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9400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生理学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生理学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生理学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生理学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学练习题.docx

《生理学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练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理学练习题.docx

生理学练习题

绪论练习题

1.动物生理学是研究:

( D )

A.动物细胞内部变化的规律的科学B.动物体内新陈代谢的规律的科学

C.动物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D.正常动物功能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 C )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稳定C.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稳定D.细胞内代谢水平稳定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 )A.反射B.反应C.适应 D.反馈

4.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 D )A.种族遗传B.先天获得C.反射弧固定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

5.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 D )A.感受器B.传入神经C.中枢D.传出神经

6.下列各项反射活动中,哪一项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 B )

A.伤害性刺激可引起肢体出现屈肌反应B.听到进食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增加

C.低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D.新生动物的吸吮反射

7.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C )

A.调节幅度小B.作用广泛而持久C.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D.反应速度快,持续时间长

8.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B )

A.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B.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C.分泌激素的细胞有内分泌功能D.体液调节不一定都是全身性

9.在动物体生理功能调控中,控制部分的活动随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而减弱,这样的调控方式称为:

( D )

A.自身调节B.反射调节C.正反馈调节 D.负反馈调节

10.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C  )A.排尿反射B.排便反射C.减压反射 D.血液凝固

11.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 C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负反馈调节D.自身调节

12.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 C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

13.下列关于负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是一个闭环系统B.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形式

C.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D.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无关

14.机体中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

(A)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D.组织液

15.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绝对平衡的状态B.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

C.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D.机体一切调节活动最终的生物学意义在于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16.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由于:

(D)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旁分泌调节D.神经-体液调节

17.在下列各种情况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

(C)

A.体温相对稳定B.液pH值相对稳定C.当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稳定D.血压相对稳定

18.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是指:

(C)

A.控制部分发出的信息B.外界干扰的信息C.受控变量的改变信息D.中枢的紧张性

19.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D)

A.排尿反射B.排便反射C.血液凝固D.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20.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比较,下述各项中错误的是:

(D)

A.神经调节发生快B.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C.神经调节的范围比较小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应

21.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B)A.体温调节B.排尿反射C.肺牵张反射D.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2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在于(A)A.为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B.保证足够的能量贮备C.使营养养物质不致过度消耗D.与环境变化保持一致E.将内部功能活动固定在一个水平

23.正反馈调节的意义在于(D)A.改善受控部分接受控制信息的反应状态B.保持功能活动稳态C.使控制部分受到抑制D.使功能活动按固有程序迅速达特定水平E.增强受控部分对控制信息的敏感性

24.测量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属于哪一层次的研究?

(D)

A.细胞水平B.分子水平C.整体水平D.器官水平E.亚细胞水平

25.保持内环境稳态主要靠(D)

A.与外环境隔绝B.保持代谢绝对平稳C.限制能量供应D.各系统器官协调活动E.以上都不是

第一章

1.氨基酸跨膜转运进入一般细胞的形式为:

(D)

A.单纯扩散B.通道转运C.泵转运D.载体转运E.吞饮

2.钠泵活动最重要的意义是(C)

A.维持细胞内高钾B.防止细胞肿胀C.建立势能贮备D.消耗多余的ATP

3.肾小管上皮细胞主动摄取葡萄糖的能量直接来自(D)

A.电场力B.ATP分解C.葡萄糖浓度差D.Na+浓度差势能E.磷酸肌酸分解

4.时间-强度曲线上的任何一点代表(B)

A.时值B.一定强度和作用时间的阈刺激C.利用时D.阈强度E.时间阈值

5.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A)

A.为零B.较高C.正常D.无限大E.较低

6.氧和二氧化碳的跨膜转运是通过(C)

A.易化扩散B.主动转运C.单纯扩散D.继发性主动转运E.入胞和出胞作用

7.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D)

A.吞饮B.载体中介易化扩散C.泵转运D.继发性主动转运E.通道中介易人扩散

8.细胞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B)

A.膜上ATP作用B.Na+-K+泵活动C.Na+和K+的易化扩散D.膜兴奋时对Na+通透E.膜静息时对K+通透

9.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指标是(B)

A.刺激的频率B.阈强度C.阈电位

D.基强度E.强度-时间变化率

10.静息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是(A)

A.K+向膜外扩散的平衡电位B.没有离子跨膜流动C.K+外流同时Na+内流D.K+外流同时Cl-外流

E.Na+内流同时Cl-内流

11.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化学介质是(A)

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多巴胺D.甘氨酸E.谷氨酸

12.能及时清除乙酰胆碱的物质是(E)

A.阿托品B.异搏定C.河豚毒D.美洲箭毒E.胆碱酯酶

13.下列何种离子可促进递质囊泡释放?

(E)

A.Mg2+B.Na+C.K+D.Mn2+E.Ca2+

14.终板电位具有下列何种性质?

(C)

A.动作电位B.静息电位C.局部电位D.“全或无”式去极化电位E.超极化电位

15.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是(E)

A.终板膜B.肌细胞膜C.肌小节D.粗、细肌丝E.三联管

16.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的必要步骤是(D)

A.电兴奋经纵管传向肌细胞深部B.纵管膜产生动作电位C.Ca2+与T亚基结合

D.终末池Ca2+通透性增高E.Ca2+逆浓度差进入胞浆

17.骨骼肌细胞横管的功能是(D)

A.Ca2+的贮存库B.Ca2+进出细胞的通道C.传递营养物质D.将兴奋传向细胞深部E.使Ca2+和肌钙蛋白结合

18.大多数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兴奋的表现是(E)

A.神经冲动B.收缩C.分泌D.感变器电位E.动作电位

19.与细胞外液相比,细胞内液中浓充较高的阳离子是(B)

A.Mg2+B.K+C.Ca2+D.Na+E.Na+K+

20.当达到平衡电位时(D)

A.膜两侧K+浓度势差为零B.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C.膜两侧电势差为零

D.膜两侧的电化学势差为零E.膜外电化学势大于膜内

21.膜受体的化学本质是(C)

A.糖类B.脂类C.蛋白质D.胺类

22.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个ATP分子,钠泵能使(B)

A.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B.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C.2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2个K+移出膜外D.3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2个K+移出膜外

23.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D)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B.膜在安静时对Na+通透性大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Na+-K+泵的作用E.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24.峰电位由顶点向静息电位水平方向变化的过程称为(D)

A.极化B.去极化C.超极化D.复极化E.反极化

25.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C)

A.K+内流B.K+外流C.Na+内流D.Na+外流E.Cl-外流

26.细胞膜内电位负值(绝对值)增大,称为(E):

A.极化B.去极化C.反极化D.复极化E.超极化

27.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D)

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28.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个刺激引起收缩的舒张期内,所引起的复合收缩称为(D)

A.等长收缩B.等张收缩C.单收缩D.不完全强直收缩E.完全强直收缩

第二章

1.血浆中起关键作用的缓冲对是:

(B)

A.KHCO3/H2CO3B.NaHCO3/H2CO3C.K2HPO4/KH2PO4D.NaHPO4/NaH2PO4E.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2.稳态是指细胞外液(D)

A.37℃,pH7.15~7.35,渗透压313mOsm/LB.38℃,pH7.35~7.45,渗透压250mOsm/L

C.37℃,pH7.15~7.35,渗透压250mOsm/LD.37℃,pH7.35~7.45,渗透压313mOsm/L

3.调节红细胞生成的最重要因子是(E)

A.雄激素B.雌激素C.红细胞释放因子D.集落刺激因子E.促红细胞生成素

4.生理性止血后期血凝块回缩是因为(D)

A.纤维蛋白收缩B.红细胞叠连C.白细胞变形运动D.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E.血小板聚集

5.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红细胞不凝,此人血型为(C)

A.A型B.B型C.AB型D.O型E.无法判断

6.血小板聚集的第一时相是由下列哪一因素引起的(D)

A.内源性ADPB.内源性ATPC.内源性5-HTD.外源性ADPE.外源性ATP

7.草酸钾的抗凝机制是(B)

A.增强血浆抗凝血酶的活性B.去除血浆Ca2+C.抑制凝血酶活性D.中和酸性凝血物质E.增强纤溶酶活性

8.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C)

A.红细胞膜上受体的类型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9.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D)

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血管容积之比C.与所有血细胞容积之比D.与全血容积之比

10.红细胞悬浮稳定性降低即红细胞沉降加速的主要原因是血浆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以及胆固醇含量增多

11.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C)

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C.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12.血液的组成是(D)

A.血清+血浆B.血清+红细胞C.血浆+红细胞D.血浆+血细胞E.血清+血浆蛋白

14.纤溶酶的特点是(D)

A.特异性高,只水解纤维蛋白B.特异性不高,对所有蛋白类物质均有强烈的水解作用C.特异性高,只水解纤维蛋白原

D.特异性不高,主要水解纤维蛋白原,对因子Ⅴ、Ⅷ、Ⅳ、Ⅹ、Ⅱ等也有水解作用E.主要水解因子Ⅱ和因子Ⅹ

15.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E)因为它的分子数量多M小

A.纤维蛋白原B.α一球蛋白C.α2一球蛋白D.ν一球蛋白E.白蛋白

16.血小板聚集开始阶段是由哪一种因素引起(C)

A.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ADPB.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ATPC.受损伤组织释放的外源性ADPD.血小板释放的5一羟色胺

17.血小板持续地聚集是由下列哪一种因素引起(A)

A.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B.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ATPC.血小板磷脂胶粒D.受损伤组织释放ADP

18.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制是(A)

A.抑制凝血酶元的激活B.增强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C.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D.抑制因子Ⅹ的激活

19.柠檬酸钠的抗凝作用原理是(B)

A.加强血浆抗凝血酶的作用B.使血浆中的Ca2+成为不解离的络合物C.抑制凝血酶活性D.中和酸性凝血物质

20.完成生理性止血主要是(C)

A.血小板和ATPB.凝血因子C.血小板和某些血浆成份D.受损小血管E.前列腺环素

21.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内不形成血凝块的主要原因是(E)

A.血流很快B.血管内膜光滑完整C.血浆中存在抗凝物质D.肝脏及时清除活性凝血因子E.血浆中存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第三章

1.心肌动作电位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C)

A.具有快速去极过程B.有较大的振幅C.有较长的持续时间D.复极过程较短

2.心肌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0期是由于哪种离子流动引起的(A)

A.Na+内流B.Ca2+内流C.K+外流D.Cl-内流

3.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下述哪项是错误的(D)

A.0期去极为Na+内流B.复极1期为K+外流C.复极3期为K+外流D.4期有K+外流

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B)

A.1期复极时程长B.2期复极时程长C.3期复极时程长D.4期时程长

5.窦房结细胞的阈电位相当于(C)

A.Na+平衡电位B.K+平衡电位C.慢钙通道激活电位D.快钠通道激活电位

6.心肌细胞0期去极速度主要决定了(C)

A.兴奋性的高低B.自律性高低C.传导速度快慢D.收缩性的强弱

7.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哪些离子跨膜流动的综合结果(D)

A.Na+内流,Cl-外流B.Na+内流,K+外流C.K+内流,Ca2+外流D.Ca2+内流,K+外流

8.窦房结细胞的起搏电活动主要是由于(A)

A.K+外流衰减B.K+内流衰减C.Na+内流D.Na+外流

9.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下述哪项错误(C)

A.静息电位稳定B.0期去极速度快C.复极速度也快D.属快反应细胞

10.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快速复极末期(B)

A.因Na+内流而产生B.因K+外流而产生C.因Ca2+内流而产生D.因Cl-内流而产生

11.心肌工作细胞没有(C)

A.兴奋性B.传导性C.自律性D.收缩性

12.以下组织传导速度最慢是(A)

A.窦房结B.心房肌C.心室肌D.浦氏纤维

13.动作电位传播速度最慢,可低至0.02m/s的纤维是(B)

A.心房肌纤维B.房室交界纤维C.浦肯野纤维D.心室肌纤维

14.临床上较易发生传导阻滞的部位是(A)

A.房室交界B.房室束C.左束支D.右束支

15.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B)

A.增强心肌收缩力B.使心房和心室不同时收缩C.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D.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

16.自律细胞区别于非自律细胞的主要特征是(C)

A.0期去极速度慢B.无平台期C.4期可自动去极D.复极时程长

17.关于心脏特殊传导系统,下述哪项错误(C)

A.它包括窦房结,房内传导B.它包括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及其分支

C.它们传导兴奋的速度都比心室肌快D.其末梢是浦氏纤维

18.属于快反应自律细胞的是(B)

A.心房肌,心室肌B.浦氏纤维C.房室交界D.窦房结

19.属于快反应非自律细胞的是(A)

A.心房肌,心室肌B.浦氏纤维C.房室交界D.窦房结

20.属于慢反应自律细胞的是(D)

A.心房肌,心室肌B.浦氏纤维C.房室交界(结区)D.窦房结

21.结区的生物电特征,下述哪一项错误(C)

A.没有自律性B.传导速度很慢C.有明显的平台期D.4期不自动去极

22.心肌传导细胞4期自动去极是由于(A)

A.主要是Na+循If通道引起的舒张期去极B.主要是Ca2+内流C.主要是K+内流D.主要是K+外流

23.心脏自律性最高的部位是(B)

A.房室交界B.窦房结C.房室束D.浦氏纤维

24.心室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C)

A.动作电位0期去极的速度B.阈电位水平的高低C.动作电位2期的长短D.动作电位复极末期的长短

25.心肌细胞超常期内兴奋性高于正常,因为(A)

A.刺激阈值小于正常B.兴奋传导速度高于正常C.动作电位幅度大于正常D.自律性高于正常

26.在有效不应期(C)

A.无论多么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反应B.需要阈上刺激才能发生反应

C.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反应D.阈下刺激也可以诱发反应

27.在绝对不应期(A)

A.无论多么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反应B.需要阈上刺激才能发生反应

C.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反应D.阈下刺激也可以诱发反应

28.在相对不应期(B)

A.无论多么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反应B.需要阈上刺激才能发生反应

C.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反应D.阈下刺激也可以诱发反应

29.在超常期(D)

A.无论多么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反应B.需要在阈上刺激才能发生反应

C.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反应D.阈下刺激也可诱反应

30.在以下何时给予心室一个额外刺激不引起反应(B)

A.心房收缩B.心室收缩C.心室舒张D.整个心室收缩和心室舒张

31.心室在期前收缩后出现代偿间歇的原因是由于正常窦房结传来的冲动落在了期前兴奋的(A)

A.有效不应期B.绝对不应期C.相对不应期D.超常期

33.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D)

A.心肌肌浆网不发达,Ca2+贮存少B.心肌有自律性,会产生自动节律性收缩

C.心肌呈“全或无”收缩D.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34.心室等容收缩期瓣膜的状态是(B)

A.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B.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关闭C.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D.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开放

35.心动周期中,主动脉瓣开放始于(B)

A.等容收缩期之初B.等容收缩期之末C.等容舒张期之初D.等容舒张期之末

36.房室瓣关闭见于(A)

A.等容收缩期开始B.等容收缩期末C.等容舒张期开始D.等容舒张期末

37.等容收缩期(B)

A.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B.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C.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D.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38.心室充盈期(A)

A.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B.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C.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D.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39.快速射血期(D)

A.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B.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C.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D.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40.等容舒张期(B)

A.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B.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C.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D.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41.一个心动周期中,相当于房室瓣开始关闭至开始开放的时程是(A)

A.心室收缩期和等容舒张期之和

B.心室舒张期和等容收缩期之和

C.心室舒张期D.房缩期和心室收缩之和

42.从房室瓣关闭到动脉瓣关闭之间的间隔相当于(C)

A.心房收缩期B.心房舒张期

C.心室收缩期D.心室舒张期

43.心动周期中,心脏瓣膜的活动,下述哪项是错误的(C)

A.房室瓣关,动脉瓣开B.房室瓣开,动脉瓣关

C.房室瓣、动脉瓣都开D.房室瓣、动脉瓣都关

44.心动周期中,压力、容积的变化,下述哪项是错误的(C)

A.等容收缩期,动脉压最低

B.等容收缩期,心室容积最大

C.等容舒张期,动脉压最高

D.等容舒张期,心室容积最小

45.心动周期中,哪一期左室压力最高(C)

A.心房收缩期末B.等容收缩期末

C.快速射血期末D.减慢射血期末

46.一个心动周期中,室内压变化最大的时期是(D)

A.快速射血期B.减慢射血期

C.快速充盈期D.等容收缩期和等容舒张期

47.心动周期中,主动脉压最低是在(A)

A.等容收缩期末B.等容舒张期末

C.心房收缩期末D.快速充盈期末

48.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B)

A.心房收缩的初级泵作用

B.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C.血液的重力作用

D.肌肉泵作用

49.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容积最大的时期是(C)

A.快速充盈期B.减慢充盈期末

C.房缩期末D.减慢射血期末

50.血液进出心腔按一定方向流动取决于(D)

A.重力作用B.心室肌收缩

C.心房、心室依次收缩D.压力差与瓣膜开启状态

51.心指数等于(A)

A.每搏输出量×心率/体表面积

B.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心率

C.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D.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52.射血分数等于(D)

A.每搏输出量/回心血量×100%

B.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100%

C.每搏输出量/心室收缩末期容积×100%

D.每搏输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00%

53.心室肌的前负荷可用哪一项间接表示(A)

A.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

B.心室收缩期容积或压力

C.动脉压D.心房容积

54.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C)

A.心室舒张末期容积B.心室收缩末期内压

C.大动脉血压D.心房内压

55.当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减少主要是因为(D)

A.等容收缩期缩短B.快速射血期缩短

C.减慢射血期缩短D.充盈期缩短

56.第一心音标志着(A)

A.心室收缩开始B.心室舒张开始

C.心房收缩开始D.心房舒张开始

57.第二心音的产生主要由于(D)

A.房室瓣开放B.动脉瓣开放

C.房室瓣关闭D.动脉瓣关闭

58.关于心电图,下列哪不正确(A)

A.反映心肌机械收缩过程

B.P波反映兴奋在心房传导过程中的电位变化

C.QRS波反映兴奋在心室传导过程中的电位变化

D.T波反映心室肌复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

59.正常心电图中,代表心室肌复极过程的是(C)

A.P波B.QRS波

C.T波D.S-T段

60.窦房结的兴奋由心房到达心室,表现在心电图上的相应部分是(B

A.P-P间期B.P-R间期

C.Q-T间期D.S-T段

61.容量血管指的是(D)

A.大动脉B.微动脉

C.微静脉D.静脉

62.交换血管指的是(C)

A.大动脉B.小动脉及微动脉

C.毛细血管D.静脉

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