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试题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9570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学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学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学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学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试题2.docx

《教育学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试题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试题2.docx

教育学试题2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

来源:

考试大2009/12/19【考试大:

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字号:

TT

1、选择题

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实践活动

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4.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5.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

()。

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

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6.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一致的特点是()。

A.自主性

B.长期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7.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8.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白板说

9.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10.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平衡论

来源:

考试大2009/12/19【考试大:

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字号:

TT

A.遗传

B.成熟

C.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5.“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6.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7.在历史上持“遗传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A.洛克

B.华生

C.柏拉图

D.施泰伦

18.在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19.环境决定论认为,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因素

B.社会环境

C.教育活动

D.自然环境

20.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

A.积极的过程

B.能动的过程

C.被动的过程

D.主动的过程

21.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活动

D.个体因素

22.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二、填空题

1.()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个高峰期。

2.内发论者一般认为:

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来源于人自身的(),人的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所决定的。

3.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有几种不同的观点:

内发论、()、()。

4.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是(),性恶论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

2.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简述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

4.什么是个体身心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5.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几种动因理论。

四、论述题

1.联系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谈谈对中学生的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2.个体身心发展有什么特点?

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应如何把握?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试加以阐述。

4.试述教育工作应如何遵循青少年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来源:

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选择题

1.A

解析: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层次:

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因此,答案为A。

2.B

解析:

个体的身心发展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不同时期属于前者。

因此,正确答案选B。

3.D

解析:

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为人以后的发展准备了物质基础,而后天的教育让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因此,正确答案选D。

4.D

解析: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小学阶段用直观形式教学,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方式讲解,反映出阶段性的特征。

因此,正确答案选D。

9.C

解析:

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备于我心,人的本性中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

因此,正确答案选C。

10.B

解析:

“白板说”是由英国哲学家洛克所提出来的,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让人涂抹,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该观点是典型的外铄论的主张。

因此,正确答案选B。

11.D

解析: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素质、机体成熟机制和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正确答案选D。

12.D

解析:

互补性反应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

因此,正确答案选D。

13.A

解析:

个体的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其次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

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因此,正确答案选A。

14.D

解析:

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促使个体的发展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因此,正确答案选D。

15.B

解析:

13、14~16、17岁属于个体发展的少年期,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被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搞得惊慌失措,经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心理,所以将少年期称为“危险期”和“心理断乳期”。

因此,正确答案选B。

16.B

解析:

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这些个体自身的变化,同时也改变了少年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包括与成人的关系。

这是人生过程中由单纯对外部生动形象的世界探究到关注内部精神世界变化的转折期。

因此,正确答案选B。

17.C

解析:

柏拉图认为,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是自然命定的。

这种论点断言,人的命运是由他的遗传素质自然命定的,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洛克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让人涂抹,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华生曾说: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动物……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这也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因此,答案选C。

18.D

解析:

洛克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让人涂抹,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华生说: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动物...........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这也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因此,答案选D。

19.C

解析:

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人的心理发展的差异百分之九十是由教育决定的。

因此,答案选C。

20.B

解析: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改造环境,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

所以,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能动的过程。

因此,答案选B。

21.D

解析:

离开个体主观能动性,遗传素质、环境、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个体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此答案选D。

22.C

解析: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因此,在整个发展进程中,会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的现象。

因此,答案选C。

二、填空题

1.初中;二

2.内在需要;成熟机制

3.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荀子;外铄论

5.阶段性;个别差异性

6.成熟;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

7.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8.延时的价值

9.最近发展区

10.精神力量

11.少年期

12.青年期;未来

三、简答题

1.简述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力。

答:

学生个体身心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的发展动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外因,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决定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

因此,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2)客观环境不断向人们提出新的要求(任务、问题和困难等),当这些客观要求为人所接受,就引起了人们的需求。

这种需求分为生物方面的需求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需求与人的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构成了人的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这种内部矛盾的活动,就是推动人们心理向前发展的内因或动力。

(3)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离开人的活动,遗传因素、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人的活动包括生命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因此,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当然,影响人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影响的,它们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构成了人持续发展的动力。

(3)学校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还具有延时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即使是专门学校的教育内容,也属于领域内普遍和基础的部分,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在开发特殊才能方面,普通学校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间表现的才能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表现与发展。

然而,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特殊功能的发挥不是没有条件的,它不能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条件,或高出于社会之上去发挥它的能动作用;也不能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年龄阶段去任意的决定人的发展。

它要求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并且积极的协调各方面的影响。

来源:

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

来源:

考试大2009/12/19【考试大:

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字号:

TT

3.简述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

答:

教育可以提升人的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尊重。

教育有责任不断提高人们对人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教育要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的独特尊严。

教育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要教会人们怀疑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2)教育对人的潜能的发掘

人的潜能是人足以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人培养成为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而人的潜能的充分实现,必须通过教育、通过学习才有可能。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潜能存在的实际价值,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这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3)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人的力量包括人的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而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力即体力和心力得到应有的培养与发挥。

在当前,我们必须通过教育和谐地发挥人的力量,逐步使每一个人都获得真正的全面发展。

教育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必然有助于不断提升人的地位。

(4)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

个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个人化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而人的个性化的形成和实现依赖于教育的作用。

教育具有促进人的个性化的功能,这主要体现在:

教育可以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可以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可以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其充分开发内在的潜力并充分发展其特长;同时,教师还要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给其创造生命价值的信心和力量,促使其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4.什么是个体身心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这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2)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

①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

人是社会的人,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发展的。

在社会环境中,不仅存在着与每个个体有不同性质、不同联系程度的各类群体,而且还存在着人的创造物和各种创造性工具。

个体的人只有参与社会实践,才能生存与发展。

认识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性,可以使我们不仅重视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促进人的社会化,重视学校教育活动的社会意义,加强学校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而且重视每个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

②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人具有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这已经使人超越了动物界,人还具有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人具有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

人的能动性能否更好地发挥,是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

对人的潜在能力的充分信任,对社会实践在人的发展中重要作用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发展主体自我意识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的清醒认识,是学校教育个体发展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认识前提,也是我们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

5.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几种动因理论。

答: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自古就有许多说法,主要有内发论、外铄论和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具体分析如下:

(1)内发论

①内发论的基本观点: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②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a.中国古代的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我皆备于我心,人的本性中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

b.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c.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d.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他认为,人的发展顺序受基因决定,教育要想通过外部训练抢在成熟的时间表前面形成某种能力是低效的,甚至是徒劳的。

格塞尔不仅认为,人的机体机能发展顺序受到生长规律的制约,而且“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受成长规律支配”。

(2)外铄论

①外铄论的基本观点:

外铄论者一般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外铄论者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都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才能有效地学习。

②外铄论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a.中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荀子认为,对于人自身的因素,是需要改造的。

b.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人涂抹,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c.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

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素质、机体成熟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强度、社会发展水平、个体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因此,我们把实践、把个体积极投入实践的活动,看作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直接的、现实的力量。

根据这样的观点,教育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怎样提高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自然受到特别的重视。

来源:

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四、论述题

1.联系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谈谈对中学生的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答:

(1)中学生的年龄特征

①中学生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表现在:

身体外形发育;身体各脏器生理功能的发育,第二性征出现;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生理机能逐步增强。

②中学生主要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

第一,智力发展显著但社会阅历较浅。

这个时期他们的感觉、知觉灵敏,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来反映事物的关系和内在联系,并从一般的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地利用理论思维,而且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地提高。

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有独到的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

第二,自我意识增强但不够稳定。

注重外表,或沾沾自喜,或烦恼忧愁;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对别人的评价极为敏感;遇事容易走极端。

第三,性意识的觉醒、发展但自控能力较差。

所谓的性意识就是对性的理解、体验和态度;觉醒,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别和两性的关系,同时也带来一些特殊的心理体验,如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性征变化感到害羞和不安,对异性的变化感到好奇和关注等。

(2)对中学生教育需注意的问题

中学生的教育应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坚持面向全体中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拨、积极主动、全面地得到发展。

对中学生的教育需注意以下问题:

①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为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良好的外部条件是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②减轻中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指导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其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③培养中学生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④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性法制的教育。

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中学生宜采取说理、疏导的教导方式,而不应一味强制、批评、惩罚。

⑤重视中学生的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

⑥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⑦重视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阶段,在这一敏感时期,学校尤其需要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

④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

机体各部分存在着互补的可能,为人在自身某方面缺失的情况下依然能与环境协调,从而为能继续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条件。

⑤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

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

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

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2)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把握

①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和期望有体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方面,并提出一系列规范。

根据这些要求,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作相应的变化,并有意识地以教育目的和目标的形式去规范学校的其他工作,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达到规范的目的。

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在实施教育上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此外,教育使个体处在一定的学习群体中,个体之间发展水平有差异,这也有助于个体的发展。

③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

此外,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④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在开发特殊才能方面,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间表现的才能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表现与发现。

在个性发展方面,有助于他们发现学生个性独特性的价值,并且尊重和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同时,学生在群体中的生活也有助于个体从其他人的身上吸取闪光点,丰富自己的个性。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试加以阐述。

答:

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

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学校教育及个体主观能动性。

(1)遗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对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③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

(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

其主要标志是:

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③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

(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

学校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具体体现在: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