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导游教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9683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焦山导游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焦山导游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焦山导游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焦山导游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焦山导游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焦山导游教材.docx

《焦山导游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焦山导游教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焦山导游教材.docx

焦山导游教材

 

焦山景区的导游讲解与服务

周书文

课前准备:

(1)通过利用课余时间走访焦山景区,了解焦山主要游览景点;

(2)通过网络和图书查询有关佛教知识和书法知识。

(3)通过网络和图书查询鸦片战争时期镇江的历史背景。

熟悉景点线路:

焦山景区的游览线路

 

轮渡---定慧寺---行宫---碑林---鹿苑花园和丹桂园---古炮台---板桥书屋---万佛塔-

--三诏洞---摩崖石刻---轮渡

任务导入:

镇江有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金山以“秀”著称,北固山以“险”称奇,而今天

我们要去游览的焦山则以“雄”见长了。

那么焦山的“雄”究竟从何说起呢?

它究竟与“三

山”中其它两座山有何区别?

这是作为焦山的导游首先应为游客所讲解的内容。

任务 0.1 焦山景区沿途导游讲解与服务

知识讲解

一、焦山的地理位置

焦山是“镇江三山”之一,向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

焦山位于东北市中心约

五公里的长江之中,与对岸象山夹江相峙。

焦山高 71 米,周长 2000 余米,碧波环抱,林木茂

 

1

 

盛,青草如茵,满山苍翠,好象碧玉浮江,“万川东注,一岛中立”。

焦山有“中流砥柱”和长

江“水上公园”之称。

二、焦山名字的由来

焦山自古以来有樵山、谯山、浮玉山、狮子山、双峰山、海门山、焦山等很多名称.焦

山最古老的名字是樵山。

因为最初焦山十分荒凉,荆棘丛生,没有人烟,只有樵夫砍柴出没在

这里,所以称为“樵山”;又因为此山处镇江的江防要地,扼守大江,登顶眺望,居高临下,江

天一色,尽收眼底,又名“谯山”;  焦山在江中,整座山林木葱郁,满山苍翠,远看好象是碧

玉浮江,因而又得名“浮玉山”; 焦山名称虽然很多,但自古至今通常用的则是“焦山”,

其原因是东汉末年高士焦光隐居于此,汉献帝三次下诏书召他进京为官,他都婉言谢绝。

人为了纪念他三诏不仕的高风亮节,将此山改名为焦山。

三、焦山独具特色的建筑布局

焦山的占地面积较大,林木较多,寺庙建筑大多映在山萌林之中,与焦山融为一体,

形成“山裹寺”的布局。

和金山相比,焦山高大雄伟,以苍翠饿林木取胜。

四、焦山的特色和魅力

(一)丰富的文化内涵

焦山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焦山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著名的古迹,摩崖石刻举世闻名,

是江南第一大碑林。

碑林中被称为“大字之祖”,“碑中之王”的《座鹤铭》碑为稀世之

宝,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有许许多多的历史名人在焦山留下了墨宝或遗迹。

所以焦

山也被称为“书法山”,“文化山”。

(二)英勇的抗英壮举

焦山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

唐代润州刺史和镇江节度史韩晃,曾造楼船和战舰 30 余

艘,配备海军官兵 5000 多人在大江上操练。

南宋抗金英雄韩世忠曾率领官兵树千人,驻扎

焦山反击金兵之事,已成为历史佳话,英风千载,流传后世。

清道光二十二年七月,英帝

发动了扬子江侵略战役,英军舰侵入长江时,曾遭到副都统海龄率领镇守焦山的青州兵和

旗兵数千人,英勇抵抗和沉重打击,在近代反帝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服务小贴士

(一) 上船前的提醒工作

焦山位于长江之中,需要过江才能到达江对岸的主要游览景区,过江时应提醒游客上船

时注意安全,到达江对岸以后应讲明集合时间和地点。

任务 0.2 定慧寺的导游讲解与服务

知识讲解

定慧寺最初的名字叫普济庵,创建于东汉兴平年间[194-195],到今天已有 1800 多年

的历史了,是江南最早的寺庙之一。

唐玄奘法师的弟子法宝法师来焦山创建了大雄宝殿。

北宋的时候叫普济禅院,北宋元佑三年[1088]金山佛印禅师来到这里任住持,进一步扩建

寺院。

元朝时候将普济禅院改名焦山寺。

明朝宣德年间,觉初法师重修了大殿。

正统年间,

弘形法师兴建了天王殿,藏经楼,千佛阁,海云楼,等寺宇近百间,这时的寺庙规模壮观,

与金山寺齐名。

康熙四十二年[1703],寺庙改名为定慧寺,取意“由戒生定,由定发慧”

之说,康熙皇帝亲自题写了寺名匾额。

清同治七年[1868]定彗寺由禅宗改为净土宗,定制

三年传戒一次。

净土宗和禅宗一样,都是佛教中的宗派,各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禅宗是纯粹中国文化的

佛教。

禅,梵语禅那,意思为坐禅或静虑,僧徒一般都得坐禅。

禅宗以觉悟众生心性[佛性]为

主旨。

净土宗以口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修行方式,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宗旨,在民间

 

2

 

影响最大。

“定”是佛教的一种修炼方法,也就是去掉一切私心杂念,思想高度集中,专

心致志的一种心理壮态。

“禅定”的主要目的是由生彗,“慧”是由“闻,思,修”三条

途径来增长智慧,悟出世间法的观察力,佛教认为有了“彗”才能得度[波罗密多],得到

解脱,永离苦海,所以“定慧”是佛教修行的方法。

定慧寺在明代全盛时期有殿宇近百间,

僧人 3000 多,参禅的僧侣数万人,定慧寺两旁还有 18 座庵寺,在当时是规模很大的寺庙,

为我国著名的古刹。

佛教界对定慧寺曾有“十方丛林”,“历代祖庭”之称。

【山门】

焦山山门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今天以近 300 年了,由于长江河道变迁,河

床淤积,水位升高,原山门柱基多年被淹。

现在我们看到的定慧寺的山门是新修的,于

2002 年 10 月落成,前面是用花岗岩精雕而成的仿明清风格的牌楼,高 12 米,四柱三门,

设计精美,飞檐跷起,斗拱精巧,雕刻生动。

门楣正中楔刻着焦山方丈茗山法师手书的

“焦山胜景”四个金字,四根石柱上楔刻着茗山法师书写的楹联,精美的牌楼与寓意深刻,

书法工整的楹联珠联壁合,颇具特色。

在石牌楼后面是一座青砖砌成的照壁墙,正面墙上镌刻有“庄严国土”四个大金字,

背后有“利乐有情”四个大金字,寓意为装点江山,人民幸福。

大字两边有精美的“双龙

戏珠”镂空篆刻。

照壁墙的左右两册是吉祥桥和如意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栏杆

顶上雕有莲花图暗。

两桥的东西两册分别为放生池和荷花塘。

【山门殿】

走过吉祥桥和如意桥,前面就是定慧寺的山门殿。

山门殿属于单檐歇山式仿古建筑。

殿前悬挂着茗山法师书写的“焦山定慧寺”匾额。

山门两边有一副对联,对联上写的是:

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

这副对联是清光绪年间四川巴洲廖纶所书,颇有气魄。

山门殿内东西两册分别塑有高

大魁梧的两个金刚力士象,担任山门的守护神。

受小说《封神演义》的影响,中国称这两

位金刚为“哼哈二将”。

哼将名为郑伦,哈将名为陈奇,两将一哼一哈,彼此相距,不分

胜负,他们露牙争目,凶猛可怖。

我们从他们的表情就可以认出谁是哼将,谁是哈将。

是在佛典中是没有“哼哈二将”的名称。

我国有些地区还哼哈二将作为门神,过年时将他

们的画像贴在大门上。

山门殿后面的柱子上有茗山法师书写的对联:

戒定如山智慧如海,

慈悲为室方便为门。

对联点出了“定慧”二字的含义:

“定”为“戒定”,“慧”即“智

慧”。

还有一副对联写的是:

莫道人间无净土,当知此处有莲邦。

【钟鼓楼】

山门殿后面是钟鼓楼,为两层仿古建筑。

东侧是钟楼,内挂大钟,并供奉着地藏王菩

萨,所以也称为地藏殿。

寺院打钟一般撞击 108 声,为什么撞 108 下呢?

现在有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一年有 12 个月,24 个节气,又有 72 候,加起来为 108;另一种认为 108 声钟声

可消除人间 108 种烦恼,佛教上称为 “百八种”。

许多寺庙的除夕撞钟已成为辞旧迎新的

旅游项目。

鼓楼位于西册,楼内挂有大鼓,鼓声宏亮。

佛寺有“晨钟暮鼓”之说,也就是

早上撞钟,傍晚击鼓用以报时。

【亭桥】

钟鼓楼后面为焦山定慧寺特有的建筑——亭桥。

亭桥为五孔拱桥,花岗岩栏杆上雕有

小狮子。

中间是定彗桥,东西两侧为建有精美的四角攒尖顶亭子的亭桥,亭子的苏式彩绘

鲜艳。

东侧为焦公亭,西侧为茗公亭,它们是纪念汉代隐士焦光和当代高僧,定慧寺方丈

茗山法师而建的纪念亭。

【天王殿】

天王殿是一处重演歇山式的古建筑,红柱黄墙、风格古朴。

正面墙上刻有“横海大航”

四个篆体大字,寓意着有“江中浮玉”之称的焦山岛像海洋中的一艘巨轮,正在乘风破浪,

 

3

 

将广大僧众渡向幸福清平的彼岸。

天王殿前的红柱上是一副很有哲理的对联:

眼前都是有

缘人,相亲相近,怎不满腔欢喜;世间信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度包容。

天王殿右

前方有一座代表佛宝、法宝、僧宝的三宝塔。

殿前有一只香鼎,2 个香炉(有盖的是鼎,

无盖的为炉)。

天王殿中间的须弥座上供奉着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佛龛两侧的对联为: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弥勒佛像背后是韦陀塑像,少

年武士装束,手里拿着金刚杵,守护者大雄宝殿的佛祖。

天王殿东西两侧供奉着形象高大、

栩栩如生的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

他们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职调);南

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职风);西方广目天王,手执一龙(职顺);北方多闻天王,手

持宝伞(职雨)。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定慧寺的主体建筑,定慧寺最早大雄宝殿是唐代法宝禅师创建的,以后历

代曾经重修,但仍保持着唐代木结构建筑的风格。

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在中国古

代建筑中的等级比较高。

寺庙整体建筑气势宏伟、严整而又开朗。

屋顶舒展平远,飞檐深

远,斗拱比例较大,红柱黄墙,风格庄重朴实,国内少见。

斗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

结构构件,有方形的斗、弓形的拱和斜而长的昂组成,一般置于柱头和额枋、屋面之间,

在结构上挑出屋檐,又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递到木柱上。

它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也是封建社会中严森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的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唐代建筑出檐深远,

斗拱比例大;而明清建筑出檐较浅,斗拱比例小,轻巧精细。

大雄宝殿上的“定慧寺”横

额是清朝康熙皇帝亲笔书写的。

大雄宝殿的屋顶雕龙描凤,他们是宋朝时候的彩绘,不用一根钉子,全部用小方块木

板拼合而成。

尤其是藻井,团精美,金碧辉煌,十分壮观。

大雄宝殿内有二盏长明灯,清

朝康熙皇帝所写的“香林”匾额高悬于烛光香烟之中,充分体现出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氛。

大殿正中的莲花宝座上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左侧)、阿弥陀佛(右侧)的坐像,

在释迦牟尼的两侧立着两位比丘像:

年长的是迦叶,中年的阿难,他们是佛陀的两位大弟

子。

大殿的东西两侧供奉着十八罗汉塑像。

在三尊佛像的背后是海岛图,海岛正中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其左侧是善财童子,右

侧是龙女,他们守卫在观世音的两旁。

在海岛图的左前方(大殿的西北角)是身骑六牙白

象的普贤菩萨,专司理德;海岛图的右前方(大殿的东北角)是身骑青狮的文殊菩萨,专

司智德。

其他诸神仙分布于海岛各处。

服务小贴士

一、游览了大雄宝殿之后,应带领游客从天王殿东侧出去,提醒游客不要回头走天王殿。

二、参观过定慧寺后可以带领游客沿放生池边走继续向前参观。

任务0.3 观澜阁(乾隆行宫)

知识讲解

观澜阁是乾隆行宫。

乾隆曾六下江南,七上焦山,这座两层楼阁的行宫建于他第三次

下江南的前一年(1761),是一座精致小巧的古雅庭院。

建阁的时候,阁前还没有形成沙

滩,江水涛涛,惊涛拍岸,波澜起伏,涛声震天,所以称它为“观澜阁”。

登上观澜阁,

楼上东、南、西三面明窗若镜,在楼上长廊观长江景色,视野开阔,近看花木扶疏,远眺

江波汹涌,景色优美。

相传乾隆曾在阁上检阅水师。

现在观澜阁已整修一新,喜迎各方游

客。

 

4

 

服务小贴士

一、因为行宫内参观面积较小,导游讲解后可以让游客自行参观行宫内的人物蜡像,导游

在行宫出口处等待游客集中,参观时间大约为5分钟。

任务0.4 焦山碑林

知识讲解

焦山以碑林见长。

焦山古碑荟萃,古刻纷呈,给这座名山增添了不少雅趣,所以焦山

有“书法山”的称号,这里是学习、欣赏碑帖书法的好去处。

焦山碑林在1988年1月被国务

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西安碑林之后又一个国家重点保护的古代碑林。

山碑林历史悠久,早在北宋庆历八年(1048),焦山就建造了宝墨亭,藏有梁唐时期书法

名家的石刻,如南梁萧纶招隐刹铭,唐代王奂之集王羲之刻的经幢,李德裕、沈傅师、王

蕊倡和诗及宋刻的《瘗鹤铭》等等。

明朝时将宝墨亭改建为宝墨轩,手参的碑刻也越来越

多,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名声逐渐显赫。

后来,由于屡遭战乱,焦山的碑刻毁失严重,到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焦山保存的碑刻已不足百方。

1962年,镇江市政府为抢救、保护民

族文化遗产,到处寻找散失残碑,征集四方刻石,将南郊鹤林寺等处的石刻集中于焦山

(共收集流散碑刻265方),在宝墨轩香林庵旧址建立了焦山碑林。

1991年9月将焦山碑林

改建为焦山碑刻博物馆。

2002年维修、扩建了焦山碑林,新增面积3000平方米。

目前焦山

碑刻博物馆拥有馆舍面积7000多平方米,这些馆舍是自爱原有的宝墨轩、香林庵、槐荫精

舍等禅房的原址基础上扩建而成的,仍然保留了原来的建筑风貌。

焦山碑林博物馆份序馆、史料馆、文苑馆、瘗鹤铭馆等部分。

碑林景色和布局独特,

碑园结合,室廊相通,将碑刻陈列艺术和江南园林融为一体。

焦山碑林藏碑上承六朝,下

迄民国,共有400余方。

这些碑刻分别陈列在四室(唐、宋、元明、宝墨轩室)、四亭(御

碑亭、兰亭、仰止亭、瘗鹤铭亭)和十三条回廊里,其中著名的石刻有六朝《瘗鹤铭》,

东晋《刘剋墓志》,南齐《刘岱墓志》,唐代《魏法师碑》、《李德裕重瘗舍利石函题记》

,宋代米芾《临兰亭序契贴》、《禹迹图》,元代《赵孟頫书赤壁赋》,明代《杨继盛书

焦山诗》,清代《澄鉴堂石刻》、乾隆《游焦山诗》等等。

碑刻中篆、隶、真、行、草各

种字体各具风貌,字径大的超过三尺,晓得不到三分,风格迥异,各有奇趣。

有的碑刻古

朴苍劲,奇逸峭拔;有的规模肃穆,俊秀舒朗;有的飞动飘逸,奇姿异态,融汇了历代书

法之精妙,凝聚了千年石刻之精美。

 

【瘗鹤铭碑】

 

5

 

《瘗鹤铭》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重要石刻。

《瘗鹤铭》原来是在焦山西麓栈道岩石上

的摩崖石刻,后来因为山石崩塌,坠入江中,很长时间不为人知。

到了北宋初期,有一次

冬季水落石露,经人辨认,发现是《瘗鹤铭》。

因为《瘗鹤铭》书体古拙奇峭,雄伟飞逸,

就引起了一些书法家的重视。

《瘗鹤铭》落水前,并没有文字记载,落水以后,石碎字残,

由于水下椎拓困难,有人为了求得字体,索性就凿石取字。

又因为它只载甲子,不列朝代,

只书别号,不写姓名,一千多年来,对残缺的《瘗鹤铭》进行补佚文字、考证撰书者的研

究,从来也没有停止过,但至今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

闲居镇江的苏州知府陈鹏年,招募人打捞《瘗鹤铭》,历时三个月,终于捞出残刻五块,

放在焦山定慧寺大殿左侧。

1960年建焦山碑林时,将这几块残刻移放到宝墨轩内,建亭保

护。

现存的《瘗鹤铭》残碑由江中捞起的五石拼接而成,按前人研究考订的文字定位图,

将断裂、缺字的地方加以连接,现在的碑高260厘米,宽210厘米,字径8-15厘米不等,铭

文起自左行,即自左向右竖写,一反古碑刻自右向左的常例,这是《瘗鹤铭》的一大特点。

石刻现存93字,其中11字不全。

《瘗鹤铭》到底由谁书撰,一直是个迷。

据资料记载,关于《瘗鹤铭》的撰书者一般

有五种说法,就是东晋王羲之,南梁陶弘景,唐朝顾况,唐朝皮日休等等

《瘗鹤铭》的价值,并不在对它的作者的考证及其全文的补佚,而在于它本身的书法

艺术。

它是我国书法从隶书向楷书演变过程的著名石刻之一,也是我们今天研究书法的发

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瘗鹤铭》最受历代书法家的推崇。

综观古人对《瘗鹤铭》的评论,

它代表了南朝时期书法艺术的时代风格,虽然它已是成熟的楷书,仍能从中看出楷书发展

过程中的篆隶笔势的遗意,它是特定时代产生的书法风格,对后世书家及类似风格的书法

流传与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它与陕西汉中的《石

门铭》并称为中国二铭。

【魏法师碑】

《魏法师碑》碑高242厘米,宽87厘米。

碑下有龟趺,昂首怒视,碑脊上刻有4条巨龙

相互缠绕俯瞰左右,形成圆肩。

全碑有正文33行,每行75字,记叙了魏法师生平。

唐代凤

仪二年(677)胡楚宾撰文,张德言书写。

清代金石学家叶昌炽称赞此碑为“初唐妙品”,

为国内稀有的唐碑,也是江南现存最完整的初唐碑刻,对研究唐初的政治、军事和道教的

关系有重要的价值。

【兰亭序贴碑】

 

6

 

米芾临《兰亭序贴》。

米芾(1051—1197)为宋朝四大书画家之一,擅长行书。

原墨

迹由崖渊父收藏,后被文征明发现,勒石并跋,碑高114厘米。

此碑原藏于归安吴云“二百

兰亭斋”,同治年间移至焦山。

王羲之《兰亭序》历来为书家推崇,被称为“天下第一行

书”。

米芾的临帖功夫在书法史上也是最为人称道的。

此贴可谓神行兼备,深得王字神髓,

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贴后有文征明题跋。

米芾所书在焦山的碑刻还有《米芾游焦山题记》

、《题文同墨竹诗》、《城市山林》等。

【禹迹图碑】

宋代《禹迹图》石刻。

长宽各约100厘米,图文并茂,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之一。

图面包括的范围,东至黄海岸边,西至青海祁连山,南至海南岛,北至黄河北沿,标有主

要山水的位置和州郡的名称,反映了我国宋代的地理面貌。

《禹迹图》石刻我国现存的晋

二方,一方存镇江,另一方西安。

英国著名学者、中国科技史研究权威李约瑟博士称《禹

迹图》“是宋代制图学家的一项最伟大的成就,在当时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

【乾隆御碑】

《乾隆御碑》。

碑高150厘米,宽200厘米,碑文数百字,是清朝乾隆帝在乾隆四十五

年(1779)第五次巡幸焦山时所作的游焦山的诗文。

碑有九龙戏珠嵌边,饰以云纹。

乾隆

曾六下江南,写了不少碑文,但此碑面积之大、雕刻之精、形态之美是唯一的。

服务小贴士

一、在碑林中参观讲解时,应放慢脚步,根据游客对书法的喜好程度给游客适当的时间去

欣赏。

二、因为碑林中参观路线相对于游客而言比较陌生,参观过程中时刻提醒游客跟紧导游,

不要再碑林中迷失方向。

任务0.5 鹿苑花园和丹桂园

知识讲解

鹿苑花园和丹桂园位于焦山碑刻博物馆以东。

以前在鹿苑养有梅花鹿和马鹿。

鹿苑以东

为花园,园内种有各种花草,比较名贵的有杜鹃、牡丹、芍药、米兰、海棠及各种兰花。

镇江曾流传着:

“谷雨前后牡丹开,要看牡丹焦山来”的名谣。

近几年来,在焦山东部的

芦苇滩上大量种植了金桂、银桂等各种桂花,形成了一个新的景点—丹桂园。

一到秋天,

丹桂园内桂花盛开,香气醉人,吸引了众多的游人前来观赏。

服务小贴士

一、在碑林出口处有一卫生间,导游可提醒游客5分钟后在丹桂园门口集合。

二、因为鹿苑花园和丹桂园面积比较大,导游不能让游客在这里自由活动,应建议在游览

过其他景点后若时间充裕可以到这里参观。

任务0.6 古炮台

知识讲解

焦山东侧的山脚下,石块嶙峋,八个用石灰土夯实的炮堡,呈扇形,面对着长江的入

海口,这就是著名的焦山炮台。

抗战时,炮台为日军摧毁,现存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

位。

原创导游词赏析

 

7

 

各位游客,大家好!

镇江有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

每座山上都有座寺庙,焦山也

不例外,请大家抬头向山上看,我听见有游客说:

我怎么没有看见寺庙呢,这就是焦山独

特的建筑风格所在了,<水浒>“宋江智取润州城”一回中有这样一段话:

焦山有座寺,藏

在山凹里,不见形势,为之山裹寺!

”想要到达江中胜景焦山,需坐船过江, 上船的时候

大家小心脚下,不要拥挤。

首先呢,渡江之际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焦山。

焦山风景区位于镇江市中心东北约五

公里的长江之中,与对岸的象山夹江相峙。

焦山高有七十一米,满山苍翠,以其“中流砥

柱”的雄伟之势令人神往。

东汉末年的时候,有位叫焦光的高士曾隐居于此,当时啊,汉

献帝三次下诏书请他进京当官,但是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于是后人为了纪念他这种三诏不

起的高风亮节,就将此山改名为焦山。

过江下船后由这里向东走啊,我们就来到了焦山东麓,这里树林茂密,怪石嶙 峋,

面对长江有排列成马蹄形的八座炮台,这就是焦山著名景点:

抗英古炮台。

至今每个炮垒

内还存有 6000 至 8000 斤重的大炮。

炮台虽然经历了多年风雨的侵袭,它仍然十分坚固,

那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呢?

据镇江史料 记载 ;焦山炮台是用 质优 的材料和方石 为基,

以黄土、石灰、 细沙配糯米汁 捣拌成三合土,分 层夯实,表面涂有黑色保 护剂 ,整

个炮台是呈暗堡式,炮台 内分设 6000--8000 斤重的大炮。

每 个炮堡都附有一座小 弹

药库 ,另一座大 弹药库 在炮 垒南端 门外偏西 处。

整体都用三合土分 层浇 灌形成, 异

常坚固。

焦山扼守着长江的咽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1840 年,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为

了加强防务,决定建造焦山炮台,与圌山、象山、江都都天庙三处炮台形成犄角之势。

1842 年 7 月,英军发动了扬子江战役,他们从吴淞口进入长江,一路西上,气势汹汹,直

逼镇江。

在这里,英侵略 军遭到 了焦山炮台守 军英勇的抵抗和沉重的打 击。

在副都 统

海龄率领的青州兵和旗兵 奋力抵抗 下,镇江守 军毫不畏 惧,面对 80 余艘 敌舰 ,焦山

炮台毅然 开炮, 猛烈 的炮火,吓得敌人是魂飞魄散,嗷嗷大叫,在镇江江面乱成一团,

可惜焦山炮台的炮弹打完后没有后援,英军乘机而上,但守军个个奋勇杀敌。

最终还是因

寡不敌众,守卫焦山的 1500 多名将士全部都壮烈牺牲,海龄也自焚殉 国。

这场可歌可泣

的战争得到了革命导师恩格斯的赞扬,他说:

“如果这些侵略军到处都能遭到同样的抵抗,

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焦山炮台是我 国人民 抗英反帝斗 争的重要 遗迹,同 时也是镇江人民浴血御 敌,

狠狠 打击外国侵略者的 铁证 。

青山巍巍 见证 昔日悲 壮,江水 涛涛传 唱英雄 赞歌。

167

 

8

 

年后我 们有幸踏上 这块 英雄的土地,登上 这庄严肃 穆的古炮台,眼前是 满目青山,

大江 东去,耳 边是松 涛阵阵 ,惊涛 拍岸,那悠久的古炮台抗 击侵略者的怒吼穿越了一

百多年的 历史仿佛 还在我的耳 边回响。

我 为我的 镇江有 这样 面对强敌敢于亮 剑的英

雄而 骄傲,我 为我生活在 镇江这座的英雄城市而自豪 。

服务小贴士

一、给游客足够的时间去参观古炮台,亲身感受炮台的沧桑雄壮之美,建议游客在此拍照

留念。

二、在炮台附近有一些上百年的银杏树,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在此可提示游客要保护

环境,建设美丽的绿色家园。

任务 0.7 板桥书屋

知识讲解

在焦山双峰之阴的别岭上,翠竹环抱之中,有一座别致的方形四合院,称“别峰庵”。

别峰乃是指该岭有别于焦山山顶之主峰(东峰和西峰)之意。

清代大书画家、诗人郑板桥当

年曾在这里读过书,别峰庵因此名闻遐迩。

郑板桥,名燮,江苏省兴化县人,乾隆年间进士。

他擅画兰竹,书法以隶、楷、行三

体相融。

他的字、画、诗,世称“三绝”,在“扬州八怪”中最负盛名。

他深爱在焦山修行,

留下了许多墨竹诗画作品。

郑板桥在焦山读了一年书,于乾隆元年荣登进士榜。

郑板桥离

开焦山步入仕途以后,仍恋恋不忘当年读过书的焦山,曾多次推荐朋友到焦山读书。

服务小贴士

一、焦山虽不高,但爬至板桥读书处,可以让游客在这里参观,顺便休息一下,接着再带

领游客继续上山顶。

任务 0.8 万佛塔

知识讲解

万佛塔是一座新建的仿明清风格的宝塔,七级八面。

其实,焦山在元朝时曾经有一座

宝塔。

据记载,当时有一个名叫周文英的浙江人在渡江时遇到了大风大浪,十分危险,在

船上他暗暗发誓:

如果我能安全渡江,我一定在此建一座宝塔。

后来他果然平安登陆。

是周文英当年就捐资建塔,历经九年建成。

明朝时焦山宝塔毁于倭寇,从此焦山就一直没

有宝塔。

茗山法师为了恢复古迹,完善佛寺格局,决心修建焦山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