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9286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docx

《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docx

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2-2020年)

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门,省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2-2020年)》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

2012年9月19日

  为在全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富裕农民和农村,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筑牢我省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经济基础,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规划背景

  

(一)现代农业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农业发展大趋势。

当今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并正在向更高水平迈进。

发展中国家正在加紧探索和推进农业现代化。

我国明确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颁布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建立了一套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政策体系和保障现代农业建设的制度框架,进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

我省是农业大省,更要顺应时代发展大趋势,牢牢抓住农业现代化大机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现代农业建设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

现代农业追求产出最大化、效益最大化、效率最优化,不仅能够有力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富裕农民农村,而且能够有力支撑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三)现代农业建设是推进农村新一轮改革的重要动力。

现代农业,是联合起来的农户和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生产经营的集合体,可以容纳并有利于组合高层次、大范围现代生产力要素,适宜采用现代生产经营方式,使之发挥更大集成效应,为发展农村生产力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开辟广阔道路。

建设现代农业,是顺应广大农民群众愿望,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加快破除分散落后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对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束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变革,是继家庭承包经营冲破计划经济桎梏之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升现代生产力水平的新一轮改革,将有力推动农业更好发展。

  (四)我省现代农业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经过多年努力,我省现代农业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和条件。

但总体上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同时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和风险,需要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事业。

  (五)现代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系统推进。

现代农业的显著特征,主要是产加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人财物全要素、一二三产全覆盖、城乡一体化、功能多元化,涉及多部门、跨越多行业。

建设现代农业,既要加快发展生产力,又要深刻调整生产关系,需要以系统的思维、统筹的办法,科学规划体系构架,全面推进各项建设。

  二、总体要求

  (六)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国家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等重大机遇,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首要任务,以富裕农民农村和建设农业强省为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为实践主题,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工作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以发展绿色农业为主攻方向,以建设现代农业十大体系为战略支撑,坚持用市场化理念、工业化办法发展农业,用现代物质装备农业、现代科技武装农业、现代管理经营农业、现代农民从事农业,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七)基本原则。

——富民为先。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和利益主体相一致,一切工作着眼于农民致富,一切政策举措向农民利益倾斜,一切经济关系以农民利益为核心,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增加收入、更好致富。

  ——效益为重。

把效益规模化、集合化、社会化和高附加值,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任务,让有限的土地等农业资源产出更多的质优价高农产品和经济社会财富,努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调动县(市)政府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市场主导。

充分发挥市场第一信号和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引导现代农业发展。

采取“反弹琵琶”方式,以市场引领销售、销售引领生产,产品经受市场检验。

  ——绿色发展。

完善绿色低碳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依托江西山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独特优势,发展壮大绿色生态农业。

注重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同步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走出江西特色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改革驱动。

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传统思维禁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革除制约现代农业建设的体制机制弊端。

鼓励先行先试,推进市场创新、组织和政策创新、经营方式和产业结构创新,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不断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开放开发。

适应现代农业开放性特征和我省发展阶段特点,进一步扩大开放、推进开发。

构筑开放平台,完善开放政策,优化开放环境,实行农业产业向工商资本和金融资本开放、农村向城市开放、省内向省外境外开放,“走出去”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引进来”聚集优势资源,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实施扶持和优惠政策,建设开发平台,鼓励和支持市场开发、技术开发、资源开发和产品开发,充分挖掘和提升发展潜能,推动现代农业加速发展。

  ——政府支持。

根据农业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和弱质、高风险特性,始终坚持政府支持原则,促进公共财政资金向现代农业倾斜配置,鼓励信贷资金向现代农业倾斜流动,引导工农产品交换关系向现代农业倾斜扶持,保障“百价之基”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发展。

  (八)战略路径。

——用工业化办法发展农业。

围绕农业重点产品和主导产业,采用工业组织形式培育农业主体、组织农业生产、加工和流通,利用工业技术进步手段改造传统农业,引入工业融资方法加大农业投入,促进经营主体企业化、生产发展项目化、增长方式集约化、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

  ——用产业化要求经营农业。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鼓励和支持农业重点产品和主导产业“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发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优化重组,推进产业区域化、组织集团化、经营市场化、管理企业化。

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在农产品主产区建加工基地、在主销区建销售终端、在中间环节建冷链物流渠道,融合产、加、储、销全产业链,延长鲜活农产品上市周期,调节供应档期和市场价格,走出一条农民、消费者、经销企业三方得利的现代农业健康发展新路。

  ——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

面向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按照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要求,着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及农民培训体系建设,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用专业合作社形式组织农业。

建立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制,重点鼓励和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广大农民组织生产经营,结成利益共同体,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问题,促进农业专业化分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九)评价指标。

  根据我省实际,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江西现代农业指标体系,评价、规范和促进全省现代农业发展。

主要指标包括: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主要农产品总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农业产出效益指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优良品种占有率、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等农业科技进步指标;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总收入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指标;高标准农田比重、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高效设施农业渔业面积比重等农业设施装备指标;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和可养水面的比重、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等农业生态环境指标。

  (十)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省努力建成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具效率、全国先进的现代农业体系。

农业产出效益明显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明显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明显壮大,农业设施装备明显进步,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支持保障明显增强。

发展壮大一批产业规模、技术创新水平、行业带动能力处于全国同行业前列的大型龙头企业,农产品深加工率和增值率大幅提升。

畜牧水产和经济作物产值、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大幅提升,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明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要指标实现进位赶超。

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年均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到2020年,现代农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初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农业效益、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三、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

  (十一)统筹发展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

以农资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要素市场为基础,以农产品流通市场为重点,以陆运、水运、空运快捷大交通为依托,以大中小不同规模和多元化流通企业为主体,创新流通方式,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引导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十二)健全完善辐射全国、联接城乡的流通骨干网络。

深化供销社企业改革,壮大综合实力,使之成为农资市场网络主骨架。

培育发展一批省级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全国性、区域性骨干批发市场,使之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周边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仓储物流配送中心。

  (十三)加快发展农资农产品现代物流产业和新型业态。

建设农资配送中心,推行农资连锁配送经营和网上营销。

适应农产品大规模、长距离、反季节流通的特点,科学规划冷链物流布局及其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一批从事冷链物流的专业化骨干企业,显著提高冷链物流农产品比重。

支持规模大、实力强、品牌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全国城乡建立农产品连锁店、专卖店。

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和“农社对接”。

积极探索期货交易、拍卖竞价等新型交易方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构建以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快速物流配送和安全网络环境为基础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网上“永不落幕的农交会”。

在全国重点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市场定期举办江西优质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扩大农产品出口,优化出口通关环境,提高通关效率,大力开拓港澳、日韩及东盟市场,鼓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到国外开发农业资源,开展海外市场研究,建立营销网络。

  (十四)完善提升农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

加强农村信息通信网络建设,深入推进“金农工程”,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农资农产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并接入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更好促进江西农产品走向全国,打入世界市场。

依托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及时采集、分析、预测和发布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数据。

加强信息预警,对市场行情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客观、公正向社会发布农资农产品市场行情,正确引导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

  (十五)大力加强农资农产品市场调控和监管。

加快形成分工合理、协作紧密、调控有力、监管到位、服务规范的农资和农产品市场调控监管体系。

完善农资储备调控制度。

健全粮棉油肉等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建立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稳定机制,防止价格大起大落。

规范农资和农产品市场收费行为,坚决取缔违规和不合理收费。

全面清理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农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地市场的规定。

加强农资和农产品准入管理、标识管理和溯源管理。

推进农资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及各类经营者的诚信建设,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食品违法添加和欺行霸市等行为,加强农资综合执法,严厉查处扰乱农资市场的不法行为。

  四、突出创建绿色食品名牌体系

  (十六)制定绿色农业发展规划。

遵循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原则,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制定全省绿色农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尽快完成全省绿色农业区划工作,确定绿色农业适宜发展区域范围,明确绿色农业重点产业、发展步骤、发展规模。

把绿色农业建设成为江西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和高品位、高价格、高收益的特色产业,把江西建设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区和绿色农业示范区之一。

  (十七)推进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

围绕植保、土肥、良种、加工等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建立具有江西特点又与国内外先进标准接轨的绿色农业标准化体系。

以“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按照“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要求,强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质量检测的全程监管。

鼓励和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有机肥料,回收再利用农膜和农药包装物。

  (十八)加强绿色农业基地化、规模化建设。

重点围绕绿色水稻、绿色生猪、绿色家禽、绿色水果、绿色水产五大主导产业,绿色蔬菜、绿色茶叶、绿色油茶、绿色中药四大特色产业和花卉苗木产业,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起点、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绿色农业生产基地。

依托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推进绿色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十九)强化绿色农业品牌建设。

实施以“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为主题的品牌发展战略,把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作为品牌培育的基础性工作,坚持农产品品牌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并举,产品品牌建设与区域品牌建设并举,品牌培育与品牌保护并举,企业主体与政府引导并举,逐步形成培育名牌、发展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的良好机制和氛围,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江西绿色农产品品牌。

注重江西优势土特农产品品牌化生产和营销,适度扩大产量,加快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十)保护和建设产地优良生态环境。

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绿色农业的基础工程。

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力度。

建立绿色农业保护区,引导鼓励保护区域内企业实行清洁生产。

围绕绿色农业发展需要,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体系

  (二十一)完善现代农业功能区规划。

根据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实际情况,结合全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加快形成以农产品供给功能为主、以生态调节功能为主、以文化传承与休闲功能为主的三大现代农业功能区,促进高效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推动农业功能从食物保障、原料供给等传统功能,向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现代功能扩展。

  (二十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区域资源优势,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条件以及生态环境等因素,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高效、高附加值农业,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倾斜配置,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群。

立足当地自然和人文优势,适应人们日益多样化物质文化需求,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专业化要求,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土而优”的农业产品和产业。

  (二十三)发展带状、块状现代农业。

根据地域优势和市场需求趋势,重点建设优质粮油高产区带、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区带、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区带、高效林业经济区带、特色农业精品区带、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区带。

支持省会城市和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及地方,积极发展都市农业、外向型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农场。

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和示范园区聚集,推进全省现代农业板块状隆起。

  六、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体系

  (二十四)培育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主导产业。

着力发展粮食、畜禽、果蔬、油料、水产、茶叶、棉麻、中药、竹木加工等九大主导产业,重点打造粮食、畜禽、果蔬、渔业、棉麻(丝绸)加工五大千亿元产业,切实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市场占有率。

大力发展优质稻精深加工,整合现有粮食品牌资源,提高“江西大米”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力争到2015年,粮食加工转化率达70%以上,粮食加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到2020年,粮食加工转化率达80%以上,粮食加工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

把江西打造成油茶生产加工强省、茶叶大省和全国重要的中成药现代化产业基地。

  (二十五)支持壮大骨干龙头企业。

突出产业重点,强化政策扶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完整产业链、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规模化、集团化行业领军企业,带动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式发展。

鼓励支持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通过增资扩股、首发上市、收购兼并、参股租赁、品牌联盟等多种形式,开展跨区域、跨所有制重组与合作,组建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大型企业集团,实现产业链融合发展,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瞄准国内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招商引资,多渠道、多形式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

到2020年,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加工设备、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品牌创建、基地建设、资源利用、转化增值、节能减排、净资产利润率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十个方面,整体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二十六)加快建设重点农产品加工园区。

以促进产业集约集群发展为目标,选择农产品优势产区和主要加工及集散地,合理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

完善产业链,带动基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发展成本。

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的方式,重点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精品加工示范园,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服务,吸引国内外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型企业和优秀人才向园区集聚,引导园区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完善业态,快速向精深高端化方向转型,使精品加工示范园成为促进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力争到2015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总增加值的比重明显增加,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51以上;到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七、全面强化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

  (二十七)加强产地环境质量安全监测。

严格农产品产地源头管理,在工矿企业周边、污水灌溉区、大中城市郊区及其他重要农产品生产区,科学设置国控监测点,实行动态预警监测,指导产地安全管理和保护工作。

对土壤环境不符合产地安全标准的,划定为农产品禁止生产区,组织相关部门采取生物、化学和工程等措施修复治理。

  (二十八)实施质量安全追溯。

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完善生产经营档案,从生产、加工、储运到零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标识,数据信息相互链接,信息流与物流同步跟进,实现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

  (二十九)强化质量安全检验检测。

加快建设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推进县级质检站全覆盖,启动乡镇速测室建设,提高乡镇和现代农业园区、规模基地、农业合作组织的自检能力,健全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卖场等自检机构建设,加快形成“省-市-县-乡(镇)”四级检测网络。

选择部分大中型农产品企业试行“首席质量官”制度。

依法出台并严格实施对不合格农产品的处置管理办法,杜绝问题农产品流入市场。

建立重点质量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

  (三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机构和运行机制,规范指导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理。

划定安全事故等级,完善分级响应、应急保障和后期处置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损害范围,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八、着力打造物质装备体系

  (三十一)大规模推进水利设施建设。

加大“五河一湖”及重要支流的治理力度,加快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和峡江、伦潭、浯溪口等流域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显著增强调控我省主要江河洪水和抗御水旱灾害能力。

加快水库(闸)除险加固步伐,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任务,规划建设一批大中型水库。

大力推进农田灌溉“润田工程”,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和中小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积极推进鄱阳湖等新灌区建设。

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开展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减轻洪涝灾害对现代农业和农民生产生活的危害及影响。

  (三十二)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载体,着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大力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实施新一轮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和沃土工程,提高耕地持续增产能力。

到2015年,全省高标准农田超过1000万亩;2020年超过2000万亩,比重达到48%。

  (三十三)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

紧紧抓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机遇,以水稻栽种与收获为重点,加快实现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尽快突破棉花、油茶、甘蔗收获机械化和丘陵山区作业机械化瓶颈,因地制宜逐步推动经济作物、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机械化,并探索向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低能耗方向发展。

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强机耕道路建设,改善农机作业、通行条件;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扩大购置补贴规模,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以及农机作业、维修、中介、租赁等市场,推动农机装备总量较快增长,结构不断优化。

通过扩大农业机械化,缓解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突出矛盾,引领耕作制度改革,扩大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业现代化程度。

到2015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以上,2020年达到75%以上。

  (三十四)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以建设标准化设施大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健康养殖池塘等为重点,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扩大设施农业生产规模,打破传统农业地域、时节、气候等限制,使农业摆脱自然条件束缚,走向现代化生产。

加快发展人工环境控制设施自动化、机械化装备和技术,引导和扶持设施农业由简易塑料大棚、温室,向现代化大型温室和植物工厂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到2015年,全省大棚蔬菜面积达到100万亩,2020年达到150万亩。

  (三十五)大力加强农业能源建设。

适应现代农业快速发展需要,以粮食主产区、优势产业区带、大中型灌排区、设施农业和文化传承及休闲观光农业集中地区为重点,结合国家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推进全省农村电网建设和升级,构筑经济、优质、安全的新型农村供电体系。

积极发展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改善结构,保障供给。

加大以柴油为重点的农机能源供给和农田水利建设机械能源供给,确保油品质量,为现代农业物资装备提供强大

  九、显著提升科技支撑体系

  (三十六)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疫病防控、气候变化应对等领域科技创新。

充分发挥院士等高端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优化和整合全省农业科技资源,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和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努力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动专业技术产业化应用,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社会效益。

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支持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和中小创新型农业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生产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工艺。

大力推动省内农业科研院所与国家科研院所的对接与合作,积极争取国家重要科研院所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与我省共建农科单位或大型农科基地,努力打造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