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示范校建设规划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9646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工学校示范校建设规划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技工学校示范校建设规划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技工学校示范校建设规划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技工学校示范校建设规划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技工学校示范校建设规划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工学校示范校建设规划方案.docx

《技工学校示范校建设规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工学校示范校建设规划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技工学校示范校建设规划方案.docx

技工学校示范校建设规划方案

甘肃省庆阳市技工学校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规划方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习称“陇东”,陕甘宁三省交汇处,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原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现辖七县一区,总面积2.7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0多万。

是资源大市和农业大市。

油、煤、气资源俱全,绿色农产品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是全国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陇电东送基地,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及绿色农产品出口加工创汇基地,是中国西部最具活力的文化名城和全国重要的红色革命旅游胜地。

具有十分丰富的资源和发展前景。

庆阳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为庆阳市职业教育创设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提供了便利的实习实训平台和就业空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庆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积极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协调;全市教育形势大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曾经为全国创造了经验。

特别是近几年,在国家、省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引领下,把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以大手笔办大职教,通过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校企联动、学校依托”的发展模式,全面推进“技能型人才、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为老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庆阳市委、市政府紧抓国家“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建设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大力推进经济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

全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富民”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工业发展速度、壮大工业规模、提升工业后劲。

在石油化工、煤炭电力、机械(电子)制造、特色农业、红色旅游、建筑材料等重点产业整体推进,庆阳经济社会正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

随着国家出台的《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全面实施,庆阳迎来建国以来最大、最好发展机遇期。

甘肃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庆阳市作为东翼的重要一翼和主战场,进行政策、项目、资金扶持,这为庆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庆阳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四抓三支撑”战略部署,坚持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做大做强红色旅游、煤炭石油、特色农业、民俗文化“红、黑、绿、黄”四大优势产业,通过大区域布局,引强入庆,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为庆阳赢得新的发展机遇。

加快启动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尽快培养一大批既懂现代技术又有高水平操作技能的技术人才,以适应建设庆阳市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由于我国市场各类企业生产成本及劳动力价格的提升,对企业员工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批缺乏技能、素质偏低的农民工返乡,进一步加重了地方就业负担,地方职业培训的压力越来越大。

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已经迫在眉睫。

(二)建设基础

庆阳市技工学校是庆阳市唯一一所公办技工学校,是庆阳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龙头学校和典型代表,是甘肃省省级重点技工学校,是庆阳革命老区目前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最具发展潜力的职业学校。

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必将加快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对庆阳市乃至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发挥更为显著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学校的前身是由1978年成立的庆阳地区农业机械化学校与庆阳地区工业学校合并成立的庆阳地区农机工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1995年改建成庆阳地区技工学校,2002年更名为庆阳市技工学校,2006年10月晋升为省级重点技工学校。

2009年8月,庆阳市委市政府将庆阳市财政学校、庆阳市商业学校、甘肃省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庆阳市分校整合并入庆阳市技工学校,加挂庆阳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庆阳市职业教育集团、庆阳市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等牌子。

这所具有30多年中职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技工学校,办学定位准确,办学特色明显,发展势头强劲,在以下方面具备建设国家中职示范校的优势条件:

1、完善的基础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257亩,校舍建筑面积99692.59平方米,固定资产2.48亿元。

建有功能完善的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公寓、食堂等教学及生活服务设施。

现有计算机网络教室13个,计算机600多台,有电子电工、焊接、机械加工、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煤炭、建筑材料、会计等实训室20个,各类教学实训设备价值1688万元,图书室藏书10.5万册(含电子图书)。

教学楼可容纳5800人同时上课,实训楼有1200个实习工位。

学校运动场所充足,体育设施齐备。

2、雄厚的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287名,有专任教师21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6人,本科以上学历202人,学历达标率为93.52%。

有高级讲师56人,讲师128人。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培训进修工作,每年安排30万元经费用于教师培训和优秀人才引进工作。

通过从高校毕业生中选招专业教师,从企业或生产一线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担任实训教师,培育了一支办学理念先进、专业技能过硬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专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9%,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6%。

3、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

学校确立了“以中职教育为主体,以农民工培训和成人函授教育为补充”的“一体两翼”的办学模式。

开设建筑工程施工、会计电算化、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焊接技术、机械加工、旅游服务与饭店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矿山机电等12个专业。

这些专业紧密结合了庆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加强校企联合办学,实施“1+2”或“2+1”分段式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相关专业实习实训设备短缺、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

学校先后与广州建兴光电公司、天津可立欣公司、江苏通润机电公司、延安明鑫公司、庆阳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广厦集团庆阳分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与市内各大建筑工程公司建立了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合作关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高效务实的管理体制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党、政、工、青、妇组织健全,设有13个职能科室。

领导班子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务实,团结进取,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在师生中威望高。

学校注重中层干部的培养,中层管理队伍人员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开拓进取精神强。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办学”的管理理念,制定了88个管理制度,保证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学校把实训、实习同社会实践活动一并纳入德育教学计划,突出职业道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感恩励志教育、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法制教育,德育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富有特色。

2011年5月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5、良好的招生就业现状

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围绕产业设置调整专业,依托专业连接企业,联好企业促进就业。

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会计电算化等骨干专业的建设,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校学习。

目前,中职学历教育在校学生5210人。

学校设有专门负责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机构。

根据企业用人要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技能训练方向,加强对学生就业观念的指导教育,学生“双证书”率达90%,就业率达96%以上,就业稳定率在85%以上,专业对口率达到91.87%。

2011年5月,省教育厅授予学校全省招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6、较强的综合服务功能

学校作为庆阳市职业教育集团的龙头学校,建有国家级庆阳市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甘肃省劳务品牌项目培训实施机构、庆阳市建筑人才培训基地、庆阳市红色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庆阳市财经人才培训基地,积极开展以农民工、农村“两后生”和下岗职工再就业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等社会培训工作,每年培训人数在1万多人次以上,在陇东乃至甘肃省职教领域发挥着重要的示范、辐射和骨干带动作用。

通过建设和发展,学校不断提升了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综合实力。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一)建设目标

在两年示范学校项目建设过程中,学校将紧贴甘肃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特点,构建校企联合、顶岗实习实训、订单式培养的办学模式;吸纳行业引领,企业参与,优化办学机制,全力打造辐射陇东周边市县区的技能性人才培养中心。

努力使学校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办出特色的示范,充分发挥学校的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

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德育活动促进学生职业心理、职业素养与校企合作的结合。

全面落实品牌战略,精品战略,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关联的、有一定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面向现代服务产业的特色品牌专业。

在实施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基础上,形成比较成熟的“校内工学交替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教学模式改革目标。

坚持先实践后理论、边实践边理论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教学平台,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确保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3、办学模式改革目标。

重点与地方区域企业进行校企实习实训合作,深入开展顶岗实习合作,全面推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现有基础上,地方区域合作企业增加30个以上,深度合作企业增加10个,进一步完善校企协作机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4、创新教育内容改革目标。

建立行业、合作企业、学校和相关专家等多方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完善专业建设机制,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建设平面结构制图、财务会计、机械基础等优质核心课程,针对职业技能点训练,结合用人需求、岗位对接、技能对接等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

在现有教材基础上,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辅资料,校本教材。

5、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目标。

不断加强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校内培养、专家聘任、能手引进”的进人机制。

通过“四种途径”(校内在岗培训、到企业进行轮岗顶岗实践、外聘名师进行专业理论及教法培训、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相关高校离岗进修学习),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建成一支理论功底深、教学水平高、专业技能强,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使“双师型”教师达80%以上。

6、内部管理改革目标。

落实好《庆阳市技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庆阳市技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庆阳市技工学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庆阳市技工学校企业兼职教师聘请与管理办法》,《庆阳市技工学校专业带头人培养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网络平台管理,进一步规范学生实习实训、顶岗实习、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管理。

严格规范学校招生和学生考试制度、电子学籍管理制度、校产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学校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7、评价模式改革目标。

以能力、绩效、贡献为依据,凸显公正、公平、公开原则,结合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它组织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尝试“开卷+闭卷”、“技能操作+理论测试”等课程考核形式,创新学生评价机制;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8、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按照“三化”(实训环境真实化、服务功能多元化、设施设备生产化)、“五紧扣”(紧扣课程体系、紧扣实训任务、紧扣生产过程、紧扣教学工作、紧扣职业要求)原则,以学校为主、企业行业参与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

开展共享型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示范学校建设,把学校建成一所具有工科特色、甘肃领先、全国一流、有较大影响的国家中职示范校。

(二)建设思路

以就业为导向,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切入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环境建设,密切校企合作,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为当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增强学校贡献力和竞争力。

1、以四个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各专业共同发展

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满足庆阳市开发“红黑绿黄”四大优势资源的开发急需,依托行业与区域优势,积极发展机械制造类专业和现代服务类专业,构建以建筑工程施工、会计电算化、电子技术应用、煤炭矿山机电等四个专业为重点,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体系,带动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以数字化校园建设、创业实训园建设为抓手,推动专业共享平台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建设,提高学校综合办学水平。

2、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强化学校内涵建设。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实践教学为手段,围绕构建充满职教特色的教学环境,突出创新教学模式管理,着力推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营造了浓厚的教学教研改革氛围。

(1)根据课程教学标准和课程体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学校各专业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

按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实习、实训;组织德育课教师编写学校德育课校本教材,编写就业与创业指导校本教材、计算机应用校本教材等。

(2)创优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助推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重视课堂教学改革,鼓励教师教学创新,经常创设不同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学主题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观摩活动。

学校每年组织示范课、比武课、汇报课、案例教学课等多种不同类型的课,鼓励教师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文章,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

学校要求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加强实践教学,突出教学模式改革。

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和场景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教学,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模式。

学校应对如何评价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业绩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改变过去那种单纯靠考试分数定优劣的办法。

制定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方案。

通过学生家长、学生、企业、用人单位和学校多方结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能力、教育教学效果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作出综合评价。

3、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加强内涵建设

积极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专业调研、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重构四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形成各专业课程模块,与企业(行业)共同开发工学结合课程,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教育。

坚持产、学、研结合,形成“专业+公司+师生员工”的专业建设模式,形成校内、校外“工学交替”的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培养模式先进的专业。

通过“本校教师到企业(行业)实践锻炼,外聘企业(行业)教师教学方法培训”等途径,以提高“双师”素质为重点,打造一支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依托庆阳市优势骨干企业,积极建立“校企”紧密合作机制,以“共建、共管、共享”为原则,建设一批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的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企业行业深度参与、学校与用人单位分工实施,把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技术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实现互惠双赢、共同发展。

突出“三个服务”,即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服务校企共建共赢、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使学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和管理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当地中等职业学校发展。

三、重点建设内容

(一)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1.专业一:

建筑工程施工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⑴需求论证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参加甘肃代表团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

“庆阳的发展潜力巨大,一定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庆阳作为甘肃新的经济增长极和能源化工基地,在今后两至三年内,将有11个重大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达1200亿元,急需地方培训各类技术工人18万名。

其中,建筑业各类技术工人近10万人。

当前,甘肃省及庆阳市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特别是农民工比重大,文化水平低、技术水平偏低。

“十二五”期间,庆阳市建筑行业尚缺一线技能型人才5万多人,尤其缺乏大批高素质施工一线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因此,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全面提高建筑行业职工素质,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⑵建设目标

立足庆阳、面向陇东、辐射全省。

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2.5+0.5”人才培养模式,以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为核心,建设具有工学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造就一支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任教师人数85%,为建筑业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中高技能人才;建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把该专业建设成省级、国家级示范专业,带动工程测量、道路与桥梁、工程造价、市政工程等专业建设。

⑶建设思路

在两年的专业建设期,抢抓庆阳市“十二五”期间建设建筑行业发展的机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为平台,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以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机制,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全市一流,全省领先,具有示范、辐射、带头作用的精品专业,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⑷建设内容

①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调整和完善专业教学计划。

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制定以动手能力为主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把《建筑材料》、《建筑测量》、《工程预算》课教学安排在实训室和实训场地,把《建筑施工技术》课安排在建筑工地,开展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增加各专业课程的实践课教学时间。

----加强岗位资格证的考证工作。

组织学生参加建筑工程岗位资格证考试,以及相关工种技能鉴定工作。

----加强人才培养环节质量标准研制。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共建覆盖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质量评价体系。

㈡课程体系建设

----建立项目化课程体系。

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完善和发挥校内实训基地作用,使课程内容体现最新技术,学生能力符合职业岗位的最新要求。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加强《建筑制图》《建筑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建筑CAD》、《工程预算》精品课程的建设。

并将行业标准及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建立突出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㈢教学环境建设

----实验实训条件软件建设。

编写完成CAD实训、预算软件、制图员技能训练、测量工技能训练、钢筋工培训、模板工培训6门基本技能训练课操作规程。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

完善可容纳50人的力学试实验室一个;扩建建筑工程软件实训室;增添全站仪、电子经纬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等测量实训仪器。

㈣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的引进和培训。

推广“项目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直观性教学法”,采用讲授、讨论、阅读指导、演示、参观、实训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教材展示方式,推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

一是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二是采用录像视频教学;三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讲解软件应用;四是制作图片和模型等教具开展教学活动。

②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坚持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双师师资’教师培养为重点,专兼结合为特色”的原则,建设一支具有“双师素质”、学历层次高、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㈠专业带头人聘用培养。

选派2名骨干教师到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进修学习一年。

㈡骨干教师培养。

选派3名青年教师,到西安交通大学建筑工程专业进修学习半年,重点学习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CAD应用。

㈢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从企业3名在本专业领域有过硬技术、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教学。

㈣专业教师的全员培训。

组织专业课教师到建筑企业和建筑工地进行实践;并到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学校、企业进行学习考察,吸取先进理念,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③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运行机制建设

㈠建立校企合作办学长效机制。

继续强化与企业实训基地的合作,签订定向培养协议。

㈡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⑸规划资金

学校拟投入300万元对建设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进行重点支持。

其中: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投入156万元,师资队伍建设项目投入30万元,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项目投入114万元。

⑹保障措施

①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成立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建设项目小组,成立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建设计划进行必要的论证调整,对项目建设情况组织、指导。

②落实工作措施,健全工作机制

通过宣传发动,组织本专业全体教师参与,全力推进本专业建设工作;通过制定科学的工作计划,建立严格的工作程序和项目建设监督机制,落实奖惩制度等,确保本专业建设工作严谨有序。

③合理使用经费,确保建设质量

学校制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确保项目建设经费实现专户、专帐、专项使用,使专业建设专项经费使用有严格的计划性、监控性、产生良好的效益。

2.专业二:

会计电算化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⑴需求论证

庆阳是资源大市和特产大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0余家,每年新增企业200余个,每年新增会计岗位1000余个。

全市会计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28.3%,能够进行电算化操作人员仅18.4%;每年尚有5000多名会计人员需要培训;随着会计管理职能的增强,会计服务机构、中介机构大量增加,需要大量的独立从事会计、审计业务的从业人员;经济发展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形成了较大的缺口,因此,会计电算化专业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⑵建设目标

在全省示范专业的基础上,2013年将该专业建成国家级示范专业。

通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改革、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会计电算化专业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极探索和促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3门校级精品课程,组建会计事务所。

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陇东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基地。

⑶建设思路

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依法治教、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改善待遇、内涵发展的方针,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富有活力、适应中职教育教学总体要求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进一步完善和扩充现有实训室,新建企业模拟综合实训基地,组建会计事务所;根据社会需求,以岗位能力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积极开发建设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⑷建设内容

①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调整和完善专业教学计划,完善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按照全省和庆阳市职业教育精神,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市场调研,聘请企业专家共同论证,进一步加大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比例,制定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计划。

进一步完善与各类大中企业合作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创新和完善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每年寒暑假安排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

做到“五落实”(顶岗岗位落实、顶岗指导教师落实、顶岗实训内容落实、评价考核落实、学生管理责任落实)。

----积极推行“双证书”和“多证书”制度。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外,还要考取“会计电算化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中的一个证书,推行“双证书”制度。

同时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