活垃圾收集方式选择

根据**县**镇、**镇两镇垃圾收集系统的现状,参考国内城市的垃圾收运方式方面的经验,**县**镇、**镇两镇的生活垃圾收运方式采用收集站进行收集转运。

4.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概述

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复杂,主要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气候条件以及居民生活习惯的影响,导致其处理难以有统一的模式。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往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

但是不同的处理技术、处理方法最终都以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及资源化为目标。

从技术应用方面来看,国内普遍采用的技术方法主要有:

填埋、堆肥、焚烧及综合处理等方式。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最主要方式是卫生填埋,约占全部处置总量的9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和焚烧,仅今年采用焚烧方式在经济发展快的城市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1、卫生填埋技术

卫生填埋技术是利用天然山谷、低洼、石塘等凹地或平地,经防渗、排水、导气、拦挡、截洪等措施防护处理后,将垃圾分区按照填埋单元进行堆放。

一系列填埋单元构成一个填埋层,多个填埋层依次升高形成填埋体,填埋体至最终设计标高后,最终覆盖封场。

填埋体通过微生物的活动推动有机物降解,垃圾防渗、排水是指填埋场底部构筑不透水的防水层、集水管、集水井等设施将产生的渗沥液收集排出并进行处理。

导气管是在填埋体中设置可渗透性排气或者不可渗透性阻挡层排气设施将产生的填埋气体收集排出。

卫生填埋的优点是工程造价和处理费用均较低,产生的填埋气体可回收利用;缺点是占地面积大、稳定时间长,产生的渗沥液浓度高、毒性大而较难处理。

当前,由于填埋的卫生技术标准不断提高,填埋场投资费用和运行成本也随着提高,因而新的垃圾填埋场有大型化和综合化处理的趋势;由于采用先进的防渗、填埋气体输导利用、渗沥液达标排放技术,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污染控制总体上得到了显著的加强。

由于垃圾给环境造成的污染能够通过先进的技术进行控制,从而降到最低水平,同时考虑到垃圾填埋处理的经济性和其它垃圾的处理方式所产生的最终物质必须通过填埋的方式进行消纳,故在未来几十年里,用卫生填埋的方法处置垃圾仍然是国内外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之一。

2、高温堆肥处理技术

高温堆肥是将经过分选后的有机垃圾或分类收集的有机垃圾,也有的设计是针对混合生活垃圾,让其在发酵池和发酵场中堆积,采用机械搅拌或强制通风或自然通风的方法使其高温发酵,杀灭病原体,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

堆肥技术的主要优点是稳定时间较填埋法短,为农业及城市园林绿化提供有机肥;缺点是垃圾的有机物含量要求较高,操作过程较复杂,处理费用偏高。

垃圾堆肥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

专用堆肥设备不管;二次污染较严重(尤其是恶臭);堆肥过程升温不快,有的堆肥处理厂基本上达不到无害化温度要求和持续高温时间;堆肥腐熟时间偏长,肥效不高,重金属污染,产品质量低下等。

特别是堆肥制品销售有一定的风险。

目前国内建成的堆肥场基本上处在半停产状态。

但是堆肥处理在广大农业型小城市仍然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3、焚烧处理技术

焚烧是将垃圾进行人工检选、破碎、分选等预处理,然后进入焚烧炉,在800-1000℃高温下使垃圾转化为化学性质稳定的无害化灰渣。

焚烧工艺可使垃圾体积减少80%-95%,便于填埋处置,并能彻底消灭各种病原体。

另外,通过焚烧工艺可回收热资源。

但并不是任何垃圾都可产生热能。

发达国家垃圾热值(单位重量的垃圾完全燃烧并使反应产物的温度回到反应物起始温度时放出的热量)躲在9000KJ/Kg以上,而我国大多数城市垃圾的热值2000KJ/Kg-4000KJ/Kg,燃烧困难,有时不得不添加辅助燃料。

垃圾焚烧可产生有害气体,特别如剧毒物质二噁英类化合物(在炉膛温度<800℃时会大量产生)。

焚烧设备投资大,运转成本高。

我国许多地区人口密度高,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土地资源非常宝贵,焚烧处理已经逐步发展成为这些地区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

这些地区的生活垃圾中可燃物、易燃物含量明显增加,气化率高的居民住区生活垃圾的热值已满足焚烧处理的基本要求,加强分区、分类收集将促进垃圾焚烧的应用。

因此,我国一些城市,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已具备了发展焚烧技术的基础。

近几年许多城市经过垃圾焚烧处理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开发了系列的垃圾焚烧炉,并建成一批大中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