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0557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的姿势》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后的姿势》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后的姿势》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后的姿势》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后的姿势》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后的姿势》教案.docx

《《最后的姿势》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的姿势》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后的姿势》教案.docx

《最后的姿势》教案

6.《最后的姿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读“坍塌、攸”。

会写“谭、漱、吱、嘘、撼、诠释”。

检查预习情况,读通顺课文。

  2.结合“坍塌”、“震撼”理解课文4-8小节,结合语言文字感受危急关头那“最后的姿势”。

二、重点难点:

1.通过品读课文,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

感受谭老师对生命的追求和诠释。

2.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学会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的情绪或情感的不同。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

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有关汶川地震视频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每个中国人都难以忘却。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侵袭了巴蜀大地。

这是一场相当于400多颗原子弹能量的汶川地震,我国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数以万计的同胞顷刻间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灾难中的一位老师,他的名字叫——谭千秋。

(指读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昨天,同学们已经利用学案预习了第六课,咱们先交流一下,谁来读读词语?

1.洗漱吱吱声废墟摇晃坍塌震撼深凹诠释

2.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哪些生字的字形要提醒大家注意?

     漱(右边不是反文旁)释(左下部分是“米”字)凹(写一个)

3.请同学读读这篇课文。

4.再次读完文章,你能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主要内容吗?

三、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

(一)坍塌

1.理解词义板:

坍塌

2.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坍塌的情景?

请你快速浏览4-7小节并勾画下来。

出示: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

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

地震!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地动山摇。

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坍塌了。

这些都是地震时的环境描写,这样的环境描写是一个整体,把这三段话连起来读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3.我们不愿触碰那些画面,记忆却已刻骨铭心。

(播放视频)

 大灾无情,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描写。

4.在教学楼即将坍塌这生死攸关的瞬间,谭老师是怎么说的?

怎么做的?

出示:

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

“大家快跑!

什么也不要拿!

快……”

你感受到了什么?

谭老师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小声读读这段话,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

他用双手撑起的是什么?

5.齐读

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谭老师选择了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过渡:

刚才,我们循着坍塌走进了惊心动魄的一刻,走进了最后的姿势。

2008年5月12日那一天,山崩地裂,家园变色;2008年5月13日那一晚,凄风苦雨,震撼人心。

(二)震撼

 1.人们被什么震撼了?

你能在文章第8小节找到描述的画面吗?

画面中哪些词语让你触目惊心?

放开声音读读看。

 齐读

小结:

此情此景,怎能不震撼着每个人的内心。

然而,更震撼人心的,还有废墟下谭老师的声声鼓励,那成了人们记忆深处的绝响。

2.人物对话补充

    不知过了多久,同学们听到了谭老师的声音:

“不要哭,不要喊,要坚强,要保存体力!

”听了谭老师的鼓励,学生们不再哭喊了。

……

3.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

齐读

爱与责任筑就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四)、设疑

    这最后的姿势诠释了什么?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六课:

最后的姿势(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是谁最后的姿势?

这个姿势是怎样的?

课文讲述的故事给你怎样的感觉?

3、是呀!

这是一个悲壮、令人感动的故事,请你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找描写最后姿势的句子。

1、要求:

那课文中几次写到了谭老师最后的姿势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笔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2、交流。

三、第一次(最后的姿势)

  1、出示: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过渡: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次描写谭老师最后姿势的句子。

    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这句话中抓住了谭老师的哪几个动作,从他的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交流、相机提示:

拉、撑、护,从这其中我们体会到了谭老师对学生的爱。

动作的快。

读好句子。

2、过渡:

那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选择的呢?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4-7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关键的词句,品读品读,细细地体会。

3、谁来说说,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作出这选择的呢?

     (情况十分危急,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出示: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

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

地震!

 为什么这句话会让你感受到情况十分危急?

指导朗读:

情况十分危急该怎么读?

要地震了,多危险呀!

读得这么慢,对吗?

看,这儿有三个感叹号,读得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谭老师是怎么说的呢?

出示:

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他大声喊道:

“大家快跑!

什么也不要拿!

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

 从这儿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要地震了,谭老师的话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

很镇定的感觉,怎么来表达呢?

5、你还从哪儿感受到情况十分危急的?

(情况越来越危急了!

出示:

第五自然段

你从这句话的哪些词语中感受到情况很危急的?

(提示:

“刺耳的吱吱声,尘埃腾空而起”说明了什么?

)读好句子。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

 出示: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这短短的几秒钟,根本容不得谭老师多作考虑,谭老师立即……,(引读句子。

     是啊,在危急关头,他选择了用自己的双臂守住孩子们的生命之门,他选择用“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势面对死亡。

(再读句子)

  6、范读:

地洞山摇。

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一切到这儿似乎已经结束了,但事实上并没有结束,看,这儿有个省略号,请你想一想,这儿省略了什么?

(齐读:

请同学们把自己此时的感受融入你的朗读中。

(省略了人们的惊慌逃逸,省略了谭老师对四位学生的鼓励,省略了人们的哀嚎……)

     地震了,情况万分危急,作者通过对危急环境的描述,更加烘托了谭老师的光辉形象,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谭老师情急下唯一想到的是他的学生。

让我们拿起书,一起重回那危急的一幕。

7、齐读4—7自然段。

 四、学习第二次(最后的姿势)

1、过渡:

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对谭老师最后姿势的描述,出现在人们的话语里,出示: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八自然段,找一找,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给人怎样的感受?

(震撼)

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震撼的?

请你自己读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

2、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请你把你的感情融入你的朗读之中。

救援人员看到这一幕已是眼含热泪,他被深深地震撼了,谁再来读好这句话。

3、被深深震撼的还有谁呢?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9、10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

出示: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

”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你是从哪些词语上感受到震撼的?

“飞身”、“扑”,这两个词语让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奋不顾身……)

 谭老师面对危险,将生死置之度外,他飞身一扑,用他的双臂为学生牢牢地守住了生命之门,怎能不让人震撼呢?

(读好句子。

4、出示:

一位老师说:

“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

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你觉得老师说的话有没有道理?

如果他不顾那四位离开教室,他……如果他要留在教室里,保护四位学生,他……这就叫生死攸关。

(读词)是呀,他明知道留下来是死,但他还是果敢地留下来了,飞身扑去,怎能不让人震撼呢?

(读好句子)

5、谭老师为什么会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守护生命之门呢?

导出第三自然段,出示: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这就是谭老师的人生格言,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是呀,谭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

  

6、让我们一起再来看这句话,出示: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再读这句话的时候,你心中是否有了更深的感受?

现在你的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

 7、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作者通过对救援人员、获救学生、老师的话得描述,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谭老师对学生的爱,不仅是挂在嘴上的,更多的是表现在行动里的。

他最后的姿势,让我们深深地震撼。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一起读好第八到第十自然段。

 五、学习第三次(最后的姿势)

 1、引读十一自然段,谭老师是一位特级教师,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

在教师眼里,谭老师是最爱孩子的,他在操场上看到一颗小石子都会捡起来,生怕学生玩耍时受伤,然而(音乐起),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

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

出示: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2、课文学到这儿,你心中是否和老师一样,涌起了千言万语,请你用:

谭老师,我想对你说……写写你此刻的感受。

3、交流、小结:

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不仅震撼了获救的四个学生,不仅震撼了在场所有的人,更深深地震撼了所有的中国人,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

    出示: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人们赞颂他: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这最后的姿势不仅仅只是对学生的爱,更重要的它表达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为人师应有的精神,那就是爱与责任(板书)。

    这最后的姿势将永远镌刻在四位学生的心中,读(最后的姿势:

张开……)。

这最后的姿势像一座丰碑,永远地矗立在汶川大地震中,读(……)。

这最后的姿势将永远矗立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读(……)

  

 4、难怪人们会赞颂他: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六、总结

  1、其实,在5.12中,在那灾难爆发的那一刻,不仅仅是谭千秋老师,还有很多很多的老师,他们都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学生的生存,他们都用自己最后的姿势震撼了所有的人,他们用生命铸就如天大爱,诠释了最高尚的师德灵魂,演绎了爱与责任最深刻的含义,让我们一起瞻仰那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图片、音乐)

  2、欣赏时,师解说。

  3、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

让我们一起满怀敬意、满怀感动,再一次读课题:

最后的姿势。

 七、作业

   搜集汶川地震中,让你感动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板书设计:

6最后的姿势

英精

雄谭千秋神

不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死爱与责任秋

附《最后的姿势》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

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

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

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二、我会读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2.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并读一读。

比如:

洗漱吱吱声废墟摇晃坍塌震撼深凹诠释

如果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或查字(词)典尝试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还可以和同伴交流。

三、我会思考

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这个故事中的

谭千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想一想,还可以和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课堂上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谭老师生活的平凡,积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把学生的点滴想法带到对细节的刻画、环境描写的分析中来,然后对比关键时刻他用自己的身躯护住学生,进而体会谭老师的伟大。

以及对学生无私的爱。

是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升华。

山城办东山腰小学六年级:

尹克芳闫芳

 

7.《船长》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伟大作家雨果写的一篇小说《船长》。

板书:

船长

2、故事发生在英国南安普敦附近,那是1870年3月17日夜晚,船长哈尔威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轮船从南安普敦开往格恩西岛,谁也没想到一场可怕的灾难正悄悄逼近“诺曼底”号轮船,究竟发生了什么?

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读文。

要求:

(1)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课文想想其意。

(3)自己质疑。

2、检查:

(1)出示词语:

(2)指名朗读,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调遣:

调派,差遣。

履行:

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

肇祸:

闯祸。

深渊:

很深的水。

井然有序:

形容严谨而有条理,一点都不紊乱。

 

(4)指导书写生字:

(5)学生质疑。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教师相机板书:

遇险——救援——殉职)

(2)学生讨论、交流分段结果。

(3)概括段落大意。

二、学习课文“遇险”部分

1、诺曼底号遇上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是怎样的可怕灾难呢?

自由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画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2、交流。

(1)那是正在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巨轮,它直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来,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

朗读“剖”(pou),理解它的意思,想象玛丽号的船头就像一把刀一样,一下子就把诺曼底号撞开了一个大口子。

(2)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

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a、理解“涌进船舱”:

为什么不是“流进船舱”呀?

(这个字让我们感受到水流的速度——快;水量非常的——大。

b、“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你能想象出是什么样子吗?

c、播放电影《泰坦尼克》片断,感受灾难的可怕与人们在大难临头时的恐惧。

(3)、练习朗读,读出灾难的可怕以及它突然降临时人们的惊慌与恐惧。

3、面对如此糟糕的情况,人们的生命安全还有保证吗?

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课文的3—30自然段。

三、作业:

描红、临写生字,并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6、船长

遇险——救援——殉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四次命令中所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沉着果敢、镇定指挥、以身殉职的高尚品质和忠于职守、先人后己、爱护弱小的做人之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4、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片段。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四次命令中所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沉着果敢、镇定指挥、以身殉职的高尚品质和忠于职守、先人后己、爱护弱小的做人之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过渡:

在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诺曼底”号上时,人们都惊慌失措。

这时,船长哈尔威履行起了自己的职责——迅速组织大家自救。

结果如何呢?

二、学习课文“救援”部分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好后思考,哈尔威船长在组织自救的过程中,一共下了几次命令?

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

可以划划注注。

2、交流讨论:

好,大家读得都很认真,我想一定也思考得很深入,哈尔威船长在组织自救的过程中,一共下了几次命令?

(4次)

3、投影出示四次命令:

(1)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

“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

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它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

(2)“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

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3)“快救克莱芒!

(4)“动作再快点!

4、在这四次命令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命令是什么?

(1)放大投影第二次命令:

“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

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问:

为什么这个命令给你的印象最深?

(他在救人时居然下令开枪杀人!

问:

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下这样的命令?

(比较两次下令后的不同情景。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

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险些儿把小艇弄翻了。

奥克勒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斗殴。

追问:

“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就是因为“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的威慑作用吗?

出示黑暗中哈尔威与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大副简短有力的对话,让学生进行朗读交流:

a、船长问道:

“还能坚持多少分钟?

”“20分钟。

”“够了。

这实际上稳定了大家的情绪:

大家享有了知情权,就不会为逃生而拼命拥挤,只要有序撤离,大家的生命都有保障。

b、“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

这让大家内心得到了安慰。

尽管前面他也说“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

”但谁会相信呢?

现在不一样了,有了20分钟作保证,大家不须一窝蜂拥了上去,简直像疯了似的。

c、“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这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大家都可以接受:

前提条件是有了20分钟作保证,作为男人,有责任,有义务,为保护妇女与儿童这个弱势群体作出一定的牺牲!

更何况,这妇女与儿童中也有他们的妻子儿女!

不少男人拼命拥挤正是为了自己的妻子儿女!

独身的男人呢,也受到了纪律的约束(敢走在女人前面,就会被开枪打死),他们不敢拥挤了。

有了这三点,大家才沉默了,才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

(2)齐读第22自然段,思考:

人们为什么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在理解了上面的问题之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船长临危不乱,富有谋略,沉着镇定,指挥有方,能够救大家于突如其来的灾难之中,所以大家都从心底里升腾起崇敬之情,他就成了出现在大家上空的“伟大的灵魂”了。

5、过渡:

从这第二次命令中,我们读出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富有谋略,沉着镇定,指挥有方,那么第三次命令中我们又能读出什么呢?

(1)第一次:

a理解为什么“吼”?

读出“吼”的味道。

b“妇女先走,其它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关心妇女,关心乘客,并且要求船员尽力尽职,做到先人后己。

c“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

(“他把自己给忘了”,可能吗?

哈尔威船长一生之中不知碰到了多少险情,对于“生死”已经不知想过多少次了,怎么会忘了自己呢?

是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发自肺腑的要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这是他的职责,也是他的做人之道!

(2)第二次:

为什么要“快救克莱芒”?

理解他关心孩子的品质。

联系上文“妇女先走”,可以看出他爱护、关心弱小的为人之道。

(3)第三次:

“动作再快点!

”他关心每一个人,在与死神抢时间争速度。

6、完整地朗读第3—28自然段,体会哈尔威船长的做人之道。

三、学习课文“殉职”部分

1、配乐,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船长就要被无情的大海吞没,望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在“玛丽号”上,得救的人们心潮就如这波涛汹涌的大海,有多少话要对船长深情地诉说啊!

(自由选择下题中的任一个角色)

A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说:

“船长啊,船长,。

B还是个孩子的水手克莱芒说:

“船长啊,船长,。

C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徐徐沉入大海的黑色雕像,我想对船长说:

“。

3、配乐,深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4、学生练习在感情地背诵。

5、指名试背。

四、学习

五、总结:

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人们慌乱不堪,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舰桥上,临危不乱,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救工作,果敢地下达命令,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从而以身殉职,谱写了一曲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伟大人性美的赞歌。

六、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七、作业

1、背诵25—30小节。

2、将这个故事讲给他人听。

板书设计:

6、船长

一生忠于职守

履行做人之道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把阅读发现的主动权、时间支配权还给学生,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阅读的感想,通过学生对话和师生对话达到互助互补,互激互促的教学效果。

由于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对船长的敬佩之情得到升华。

(山亭区山城街道东山腰小学六年级:

尹克芳闫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