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一轮复习设计 教案 学案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9547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1.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中考一轮复习设计 教案 学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初中物理中考一轮复习设计 教案 学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初中物理中考一轮复习设计 教案 学案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初中物理中考一轮复习设计 教案 学案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初中物理中考一轮复习设计 教案 学案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中考一轮复习设计 教案 学案汇总.docx

《初中物理中考一轮复习设计 教案 学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中考一轮复习设计 教案 学案汇总.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中考一轮复习设计 教案 学案汇总.docx

初中物理中考一轮复习设计教案学案汇总

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知识再现:

(自主、快速复习本单元内容,并认真思考,交流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举例说明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举例说明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3、诗人用语言的和赞美运动;画家用和描绘运动;音乐家用和表现运动。

4、科学家用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5、称为机械运动。

6、叫参照物。

7、当一个物体怎样时就说物体是运动的?

当一个物体怎样时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8、乘电梯上升的乘客,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是怎样的?

选择电梯为参照物是怎样的?

 

9、世界上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吗?

举例说明为什么?

 

10、叫测量单位。

11、叫国际单位制。

1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时间的基本单位是,除此之外,长度还有哪些单位?

换算关系是什么?

时间还有哪些单位?

换算关系是什么?

 

13、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

(1);

(2);

(3);

(4)。

14、什么叫测量误差?

引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怎样减小误差?

误差能不能避免?

错误能不能避免?

15、称为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式是怎样的?

各物理量的国际单位是什么?

此公式的变形公式是什么?

 

16、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17、人、自行车、光运动的大致速度是多少?

18、推导速度的两个单位“m/s”和“km/h”的关系是什么?

 

19、怎样探究某同学在100m跑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变化?

如何变化?

写出探究方案。

 

20、通过上面的自学、讨论交流,独立完成下面知识网络:

  动  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_______________.

与  静止:

一个物体_________________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静  参照物:

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事先选定的_____________.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换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刻度尺要________,有刻度的一边要_______________;

运 长           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________,要估读到_______

动 度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并记下单位;

的 和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_______________.

世 时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界 间     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  误差 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量     特点:

误差不能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速度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     公式:

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___,换算:

_________.

慢  匀速直线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速直线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

教师以知识梳理的形式,将本章所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学案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完成,将本章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实现知识的再现。

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实现知识再现和知识网络构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必要时可以将重点、难点以实验的形式重回课堂。

二、知识点拔:

(本章的重点是机运动及其相对性、速度的理解及有关计算,考点还有参照物、长度的测量、误差等。

相互交流,充分发挥自己的看法,在交流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

在此过程中注意交流的充分性、全员性,尽量能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中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充分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掌握对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1:

机械运动部分:

要求知道机械运动的定义,会根据所选择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所处的状态;会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判断所选的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如: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以高山为参照物,舟中人是;以小舟为参照物,舟中的人是(如图1所示)。

分析:

 

例2:

长度的测量:

要求会正确选择并使用刻度尺,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会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会设计实验进行一些特殊长度的测量;

如:

小明为了给窗户按上一块玻璃,在下面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选取哪种工具来测量窗框最合适:

A.分度值为1mm,长度为20cm的学生用尺;B.游标卡尺;

C.分度值为1mm,长度为2m的钢卷尺;D.分度值为1cm,长度为15m的皮卷尺;

如:

用刻度尺测得物理课本从第1页到第172页的厚度为8.6mm,那么该课本中每张纸的厚度是μm。

分析:

例3:

时间的测量:

要求能根据日常经验和自然现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工具测时间。

如:

下列过程最接近1s的是:

A.人步行10m所需的时间B.光通过300000m所需的时间

C.在正常情况下,人休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D.普通手表的秒针一周的时间

分析:

例4:

误差:

要求能分辨误差和错误,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如: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是没有遵守操作规则所造成的B.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能消除误差;

C.认真、规范、并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能避免误差D.无论如何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分析:

例5:

速度:

要求知道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概念、意义,会进行有关的计算。

如:

2006年4月16日夜晚,北京出现沙尘暴。

据监测记录,沙尘暴到达内蒙古中部的时间约为16日13时,到达北京的时间约为当日23时。

内蒙古中部距北京的距离约为400km,则此次沙尘暴的平迁移速度大约为km/h。

分析:

(点评:

出示的题目应是最基本的题目,难度不易太大,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做的出来。

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教师适时点拔,切忌包办代替,或是一言堂。

三、拓展提升:

(在展示交流的基础上提出题目的变式,并提出自己解决的方法,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以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充分联系生活、社会实际,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从物理走向社会”。

1、用如图2所示的刻度尺测量沪科版初中物理课本图片的长度,所测量的课本的长度为 cm= mm。

2、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3所示,根据甲图像在乙图中画出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3、图4所示,观察甲图可知汽车做直线运动;观察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乙图),可知苹果做直线运动。

四、体验成功:

(根据本章的知识点,和已掌握的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展示并相互交流、评价,体验复习后获得的成功。

1.给下列测量记录补上单位:

  

(1)某人的身高178;

(2)一支铅笔的长度0.2;(3)某同学绕操场走一圈的时间是300;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和。

3.下列几种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教室内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约为8mB.教室内日光灯管的长度大约是3m

C.中学生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0m/sD.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s

4.教室门框的高度最接近于()

A.1m    B.2mC.5mD.8m

5.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划破夜空的流星运动    B.奔驰骏马的运动

C.植物开花结果       D.地球绕太阳公转

6.速度是52km/h的运动物体可能是(  )

A.行人B.卡车C.飞机D.人造地球卫星

7.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公式s=vt说明(  )

A.速度越大,则路程越长B.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大

C.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8.汽车在平直高速路上行驶,1min通过1200m路程汽车速度是()

A、1200m/sB、72m/s  

C、60m/sD、20m/s  

9.短跑运动员5s跑了50m,羚羊奔跑速度是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  

10.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

 

11.如图5所示上海金茂大厦主楼高88层,乘坐电梯运行速度为9m/s的直达电梯到达主楼顶层需45s时间,请估算主楼每一层的高度约为多少?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参考答案

一、知识再现:

二、知识点拔:

1、运动的、静止的;2C,100;3C;4D;5,40;

三、拓展提升:

1、2.57cm或2.58cm;25.7mm或25.8mm;2、速度是5m/s的匀速直线运动;3、匀速,加速;

四、体验成功:

1、cm;m;s;2、船、太阳;3、D;4、B;5、C;6、B;7、C;8、D;9、B;10、18min;11、4.6m

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三章《声的世界》

一、知识再现(自主、快速复习本单元内容,并认真思考,交流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由观察和实验证明:

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二胡、提琴等乐器是靠弓和弦的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发出声音的。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还可以在体和体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三种不同状态的物体中传播速度的关系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有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叫乐音,叫噪声。

4、乐音有三个特征,叫响度,响度与有关,还与有关,叫音调,音调与有关,音色与有关。

5、称为频率,它的单位是用符号来表示。

6、通常人们从噪声的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7、叫超声,叫次声。

超声有哪些用途?

次声有哪些危害?

8、人、狗、海豚的的听觉频率范围分别是多少?

9、通过上面的学习交流,独立完成知识网络:

    声音的产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的传播:

传播声音需要_________,传播声音的介质有_______、_______、

声         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思考不同介质传播速度关系.

的                  音调:

_________________,由______决定.

世          乐音的三要素  响度:

_________________,由______决定.

界   声音的分类          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噪声减弱的途径: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超声与次声 超声特点:

______________.次声特点:

______________.

(点评:

该环节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提前按排在课前完成。

该环节提倡教师用学案的方法,精心编写教案使目标问题化、题目化呈现给学生。

教师也可以知识梳理的形式,将本章所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学案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完成,将本章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实现知识的再现。

必要时可以将重点、难点以实验的形式重回课堂。

二、.知识点拔(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规律,考点还有乐音的特征,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例1扬声器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盆上的碎纸片会不断的跳动,这说 明纸盆在产生声音。

例2、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对话交谈.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声音在________中不能传播.

例3、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______低,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______的缘故.

例4、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______叫声音调高,________叫声响度大。

例5、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__,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______传播的.

例6、受蝙蝠的启示,如图所示人们可以利用来探测鱼群的位置。

(点评:

将本章的重点、难点、考点知识以题目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或做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充分发挥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

在此过程中注意交流的充分性、全员性,尽量使每一个学生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只起引导、点拨的作用,切忌包办代替,或是一言堂。

三、拓展提升(发现规律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以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充分联系生活、社会实际,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从物理走向社会”。

1、如图1所示,有几只鸟在树上“歌唱”。

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能听到室外的鸟的歌唱声。

而她到另一间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内抽成真空)几乎听不到鸟的歌唱声。

请运用所学的声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女孩在乙房间内几乎听不到室外树上鸟儿的歌唱。

 

2、如图2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__,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决定的。

3、如图3所示,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也可用塑料尺代替),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________,听其响度________,这说明响度与________有关。

四、体验成功(根据本章的知识点,展示并相互评价,体验复习后获得的成功。

1.下列关于声的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都比液体中的声速大

B.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声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中考、高考期间要求学校周围噪声大的单位停工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环保角度的噪声一定是由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声体都在振动B.公路边植树既可以净化空气,也可减弱噪声

C.人们常用音色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D.声音和光一样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3.夏天人们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情况。

这种选瓜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回声大小不同

4.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调和晌度

5.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的响度太大B.声音的音调太低

C.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D.声音的频率太高,人不能觉察到

6.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4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鼓号乐队不能进入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乐器商店的标志D.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7.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

A.验钞机B.微波炉  C.电视摇控器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8.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B.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C.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D.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

9.人讲话依靠__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小提琴依靠__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笛子依靠__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

10.下列事例中,分别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声音的。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A.我们平时听到的讲话的声音;B.在水中游动的鱼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

C.人的耳朵紧贴到火车铁轨上听到远处开动的火车的声音

11.图5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

图________是噪声的波形。

1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可以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加以辨别。

13.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两点)

第三章《声的世界》参考答案

一、知识再现

二、.知识点拔

例1.振动;例2、介质,真空;例3.音调,慢;例4.蚊子,水牛;例5.音色;空气;例6、超声

三、拓展提升

1.答:

因为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乙房间内双层玻璃内抽成真空,而真空不能传声。

2.越大 越高 物体的振动的频率

3.大 大 振幅

四、体验成功

1C;2D;3C;4B;5D;6B;7D;8D;9声带 弦 空气柱;10空气 水 铁轨;11乙;12空气音色;13物体振动发声;空气可以传声;利用音色可辨别发声体是钟;

 

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多彩的光》

课时1简单的光现象

知识再现(自学)

1、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观察课本P51页小孔成像仪并自己作出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回答: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小孔成的像的性质是(倒立或正立)的(虚像或实像)。

(2)用光沿直线传播这一原理还可以解释  、  的成因及  、

  、 等应用。

2、光的反射:

(1)用一面镜子可将室外的阳光传到室内。

在宁静的水面会出现景物的倒影(如课本52页图4-14),这些实际是光的  现象。

它分  反射和  反射。

(2)什么是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作图说明。

(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

实验。

a、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b、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他应如何操作?

c、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

(4)光反射的规律是:

三线,法线,两角,光路。

(5)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   反射现象。

  (填“遵守”或“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平面镜成像:

(1)利用光的反射作出平面镜前一发光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

(2)在课本P54页“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07大连、08无锡);b、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前,眼睛应该在玻璃板 (前或后)观察(08无锡);c、如果有3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07大连);d、要求两个蜡烛完全一样,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e、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   关系;f、该实验是怎样确定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的?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

4、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  (  )

A、一般会改变B、一定会改变C、一定不改变D、一定返回

(2)光折射的规律是:

(3)常见光的折射现象有  、   、  等。

5、光的色散:

太阳光经过后,分解成七色光带,从上到下依次是,白光是由各种混合而成的。

光的“三基色”是蓝纸只能蓝色的光,蓝玻璃只能蓝色光。

颜料的“三原色”是。

展示部分(点拨)

1.(08临沂)在下面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铅笔好像断了 B.水中倒影   C.小孔成像   D.小红照镜子

2.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孩子在湖边观鱼,所看的是鱼的______像,(填“实”或“虚”),则小孩这样看的结果是因为从水下发射的光发生了_________,光是从____________(填“空气中射到水中”或“水中射到空气中”),鱼的反射光线折射时______(“靠近”或“偏离”)法线,小孩看到鱼的水平距离比实际距离__   ___,小孩看到鱼的深度比鱼所在的实际深度______,由于折射使孩子感到好像鱼的真实位置______(“改变了”或“没改变”)。

体验成功

1.以下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属于光的让折射的是(  ),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现象是 (  )

A.日食和月食B.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了C.水中的倒影D.雨后的彩虹E.用凸透镜取火F.影子的形成G.镜中花水中月H.海市蜃楼

I.透过厚薄不均匀的玻璃看室外的电线,可能会看到电线粗细不均匀且弯弯曲曲

2.(07泰州)电影银幕和教室里的投影屏幕都是用粗糙白布制成的。

表面粗糙,能使照射到它上面的光发生___________,而白色表面可以反射___________光。

所以,处于屏幕前不同位置的观众都可以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3.(08襄樊)在一张白纸上用绿颜料写一个“光”:

字,把它拿到暗室。

当只用红光照射时,你看到的现象是:

红纸上面有一个色的“光”字。

4.(07威海)17、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现象;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三种色光合成的。

(同时完成《学习与探究》P14页:

一1、2、3、4、5二1、2、3、4、5、9)

“展示体验成功”参考答案

一、简单的光现象:

展示部分:

1、A2、B3、虚折射水中射到空气中偏高近变浅改变了

体验成功:

1、CGBDEHIAF2、漫反射各种色3、黑4、光的色散红、绿、蓝

二透镜及其应用

展示部分:

1、光屏高度倒立右2、A

体验成功:

1、略2、凸透倒着实3、大于增大4、延展凸透镜会聚作用远5、C6、

(1)光屏的中央

(2)放大(3)远离

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多彩的光》

课时2透镜及其应用

自学部分(知识再现)

1、透镜:

(1)几个概念:

焦点F、焦距f、光心O、主光轴。

(2)透镜是利用光的原理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