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经济发展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9586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经济发展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经济发展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经济发展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经济发展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经济发展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经济发展分析.docx

《安徽经济发展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经济发展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经济发展分析.docx

安徽经济发展分析

[键入公司名称]

2005-2014安徽经济发展分析

[键入文档副标题]

2016/9/22

通过对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收入、消费等数据的解读,对经济的发展进行分析,以发掘新的市场空间

目录

经济概览1

人口结构2

产业结构的发展3

第二产业的发展4

第三产业的发展5

人均收入6

人均消费7

产值的分配8

总结9

图表12005-2014安徽经济概览2

图表22005-2014安徽人口结构3

图表32005-2014安徽产业发展4

图表42005-2014安徽第二产业发展5

图表52005-2014安徽第三产业6

图表62005-2014安徽人均收入7

图表72005-2014安徽人均消费8

图表82005-2014安徽产值分配9

经济概览

安徽的人口从2005年的6120.1万减少到2014年的6083万,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4.464%,在全国的省市人口排名中,位于第8位,安徽的人口出现负增长;安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5375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0849亿元,全国总产值占比从2.71%上升到3.046%,在省市的总产值排名中,安徽从第15位上升到第14位;安徽的人均产值达到3.427万元,在省市排名中位于第26位;人均收入1.725万元,排名在第17位;人均消费1.19万元,排名全国第23位。

图表12005-2014安徽经济概览

人口结构

图表22005-2014安徽人口结构

2014年安徽的城市人口从2172.6万增长到2989.8万,占全国城镇人口的3.96%,在省市排名中,位于第10位;安徽的农村人口达到从3947.5万下降到3093.2万,占全国农村人口的5.08%,在省市排名中位于第7位;安徽的城镇人口比例从35.5%增长到49.5%,在省市城镇人口比例的排名中位于第23位,城镇人口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4.77%)。

从人口结构上看,安徽是农业人口大省,虽然从2005-2014年这10年期间,城镇人口比例增加了14个百分点,人口城镇化速度高于全国水平,农村人口比例仍高于城镇人口。

农村人口在创造产值的效率上,低于城镇人口,所以农村人口过多,导致人均产值水平不高。

产业结构的发展

图表32005-2014安徽产业发展

从2005年到2014年,安徽国民经济总产值的复合增长率为15.52%,略高于全国的15.41%的水平。

其中第一产业的复合增长率为10.30%略低于全国水平(10.88%);第二产业的复合增长率为19.96%高于全国水平(15.09%);第三产业的复合增长率为12.79%低于全国水平(16.95%),也低于第二产业发展速度。

安徽的第一产业产值是全省产值的14.54%,占全国第一产业的4.1%,全国排名在第9位到11位之间波动,省内产值占比高于全国水平(10.3%);第二产业的产值占全省产值的49.32%,全国第二产业占比3.45%,全国排名从第15位上升到第12位,省内产业占比略高于全国水平(47%);第三产业的产值占全省产值的36.2%,占全国的2.415%,全国排位从第15位上升到第14位。

从产业结构和经济的发展来看,安徽的产值增速与全国水平相当,第二产业增速高于全国水平,而第三产业的增速不仅低于全国水平,也低于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的进程,安徽的城镇人口快速增加,未来第二产业能否持续快速发展,不仅影响安徽的经济结构,也会影响安徽的人口结构。

第二产业的发展

图表42005-2014安徽第二产业发展

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

安徽工业发展速度为20.54%,高于全国水平(14.62%),排名从第17位上升到第12位;安徽建筑业的发展速度为16.18%低于全国的发展速度(19.43%),全国排名在第11和第13位之间波动。

从2005年到2014年之间,安徽的工业发展速度,高于建筑业发展速度。

在安徽的第二产业中,工业的比重约为84.09%,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86.4%);而建筑业占比为15.92%,高于全国水平(13.99%)。

安徽第二产业中,工业的发展速度较快,是安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建筑业占比较高,说明安徽正处在城镇化建设高速发展阶段。

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表52005-2014安徽第三产业

从发展速度来看,安徽省的批发零售增速14.63%,低于全国水平(18.29%);金融业增速22.25%低于全国水平(26.7%);)、房地产增速15.64%,低于全国水平(19.43%)、交通运输的增速9.57%低于全国水平(11.83%)、住宿餐饮的增速(13.48%)高于全国水平(12.04%);零售批发、金融业、房地产、餐饮住宿的发展速度高于全省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交通运输的增速低于全省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

从产业占比的角度看,批发零售(19.97%,19.4%)、房地产(11.45%,12.21%),金融业(8.75%,13.46%)交通运输(13.68%,11.99%)、餐饮住宿(4.68%,3.66%)的总占比为58%,低于全国水平(60.72%)。

其中零售批发、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的占比高于全国水平,房地产和金融业的占比,低于全国占比。

安徽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还较慢,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还是占比最高的业务领域。

房地产和金融业的占比相对较低。

人均收入

图表62005-2014安徽人均收入

安徽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4年达到了1.725万元,低于全国人均收入水平;人均收入排名从第23位上升到第18位;其中城镇人口的人均收入达到了24839万元,全国排名从第20位上升到第15位,农村人口的人均收入达到了9916元,全国排名从第23名上升到第19位。

安徽省人均收入增速(15.17%)高于全国增速(13.4%),城镇人均收入增速(12.95%)高于全国的城镇人均收入增速(11.88%);农村人均收入增速(13.59%)高于全国的农村人均收入增速(11.57%)。

从2005年到2014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高于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

从城镇人口的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占比为65.83%,与全国水平(65.83%)相当,经营性收入占比为8.27%,略低于全国水平(8.29%);财产性占比为2.66%,低于全国水平(3.08%);转移性收入占比为23.45%略高于全国水平(22.7%);劳动性收入占比为73.88%,略低于全国水平(74.13%)。

城镇人口的收入来源占比,基本与全国水平一致

2014年城镇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大幅度上升,而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则出现了下跌,原因可能是统计局改变统计方式造成的。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以土地所有权变更带来的收入占比在逐渐增大。

从农村人均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占比为40.38%,与全国水平一致(40.38%);经营性收入占比为49.13%,略高于全国水平(48.54%);资产性收入占比4.26%,高于全国水平(3.022%);转移净收入占比7.28%,低于全国水平(8.06%);劳动性收入占比90.66%略高于全国水平(88.92%)。

安徽农村人均收入来源占比与全国水平相当。

2014年,农村人口的转移性收入大幅度增长,工资性收入出现了负增长,可能与统计局调整统计方式造成的。

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说明在农村的福利保障水平在快速提高

安徽收入的城乡比为3.295,略低于全国水平(3.434),其中工资收入的差距为5.243,低于全国水平(5.642),高于安徽自己的城乡比;经营性收入为0.5526,高于全国水平(0.594);财产性收入比为3.66,略高于全国水平(3.62);转移性收入比为14.28,高于全国水平(11.49),说明安徽城乡的保障体系差距较大。

从安徽的城乡收入发展来看,其城乡收入来源的占比与全国水平相当。

城乡转移性收入差别较大,说明城乡的保障性水平相差较大。

人均消费

图表72005-2014安徽人均消费

2014年,安徽城镇人口的人均消费为16107元,低于2013年的16285元;农村人口的人均消费为7981元。

人均消费的城乡差距2.78,低于人均收入的城乡比例(3.295),低于全国的人均消费城乡差距(2.93)。

在城镇消费中,安徽的日常消费包括烟酒、食品、衣着、生活用品等,占整个消费的55.51%高于全国水平(52.26%),居住消费占比11.46%略低于全国水平(11.58%);交通通信占比11.24%低于全国水平(13.77%);教育文化娱乐占比12.03%,低于全国水平(12.498%);医疗占比6.48%略低于全国水平6.765%。

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娱乐占比较低,说明在收入较低的情况下,主动性消费的需求优先级较低

2014年,由于居住的消费出现大幅度的增长,抑制了日常消费、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领域的消费增长,这可能和统计局调整统计方法有关,也反映出如果住房费用增高,对日常消费和主动消费带来的影响。

在农村消费中,日常生活占比为52.86%,略高于全国水平52.18%;居住消费占比19.18%高于全国水平(18.03%);交通通信占比为9.19%,低于全国水平(10.605%);教育文化娱乐占比为9.089%,略高于全国水平(9.06%),医疗占比为7.667%,略高于全国水平(7.656%)。

交通通信消费的占比较低,说明在收入较低的地区,主动性消费的优先级较低。

产值的分配

产值的分配反映出劳动和生产创造出的价值如何通过收入、支出等方式,在各个行业经行重新分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价值的分配是否合理,最终会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图表82005-2014安徽产值分配

安徽省的消费产值比为37.69%,高于全国水平(30.70%);安徽的收入产值比为53.9%,高于全国水平45.69%,;安徽的消费收入比为69.8%,低于全国水平(67.56%)。

收入产值比较高,说明劳动创造的产值在省内分配的较多。

消费收入比较高说明在收入较低的地区,被动性消费占比较高。

总结

安徽是一个人口大省,也是农业人口大省,2014年农村人口比例还超过50%;安徽的人口出现负增长;安徽的工业化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安徽的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基本与全国相当,城镇人均消费还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从经济发展看,第二产业的占比和发展速度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未来是安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占比较高,说明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比较活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