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一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9952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下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下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下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下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一单元导学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下一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一单元导学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下一单元导学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下一单元导学案

一单元神话与传说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编排的五篇课文为中外神话和传说。

期中《鲧禹治水》《大卫》《夸父逐日》是精读课文,《天上偷来的火种》《女娲造人》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课文既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又有外国著名的传说。

学生阅读这些优秀作品,能深刻地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大胆、丰富的想象中,来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还能感受到神话与传说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一”包括”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和”习作“三个栏目。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神话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从而体会远古先民是怎样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

教学时,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欣赏神话与传说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品味生动灵活的故事语言。

本单元随

课文会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第一课时

课题

1鲧禹治水

主备人

参与者

课型

新授

使用时间

教者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大发雷霆、滚烫、汗流浃背”等词语,理解词义。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体会大禹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爱护人类的崇高精神

重难点

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难点:

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法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结合阅读指导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

学法

(1)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文本;

(2)不断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活学生的求知欲;(3)利用挂图、投影等直观教具形象讲解;(4)通过练习反馈。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

导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视频或教师谈话导入

学生认真观看或听教师讲述后谈感想。

激发学习兴趣。

自主

学习

提出

疑问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自学反馈,交流互动。

1、抽生读文。

2、教师正音。

3、重点字词句指导。

“读读写写”及“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加以识记。

三、理清脉络,练习概括

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文章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四、学习课文,了解鲧治水

   要求:

学生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单。

       

1.自由读文。

2.提出不理解词。

   3.分学习小组解疑。

4.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5.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给同学听听。

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6.说说课文写作顺序。

学生自由交流对天神鲧的认识与了解,感受其精神品质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字词落实。

 

2、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训练学生顺序朗读、分析概括能力。

 

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学习叙事要有条理。

合作

探究

点拨

解疑

1、天神鲧毅然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想借助神力驱赶洪水,但最终却惨遭杀害。

你对这一结局有何看法,发表意见。

2、教师小结。

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体会鲧善良正义、为民造福、勇于献身、征服自然、爱护人类的崇高精神。

(明确写作目的。

一、字词部分:

1、读拼音,写词语

Dayuwangyangturang()()()

Dafaleiting

()

Hanliujiabei

()

2、补充词语

山()海()()寒()冻

齐心()力欢呼()跃

二、句子部分:

1、鲧决心想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缩句)

2、天帝大发雷霆,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

(缩句)

三、课文理解回答:

鲧为什么治理洪水?

鲧治理洪水的办法是?

反映的精神是什么?

(视频透影或小黑板出示任务单)

1、学生独立完成字词及句子部分;教师巡视,查缺补漏。

2、课文理解回答,写出书面答句。

要求:

句子通顺,表达意思符合课文内容。

反映的精神:

突出重点词:

善良正义、为民造福、勇于献身、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落实本节课授课双基知识,达到学有所获。

拓展

提升

禹与鲧是什么关系,禹治水的方法与鲧治水有什么不同?

学生课后自学活动。

提出悬念,激发学生课后学习兴趣。

为下节课学习铺垫基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鲧治水

偷宝物息壤

鲧治水

天帝杀死鲧治水失败

为民舍命

本课亮点:

 

待改进处:

 

第2课时

课题

1鲧禹治水

主备人

参与者

课型

新授

使用时间

教者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及结果。

能力目标

前后文对比,深化认识,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情感目标

品析关键词语,体会大禹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爱护人类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们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重难点

重点:

理解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难点:

体会这个故事揭示的意义——表现了我国远古先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歌颂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教法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结合阅读指导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

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法

教学准备

有关大禹的介绍资料

导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复习上节课字词,谈话导入。

救人类而献身的鲧死后,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

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评议、补充

激发学习兴趣。

自主

学习

提出

疑问

一、继续学文,了解禹治水

(1)治水方法:

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2)治水结果:

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针对重、难点处引导深人品折,从中了解大禹所作的努力,体会其精神品质。

二、精句品析,了解鲧治水。

课件出示:

   

(1)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2)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3)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

————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

(4)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认真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大禹是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最后结果如何。

 

学生独立阅读,品析语句。

体会作者选取典型事例围绕一个中心句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把握文章重点内容(突破难点)。

 

2、品析关键词语,体会大禹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爱护人类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们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合作

探究

点拨

解疑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体会鲧善良正义、为民造福、勇于献身、征服自然、爱护人类的崇高精神。

(明确写作目的。

学生作业后反馈

 

落实本节课授课双基知识,达到学有所获。

拓展

提升

学生课后自学活动。

提出悬念,激发学生课后学习兴趣。

为下节课学习铺垫基础。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利用工具书学会解决生字、新词;2.能复述这个故事;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父子俩治理洪水的办法有什么不同,感受人物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易错点:

了解课文中父子俩治理洪水的办法有什么不同,感受人物的精神。

学习方法:

练习法

知识结构:

面对水灾:

人们无奈鲧禹治水鲧:

偷宝物治水(缓解一时)关心百姓疾苦大禹:

引洪入海(长治久安)

导学过程:

一、给词语加上拼音:

()()()()息壤滚烫汪洋敬佩二、黄金搭档,连一连:

治理河道坚硬的生活继承洪水艰巨的土地疏通遗志幸福的工程三、补充词语:

成()上()()流()背()心()力兴奋()()()呼()跃()盟海()四、课文回顾站:

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到——,由——到——,经过——的苦战,——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1.按原文填空。

2.从所填的字词中我体会到了————————————————————。

第二课:

大卫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感受人物的形象。

学习重点、难点、易错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感受人物的形象。

学习方法:

学生自学生字词,根据自学提纲小组讨论理解课文。

知识结构:

一、时间:

三千年前地点:

山坡上人物:

大卫

请战:

让我去吧,大王!

大卫二、过程

应战:

毫不畏惧沉着应战

三、结果:

大获全胜,大卫当上了国王

导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后,老师: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

大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文写了大卫的什么事呢?

......)

二、预习课文

(一)字词预习

1.自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字词,如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

3.把易错字、难写字、形近字、多音字记到预习笔记上。

(二)文本预习

1.课文主要讲什么?

2.你喜欢大卫吗?

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3.读句子,联系课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1)突然,大卫飞快地拿出弹弓和鹅卵石,迅速瞄准,只听见嘭的一声,鹅卵石正打在歌利亚的额头上。

(2)他的声音如同空中传来的声声巨雷,军营里很多士兵都吓得瑟瑟发抖。

自学以上问题,小组讨论。

组长记录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困惑。

三、组长提交困惑。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感受人物的形象。

学习重点、难点、易错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感受人物的形象。

学习方法:

学生展示预习成果,教师适当点拨。

知识结构:

一、时间:

三千年前地点:

山坡上人物:

大卫

请战:

让我去吧,大王!

大卫二、过程

应战:

毫不畏惧沉着应战

三、结果:

大获全胜,大卫当上了国王

导学过程:

一、字词展示

1.小组长把预习中的重点字词以及易错字板书到黑板上。

2.小老师发言。

3.学生巩固。

二、文本展示

展示预习课上收集的困惑

1.赋税?

大卫有什么爱好?

2.读句子,联系课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1)突然,大卫飞快地拿出弹弓和鹅卵石,迅速瞄准,只听见嘭的一声,鹅卵石正打在歌利亚的额头上。

(2)他的声音如同空中传来的声声巨雷,军营里很多士兵都吓得瑟瑟发抖。

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师进行引导,总结

三、才艺展示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

3.表演课本剧

5、给英雄大卫画像,表现他的勇敢无畏。

6、说出自己还知道的有关大卫的故事。

四、师对学生展示情况进行总结。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感受人物的形象。

学习重点、难点、易错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感受人物的形象。

学习方法:

学生展示预习成果,教师适当点拨。

知识结构:

一、时间:

三千年前地点:

山坡上人物:

大卫

请战:

让我去吧,大王!

大卫二、过程

应战:

毫不畏惧沉着应战

三、结果:

大获全胜,大卫当上了国王

导学过程:

出示反馈习题:

一、词语加拼音:

()()()()

头盔出嫁胸脯鹅卵石

二、多音字注音组词:

——()——()

较降

——()——()

——()——()

挑弹

——()——()

三、选词填空:

请求恳求乞求

1.乞丐用()的目光看着过往的行人。

2.我()妈妈原谅妹妹。

3.大卫向扫罗王()出去和歌利亚交战。

即使……也……不但……而且……

一边……一边……虽然……但是……

4.大卫()弹琴()唱歌。

5.但()这样,()没有人敢去应战。

6.我()年纪小,()我力气很大。

7.大卫()聪明机智,()正直勇敢。

第三课:

夸父逐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2.领悟夸父的执着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易错点:

重点:

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难点:

领悟夸父的执着精神。

学习方法:

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根据自学提纲小组讨论理解课文

知识结构:

夸父———追赶太阳(勇敢追求、甘为人类造福)

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导学过程:

一、读题释题,谈话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两篇文言文?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夸父逐日》,课题意思是__________。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呢?

学生提出各自的问题,教师调控引导,避轻就重,导入学习课文.

二、预习课文

(一)字词预习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2.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理解课文。

3.把易错字、难写字、形近字、多音字记到预习笔记上。

(二)文本预习

1.课文主要讲什么?

2.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讲述夸父逐日的故事。

3.夸父逐日表现了夸父的什么精神?

寄托了古人怎样的愿望?

4.结合实际说说自己的感想。

自学以上问题,小组讨论。

组长记录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困惑。

三、组长提交困惑。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2.领悟夸父的执着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易错点:

重点:

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难点:

领悟夸父的执着精神。

学习方法:

学生人人参与,展示风采。

知识结构:

夸父———追赶太阳(勇敢追求、甘为人类造福)

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导学过程:

一、文本展示

展示预习课上收集的困惑

1.《山海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

2.夸父逐日表现了夸父的什么精神?

寄托了古人怎样的愿望?

3.难句翻译:

(1)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弃其仗,化为邓林。

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师进行引导,总结

二、才艺展示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同桌互相讲讲夸父逐日的故事。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表演课本剧

5.给夸父写一首赞美诗。

6.展开辩论会:

夸父逐日的行为,傻还是不傻?

三、师对学生展示情况进行总结。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2.领悟夸父的执着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易错点:

重点:

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难点:

领悟夸父的执着精神。

学习方法:

练习法

知识结构:

夸父———追赶太阳(勇敢追求、甘为人类造福)

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导学过程:

一、给下列汉字加拼音:

()()()()

逐渭饮渴

()()()()

仗邓弃欲

二、难句翻译:

(1)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弃其仗,化为邓林。

三、辩字组词:

喝()吹()仗()泽()

渴()饮()杖()择()

四、课文回顾站:

夸父与日,入日;渴,__________,饮于__________;河、渭不足,__________。

未至,__________。

弃其杖,__________。

五、写出夸父逐日故事的现代文。

六、夸父逐日的含义是什么?

(从两方面去理解)

第四课:

天上偷来的火种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幸福而不畏强暴、勇于献身,甘愿受罚的伟大精神。

2.会认“治、罚”2个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幸福而甘愿受罚的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

了解希腊神话。

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上课之前,我要考考你们,你们知道人类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什么吗?

2.在远古期,我们人类就充满了幻想,创造出了许多神话故事,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

3.引入:

神话故事是美好的,是永恒的,至今我们读起来都意犹未尽。

今天,我们来阅读一篇希腊的神话故事。

4.板书课题。

5.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谁从天上偷来火种?

他怎样偷火种?

他为什么要偷火种?

结果怎样?

等。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学习和掌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相互交流学习成果。

2.检测学习成果。

(1)认读字词并体会词语的意思。

争吵——争论吵闹。

愤然——形容气愤发怒的样子。

小心翼翼——形容言行小心谨慎,不敢疏忽大意。

奇异——奇特﹐特别。

篝火——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冶炼——用焙烧﹑熔炼等方法,从矿石中提炼出所需要的金属。

惩罚——“惩”读“chéng”;处罚。

鹫鹰——鹫鹰是一种鸟类科目,称为鹫鹰科科。

本科鸟类出现满平常的,分别有大冠鹫、林雕、凤头苍鹰、松雀鹰及过境的赤腹鹰、灰面鹫等共六种。

敬仰——敬重仰慕。

(2)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所受的残酷惩罚。

宙斯让火神把普罗米修斯锁在悬崖上,让他日夜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宙斯又派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让他的肝脏日食夜长,痛苦没有尽头。

普罗米修斯被折磨了许多年,依然没有屈服,直到被大力神所救。

(3)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课文是按着是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来写的:

生活悲惨,心生怜悯——偷取火星,藏进茴香枝的空管里——遭受折磨,最终获救。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米罗休斯“为什么盗火?

怎样盗火的?

结局怎样?

”画出感动的语句,体会米罗休斯的精神。

2.交流体会。

(1)交流第1自然段。

①米罗休斯为什么要盗火?

②用“没有……就……”说话。

③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再展开想象“人间没有火还会怎样?

④小结:

没有火,人类的生活可用一个词来形容。

板书:

生活悲惨

(2)交流第2—8自然段。

①米罗休斯是怎样盗火的?

他是怎样的一个神?

(慈善——他来到人间以后,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心里十分难过。

勇敢——他决心背着宙斯,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婆罗那里去偷取火种。

聪明——他的动作是那样的敏捷、隐蔽,太阳神一点也没有察觉。

小心翼翼地把火星藏在茴香枝的空管里,带到人间。

真诚——他把火的性质、用途向人们详细地讲述一番。

②火给人类带来什么?

③火还能给人类带来什么?

“用火……用火……用火……还用火……”句式来表达。

(3)学习9-16自然段。

是啊!

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让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火给人类带来了强壮的身体,火启迪了人类的智慧,火赋予了人类腾飞的翅膀。

可火给普罗米修斯带来了什么呢?

【让学生抓住主要语句体会米罗休斯的遭受的折磨,从而体会米罗休斯不畏强权,为了正义与真理而甘愿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引导学生朗读感动的语句。

(4)学习17—18自然段。

①英雄总是令人敬佩的,他的最终结局怎样?

②说一说:

为什么直到现在,希腊人普罗米修斯仍然十分敬仰,并称他是“人类的大恩人”?

四、评价人物

阅读完整个故事,我们深深地敬佩这位人类的英雄,我们用这句句子来描述他好吗?

普罗米修斯是(  )的英雄,因为(       )  。

 

五、拓展练习

 奥运圣火就是为了纪念普罗米修斯。

它象征着人类生生不息。

人类的英雄是永远令人难忘的,我们集体创作一首诗,来歌颂普罗米修斯。

朗读诗歌

六、布置作业

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燧人氏取火》和《阿当取火》。

板书设计:

4*从天上偷来的火种

 生活悲惨——偷取火星——遭受折磨——最终获救。

         不畏强暴勇于献身甘愿受罚

课后练习:

1.写出近义词

一丁点()察觉()驱赶()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并回答问题。

(1)有一个叫普鲁米修斯的神,看到这个悲惨的情景,心中十分不忍。

“心中十分不忍”就是()

A.心中十分不安B。

十分痛心C。

心里忍受不了

(2)什么情景使普罗米修斯心中不忍?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神?

(3)他的动作是那样迅速,那样机敏,太阳神一点也没有察觉。

A.普鲁米修斯的动作特点是()、()。

B.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普鲁米修斯是个怎样的神?

补充建议:

本文语言通俗易懂,主要表达方式是通过对人物语言、行为的描写反映人物仁爱善良、顽强不屈的精神,以及智慧机敏的特点。

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情节,紧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崇高的精神。

体会普罗米修斯的慈善,可以将描述人类没有火、有火两个部分内容对照着读一读,其间发挥想象。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采取朗读、讨论、谈感受的方法,体会普罗米修斯勇敢、顽强的精神。

一抓对话,以读、议为手段,揣摩人物说话时的神态、语气,从针锋相对的对话中感受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造福人类的伟大精神。

二抓行为,围绕“可怕的刑罚”。

通过默读,在读议的过程中抓准词句,体会宙斯的残忍,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普罗米修斯的慈爱和坚韧。

第五课:

女娲造人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2.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3.会认“娲、藤”2个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教学准备:

搜集女娲神话的故事,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交流。

同学们,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猜想着人类诞生。

关于人是从哪里来的。

你们知道有哪些说法吗?

(学生将自己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如:

伊甸园说、女娲造人说、海猿说、外星人说……)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人类由来的经典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看看我国远古时期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