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经典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9727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经典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哲学经典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哲学经典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哲学经典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哲学经典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经典试题.docx

《哲学经典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经典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哲学经典试题.docx

哲学经典试题

乌丹一中2013届高考-----生活与哲学选择题专项训练

1.2011年12月16日,菲律宾遭受热带风暴“天鹰”袭击,损失巨大。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向菲方提供价值44万比索(约1万美元)的紧急救灾援助。

有人认为,近年来,菲律宾不断在南海问题上挑起争端,中国不应援助。

这种观点()

A.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B.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C.没有看到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没有看到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2.酒与污水定律是指:

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该定律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①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3.对于莫言的获奖,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称,“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从哲学角度看,莫言文学创作的成功在于:

(1)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2)借助意识的作用创造了一个理想的世界

(3)通过实践实现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4)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了现实的存在

A.

(1)

(2)B.

(1)(3)C.

(1)(4)D.

(2)(4)

4.“要想跳得更好,必须先退后一步。

”(蒙田《随笔集》)下列语句中与材料体现哲理相同的是

A.人生悲剧有二:

一是欲望得不到满足,二是欲望得到了满足

B.一个时代的文明成为下一个时代的肥料

C.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并要超越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

D.人可以爬到最高峰,但他不能在那儿久住

5.下列古诗中与右边漫画《跷板游戏》的哲理启示相一致的是()

A.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B.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6.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

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

B矛盾斗争性寓于同一性

C矛盾斗争性决定矛盾同一性

D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矛盾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一般考查两种材料,一种材料是”关系越好的人,矛盾和摩擦往往也就比较多“,另一种材料就是”不走极端,在对立中把握统一“,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一般考查这种意思的比较多。

7.你幸福吗?

”“我姓曾。

”一位捡瓶子老人因为耳朵不好,就有了下面一席对话:

您收了多少瓶子了?

73岁了;您收了多少瓶子了?

我吃的政府低保,630块一个月;您觉得您幸福吗?

我耳朵不好。

之所以出现神一样的回复说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B.意识反映形式受到主体的内在体验影响

C.如实的回答正是正确意识的反映D.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源于实践

8.下列表述,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

A.量力而行,尽力而为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9.2011年3月11日,日本仙台港以东发生9级地震,尽管日本是世界上抗震和防震工作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但这次地震仍给日本造成了二战以后最大的损失,下列古语中蕴含的哲理最能反映上述材料的是《》

A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10.食物之间存在着相克与相宜的关系,如花生米与黄瓜同食会导致腹泻,而花生与芹菜同食则具有明目、降血压的作用。

食物之间相克、相宜的关系蕴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有

①事物之间存在着影响和制约的关系②相克、相宜分别体现了矛盾的对立与统一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④事物在不同条件下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性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1.望梅可以止渴,画饼能不能充饥?

A.不能,意识的反作用有时有效果,有时没效果

B.不能,意识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和规律制约

C.能,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D.能,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2 这幅漫画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 (    )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正确处理部分之间的关系   

③ 有创造性          

④从整体着眼

A.①②            B. ②④    

C.②③            D. ①④

13.丝瓜俯视南瓜说:

“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

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

”南瓜说:

“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

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

”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14、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质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临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

几年后,齐王又命令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

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

鲁、梁等国不战而衰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看问题、办事情()

①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更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

②既要注重量变,更要促成质变

③既要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又要把握矛盾的斗争性

④既要重视局部,又要统筹全局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15.

16.漫画《考古》(改编自《无题》 作

者:

张阿鹤)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善于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②积极参与实践,勇于创新

③重视量的积累,持之以恒

④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下列成语中与漫画《看得太远,有时候也不是好事哦》(见图8)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审时度势趋利避害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8“秋天,有修行的弟子问禅师:

“槿花带露,桐叶舞秋风,如何从这些现象中了悟人生的真实?

”禅师答道:

“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这句话说明了()

A.事物的变化发展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B.脱离物质的运动时根本不存在的

C.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

D.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19.下列观点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③死生有命,富贵在天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下列观点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③死生有命,富贵在天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1.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吕氏春秋?

自知》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C.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22.两位小学生在计算“125×8÷125×8”时,得出两个不同的结果。

甲同学算的结果等于64,而乙同学算的结果等于1。

由此可见

A.人们对同一事物可以多种正确的认识B.认识和利用规律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C.搞好局部才能推动整体的健康发展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3.27.宋朝张先《木兰花》中云:

“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

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

A.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24.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

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5.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

上述事实表明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7、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于11月5日11时37分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动,卫星进入环月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月球卫星。

这表明我国已具备对距地球38万公里卫星进行精确测控的能力,标志着我国航天测控水平有了新的突破。

这主要说明()

A.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可以改变的B.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C.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8.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

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

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29.英国哲学家格林认为:

人的创造活动是无限永恒意识的一部分,是后者的表现。

后者(又称普遍心灵)作为惟一的精神原则最后构成或产生了整个自然界。

该观点属于

A.二元论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30.“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敌不过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

”这句堪称经典的名言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领导力对团队发展的关键作用。

这说明()

A领导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D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31.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根据“旅行家们的记述”,推断亚洲没有温带,只有炎热与严寒,并据此进一步指出,“由于中国的气候,人们自然地倾向于奴隶性的服从”。

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孟德斯鸠通过他人记述了解中国气候,是辩证法观点

B.孟德斯鸠依据他人记述推断中国气候,是唯心主义观点

C.孟德斯鸠认为气候因素决定人的性格,是形而上学观点

D.孟德斯鸠认为气候因素决定人的性格,是唯物主义观点

32.中方一直积极致力于同有关国家通过和平协商解决在南海问题上存在的争议,进一步发展在南海的务实合作,通过合作促进双边关系发展,通过协商妥善处理南海争议。

我国关于南海问题的态度表明

A.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B.我国在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维护各国共同利益

C.我国在国际争端中能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D.我国在处理南海问题时,始终坚持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辩证的否定就是发展,价值观决定人生观

33.古语有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难事,必作于细”。

分析其不尽合理的地方,你认为恰当的应对办法是

A.尊重客观规律,反对盲目冒进   B.抓住事物联系,引导事物发展

C.把握矛盾对立,促成事物统一   D.敢于解放思想,寻找新的思路

34.配合“十二五”规划,人事调整提前布局,新的人事调整中,50后成中坚,60后崭露头角,很多有拥有法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专业背景,表明中国正在由善抓经济的效率优先型官员向追求公平正义文人治国方向转变。

上述转变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A.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B.上层建筑的调整会对经济基础产生重要影响

C.生产关系反作用域生产力发展

D.要坚持群众观点,维护群众的所有利益

35.深圳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不仅迅速改变了自身面貌,而且为推动全国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窗口和示范作用,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积累了成功经验;今天的经济特区面临着,如何推动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如何解决经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矛盾,如何应对能源紧缺和环境压力等诸多问题。

这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36.下列同时蕴含“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和“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哲理的语句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37.“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句话揭示的哲理诗()

A.真理的获得取决于人的认识能力

B.只要与客观一致的认识就是真理

C.追求真理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38.90%×90%×90%×90%×90%=59%。

表示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

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

它启示我们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39.胡锦涛主席最近指出,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和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的事实证明,中国政治体制是符合国情的,总体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这说明现阶段我国的

A.改革和建设遵循社会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B.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C.生产关系适合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D.上层建筑都为先进经济基础和生产力服务

40.发展核电是满足人类能源需求、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

据报道,目前全球共有核电站近500座,核能发电量已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

但美国三里岛、苏联切尔诺贝利、日本福岛等核电站先后发生核泄漏等严重事故并引发灾难,使核电的发展受到严峻挑战。

面对核电生产与安全的矛盾,人们应当

①正视现实,认识到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完善设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稳妥发展核电

③未雨绸缪,防止意外的因素导致矛盾同一性向斗争性转化

④重树信心,相信能够通过不断完善技术手段确保核安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1.1、火车开动之前,人们常因邻近车厢的移动,觉得自己所在的车厢已经开动。

关于这种运动错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火车的运动是绝对的,因此,错觉不是对火车的反映

C.运动错觉的产生体现了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

D.运动错觉是大脑将感觉到的事物属性,经过综合分析而产生的

42、201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同时提高针对性、灵活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这体现了()

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运动属性与物质载体的统一

C.意识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D.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

43、(创新题)英国牛津大学科学家宣布成功研发出一种“万能流感疫苗”,适用于预防所有已知流感病毒感染。

如果上述新疫苗成功应用于临床,人类将有可能阻止流感大范围传播,并有效降低预防流感的开销。

这说明()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②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③人们能认识和利用规律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4.古城选址都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协调。

如山东济南的老城,南依千佛山,市内泉群广布,汇人大明湖,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潮”的独特景观。

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②城市布局要深刻地把握人与自然的联系

③城市布局要追求各自的个性④依山傍水是城市选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5、据推测,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埃及人就恐惧死亡,相信来世或多或少能摆脱这种恐惧,因此,当时的人们在埋葬死者时就进行了精心准备。

进入法老时代,由于社会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等级制度逐渐森严,人们对美好来世的向往更加迫切,进而形成了对死者尸体的崇拜。

这说明(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并受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

D.错误意识是人们凭空想象的

46、着现代天文学家的发展,天体位置历表的精度不断提高,只要能算出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三者在某时刻的相对位置,就能精确预报日、月食。

这说明(  )

①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②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7.13、危难突发之际,一个国家的“国家行动”直接反映了国家在公民心中的份量。

一个国家的“国家反应”,直接检验着公民在国家中的份量。

这表明()

A.事物是对立统一的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认识通过实践检验D.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48.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并实现良好开局的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社会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有一些缺点和不足。

温家宝总理的讲话主要体现了:

①联系的观点②发展的观点③矛盾的观点④一分为二的观点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49.2007年5月4日人民网载文指出,用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经验和命题,新一届中央领导人在此基础上提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新要求、新命题,是立足我们党面临的新的历史方位所作出的必然选择。

用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的原因在于:

A.矛盾具有普遍性B.矛盾具有特殊性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可分割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

50.2007年4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党务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形势是发的。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A.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B.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D.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51.2007年7月27日人民网载文指出,新农村建设既要防止一哄而起的短期行为,又要避免急躁、简单的方式,切实把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

一哄而起的短期行为和急躁、简单的方式违背了:

A.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C.形而上学的一点论D.形而上学的均衡论

52.对当前的腐败问题,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深刻认识反腐败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更加自觉地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始终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反对腐败。

上述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①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③主要矛盾规定事物的性质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53.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的发展是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

这是由于: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面方面发生了变化②主次矛盾发生了转化

③具体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④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发生了转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54.《列子•天瑞》篇记述:

古代杞国有一人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愁得生了一场大病。

杞人忧天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世界是物质的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C.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辨证D.否认了物质运动规律性

55.希望通过烧香拜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不现实的,因为:

①神灵观念完全是人们主观臆造的②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④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

5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了:

A.联系和发展的统一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D.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57.2007年3月21日以来,受香蕉“巴拿马病”是香蕉世界的SARS谣言流传等影响,海南香蕉从平均每公斤2至3元骤然跌至每公斤0.8至1.4元,每天运销岛外的香蕉由原来7000-1000吨减少到3000多吨。

这说明:

A.整体与部分不可分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D.部分的性能决定整体的性能

58.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经常提到“木桶原理”:

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将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这说明:

A.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

B.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

C.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D.各部分功能之和小于整体功能

59.中共十七大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这说明:

A.联系与人的意识无关B.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C.整体与部分不可分D.联系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60.在过去10年里,格陵兰冰川融化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

科学家警告说,这一现象将会导致海平面升高,这导致世界各地出现更多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暴风雨,而且也会影响到动植物的生长、珊瑚礁的形成、飓风的威力、干旱现象、气流变化以及区域性气候等。

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B.任何两个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D.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61.国务院决定自2007年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5%;央行宣布自7月21日起上调存款贷款其准利

率0.27个百分点。

本次加息、减税主要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过快、物价上涨及稳定股市的需要做出的。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这表明: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B.事物之间的联生活费是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改变的

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D.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62.2007年4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以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哲学依据是:

A.联系的存在是无条件的B.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C.联系是多种多样的D.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6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关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问题

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