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模板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9587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大模板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XX栋工程

编号:

XXXXX007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年XX月XX日发布XXXX年XX月XX日实施

 

XX栋工程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XX楼转换层支撑系统施工。

2.作业准备

2.1技术准备

为了保证转换层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施工安全,对转换层模板及其支撑体系做到以下技术准备:

1.方案前收集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在方案设计之中采用的各项技术参数。

2.对施工方案之中所采用各种规范、规程、标准、图纸和政府文件等必须为现行的指导性文件。

3.要严格执行由专家审核通过的施工方案,加强技术交底和施工过程控制,使参建人员能知道方案的内容,知道该怎么作,如何做。

4.转换层以下楼层保留支撑体系至地下室底板,且在转换层大梁位置以下各楼层相对应位置的立杆加密,加密的立杆与转换层大梁下所设置的立杆的中心点对位重合;转换层计划工期为25天,而转换层以下各楼层浇筑完成时间在30天以上,根据试验报告得知,各楼层混凝土强度已满足传递转换层大梁承载力的设计要求。

故,转换层以下各楼层增设支撑体系能够满足转换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传递的设计承载力要求。

2.2人员准备

架工、钢筋工、电焊工、起重设备操作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

2.3材料准备

扣件、钢管、模板顶托及木方等数量满足需要,质量符合要求。

2.4机具准备

高大模板施工需要的机械主要有:

焊机、钢筋加工机具、切割机、塔式起重机等。

3.技术要求

①《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②《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

③贵州省建设工程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④《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1

⑤《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⑥《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14

⑦《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5

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5

⑩《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⑪《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

⑫《建筑荷载规范》GB50009-2012

⑬《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⑭《泵送砼技术规程》JGJ55-2011

⑮《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GB/T17656-2008

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12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搭设满堂钢管架→支梁、板底模→安装柱模板、梁侧模→调整、加固、验收模板→砼浇筑→养护→拆模。

5.施工要求

1.设计构造

(1)根据高达模板特征,该工程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采用钢管满堂架,参数按下表5-1进行设置。

 

表5-1转换层各类梁板模板截面设计构造

特征

类别

材质规格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1000*2400

900*2300

900*1600

梁底

承重立杆(钢管)

钢管

Φ48.3*3.6

4根

2根

2根

梁底立杆纵向间距

450

450

450

梁底立杆横向间距

200

300

300

梁两侧立杆间距

1600

1500

1500

梁底承重方式

丝杆Φ36

可调顶托

可调顶托

可调顶托

梁底面板

双面覆膜板

15厚

15厚

15厚

小楞垂直于梁截面立放

木方50*100

7根

7根

5根

梁底主楞间距

钢管

450

450

450

梁侧

面板

胶合板

15厚

15厚

15厚

内楞平行于梁长度立放

木方50*100

10根

9根

7根

外楞间距

钢管

双钢管@450

对拉螺栓(圆钢)

Φ14纵距450

4根

4根

3根

板底

面板

双面覆膜板

15厚

15厚

15厚

板底次楞立放

木方

规格2000*50*100间距150

板底主楞立放

钢管

Φ48.3*3.6间距900

板底立杆承重方式

铸铁

可调顶托

板底立杆纵距

钢管

Φ48.6*3.5纵距900

板底立杆横距

Φ48.6*3.5横距900

备注:

纵横水平杆步距不大于1500,钢管按Φ48.3*3.6购买,按Φ48*3计算,木方按50*100购买,按40*90计算。

(2)转换层以下钢筋砼板设计荷载技术参数

转换层立杆支撑在2层C35钢筋混凝土楼面板上,板厚为120㎜,板内配底筋三级8@200,负筋三级8@200钢筋。

根据计算,二层楼板在施工转换层时不足以承受上层荷载,故在转换层施工时,转换层以下一层模板支撑架不得拆除,同时,2层楼板支撑架须对位加固,与转换层大梁处于同一铅垂位置的2层梁支撑架梁跨方向立杆间距加密至450㎜,同时增加立杆排数,和转换层支撑立杆对位,以保证楼板受力牢固、安全。

注意:

转换大梁下必须保证有二层的模板支撑体系,且1、2层的梁、板模板支撑架必须待第二次浇筑混凝土达到100%强度方可拆除,施工时应注意尽可能使转换大梁的支撑架立杆与下层的支撑架立杆对准(即保持在同一铅垂线上),以免产生剪切力导致楼板开裂。

为使现场与楼板承载复核计算中的假设条件相吻合(即计算时假设梁混凝土浇筑时的荷载及其下部支撑体系的所有荷载均简化为均布荷载向下传递),支转换大梁立杆底部必须先垫2000×150×50㎜厚木枋或垫木。

梁底承重立杆可调式顶托的中心线应与梁底钢管大楞的中心线上下对准,且可调式顶托伸出钢管的长度不应超过200㎜。

搭设支撑架时,纵横向水平杆均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3)转换层钢筋砼板技术参数

①模板支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900㎜,纵距900㎜,步距150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5.62m,采用的钢管,板底支撑连接方式:

方木支撑,立杆承重连接方式:

顶托支撑方式,搭设示意图详见图5-1:

图5-1

(4)转换层梁技术参数

①第一类梁模板支撑搭设技术参数

a.梁支撑计算时断面取1000×2400㎜,支撑验算高度取5.8m。

b.采用15㎜厚覆膜多层胶合木模板拼制,50×100㎜木方配制成梁侧、梁底模板。

c.梁支撑用Ф48.3×3.6扣件式钢管,侧模龙骨木方平行梁截面方向布置,间距100~200㎜。

梁侧模设置对拉螺栓,底部用步步紧夹紧,沿梁跨方向间距450㎜;梁高1000~1500㎜,沿梁高方向自梁底起设置4道直径14对拉螺栓,沿梁跨方向按间距400~600㎜,对拉螺栓穿pvc套管。

d.承重架支设方式采用木方平行粱截面。

e.梁两侧立柱间距梁宽+600㎜;立柱梁跨度方向450㎜;梁底支撑木方间距150~200㎜,梁底模水平抬模钢管采用每隔450㎜设置一根钢管;脚手架步距1.5m。

承重横杆与立杆连接采用双扣件。

具体如下图5-2所示:

图5-2一类梁模板支撑搭设示意图

②第二类梁模板支撑搭设技术参数(二类梁)

a.梁支撑计算时断面取900×2300㎜,支撑验算高度取5.8m。

b.采用15㎜厚覆膜胶合木模板拼制,50×100㎜木方配制成梁侧、梁底模板。

c.梁支撑用Ф48.3×3.6扣件式钢管,侧模龙骨木方平行梁截面布置,间距100~200㎜。

沿梁高方向自梁底起设置3~4道直径14对拉螺栓。

跨度方向间距400~600㎜。

d.承重架支设方式采用木方平行于粱截面。

e.梁两侧立柱间距梁宽+600㎜;立柱梁跨度方向450㎜;梁底支撑木方间距100~200㎜,梁底模水平抬模钢管采用每隔450㎜设置一根钢管;脚手架步距1.5m;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杆沿梁跨方向@450㎜设置,用顶托支撑,承重横杆与两侧立柱采用双扣件连接。

具体如下图5-3所示:

图5-3二类梁模板支撑搭设示意图

③第三类梁模板支撑搭设技术参数(三类梁)

a.梁支撑计算时断面取900×1600㎜,支撑验算高度取5.8m。

b.采用15㎜厚覆膜胶合木模板拼制,50×100㎜木方配制成梁侧、梁底模板。

c.梁支撑用Ф48.3×3.6扣件式钢管,侧模龙骨木方平行梁截面布置,间距100~200㎜。

沿梁高方向自梁底起设置2~3道直径14对拉螺栓。

跨度方向间距400~600㎜。

d.承重架支设方式采用木方平行于粱截面。

e.梁两侧立柱间距梁宽+600㎜;立柱梁跨度方向450㎜;梁底支撑木方间距100~200㎜,梁底模水平抬模钢管采用每隔450㎜设置一根钢管;脚手架步距1.5m;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杆沿梁跨方向@450㎜设置,用顶托支撑,承重横杆与两侧立柱采用双扣件连接。

具体如下图5-4所示:

图5-4三类梁模板支撑搭设示意图

(5)转换层以下支撑体系技术参数

对于转换层以下的支撑体系,为了保证支撑体系沉降稳定和使用安全,在作业转换层时,必须要报批,并请专家论证本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在论证通过后,按此方案的支撑体系搭设要求,在一层至二层施工钢筋砼结构时,就一次施工到位,并且在浇筑这两层的砼过程之中,使其此支撑系统进行充分的稳定,这样就保证了转换层的施工安全,其具体参数如下:

①板下立杆间距900×900㎜扫地杆离地200㎜,大横杆步距1500㎜;

②梁下立杆间距为梁宽+600㎜。

6.劳动组织

为保证总体施工进度及施工的顺利进行,高大模板在施工前,宜事先安排好施工作业班组。

高大模板安装和拆除施工由专业的架子工进行施工。

劳动力计划具体详见下附表6-1。

 

表6-1劳动力计划表

工种

劳动力数量

要求

专职安全员

2

持证上岗

栋号工长

2

劳务管理人员

3

班组兼职安全员

1

架工

50

持证上岗

塔吊操作工(包括指挥)

6

持证上岗

现场电工

2

持证上岗

焊工

2

持证上岗

水电安装工

10

持证上岗

杂工

35

7.材料要求

对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构配件,先检查合格证,再按有关要求取样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不合格的原材料和构配件进入施工现场。

每栋转换层周转材料计划具体详见下附表7-1。

表7-1转换层模板周转材料计划表(每栋楼)

序号

材料种类

单位

规格

数量

备注

1

长钢管

Φ48.3*3.6

200

按3壁厚验算

2

短钢管

Φ48.3*3.6

100

按3壁厚验算

3

直角扣件

Φ48

14000

4

旋转扣件

Φ48

5500

5

对接扣件

Φ48

1600

6

模板

㎜3

15×915×1830

2200

7

对拉螺杆

Φ14

17000

8

力矩扳手

小型

6

9

顶托

承载力不少于2吨

6900

10

木方

50×100

4000

按40×90验算

11

垫木

2000×150×50

1300

用于立杆底部

12

脱模剂

kg

10

8.设备机具配置

主要机具配置具体详见附表8-1。

表8-1转换层模板施工所需设备计划表(每栋楼)

序号

设备种类

单位

规格

数量

备注

1

塔吊

QTZ80

2

租赁

2

钢筋弯曲机

GW40

3

自有

3

钢筋切割机

G040

3

自有

4

钢筋调直机

YGTS5-1

2

自有

5

钢筋对焊机

1

自有

6

交流电焊机

BX1-400-2

3

自有

7

电渣压力焊机

BX1-630

2

自有

8

模板圆盘锯

M1Y-SM-235

2

自有

9

手提式木工切割机

Y100L-2

4

自有

10

J2经纬仪

1

自有

11

红外铅垂仪

1

自有

12

J2水准仪

1

自有

13

插入式振动器

6

自有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1质量控制

1.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对需要处理或加固的地基、基础进行验收,并留存记录。

2.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结构材料应按以下要求进行验收、抽检和检测,并留存记录、资料。

(1)施工单位应对进场的承重杆件、连接件等材料的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进行复核,并对其表面观感、重量等物理指标进行抽检。

(2)对承重杆件的外观抽检数量不得低于搭设用量的30%,发现质量不符合标准、情况严重的,要进行100%的检验,并随机抽取外观检验不合格的材料(由监理见证取样)送法定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3)采用钢管扣件搭设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时,还应对扣件螺栓的紧固力矩进行抽查,抽查数量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规定,对梁底扣件应进行100%检查。

3.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应在搭设完成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验收,验收人员应包括施工单位和项目两级技术人员、项目安全、质量、施工人员,监理单位的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

验收合格,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后续工序的施工。

9.2质量检验

1.模板、钢筋及其他材料等施工荷载应均匀堆置,放平放稳。

施工总荷载不得超过模板支撑系统设计荷载要求。

2.模板安装及预埋件、预留洞允许偏差需满足规范要求,具体情况详见下表9-1。

表9-1模板安装及预埋件、预留洞允许偏差表

项目

允许偏差

允许偏差(㎜)

轴线位置

5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10

柱、墙、梁

+4

-5

层高垂直

全高≤5m

6

全高>5m

8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5

表面平整度

5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

3

预留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3

预埋螺栓

中心线位置

2

外露长度

+10

0

预留洞

中心线位置

10

截面内部尺寸

+10

3.模板支撑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立柱底部不得松动悬空,不得任意拆除任何杆件,不得松动扣件,也不得用作缆风绳的拉接。

4..施工过程中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立柱底部基础应达到设计承重强度;

(2)垫木应满足设计要求;

(3)顶托螺杆伸出长度应符合规定;

(4)立柱的规格尺寸和垂直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偏心荷载;

(4)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等设置应符合规定,固定可靠;

(5)安全网和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符合要求。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安全要求

施工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计入施工现场应带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加强防范各种安全事故隐患的能力,安全帽、安全带应定期检查,不合格者严禁使用;架工、焊工应掌握本工种操作技能,熟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1.转换层模板施工安全要求

(1)支撑体系中的材料及模板不得使用腐烂、跷裂、暗伤的材料,也不得使用锈蚀严重及弯曲的钢管作支撑。

(2)在砼施工前,必须把支撑体系及模板仔细的检查,并不准在外临边旁堆放模板、钢管、扣件等材料,并严禁随意拆除模板支撑。

(3)安装模板和搭设支撑体系时,木工要保管随身带的工具,禁止垂直施工,拆模间歇时要将已活动的模板、牵杠、支撑等运走或妥善堆放,防止坠落伤人。

(4)拆模板必须一次拆清,不得留有无撑模板,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堆放整齐,拆模时不许站在正拆除的模板上,避免整块模板落下,严禁站在门窗洞口处拆模,防止掉落伤人。

(5)安装和拆除模板,高度在2m以下时,可使用马凳操作,高度在2m及2m以上时,要搭支撑体系或工作台并设有防护栏杆或安全网。

支撑体系或工作平台要由木工搭设,并经检查验收后方可使用。

(6)模板的预留孔洞等处,要加盖或设防护栏杆,必要时尚要在洞口处设安全网,防止操作人员及物体坠落。

(7)高空作业人员要通过专用坡道、楼梯上下通行,严禁攀登模板支架上下,也不得在高空的墙顶、独立梁或其模板等上面行走。

2.转换层支撑系统施工安全要求

(1)浇筑梁板混凝土前,应组织专门小组检查支撑系统中各种坚固件的固体程度;

(2)浇筑梁板混凝土时,应专人看护,发现紧固件滑动或杆件变形异常时,应立即报告;由值班施工员组织人员,采用事前准备好的10t千斤顶,把滑移部位顶回原位,以及加固变形杆件,防止质量事故和连续下沉造成意外坍塌。

(3)操作面必须设护身栏杆。

3.防高处坠落安全要求

(1)脚手架或作业区的外立面应有栏护物和架面满铺脚手板;

(2)“四口”应加设盖板或其他覆盖物;

(3)高空作业应配挂安全带;

(4)定期检查梯笼或其他载人设备以防止失控坠落;

(5)现场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组织技术、安全培训,保证正规操作。

(6)支模过程中如遇停歇,应将已就位模板或支架连接稳固,不得浮搁或悬空。

拆模中途停歇时,应将已松扣或已拆松的模板、支架等拆下运走,防止构件坠落或作业人员扶空坠落伤人。

4.防触电安全要求

(1)定期检查并及时处理未加可靠保护、破皮损伤的电线和电缆的现象;

(2)电闸箱应设门并上锁;

(3)起重机或其他导电物体应避开架空高压裸线。

5.防火安全要求

(1)现场的易燃物堆放地点应远离一切火源;

(2)做好防止雷击的措施。

6.塔机及机械使用安全要求

(1)塔机及机械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2)对塔机及机械操作人员做好安全思想教育;

(3)禁止非操作人员操作机械设备。

(4)如大雨、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停止户外高处作业。

5级或以上风力时,应停止高空吊运作业。

7.防机械伤害安全要求

(1)现场上固定的加工机械的电源线必须加塑料套管埋地保护,以防止被加工件压破发生触电。

(2)按照《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做好各类电动机械和手持电动工具的接地或接零保护,防止发生漏电。

(3)各种机械的传动部分必须要有防护罩和防护套。

(4)现场使用的圆锯应相应固定。

有连续二个断齿和裂纹长度超过2㎝的不能使用,短于50㎝的木料要用推棍,锯片上方要安装安全挡板。

(5)木工平刨口要有安全装置。

木板厚度小于3㎝,严禁使用平刨。

平刨和圆锯不准使用倒顺开关。

(6)使用套丝机、立式钻床、木工平刨作业等,严禁戴手套。

(7)砼搅拌机在运转中,严禁将头和手伸入料斗察看进料搅拌情况,也不得把铁锹伸入拌筒。

清理料斗坑,要挂好保险绳。

(8)机械在运转中不得进行维修、保养、紧固、调整等作业。

(9)机械运转中操作人员不得擅离岗位或把机械交给别人操作,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和操作室。

作业时思想要集中,严禁酒后作业。

(10)使用砂轮机、切割机,操作人员必须戴防护眼镜。

严禁用砂轮切割22#钢筋扎丝。

(11)操作钢筋切断机切50㎝以下短料时,手要离开切口15㎝以上。

(12)操作起重机械、物料提升机械、砼搅拌机、砂浆机等必须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持证上岗。

坚持十不吊。

(13)加工机械周围的废料必须随时清理,保持脚下清,防止被废料拌倒,发生事故。

10.2环保要求

1.尽量避免夜间加工,如无法避免,夜间施工时严禁大声喧哗,周转材料时轻拿轻放,避免发生扰民现象。

2.合理规划吊运路线,尽量避免塔吊多次、重复、往返吊运。

3.施工时要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施工完毕后及时将工具和未使用完的材料清运干净,保持施工现场整齐有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