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效益评价2王宇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9423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5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经营效益评价2王宇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商业银行经营效益评价2王宇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商业银行经营效益评价2王宇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商业银行经营效益评价2王宇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商业银行经营效益评价2王宇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经营效益评价2王宇君.docx

《商业银行经营效益评价2王宇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经营效益评价2王宇君.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业银行经营效益评价2王宇君.docx

商业银行经营效益评价2王宇君

商业银行经营效益评价

以2012年上市的十家商业银行为例

2012-2-王宇君

(2012统计班第二小组)

【摘要】构建科学、高效的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改进我国银行业整体经营绩效,从而提升我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对此,文章从现金流生成视角,设计了反映商业银行全面经营绩效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上市盈利能

力、本文从盈利、现金流动、资产安全、成长能力状况四个方面,并选取我国国内主板市场的10家上市银行为样本,运用SPSS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上市银行全面经营绩效评价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本研究成果将重塑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评价机制,从而为更好地指导我国银行业的科学化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因子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一、引言

在我国的金融资产中,银行的资产占有额居主导,商业银行的健康运行与持续发展,在

整个国家的经济战略和可持续发展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商业银行经营环境不

断变化,各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缩小趋势加强,商业化的驱动和对利润的追逐使各银行业机构

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经营风险逐步增多,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同时面临着来自内外的竞争和

风险压力。

银行业必须以创新来武装自己的思想,不断吸取先进的经验和完善的管理模式,

快速实现由“经营型管理”向“绩效型管理”的理念转变,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经营绩效评价体系,不断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顺应经济发展要求,提高自身竞争实力。

而构建科学高效的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改进我国银行业整体经营绩效,从而提升我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展开深入探讨,

期望能在理论上和实证研究中对怎样设立简单、有效的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详

细而深入的探索,以期有新的发现。

在实践中,将试图建立战略性、综合性经营绩效评价体

系,以优化银行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银行的经营绩效,并就金融的稳定、健康发展提出了积极并具建设性的建议。

国外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展开这方面的研究,但是主要侧重于银行经营管理、经济

结构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探讨,主要方法涉及数据包络分析(DEA)、随机前沿法(SFA)、厚前沿面分析法(TFA)和自由分布分析法(DFA)。

现在使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是随机前沿法(SFA)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Kraft和Tirgiroglu(1998)使用随机前沿方法对克罗地亚在1994—1995年的银行效率进行了分析,发现新银行相对于旧银行更加X-无效率和规模无效率,而且得出收益性与X-效率不相关的结论。

Grabowski、Rangan和Rezvanian(1993)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得出有分支机构的银行比银行控股公司效率更高,且在1994年观察得出存款超过10亿美元的银行有最好的技术效率。

Bauer、Berge和Humphrey(1998)通过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测试澳洲银行经营效率的一致性和差别,得出使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比随机前沿参数法得出的效率值在平均情况下要低。

Worthington(1998)运用随机成本前沿法测算了资产质量、人力素质和教育程度等因素对澳大利亚金融机构效率的影响。

国内对银行绩效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除了研究者数量有限外,使用方法也有限。

随着

国内外理论方法的发展,目前主要使用的方法有四类:

因子分析法、经济增加值(EVA)、数据包络(DEA)和平衡计分卡。

应路云(2011)从逆向选择视角设计绩效评价指标,分析了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机理,并给出了实证分析。

王军(2011)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具体指标构成进行了研究,采用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法从22个指标中提取出5个主要因子,客观评价了中资银行竞争力的优劣。

陶雄华和卢李(2010)依据EVA的基本模型,测算出我国12家商业银行2003—2009年的EVA价值,从微观层面对我国商业银行EVA价值创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袁丹和谢元态(2012)选取中部地区15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运用数据包络法(DEA)中的CCR模型,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盈利能力是导致中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不足的主要原因。

张琼和邢绪文

(2012)使用了增加值法来确定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中的投入和产出指标,并将其应用到银行效率评价实践中。

唐辉(2009)通过比较A银行的平衡计分卡方法和B银行的关键业绩指

标法,从两个案例中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评价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李宋岚和刘嫦娥(2010)从商业银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方案设计的构想、关键因素的确定、

指标体系的设计及指标权重的确定等方面探讨了商业银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的设计。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传统意义上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往往侧重于商业银行经

营管理能力的评价,而忽视了商业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

对此,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

立足

于现金流生成视角,从上市直接融资能力、贷款管理能力和表外业务运营能力三个层面设计

评价指标,构建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同时,选取我国国内主板市场10家上市银行作为样本,运用SPSS统计方法,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本研究成果将重塑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评价机制,从而为更好地指导我国银行业的科学化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二、文章的结构安排

本文主题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商业银行经营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是为本文的研究寻求理论依据和支撑。

第二部分为我们通过定性分析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益评价。

第三部分为我们通过定量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益评价的实证研究,本文从盈利、现金流动、资产安全、成长能力状况四个方面,对国有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状况进行了因子分析定量的分析比较,从总体上了解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总结出影响其经营效益的主要因素。

第四部分为提高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提出了政策建议,从综合经济效益、安全性水平、盈利水平、对成长性的关注等几个主要方面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建议,以其引导和帮助我国商业银行获得较好较快的发展。

三、商业银行经营效益评价定性分析

本文通过对十家上市的商业银行的理财金账户客户增长率、私人客户、银行卡业务收入增长率、电子银行交易额增长率、产品创新增长率、个人理财产品增长率六个方面来进行定性分析。

数据汇总结果见表1。

表1:

10家商业银行上市财务报表

数据来源:

中国上市银行年报。

图1:

10家上市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情况对比图

图2:

10家上市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分析

图3:

10家上市商业银行经营发展能力

图4:

中国内地商业银行劳动合同关系员工的年龄结构及学历结构

 

图5:

中国内地商业银行员工职能结构

从图1看到中国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位居第一,从图3看到交通银行的经营发展能力最强,而图2得到中信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最强,通过定性分析看不出上市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绩效能力,而且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所以需要一定的定量分析。

四、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指标、方法及数据

(一)评价指标设计

作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现金流的生成路径应遵循企业现金流的基本生成规律对于上市银行,本文主要侧重于盈利能力的评价。

因此,本文提出的商业银行全面经营绩效评价思路,主要体现在盈利能力、现金流动、资产安全、成长能力四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多次遴选,从商业银行财务指标中选取了如下反映上述四方面能力的十五项具体衡量指标:

总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收益(+)、成本收入比、流动比率(>=2:

1)、存贷比率(=<75%)、拆入资金比[0,0.4%]、拆出资金比[0,0.8%]、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比率(—)、权益比率、存款增长率(+)、贷款增长率(+)、资本积累率(+)、营业收入增长率(+)。

(二)实证分析方法

因子分析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技术。

它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

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抽象”的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

这几个

抽象的变量被称作“因子”,用以反映原来众多变量的主要信息。

原始的变量是可观测的显

性变量,而因子一般是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

因子分析中的公共因子是不可直接观测但又客观存在的共同影响因素,每一个变量都可以表示成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

其数学模型为:

 

也可以表示成:

X=(x1,x2,…,xp)T是可观测的p维随机向量,它的每个分量代表一个指标或变量。

F=(F1,F2,…,Fm)T中的F1,F2,…Fm为m个公共因子变量,它们是各个原观测变量表达式中共同出现的因子,是相互独立及不可观测的理论变量,且满足mp。

矩阵A称为因子载荷矩阵,αij称为因子“载荷”,表示第i个原有变量和第j个公共因子变量的相关系数。

如果把X看成空间中的一个点,则αij表示它在坐标轴Fj上的投影,αij越大说明公共因子Fj和原有变量X越强。

ε为特殊因子,表示原有变量不能被公共因子变量所解释的部分,相当于多元回归分析中的残差部分。

(三)数据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国内A股上市的十家商业银行作为样本,各个上市银行分别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

考虑到分析的实效性,我们选取了2012年第四季度的各上市商业银行总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收益、成本收入比、流动比率、存贷比率、拆入资金比、拆出资金比、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比率、权益比率、存款增长率、贷款增长率、资本积累率、营业收入增长率的财务数据。

数据汇总结果见表1.

表2:

10家上市商业银行财务数据表(单位:

元/股,%)

数据来源:

中国上市银行年报

 

五、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原始数据数最级别及最纲的差异会带来不同的影响。

鉴于此,为方便进行后续分析,对

所选指标数据在进行因子分析时均做标准化处理,使各财务指标样木数据均值为0、标准差

为1。

另外,由于木文所选取的财务指标中,总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收益、成本收入比、流动比率、存贷比率、拆入资金比、拆出资金比、资本充足率、权益比率、存款增长率、贷款增长率、资本积累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均属正向的比例指标,而不良贷款比率为反向指标,因此,对这个反向指标进行了取倒数处理,作为新止向指标。

将止向化处理后的数据代入前文所述的标准化公式中,经计算可以得到每家上市银行各项财务数据的标准化值。

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做法是采用Zcore法。

由于各个数据的计算是通过SPSS17.0软件完成的,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我们进-步计算其相关系数矩阵,并进行KMO检验和球形Bartlett检验(r纹岱,2010),以判断样木数据是否适用于因子分析方法。

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见表3。

(一)、现金流动指标分析

图6:

2012年上市商业银行10家拆出拆入资金比例

这是2012年上市商业银行10家现金流动指标中拆出拆入资金比例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这10家银行的拆出都在[0,8%],[0,4%]都在安全区域。

图7:

10家上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对比图

图8:

10家上市商业银行每股净收益对比图

 

图9:

10家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比率对比图

 

 

表3: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在表2中KMO检验值为0.64,大于0.5;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显示该相关系数矩阵不

是一个单位矩阵,并日相关系数矩阵的数据表明各指标的相关性较大,说明可以运用因子分析法来进行评价。

标的财务样木数据用软件SPSS17.0做因子分析,表3显示:

有两个满足条件的特征值,

其样木方差的累计解释率达到了80.9010lc。

提取这两个主成分,就能对10家上市银行的经

营绩效做出较好的解释。

其中:

第一主成分方差占全部方差的比重最高,达57.121%%,综合

原有变量的能力最强;第二主成分贡献率达到21.871%,原有的综合变量的能力较次。

此时三个主成分的差累积78.992%。

这两个主成分基木上综合了所利用的八项指标的信息,原来的十项指标转化为两个综合指标。

表4:

解释的总方差

注:

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

经过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5次旋转迭代后收敛,表5给出了旋转后的因子与原始

变最的相关矩阵。

它与末经旋转的相关系数矩阵(见表4)相比,己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表5:

成分矩阵

注:

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

表6:

旋转成分矩阵

注:

1.本表以提取了2个成分。

2.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方法。

3.旋转法为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旋转在5次迭代后收敛。

表6为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其中,成分1中系数权重大的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存款增长率、贷款增长率、资本积累率,主要展现了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成长的能力,可以称为盈利能力因子(F,)。

转换后的不良贷款比率项在成分1中占有绝对值最大的相关系数,为89.1%。

总资产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在成分2中系数权重较大,分别为86%和76.7%。

说明成分2中的因子表现好,贡献大,其更多反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能力,故将成分2称为表外业务运营能力因子。

表7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变最的标准化值,可以计算每个

上市商业银行的各因子的得分数,并可以据此对各上市商业银行进行进一步比较分析。

转后的因子表达式可以写成:

F1=-0.064x1+0.079x2+0.21x3+0.206x4+0.19x5+0.217x6+0.206x7+0.061x8

(3)

F2=0.51x1+0.415x2+0.011x3-0.015x4-0.083x5-0.035x6-0.101x7-0.375x8(4)

 

表7: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注:

1.提取方法为卞成分分析法。

2.旋转法为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提取方法。

在以上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各个上市银行所对应的两个主成分因子的得分系

数表,然后再依据表3中两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组成如下表达式:

F=(f1*57.121+f2*21.871)/78.992

求出各个上市银行的综合得分F,最后得出因子得分表(见表8)。

 

表8:

2012年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因子得分及排名

六、实证结论

(一)横向比较

从2012年10家上市银行因子得分表(表8)中可以得出:

1.上市盈利与成长能力方面

商业银行兴业银行,上市盈利与成长能力因子得分第一,在10家银行中具有较强的上市盈利能力,这归因于商业银行兴业银行是经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首批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成立于1988年8月,2007年2月5日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

601166),注册资本127.02亿元。

2010年发布的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排名,兴业银行综合排名第245位,在113家上榜的中国内地企业中排名第14位,己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公司。

母公司通过旗下各专业子公司及事业部多渠道分销网络,以统一的品牌向超过7000万客户提供保险、银行和投资等全方位、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商业银行兴业银行,是其母公司在银行业务领域的重要支柱。

商业银行中行,上市盈利能力因子得分最低。

虽然中国银行,在2012年第四季度末显示的成本收入比,高于兴业银行的26.73。

2.贷款管理能力方面。

商业银行兴业银行贷款管理能力因子得分最高,表现出很好的贷款管理能力。

商业银行兴业银行坚持支持和服务于实体经济,大部分面向城市项目放贷。

而城市项目往往具备较大的融资规模,且一融资项目分布领域较广。

这就大大扩宽了兴业银行的放贷群体,提高了兴业银行的放款规模与质最。

同时兴业银行主动适应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积极推进经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稳步拓展国际化、综合化经营,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有利于形成更为规范的信贷管理流程,降低操作风险与贷后违约风险,形成成熟的风险防范机制。

3.表外业务运营能力方面。

商业银行工商银行的表外业务能力因子得分高于其他银行。

作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试验

田,工商银行不断拓展业务、扩大规模,效益逐年递增,保持了健康的发展势头,在推动中银行业的改革创新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工商银行明确了市场定位,积极推动管理架构和组织体系的调整、业务结构的调整和科技平台的建设,打造成特色银行和效益银行,使得工商银行的表外业务能力表现更为突出。

综合上市直接融资、贷款管理与表外业务运营三方的能力,以及这两个主成分的权重,分析得出10家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排名(见表8)。

其中,排名前3位的上市商业银行分别为商业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

七、政策建议

通过对我国10家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对应的主成分排名和最后的综合排名并不完全一致,但是仍可以看到股份制商业银行,特别是新兴城市商业银行,虽然在规模上与国有商业银行还具有一定差距,但是其经营绩效要普遍优于国有银行。

究其原因,不外乎国有银行双重性经营目标和在规模效应,资产质量,业务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上讲,银行都必须提髙其经营绩效。

结合本文对我国10家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分析,商业银行由于自身业务特点和历史状况、除了需要关注综合经营绩效发展之外,也要基于银行定位,通过对于不同主成分指标的分析考核,提升差异化服务能力,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鉴于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提高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效益。

结合分析,综合经营效益对于银行整体经营绩效影响很大。

在我国金融体制下,要提高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效益,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化银行业的改革。

十大国有银行上市后,其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事实证明,唯有不断优化股权结构,合理引人战略投资者,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高银行的规模效益,提升银行从业人员素质,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才能促进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绩效。

对于国有银行来说,其更需要健全约束机制,调动银行员工的积极性,吸引人才促进商业银行创新。

二、要提高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水平。

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作为经营对象的特殊金融机构,客观上要求其更加关注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

本文选取的15个基本评价指标也基本涵盖了上述要求。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首先,应该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降低不良贷款比率、优化贷款结构、控制存贷比、提高贷款质量,进而提升银行风险控制水平,这样才能提升银行的经营管理效率。

其次,建议继续建立并完善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征信体系,利用不断优化的评级体系降低银行营运风险,从而提升银行安全水平及经营能力。

最后,应加强金融监管,构建金融保障体系。

面对金融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能否实现银行业监管部门、市场监督和内部审计的协调和统一,健全金融监管政策法规,明确监管权利义务,规范商业银行行为,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升和银行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三、要积极提升商业银行盈利水平。

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商业银行提升盈利水平首先是要优化组织架构、合理调整业务结构。

其核心要素在于根据业务流程和经营战略,精简、合并、压缩功能重叠相似的机构,减少信息传递环节,节约内部成本支出,对组织机构实施“扁平化”改造。

即通过管理层次精简,管理幅度扩大,将自上而下的垂直组织压缩并改善为紧凑的横向组织,以期提高管理效率。

其次,鼓励拓展中间业务,鼓励我国商业银行从传统的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要赢利渠道向盈利渠道多元化发展,大力发展银行中间业务、表外业务,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最后,银行应该积极开展综合化经营,这样有助于银行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形成稳定的融资来源和多样化投资渠道。

四、要加强对商业银行成长性的关注。

商业银行的成长性是商业银行能否保障长期盈利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客户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源动力,要增强商业银行成长性,首先要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策略,一方面,根据不同银行的不同业务重心,进一步细分客户市场,确定客户差异化需求并订制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应该注重提升客户忠诚度,培养潜在客户群体,以保障商业银行的成长性。

此外,应该鼓励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加大对商业银行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的投人,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创新产品,提髙自身成长性。

参考文献

1.李向军和李永强等,商业银行绩效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徐忠、沈掩、王小康和沈明高,市场结构与我国银行业绩效:

假说与检验,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75-86。

3.赵昌文、杨记军和夏秋,中国转型期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与绩效研究,管理世界,2009年第7期,46-55。

4.赵尚梅、杜华东和车亚斌,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财贸经济,2012年第7期,39-48。

5.陈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比较与驱动因素分析,金融论坛,2008年第10期,19-23。

7.顾海峰,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绩_省略_2011年上市银行的经验证据_金融监管研究_2013年第1期。

8.姚万顺(安徽财经大学国贸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浅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_时代金融_2013年第11期下旬刊。

9.顾海峰和吴狄,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的理论与实证研究_基于主成分分析法_总第22期。

10.《2012中国金融年鉴》。

11.《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年报》

12.《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年报》

13.《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年报》

14.《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年报》

15.《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年报》

16.《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年报》

17.《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年报》

18.《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年报》

19.《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年报》

20.《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年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