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9721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docx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docx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常信小学宋惠玲

人类和社会的进步都是创新的结果,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改的核心问题,也是当前每个教育工作者所追求和实施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现就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

“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引出探索的欲望来。

例如:

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用故事导入新课;“小明今年12岁了,已经过了12个生日,爸爸今年37岁,只过了9个生日,小明问爸爸你过的生日为啥比我还少?

爸爸笑着不回答,让小明自己想。

小明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想出为什么。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一个个直摇头,这时我抓住时机:

“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

”从而导入新课。

这样的导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

这就唤起了学生创新的欲望。

二、创造条件,使学生敢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是学生敢于创新,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条件。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现代教学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的进行学习,把教学活动视为自己乐意的生活。

只有在这种实施关系平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无拘无束的情况下,才会感到学习过程中没有压力,学习的灵感才容易迸发出来,也只有在这样的场合下,学生的不同观点、不同想法才容易产生,才会产生创新的灵感。

在课堂上,只有教师放下“架子”,不顾“面子”,融入学生之中,成为学生的一员,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这样的融洽氛围中,学生才会感到学的轻松,才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才会有创新。

(二)鼓励质疑问难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会引起思考,才会引发创新的火花。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难,让学生不断怀疑,否认已有的东西,提出疑问,使之更完善、更合理,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有效方法,也是学生敢于创新的重要标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会质疑问难,并且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不要怕学生给教师提出难以下台阶的问题,如果学生确实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能搪塞,而因坦诚的给学生说明和解释,以确保学生敢于提问的积极性。

例如;一次我在教学判断题“整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就扩大10倍。

”时,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这句话是错的。

课上我给以充分的肯定,还表扬了发言的学生。

谁知,下课后一个学生找到我说“老师“整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就扩大10倍这句话是对的因为0扩大10倍还是0。

”听完他的话,我感到脸有些发烧:

我怎么这么粗心呢,考虑问题这么不全面。

思想斗争了片刻,我对这个学生说:

“你分析的非常正确,谢谢你帮助我纠正了一个错误,下节数学课上你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第二天的数学课上,我向全班学生做了检讨并郑重的表扬了哪个学生,鼓励大家向他学习。

这件事看起来非常小,但它带来的效应却非常大,在后来的数学课上,只要有不同的意见学生就敢随时提出来讨论解决。

(三)科学的评价

“赞许犹如阳光。

”的确,每个学生不论个性品质的好坏、成绩优劣,无不渴望得到教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

小学生总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

因此,教学中教师既要热情激励学习好的学生更要设法对未成功的学生进行鼓励,决不能简单的批评责备,更不能把他们说的一无是处,教师应满腔热情的分析肯定其合理之处,以保持和激励学生的创造欲。

例如:

有位教师上公开课“十几减8”这一内容,临近下课时,一个学生问:

“老师,13减8,3减8不够减,我是倒着减的,先用8减3得5,再用10减5得5,因此13减8等于5,这样做行吗?

”话音刚落,就引来了一片反驳声,听课的教师也议论纷纷。

这时授课教师不仅没有批评这个学生,而且高度评价他善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见解。

这位教师采用了灵活的教法,组织学生借助小棒对此问题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

这种做法不仅合理而且有很强的独创性。

这样的教学带给学生的将是在学习中不断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三、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善于创新

(一)加强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要由教师讲授转向学生自主学习。

只有让学生亲自做一做、试一试,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能有成功的可能。

教师要设计好问题探索过程和要求,使学生带着目的,带着任务去探索,还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不是走过场,做形式,使学生有所得、有所获。

有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设计了三个步骤:

第一初步感知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

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任意摆一个长方形,边摆边思考:

你摆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它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第二理解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让学生取出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任意摆一个长方形看看面积与长和宽到底有什么关系,同时让学生思考:

你摆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

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第三,总结概括公式。

再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任意摆一个长方形,看看摆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

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是否与第二步有相同的关系?

师生一起梳理总结出计算公式。

这节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摆,动脑思考,动口说,获得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只有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得当的“放”,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勇于创新。

(二)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

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开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质疑,另一方面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及开放性练习,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尽可能简洁的解题方法。

例如:

教学“分数应用题”时给出如下问题:

“小明读一本180页的故事书,前3天读了全书的五分之一照这样计算,读完这本故事书需要几天?

”教师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结果学生相继列出下面四个式子:

①180÷(180×1/5÷3);②3×[180÷(180×1/5)];③设需X天,180÷X=180×1/5÷3;④3÷1/5。

上述多种解法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分数应用题的常用方法,而且帮助学生复习了其它有关的知识,收到了“精讲一题,带动一片”的效果,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一题读变”使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提高了创新能力。

四、用成功效应,让学生不断创新

心理学告诉我们: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

“一个孩子如果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成功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并通过这种体验激发其继续探索创新的欲望,以争取更大的成功。

例如:

学习了倒数之后,我让学生填空:

1/2×()=1/3×()=1/4×()=…=1/1000×()

根据倒数的意义,大多数学生会填2、3、4、5、6、…1000,

使等式等于2。

“受他的启发,其他学生又纷纷举手,我有意识请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结果他说还可以填12、18、24、30,…60000,使等式等于6。

顿时,教室里掌声四起,就这样在教师的表扬、鼓励、点拨下,学生从多方面寻找答案,发现此题有无数的填法。

这样的教学使各层次学生的心理都得到了满足,能激起学生的思考,开阔他们的思路,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感到知识是无群的,使他们在获得成功的快感,体验创新的快乐之后,产生更强烈的不满足感,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从创新、不断创新。

总之,创新并不神秘。

陶行之先生说过: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创设情景,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大胆的想,尽情地说,勇敢的问,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会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初探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一种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合作能力是创造性人才的必备素质。

诺贝尔奖越来越多的被多人共同合作获得。

在数学教学中,除了全班集体合作学习外,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的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它既能发掘个人内在的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体的合作精神。

一、优化组合,增强合作的信心

组建学习小组时,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成若干学习小组,还应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通常4——6人为妥,由一人任小组长。

小组长一般是学习成绩较好,乐于助人,责任心强,有主动学习的强烈意识和一定的组织能力的学生。

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

组建后,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并适时组织一些小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时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自信心。

二、让合作小组参与课前预习

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

但是一些同学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无视预习,到课堂上疑点重重,感到吃力。

一年来,我让合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例如:

在教学“除法估算”前,我先布置学生预习并试做几道题,发现疑难问题可在小组里讨论解决。

有时鉴于小学生思考时易出现随意性。

预习前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思考题,独立思考后,再拿到小组里交流解决,比一比,哪组同学学的好,谁是小组中表现最棒的人。

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认真的进行预习。

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让合作小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积极的课堂气氛,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心理和个性的健康发展,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充分发挥电教手段,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的合作学习兴趣。

例如:

在“长方形体积”复习教学中,我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尊重相信学生,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运用媒体实物手段,出示一个“小博士”并说明复习的方法,即看到一个图形可以就有关知识自问自答,我问你答或你问我答。

接着逐个出示圆形和圆柱体,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小组说出一点自己知道的有关知识,并提出一个问题给下一组的同学回答,依次进行。

这样小组成员积极配合,圆满的复习学过的知识。

2、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拓宽学生思路

教学时,可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创设情景。

如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等创设;复习旧知运用迁移规律,以旧引新创设;利用故事、谜语、表演、动画等创设;借助观察实验操作演示等创设。

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3、合作探讨,尝试乐趣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思想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创新的乐趣。

例如:

在讲解这样一道应用题时:

“张大爷在果园里摘肋6筐苹果,用一辆农用车运到商店,每次最多能运8筐,需要拉几趟?

有几种运法?

”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看哪一小组的同学想出的方法多,并写下来。

这时学生热情很高,一下子想出了多种运法。

我及时表扬了他们真会动脑筋,使他们尝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

4、相互质疑问难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标志。

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能提出问题,开拓新的思路是极为可贵的创新思维品质。

教师在教学中留有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更多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及时抓住课堂进程中主要矛盾,促使学生不时迸发创造火花。

这一环节也是课堂的高潮所在。

从我的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凡是课堂上,学生相互间质疑不断,学生的积极性投入度必然高涨,这样的课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5、开展评比,增强竞争意识

小组讨论探究时,首先让那些平时不大发言或成绩低一点的学生先说,说对问题的理解,或提出疑难问题,小组成员共同共同探索,相互交流,进行评价,对说的好的及时肯定。

有时学生对来自学生的鼓励,帮助比来自与教师的更有效果。

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时自拟几个题目,让学生进行测试,然后让小组长按标准给每位同学打分,在按小组总分进行评比。

成绩好的同学感到他们只为自己的学习是不够的,成绩差的同学感到影响了本组有了压力,这样使压力变成集体和个人的动力。

评比后,小组里的学困生,每天都有同学督促和帮助,学习成绩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因此,适当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有利于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让合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外学习

在指导课外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围绕数学课本知识的内容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和创造性活动等,如:

我教了“求平均数”后就布置课外学习小组合作调查全校学生的人数和班数,并求出平均每班的人数。

我还经常鼓励学生适量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可小组共同阅读探索,也可独立阅读后,碰到疑难问题,再拿到小组里合作解决,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