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度新苗立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0567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年度新苗立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2年度新苗立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2年度新苗立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2年度新苗立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2年度新苗立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年度新苗立项.docx

《12年度新苗立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年度新苗立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年度新苗立项.docx

12年度新苗立项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

项目申报书

 

创新项目名称:

台湾辅仁大学与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传播类

专业教学模式比较分析

创新项目负责人:

陈美琪

项目负责人专业:

公共关系

学校名称:

浙江传媒学院

申报日期:

2011年12月22日

项目类别: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

大学生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实施办公室制

一、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

台湾辅仁大学与浙江传媒学院传播类

专业教学模式比较分析

项目性质

(√)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

项目来源

()自主立题(√)教师指导选题

起止时间

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9月

项目状况

1、研发阶段2、中试阶段3、批量(规模)生产(选项打√)

姓名

陈美琪

性别

出生年月

1991.6

学历

本科

所在

院系

文化创意学院

联系电话

151********

电子信箱

349952049@

项目组

主要成员

姓名

性别

学历

专业

具体分工

赵爽

本科

公共关系

文字撰写

蔡景伟

本科

广电新闻

资料收集

李海瞳

本科

电科

实地调研

姓名

徐凤兰

性别

出生年月

1965.10

职称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广告策划与创意

近三年获奖成果:

国家级__等奖___项,省部级_三_等奖_两_项

近三年科研经费____15____万元,年均____5____万元

姓名

戴颖洁

性别

出生年月

1983.12

职称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

法律

近三年获奖成果:

近三年科研经费_____2.1_____万元,年均____0.7_____万元

今年是浙江传媒学院与台湾辅仁大学建立教学合作关系的第一年,经过选拔共有9位同学代表我校赴台交流。

众所周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海峡两岸在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上的差异还是有目共睹的。

而辅仁大学作为百年名校,其新闻传播类更是强势专业,为台湾相关领域输送了大量人才,其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学生与业界的广泛认可,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可以说教学模式的选择对于学生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一个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

本选题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传媒学院与辅仁大学在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模式特点总结与差异比较等方面的探究。

通过比较分析两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生互动、作业布置、实践平台、就业情况等方面的差异,从而研究出目前我校在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有待改进的方面。

进而在后期为我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先关的依据及有力的基础铺垫。

为我校的全面发展和浙江构建文化大省作出自己的贡献。

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两所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概况及特点分析,二是两所院校新闻传播类教学模式差异比较,三是以传媒学院为例,总结出中国大陆地区传媒院校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可行性措施。

具体包括:

第一部分,对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所选研究样本进行分析,在对台湾辅仁大学和我校传媒教学模式进行概括总结的基础上,以学生感受为着眼点和切入点,分析两校在新闻传播类领域人才培养上所采用的教学模式的不同。

包括目标设定、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

第二部分,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和实践平台等四个方面,比较了海峡两岸新闻教育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说明我校在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不足之处。

第三部分,在明确了大陆传媒教学模式需改进之处及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不足后,就完善其课程体系提出建议。

 

二、项目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性

1、申请项目的必要性、目的及意义

(1)项目必要性

①传媒人才需求多元化

国内传媒事业迅速发展,随着人文社会学术研究领域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各个行业和领域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因此,培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掌握新兴传媒技术的复合型传媒人才显得尤为迫切。

而我校作为国内重点的传媒人才输送基地,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

教学模式是关乎人才培养的大事,面对着多元化的人才需要,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之地。

②海峡两岸对传播人才教学模式上有很强的可比性

海峡两岸文化同宗同源,但在发展中受政治、经济、历史的影响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两岸高校同为人才输送的渠道,其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模式上对比性很强。

因此,本组选择浙江传媒学院与台湾辅仁大学这两所比较有代表性的高校作为研究对象,从传媒人才的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平台、就业情况等各方面作了详细的对比可行性极高。

③台湾的可借鉴性

大陆在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模式上有待改善,通过比较研究两地新闻人才培养的差异和共同点,并借鉴台湾辅仁大学传播专业教学模式,提出大陆在传媒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之道,这对大陆和台湾地区学术交流和沟通,促使两岸的传媒教育事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大有裨益。

(2)项目目的

为了更好地比较海峡两岸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情况,本研究以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模式为主要对象,以学生的主观感受与两岸教师的客观因素分析为主要切入点,选择海峡两岸地位齐平、水平相当的高校,以纵向的历史沿革、横向的现状对比、宏观的培养目标对比、微观的课程设置对比等多个维度,比较其本科阶段传媒教学模式情况,从而吸取经验教训,改善大陆传媒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促进海峡两岸传媒教育的发展。

(3)项目意义

通过资料搜集可以看出,对海峡两岸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模式比较的探究是空缺的一块。

传媒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决定着高校传媒教育的质量,因此,通过对比提出差异,从而对大陆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优化建议,是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所在。

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点:

①理论价值

为我校乃至大陆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模式改进与完善提供了参考。

目前国内关于传播专业人才教学模式的研究较少,本项目旨在以台湾地区教学模式为镜,通过分析大陆与台湾各自的发展路径、优劣,反思大陆地区相关领域教学模式的不足。

②应用价值

首先,可以培养高素质新闻从业人员。

通过比较研究进一步完善中国新闻传播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能够将系统的理论知识与从业实践中所需要的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国内的新闻院校为中国传媒业培养兼具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的高层次人才,以此解决中国传媒业发展中的人才瓶颈问题,进而提高新闻教育的总体水平,为大陆地区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贡献一份力量,促进中国传媒产业进一步发展。

其次,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该研究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为中国新闻业培养优秀人才促进我国媒介市场的发展,从而获得间接的经济利益;二是通过完善提高国内新闻传播学科课程体系,达到增加中国新闻学科高等教育吸引力的效果,从而降低近年来逐年提高的新闻专业出国留学量,达到减缓外汇流失、提高国内高等教育收入的经济价值。

最后,兼顾就业需求。

就业压力当前牵动着每一个毕业生及其家庭,影响着每一所院校的招生计划与专业发展。

本文研究的课程体系完善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找到一条既适合自身发展和未来职业需要的道路,缓解国家就业压力,有助于社会的安定。

2、项目的背景、主要内容、技术水平及应用范围

(1)项目背景

①传媒人才需求多元化

国内传媒事业迅速发展,随着人文社会学术研究领域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各个行业和领域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因此,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掌握新兴传媒技术的复合型传媒人才显得尤为迫切。

②海峡两岸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

海峡两岸文化同宗同源,但在发展中受政治、经济、历史的影响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这一点也体现在传媒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学校的教学模式上。

因此,本组选择浙江传媒学院与台湾辅仁大学这两所比较有代表性的高校作为研究对象,从传媒人才的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平台、就业情况等各方面作了详细的对比。

②新闻传播专业教学模式有待完善

大陆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模式有待改善,通过比较研究两地新闻人才培养的差异和共同点,并借鉴台湾辅仁大学传媒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大陆传媒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之道,这对大陆和台湾地区学术交流和沟通,促使两岸的传媒教育事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大有裨益。

(2)项目主要内容

本论题研究的基本对象是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模式。

本文中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掌握新兴传媒技术的复合型传媒人才”。

教学模式在开篇已给出明确定义。

本文将对大陆和台湾地区的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模式作了比较,鉴于大陆和台湾地区高校较多,笔者选择海峡两岸地位齐平、水平相当的高校作为代表,即以浙江传媒学院和台湾辅仁大学为研究对象。

本文试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平台、就业情况五个方面出发,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海峡两岸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对比优劣,反思大陆地区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从而完善大陆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新闻教育的总体水平。

(3)项目技术水平

①文献分析法

搜集相关文献,充分考察学者们对大陆和台湾地区传媒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

并以海峡两岸新闻传播教育发展历史为背景,综述浙江传媒学院和台湾辅仁大学在传媒人才培养中的具体过程。

②问卷调查法

项目组成员将在海峡两岸同步进行访问,向两大高校发发送调查问卷,对问卷内容和同学答案作详细的分析。

③比较分析法

本文采用纵向的历史沿革、横向的现状对比、宏观的培养目标对比、微观的课程设置对比等比较方式进行分析。

④实地考察法

项目组成员陈美琪、李海瞳同学在作为辅仁大学交换生访学期间,有机会体验台湾辅仁大学传媒人才培养的方法,也有机会到其他学校做实地考察。

同时,根据研究主题,采访两校老师、本科生、研究生,取得大量的一手材料。

(4)项目应用范围

①为传媒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和修订提供信息

目前国内关于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较少,本项目旨在以台湾地区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为镜,通过分析大陆与台湾各自的发展路径、优劣,反思大陆地区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为实现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质量与多样化提供借鉴。

②为传媒学科的高校教师改进教学模式提供借鉴和帮助

高校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为目的。

3、实施该项目所具备的基础、优势和风险

(1)基础

①已有的资料和相关数据

我校的传媒人才培养方案有较为详细的资料,且项目组已在课题背景方面已经做了充分的文献调研。

②已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

我们团队成员都来自于公共关系专业,有一定的论文撰写功底,并掌握了一定的传播学、新闻学知识。

(2)优势

①数据的准确性

小组成员陈美琪和李海瞳同学于2012年上半年前往台湾辅仁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公费交流,在访学期间将有机会体验台湾辅仁大学传媒人才培养的方法,也有机会到其他学校做实地考察。

同时,也可根据研究主题,采访本校老师、本科生、研究生,取得大量的一手材料。

②指导老师实力雄厚

指导老师徐凤兰教授为文化创意学院常务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广告学及教育管理,目前主持和参与的省部级及厅局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曾荣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浙江传媒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

除了广告教学及广告研究工作之外,多次参与广告及节目策划。

如浙江省会计法宣传方案策划与执行、参与浙江省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栏目策划、形象宣传包装与策划研究活动等,徐凤兰教授作为指导老师为我们的团队研究提供了技术与理论支持;

指导老师戴颖洁老师凭借多年的从业经验,对我们项目组的方案进行多次修改与整合,为我们的项目方案提出与执行提供有力的支持。

③学校的支持

浙江传媒学院作为我国传媒人才培养基地,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校与台湾辅仁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实践合作关系,为学生进行赴台交流提供平台。

本项目的调研结果能给我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意见,对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3)风险

①结论的科学性

由于海峡两岸传媒人才培养模式这个研究领域鲜少有人涉足,且项目成员学识的浅薄与不足,本项目最终结论难免缺乏科学性。

②经费的局限性

由于经费方面的局限性,本项目只能对海峡两岸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数据进行横纵对比,无法进一步提出更深层次的对策。

4、项目创新之处

①课题的创新性

目前,很少有学者将大陆与台湾地区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我组以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通过纵向的历史沿革、横向的现状对比、宏观的培养目标对比、微观的课程设置对比等比较方式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②探究方向的创新性

本项目将以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平台和就业情况五个方面为探究方向,从小角度入手,真实展现浙江传媒学院和台湾辅仁大学在传媒人才培养上的差异。

5、项目计划目标

①为我校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意见

小组计划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整个项目。

其中包括资料的收集整理、组员前往台湾进行实地考察、大陆高校的实地考察、分析数据和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

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展现传媒人的风范

通过项目实施使组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中使社会了解到我们新一代浙江传媒学院学生的风貌,新一代传媒学子的精神姿态。

以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口,管窥海峡两岸学子的不同风貌,激发我校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在校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提高媒介素养的意义重大。

三、预期成果、知识产权形成及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1、项目的预期成果及知识产权归属情况

(1)项目预期成果

①撰写相关论文,并争取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②将研究结果提供于学校,为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提供参考意见

(2)知识产权归属

知识产权为团队和指导老师(浙江传媒学院)所有

2、项目的市场前景分析

本项目是基础理论研究,暂时不能转化为实际产品。

然而本项目的研究结果将可以应用于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而该领域是倍受人们关注的,所以随着其它方面条件的成熟,本项目的研究结果将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3、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

本项目是基础理论研究,暂时不能转化为实际产品从而盈利。

然而本项目的潜在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通过为中国新闻业培养优秀人才促进我国媒介市场的发展,从而获得间接的经济利益。

②通过完善提高国内新闻传播学科课程体系,达到增加中国新闻学科高等教育吸引力的效果,从而降低近年来逐年提高的新闻专业出国留学量,达到减缓外汇流失、提高国内高等教育收入的经济价值。

4、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

①学术价值

为我校乃至大陆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完善提供了参考。

目前国内关于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较少,本项目旨在以台湾地区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为镜,通过分析大陆与台湾各自的发展路径、优劣,反思大陆地区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②现实意义

首先,可以培养高素质新闻从业人员。

通过比较研究进一步完善中国新闻传播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能够将系统的理论知识与从业实践中所需要的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国内的新闻院校为中国传媒业培养兼具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的高层次人才,以此解决中国传媒业发展中的人才瓶颈问题,进而提高新闻教育的总体水平,为大陆地区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贡献一份力量,促进中国传媒产业进一步发展。

其次,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该研究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为中国新闻业培养优秀人才促进我国媒介市场的发展,从而获得间接的经济利益;二是通过完善提高国内新闻传播学科课程体系,达到增加中国新闻学科高等教育吸引力的效果,从而降低近年来逐年提高的新闻专业出国留学量,达到减缓外汇流失、提高国内高等教育收入的经济价值。

最后,兼顾就业需求。

就业压力当前牵动着每一个毕业生及其家庭,影响着每一所院校的招生计划与专业发展。

本文研究的课程体系完善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找到一条既适合自身发展和未来职业需要的道路,缓解国家就业压力,有助于社会的安定。

四、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2011年12月—2012年2月,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选定一些已有的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同时进行文献的查找与阅读,对项目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充分了解。

2012年3月—6月,进行实地考察。

项目组组员前往台湾进行实地考察、大陆高校的进行实地考察。

2012年7月—8月,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海峡两岸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

2012年9月—11月,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

基于前期的数据积累和分析进行报告撰写,并争取在学术期刊上进行发表。

五、项目经费预算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经费预算表

预算科目名称

金额

一、经费来源(合计)

1、省财政经费

10000

2、学校配套经费

5000

3、自筹经费

4、其他

二、经费支出(合计)

1、设备费

(1)购置设备费

1000

(2)试制设备费

(3)设备租赁费

1000

2、材料费

2000

3、测试化验加工费

4、燃料动力费

5、差旅费

5000

6、会议费

7、合作、协作研究与交流费

2000

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

9、人员劳务费

2000

10、专家咨询费

2000

11、其他开支

注:

支出预算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同一支出科目一般不同时在财政经费和自筹经费中预算。

其中购置设备费<20%(其中不能用于购买通用设备);人员劳务费<15%。

六、项目组承诺

承诺书

以上所填内容真实可靠,本项目组承诺:

该项目立项后,将严格遵守有关规定、遵守本申报书和预算表中规定的条款和内容,保证按计划进度完成项目任务。

 

项目组全体成员(签章):

年  月  日

 

七、学校审核意见

 

负责单位(公章):

     

年月日

 

八、专家组审核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章:

   年月日

 

九、实施办公室审核意见

 

公章: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