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统考真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9798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统考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统考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统考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统考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统考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统考真题.docx

《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统考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统考真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统考真题.docx

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统考真题

2014年下半年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能力真题

1、单项选择题

1.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家,学生做了下列课堂笔记,其中无误的是()

A.三曹:

曹操、曹植、曹冲

B.初唐四杰:

王勃、骆宾王、杨炯、杜甫

C.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询、苏洵、苏辙、曾巩、王安石

D.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D【解析】A项,三曹:

曹操、曹植、曹丕;B项,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C.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故选D项。

2.教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时,教师打算向学生推荐其他咏史诗,下列诗歌适合的是()

A.杜牧《赤壁》B.杜甫《春望》

C.文天祥《过零丁洋》D.曹操《观沧海》

2.A【解析】B项、C项是爱国诗,表达爱国之情。

D项是抒情诗,表达诗人雄心壮志。

故选择A选项。

3.导读《朝花夕拾》时,教师带领学生梳理选自该散文集的课文,下列不正确的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社戏》

C.《藤野先生》D.《阿长与<山海经>》

3.B【解析】《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

4.学习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后,教师向学生推荐其他表现“磨难促进成长”主题的文学作品,下列适合的是()

A.《骆驼祥子》B.《格列佛游记》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威尼斯商人》

4.C.【解析】A项《骆驼祥子》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项《格列佛游记》通过格列佛的奇遇,反映了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和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C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描写新人成长历程和揭示新人优秀品质的优秀小说。

D项《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

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

友谊和爱情。

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

故选择C选项。

5.为了让学生理解“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坐”的意思,教师引入用法相同的例子进行比较,下列不适合的是()

A.冰释B.雪崩C.蜂拥D.牛饮

冰释,

5.B【解析】题干是名词做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坐着”。

A项冰释:

像冰一样融化。

B项雪崩:

一种自然灾害。

C项蜂拥:

像蜜蜂一样成群结队地迅速聚集。

D项牛饮:

像牛喝水一样放量豪饮。

6.学生对冒号和破折号的用法容易混淆,教帅讲解后安排学生练习。

下列句子划线处应该使用冒号的是()

A.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B这四种权利——政权、族权、神权、夫权,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

C.用表格整理材料的优点是——容量大,直观性强,眉目清楚,使于对材料作进一步分析

D.某出版社推出“当代文坛大家文库”——《巴金文选》《冰心文选》《夏衍文选》.……这些书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

6.C【解析】

7.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和意义,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表示目的,意思是:

“来”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介词,意思是“因为”

C.咨臣以当世之事介词,意思是“以为”

D.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介词,意思是“凭借”

7.A【解析】B项,介词,凭借。

C项,介词,拿,用。

D.介词,按照。

故选择A选项。

8.学生对“借喻”这一修辞手法不太了解,教师搜集课文中的例子来讲解,下列语句适合的是()

A.野花遍地都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春》)

B.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济南的冬天》)

C.我似乎找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也说不出话。

(《故乡》)

D.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紫藤萝瀑布》)

8.C【解析】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A.明喻。

野花比喻成眼睛、星星。

B项,暗喻,整个景色比喻成蓝水晶。

C项借喻,喻体是“厚障壁”,“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

D项,明喻,紫藤萝比喻成瀑布。

故选择C选项。

9.某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中国石拱桥》课后,附有一篇短文《学习阅读说明文》,这部分内容属于教科书的哪个系统?

()

A.范文系统B.知识系统C.助读系统D.作业系统

9.B【解析】《学习阅读说明文》属于对文体知识的介绍,用于指导说明文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属于知识系统。

故选择B选项。

10.某教师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写了一段学习体会,下列对语文课程评价根本目的的理解,正确的是()

A.诊断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B.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效果

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10.D【解析】课程评价种类多样,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11.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师:

今天,我们要穿越八百年的时空,回到风雨飘摇的南宋,去会见一位以剑填词、用血写诗的词人,一位赤胆忠心、大义凛然的英雄,一位侠骨柔肠、慷慨纵横的勇士。

他是谁呢?

生:

辛弃疾

师:

对,辛弃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

(PPT显示辛弃疾像及简介文字:

“其人:

字幼安,号稼轩。

其事:

千里走单骑,虎穴取叛逆。

闲置二十年,犹怀报国志。

其词:

笔力雄厚,词风与苏轼并称;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教师解说)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48岁时所作的一首词,(板书课题)看,题目中哪一个字最能体现这首词的风格?

生:

师:

对,一个“壮”字。

(教师板书“壮”字)

对该教学实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开头介绍辛弃疾的话与课文风格一致

B.导语重在激发兴趣,应该更加活泼有趣

C.PPT文字经过教师精心加工,富有文采和感染力

D.聚集“壮”字,能够抓信题眼,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1.B【解析】导入是实际教学的前奏,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B选项强调“活泼有趣”太片面。

故选择B选项。

12.阅读《石壕吏》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师:

学习本课我们主要完成三个活动;活动一,读好一首诗;活动二,梳理一首诗;活动三,背诵一首诗。

首先,我们进行活动一“读好一首诗”。

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歌5分钟,准备朗读展示。

(学生自由朗读)

师:

时间到。

哪位同学来展示?

(三位学生展示朗读)

师:

你们表现还不错。

但是,语气还不够悲切,表现不出老女人的痛苦和挣扎。

大家要体会老妇人的心情——死了两个儿子,生活十分艰难。

大家要以悲悯的心态看待老妇人的苦难。

老师给大家示范一次。

(教师范读)

师:

大家要用声音和气息来展示老妇人的悲苦挣扎。

要尽量降低声音,放慢语速,自然流露情感。

下面大家再次自由朗读,试着体会情感。

对该教育实录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运用朗读感知课文,符合诗歌教学的特点

B.朗读指导系统全面,层次清晰,效果显著

C.学生自由朗读后才范读,教学流程不合理

D.朗读指导中,教师对情感基调把握不准确

12.A【解析】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效果”。

C项,学生朗读,教师范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并无固定模式。

D项,《石壕吏》是一篇现实主义作品,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

具体描述中要体现出当事人的悲苦。

故选择A选项。

13.阅读教研论文《如何理解“三维目标”》(节选),按要求答题。

如何理解“三维目标”的统一呢?

首先,“三维目标”的统一,主要是整体的课程目标而言的,目的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每一学科课程都内在地、不可分割的包含着三个维度的目标。

在课程实施中,只有全面兼顾三个维度才能有效达成课程目标。

其次,“三维目标”的统一,不是针对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而言的。

“三维目标”的提法主要是在课程层面提出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指出教学本身内丰的教育性。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必须按照三个维度来确定。

因为“三维目标”是课程目标,其中有许多目标(如读书习惯的养成、读书方法的掌握、对祖国语文的热爱等)是长期性的、累积性的、内隐性的,不可能仅仅靠具体的一两节课去达成。

而且,把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机械地按三个维度来确定和陈述,恰恰有违于新课程“三维目标”设计的初衷。

对该教研论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学中需要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B.“三维目标”主要是从课程层面来阐述的,课堂教学目标不能机械套用

C.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按照“三维目标”来确定,是一种片面的做法

D.长期性的、累各性的、内隐性的课程目标不能作为一节课的目标

13.D【解析】材料是“长期性的、累积性的、内隐性的,不可能仅仅靠具体的一两节课去达成”强调的是此类目标达成过程,D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择D选项。

14.阅读作文教学案例(节选),按要求答题

“这节课,我们上作文课。

”(话音刚落,就听见几个学生唉声叹气,还隐约听见一句“真乏味!

”我装作没听见)

“怎么都愁眉苦脸啊?

如果作文让你们这么痛苦,就那翻到《金色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文豪泰戈尔的作品吧!

”(我看见学生都露出笑脸,于是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遍,全班齐读,要求咬准字音,流利朗读;第二遍,男生朗读,要求读出感情。

女生倾听后,评价男生的朗读)

“老师,我觉得男生的感情处理的不好。

从课文第一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就可以看出,这是作者的想象,也就是说,作者渴望变成一朵金色花。

所以,朗读时应读出渴望,向往之情来。

”(我情不自禁的竖起大拇指,觉得目的达到了,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想象,而这节作文课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对该教学案例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教师把作文课变成阅读课,处理不当

B.在学生朗读前,教师应该做一次示范

C.注重读写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D.顺应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

14.C【解析】本堂课教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学生诵读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做到了读写结合。

故选择C选项。

15.阅读综合性学习”古诗歌漫步“活动方案(节选),按要求答题。

活动准备:

待全班40人分成4个小组,每组10人,自由组合

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各小组从“春”“夏”“秋”“冬”四个主题中选定一个,通过网络等收集诗歌,整理成文。

第二阶段,小组汇报,向全班介绍所选主题的诗歌,汇报方式自选。

活动评价:

首先进行小组内部评价,然后教师根据各小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把评价结果记录在档案之中。

对待活动方案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小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B.小组选择主题和汇报形式,体现学习自主性

C.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资料查找和口语表达能力

D.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主要采用定量评价

15.D【解析】评价采取小组内部评价,教师综合评价,因此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结果记录在档案属于档案袋评定方法,是定性评价的一种。

故选择D选项。

2、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

阅读《饮酒》教学设计(节选),完成第16题。

1、巧妙引导,发现“有”“无”

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2.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现诗中的“有”和“无”这对关键词

2、层层深入,由“有”见“无”

问题一:

诗人生活中有什么?

(由“象”入“境”)

1.陶渊明在他的诗中告诉我们:

他在此时此地的生活中有什么?

诗中具体有些什么呢(比如,从“结庐在人境”中,我发现陶渊明的生活中有庐,草庐。

他居住的是相互的草庐)

2.读一读诗中具体描写景物的诗句,一边读,一遍把诗中有的这些景物联系起来,发挥想象,看看脑海里会浮现一副怎样的图画。

问题二:

诗人心中有什么?

(由“境”会“意”)

1.诗人说:

“此中有真意”,“此中”到底有何“真意”?

由想象中所见“诗意图”,你领悟到诗人心中有些什么呢?

2.小组讨论,然后汇报各组的发现。

问题三:

计人心中有哪些“无”?

(由“意”悟“美”)

1.教师点拨:

在陶渊明的精神世界里有如此丰富的“真意”,恰恰是心中有所放弃,有许多个“无”。

2.学生结合尝过的《桃花源记》,以及对陶渊明的了解,思考:

他的精神世界有哪些“无”?

用“无”字组一个词,再用这个词来概括诗人心中的“无”,比如“无忧”,他远离官场,没有了“案牍”“迎送”的烦恼。

3.小组讨论,然后各组汇报。

4.教师结合学员的体悟,对诗人的精神境界和诗歌的意蕴美进行小结。

3、深情朗读,领悟“有”“无”

引导学生带着对诗歌意境的想象,带着对诗人精神境界的向往,深情朗诵,领悟诗歌“有”“无”相生之妙趣。

问题:

16.请评析该教学设计的主要优点(说出两点即可)。

(20分)

【答题思路】教学设计一般会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

①从宏观方面说

教学设计整体有没有体现以人为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教学设计有没有体现出课程基本理念,把握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语言运用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②从微观方面说

教学设计的导入是否符合原则,整体感知、深入研方部分有没有完成主要的教学目标,关注拓展延伸、作业小结等部分的设计内容。

设计中体现的教学方法;活动设计是否有效;教学效果、教学氛围如何,教学设计有没有体现教师评价等等。

【参考答案】

优点1: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

设计中有两处“小组讨论、汇报发现”环节共同解决“诗人心的无,”并用规范的语言引导学生高度概括,不仅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级学生,而且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学生在活动中自然的提升语文素养,符合新课程标准。

优点2:

教学用语具有引导性、启发性。

设计中提到“有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教师点拨”等字样,都能体现教师很好的把握新教学理念、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及引导性。

设计中问题层层递进(由“象”入“境”)、(由“境”会“意”)、(由“意”悟“美”)三个步骤,逐步引导深入,从意象、意境知识到审美能力的转化,逐步引导学生鉴赏诗歌,提高鉴赏水平,掌握鉴赏方法。

优点3:

注重品味后的朗读。

在理解诗歌基础上深情朗读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符合诗歌教学,将意象转化成意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17~18题。

其乐融融

①古有桃花源中的“黄发垂钓,并怡然自乐”,醉翁亭中的“四时之景不同,面乐趣无穷也”……一幅幅自然和谐的画面,其乐融融。

②今有家中亲朋团聚的温馨和睦,陌生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其乐融融,无所不在。

耐人寻味。

③几时,秋风箫瑟之际便是我家老屋门前的红花羊蹄甲盛开的时候。

此时,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渐渐地绽放,迎着秋风不停的招展。

凋落在花瓣铺在地上,形成一张红艳艳的毯,树上不时的会有鸟儿跃上枝头。

④我和父亲就在这“红毯”上,坐着木椅,伴着秋风学写字。

风中不时的也会隐隐的带着一丝花香,而我那白嫩嫩的小手在纸上颤颤巍巍地写着横竖撇纳,父亲坐在我的身旁,不时的指引我、教导我。

一阵微风吹过,树上的花纷纷凋落。

花瓣在我和父亲的头上飞旋,偶尔一朵落在纸上,仿佛是在上面盖了一个印章。

突然,“啪”的一声,一朵红花落在我衣服的帽子里。

父亲把花拾起对我说:

“瞧,大树奖励你一朵红花!

”我接过大树“奖”给我的花,忍俊不禁的笑了,父亲也笑了。

⑤红花满树,伴着瑟瑟的秋风落英缤纷,构成了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

⑥山川的雄伟之美,江河的涓涓细流,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美,无处不在,乐,无处在不。

问题:

17.请从③④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

(8分)

【参考答案】

“箫瑟”改为“萧瑟”;“纳”改为“捺”

“忍俊不禁的笑了,父亲也笑了。

”中的“忍俊不禁”与“笑了”重复,应删除“忍俊不禁”。

18.请指出该作文的两个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12分)

【答题思路】作文一般从立意、语言、结构、思想内容几方面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⑴结构完整。

开篇点题,运用名言名篇点名要旨,其乐融融自然的和谐之美,家庭和睦,亲情的绽放为乐;中间内容详略得当,以小见大,通过在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下与父亲的对话,小小的片断写出其乐融融的画面,紧扣主题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亲情之乐;结尾与开篇呼应,其乐融融,有山川、江河、人与人之间,点题。

⑵语言优美,全篇引经据曲,有醉翁亭有桃花源,但无华丽渲染,朴实中尽现优美的意境,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凋零飘落的花瓣,处处是和谐之景,淡淡语言中耐人寻味。

多处运用修辞手法,把花瓣比喻盖章,引出父亲幽默的语言,在自然美丽的环境中体会深深地情爱。

一幅幅其乐融融的自然与人的和谐之美。

结尾排比似语言高度概括,点明主旨。

优美的语言中,创造出其乐融融的意境。

3、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

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单元导语

这个单元的课文大部分先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能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等方面的感染和鼓励。

学习这个单元,熟读背诵课文,并将精彩的句、段摘抄在笔记本上,积累文言词语,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课文导语

诸葛亮为蜀汉基业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227),他率师北上伐魏。

在出师前写下了这篇传诵千古表文。

陆游曾称赞它道:

“出师一表零点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学习时,要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后练习

1、本文辞情恳切,感人肺腑。

参考例句,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

朗读并背诵课文。

例句: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二、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的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

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

为什么?

三、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有关他的事迹、传说、俗语还有很多。

课外搜集有关资料,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段作文。

为学生情况

九年级,班级人数45人。

老少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19.回答课后练习题二,(画线部分)不要超过200字。

(20分)

【参考答案】⑴建议陛下广泛听取臣子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们的精神。

⑵宫廷和丞相府是一个整体,里面的人都是国家官员,对他们实行提升、惩罚、表扬、批评,应当用一个标准。

⑶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其中“亲贤远小”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小、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小,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

文章为了说明亲贤远小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的历史事实为前车之鉴,以先帝叹惜痛恨酌量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告诫,并以“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促使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20.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切的依据。

(不能照抄材料)(20分)

【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多层面解读文章,提高探究性阅读和迁移阅读的能力;掌握阅读“表”这一文言文体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品读语言情感的深切,体会行文构思的明晰的特点;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领悟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责任等问题。

确立依据:

【答题思路】

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维目标”,即: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②语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与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语文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及语文教科书中的单元目标,是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

③语文师资水平和学生语文学习水平。

【参考答案】①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有文言文知识的掌握也有阅读能力的提高。

语文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所有选择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品味语言及情感,最后从对诸葛亮的解读中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本文文质兼美,情理交融,实在不可多得。

教学应该学生读、背、悟、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提到。

单元目标提到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习古人的智慧气节,从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目标充分体现。

③九年级学生具备思考、探究能力,本目标设置采取合作方式,不仅符合学情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1.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简要说明每个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5分)

【参考答案】

《出师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