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综合训练9.docx
《高考语文综合训练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综合训练9.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综合训练9
2007年高考语文综合训练(9)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证券蜷伏甲醛怙恶不悛B.酗酒畏葸旭日嘘寒问暖
C.纰漏毗邻譬如匹夫之勇D.不啻鞭笞踟躇持之以恒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张之才一见自己的父亲受拉这样大的委屈,忍俊不禁,拿起菜刀追出门去,要和渔霸算帐。
B、“权钱交易”、“权钱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具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C、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已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晴朗的夏夜,躺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望着天上恒河沙数般的星星,惬意极了。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哲学的追问是指向神秘的,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人生,哲学都欲追根究底,这就是所谓终极关怀。
在这一点上,________。
然而,哲学却不肯满足于不容置疑的信仰,面要求对问题做出理由充足的回答。
在这一点上,_________。
灵魂的提问,而让头脑来解答,这是哲学本身所包含的矛盾和困难。
_________。
正是这一点结合了两种对立因素的品格使之成为比科学和宗教更加伟大的东西。
①哲学与宗教相似②哲学与科学相似③哲学又和科学一样④哲学和宗教一样⑤哲学面对科学,敢思宗教之不思,又立足宗教,敢疑科学之不疑⑥哲学面对宗教,敢思科学之不思,又立足科学,敢疑宗教之不疑。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
二、(3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
其先自北海徒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底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
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
……出为万泉丞。
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
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临曰:
“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
”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地,与之约,令归系所。
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使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
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
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
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取白衫,家憧误将趁农,惧未敢进。
临察知之,使召谓曰:
“今日气遂,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
“阴晴不宜服药,宜即弄之。
”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史部侍郎。
其年,进大理卿。
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四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
“朕甘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成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受卿此任。
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
帝怪问状,囚曰:
“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
”帝叹息良久曰:
“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
明年,……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隶部三尚书。
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湖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
4、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谄事太子勇诛死坐:
获罪。
B.临少与兄皎具有令名令:
美好。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请假:
请求休假。
D.为狱者不当如此耶为狱:
主掌讼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向取白衫,且止之也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B.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地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
D.以畴昔相委,故受卿此任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组为四组,全能能够说明唐临“宽于待物”的一组是
①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②按交州刺使李道彦等中叩冤系三千余人
③今日气遂,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④阴晴不宜服药,宜即弃之
⑤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
⑥罪时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艳意耳
A.①⑤⑥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临要求囚狱们春耕之后回到监狱,这些囚犯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果然按要求的时间全都自觉回到狱中。
B.唐临曾侍奉太子李治(唐高宗),高宗即位后,念其忠诚,提拔他为大理卿。
C.唐临宽以待人,明于断狱,勇于任事,生活俭朴。
D.本文作者侧重表现唐临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一面,对其功高贵薄、晚年被贬的遭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8.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县有轻囚数十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译文:
②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译文:
(2)用/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
郑子产有疾谓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三江小渡杨万里
溪水将注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
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
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三小题)(6分)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孟子也许是东西方历史上第一位系统地阐述战争与伦理道德之间关系、并把战争明确置于道德前提之上的古代思想家。
和孔子一样,儒家最高的伦理原则“仁”是孟子战争观的源头,但在社会政治层面上,他将“仁”落实在“仁政”上,不同于孔子落实在“礼制”上。
这样,首先在社会政治层面上,两者的战争观开始分道扬镳。
孟子所描绘的“仁政”蓝图对于理解其战争思想是至关重要的。
《孟子·梁惠王上》中,“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的内容便是“仁政”伊始,“王道”畅行的情景。
孟子已将儒家道德原则的“仁”与现实主张“民本”一并融合于这张蓝图。
其意义在于“民本”意识在伦理道德领域找到其依据,反过来,“仁”这一儒家最高道德原则亦在现实政治领域找到自己的归宿。
二者在“仁政”的政治层面得到统一。
这和孔子将“仁”与“礼”统一在“礼制”中形成鲜明的对照。
这样,战争作为政治的延续和工具就必然在孟子那里成为“行仁政”的手段。
孟子反对以纯粹功利为目标的战争,对“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争深恶痛绝,愤愤然而道:
“善战者服上刑”。
但他绝不是一个“非战主义者”和“非暴力主义者”,孟子竭力主张战争应成为行“仁政”手段,即为实现上述这幅蓝图之有力工具。
基于此,他提出了一系一反映儒家战争观的重要概念和命题,例如“王师”、“仁者无敌”、“保民而王,莫之能御”、“天吏”、“以至仁伐至不仁”,“诛一夫”等。
虽然,“仁政”已将“仁”与“民本”合二为一,然而其中仍然包含着两种价值尺度:
一为道德、一为现实政治。
“仁者无敌”立足于道德,“保民而王、莫之能御”则立足于现实政治层面,由于儒家的最终归属在道德领域,“王师”、“仁者无敌”、“以至仁伐至不仁”、“天吏”等又都属战争的道德命题,这就意味着“民本”意识已成为沟通战争与道德的大领域的媒介或中间环节。
战争超越了功利层次上升至道德层次,并且在儒家的道德范围中获得道义的合理性以及最后的归宿。
儒家道德原则取代了自然状态的功利原则,成为战争的前提。
儒家最高道德原则“仁”经由“民本”这一环节继续延伸至战争领域,借助战争这一极端暴力形式使自身得到最有力、最彻底的现实的外在显现。
战争即为“仁”这一道德观念在现实中最有力之代言人。
因此,儒家的战争观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主义的战争观,是东方文明史上独特的战争观。
11.下列判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
A.孔子并未阐明战争与道德的关系,但支持为维护“礼制”发动战争。
B.课文《寡人之于国也》体现了“仁政”思想与“民本”思想的融合。
C.孟子关于“仁”的认识,沟通了抽象的道德彼岸和现实的此岸世界。
D.孟子反对以纯功利为目标的战争,但支持为行“仁政”发动的战争。
E.“二者在‘’仁政’的政治层面得到统一”一句中的“二者”指“仁政”和“礼制”。
12.根据文意,下列史实,与“儒家战争观”相符合的两项是()()(4分)
A.陈胜起兵,因为“失期当斩”发动起义,告示众人“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
B.汉高祖刘邦起兵之前,观看到秦始皇的赫然仪仗而起意,感叹道:
“嗟乎,大丈夫当
如此也!
”
C.忽必烈灭宋,表示自己诚爱和平、体恤庶民,指责宋朝在边境“侵扰之暴不己”,声
言自己被迫兴兵。
D.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上谏准备出兵伐魏: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E.朱元璋“谋避兵,卜于神,去留皆不吉。
乃曰:
‘得毋当举大事乎?
卜之吉,大喜,”于是从军。
13.根据文意,孟子与孔子相比,其战争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4分)
14.作者为什么说“儒家的战争观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主义的战争观?
”请分条简要陈述。
(6分)
四、(15分)
说明:
请从下面两篇文章中选择一篇阅读,作答前填上文本序号“
(一)”或“
(二)”。
(一)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秋光里的黄金树
这里就正是秋天。
它辉煌的告别仪式正在山野间、河谷里轰轰烈烈地展开:
它才不管城市尚余的那三分热把那一方天地搞得多么萎蔫憔悴呢,它说“我管那些?
”说完,就在阔野间放肆地躺下来,凝视天空。
秋天的一切表情中,精髓便是:
凝神。
那样一种专注,一派宁静;
它不骄不躁,却洋溢着平稳的热烈;
它不想不怨,却透出了包容一切的凄凉。
在这辉煌的仪式中,它开始奢侈,它有了一种本能的发自生命本体的挥霍欲。
一夜之间就把全部流动着嫩绿汁液的叶子铸成金币,挥撒,或者挂满树枝,叮当作响,掷地有声。
谁又肯躬身趋前拾起它们呢?
在这样豪华慷慨的馈赠面前,人表现得冷漠而又高傲。
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女孩子。
她拾起一枚落叶,金红斑斓的,宛如树的大鸟身上落下的一根羽毛。
她透过这片叶子去看太阳,光芒便透射过来,使这枚秋叶通体透明,脉络清晰如描。
仿佛一个至高境界的生命向你展示了它的五脏六腑,一尘不染,经络优美。
“呀!
”那女孩子说,“它的五脏六腑就像是一幅画!
”
还有一个老人,一个瘦老头,他用扫帚扫院子,结果扫起了一堆落叶。
他在旁边坐下来吸烟,顺手用火柴引着了那堆落叶,看不见火焰,却有一股灰蓝色的烟从叶缝间流泻出来。
这是那样一种烟,焚香似的烟,细流轻绕,柔纱舒卷,白发长须似地飘出一股佛家思绪。
这思想带着一股特殊的香味,黄叶慢慢燃烧涅磐的香味,醒人鼻脑。
老人吸着这两种烟,精神和肉体都有了某种休憩栖息的愉悦。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
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
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
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
当然没有。
它作为自然的无言的儿子,作为季节的使者和土地的旗帜,不准备躲避或迁徙,这是它的天职。
当我们在原野上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哪怕是远远地,只看见团团的、兀然出现在地面上的影子,我们也会感到这是自然赐给我们的一番美意。
当然随之我们就会遗憾太少,要是更多一些该多好,要是有一片森林该多好!
但是毕竟是因为有了这几棵树才引起我们内心更大的奢望。
对森林的奢望,是每个人对远古生活的回忆和依恋。
荒野是那么寥廓;
荒野上的道路是那么漫长。
原先驻守在这片荒野上的树呢?
它们曾经无比强大,像一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大兵团,密集的喧哗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一切妄想消灭它们的力量,而且它们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这些鸟兽类也不相信森林会消失。
但是时间被人利用了;
时间使人成了最强大的。
人类坚持不懈的努力着,一斧头砍死一棵树,就像杀死一个士兵。
最终,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
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
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复了。
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
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
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因此,对树充满敬意吧——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
(节选自《周涛散文·伊犁秋天的札记》,有改动)
15.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
(4分)
16.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
(4分)
17.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还说“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如果真的这样,人类就无法改造和利用自然,文明也就无法得到发展,你如何看待这个矛盾?
(7分)
(二)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一篇通讯,完成15—17题。
蒋树声:
从大学校长到民盟中央主席
董瑞丰
作为全国第九、第十两届人大的常委会成员,蒋树声对参加人大常委会议以及审议、表决等工作,应该说再熟悉不过。
但今年参加人大会议,对他来说,可能与往年有点不同,因为他于去年年底被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
新主席的风采
“我们最近要开个会,把明年参政议政的主要议题定下来。
”民盟九届四中全会上被选举为民盟中央主席后,蒋树声告诉参加见面会的媒体。
实际上,在当选的2005年12月8日当天,他就与数十位盟员开会,集体研讨有关教育问题。
1941年成立的民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六十五年的光辉,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下一排浓墨重彩的名字:
黄炎培、张澜、沈钧儒、费孝通、丁石孙等等,如今,蒋树声成为这个中国最大的参政党的领头人。
蒋树声对这些前辈满怀景仰之情,推崇他们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典范,并向民盟中央委员们保证将继承负责任、守良知、讲真理的优良传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
在2006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他代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讲话时表示,要努力建设适应新世纪新阶段要求的参政党,坚定不移地坚持好、发展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务实创新的大学校长
在北京的国谊宾馆,虽然忙碌准备着即将召开的“两会”,蒋树声仍不断收到南京大学传来的汇报,那里仍有许多重要事务在等待他们的校长来处理。
“已经当了九年校长,希望组织上能尽快安排我从校长的岗位上退下来,以便集中精力做好民盟的工作,不辱使命。
”他说。
有国外媒体评价蒋树声代表了新一代中国大学领导的风格,这种风格给南大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1997年出任南京大学校长时,他就以世界高水平大学为目标,为南大作了“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目标定位。
作为高校体制改革的局部试点,蒋树声提出了“学科特区”构想。
他在南大成立了五个研究所,从国外引进了一批优秀学者实行所长负责制,在人、财、物方面给予较大的自主权,目前发展势头很好,并已取得不少前沿的成果。
如今,南大与180多所国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的关系,总结摸索出一套宽基础、文理通融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界和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久孚众望的学者
蒋树声话语轻缓,顿挫有致。
目前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其中在PhysicalReviewB及AppliedPhysicsLetters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80多篇,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邀请报告,1990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同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4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7年再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被评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2004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蒋树声有太多社会兼职和头衔,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和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名誉博士,《中国科学》和《现代物理知识》编委,江苏省物理学会理事长……但他始终坚守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那份低调和淡泊。
他最大的乐趣就是与教师和学生交流,课堂、宿舍、篮球场都是他们交流的场所。
他经常教育学生要文理通融,提高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并经常强调:
“为人为学,为人在先。
”并一直身体力行为他们作榜样。
接触过蒋树声的人都会对这位儒雅的学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南大学生的印象是,一位身体棒、爱打球的科学家;南京口腔医院老大夫的印象是,一位独自来排队看病的大学校长;而民盟中央工作人员的第一个印象是,一位轻车简从、禁止秘书和下属去机场接送的主席。
(《嘹望·新闻周刊》2006年3月6日)
15、蒋树声首先是一位学者,然后是一位校长,最后被选为民盟中央主席,而本文从“新主席的风采”写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理由。
(4分)
16、最后一段为什么写接触过蒋树声的人对这位儒雅学者的印象?
(4分)
17、蒋树声“始终坚守着中国传统知识的那份低调和淡泊”与当选民盟中央主席的当天“就与数十位盟员开会,集体研讨有关教育问题”是否矛盾?
(7分)
五、(15分)
18.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个字)(5分)
金属也会“疲劳”。
这种疲劳可以引起车轮断裂,火车颠覆。
据统计,金属构件有80%的损坏是由疲劳引起的,金属的内部结构不均匀,有的地方会成为应力集中区。
内部缺陷处还会有许多的小裂纹。
在力的支持作用下,裂纹增大,直到材料不能负载应力,构件就会毁坏。
在金属构件中添加各种“维生素”(稀土元素),采取“免疫治疗”等,是增强金属抗疲劳能力的有些方法。
金属疲劳也能产生妙用,利用它的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裂机,可以切削许多过去难以切削的材料。
19.给“写得好”加上一定的上下文,使它分别符合下面的表达要求。
(可以只有上文或下文,字数不限)(4分)
例:
表达的是“赞扬”:
文章有气势,有文采,写得好!
(1)表达的是“嘲讽”:
(2)表达的是“威胁”:
(1)这篇文章是写得好,好得连作者自己都看不懂。
(2)他指着举报自己的人说:
“你的举报信写得好,我们走着瞧!
”
20.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两个小题。
(6分)
高二语文开设了唐诗宋词选修课,同学们纷纷成立不同专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研修唐诗宋词。
(1)假如你是某个小组的组员,你将从哪个方面对唐诗宋词进行探究?
请确定这个专题名称,不超过15字。
(2分)
(2)模块学习结束了,各小组都提交了研究报告。
学校要出版一本唐诗宋词研究性学习成果集,请你为该成果集写一篇小序,简介有关内容,评述出版意义。
150字以内。
(4分)
六、(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水从高原流下,由西向东,渤海的一条鱼逆流而上。
它冲过浅滩,划过急流,越过了湖泊中层层的渔网,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
它不停地游,最后穿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
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
“它逆行了那么长,那么久,这是一条勇敢的鱼。
”一位年轻人说。
“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方向,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一位老者说。
冰川中有鱼,生活中有你,你是否也想成为冰川中的那条鱼呢?
请以“精神与方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标题自拟,文体自选,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
2007年高考语文综合训练(9)参考答案
1.C(A.quànquánquánquānB.xùxǐxùxūC.pīpípìpǐD.chìchīchíchí)
2.D(“忍俊不禁”意为忍不住笑,这里可以用“忍无可忍的”。
“不容置喙”意为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而句子要强调的是“事实真实可信”,应为“不容置疑”。
“不以为然”意为不认为正确,从句意来看,“他”是认为孩子的毛病无伤大雅,应改为“不以为意”。
ABC三项中的这三个成语皆不符合语境。
D项中“恒河沙数”是形容数量较多,像恒河的沙子一样。
D句正是描写夏夜繁星点点让人惬意的景象,符合语境。
)
3.C(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能力层级为D。
本文段所陈述对象是哲学以及哲学宗教、科学的关系。
据下文提示“信仰”并与之对应,第一空选填①;与上文“作出理由充足的回答”相应,第二空应选填③;第三空根据与全文照应——“宗教”在前、“科学”在后——应选填⑥。
)
4.C(A项,“坐谄事太子勇诛死”的意思是“谄媚地侍奉太子勇而获罪被杀”,“坐”有“犯罪”、“判罪”的意思。
B项“有令名”即有美名,“令”意为“美好”。
“为狱”,“为”动词,主管、执掌;“狱”法律、争讼之事。
C项,“请假”在这里是“请求(唐临)暂时代理县令”的意思,从后文唐临的行事可以看出。
“请假”是两个词,“假”当“代理”讲在文言中很常见。
《新唐书·列传三十八》这样记载此事:
“令移疾(称病),临悉纵归,与之约,如期还。
”看来,当时是县令称病,让唐临代理自己的职务,唐临便将轻囚们暂时放回家处理农事。
)
5.A(A项两个“且”都是副词,但前句意为“暂且”,后句意为“将要”。
B项中两个“也”都是助词,表判断的语气。
C项中两个“因”都是副词,意为“于是、就”。
D项中两个“以”连接两个句子,都是连词,意为“因为”。
)
6.B(“宽于待物”就是待人宽仁。
①写唐临放囚犯回家处理农事,③④写唐临不因小过处罚下人,都能说明他的“宽于待物”。
而②是表现唐临的政绩,⑤⑥是表现唐临明于断狱。
)
7.D(A项在第一段中可找到依据:
“临召囚悉令归家耕地,与之约,令归系所。
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
B项的依据是高宗对唐临说的一席话。
C项,选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唐临的为人:
第一段主要表现他为政宽仁和勇于任事,第二段主要表现他生活简朴、宽以待人,第三段主要表现他明于断狱。
D项,错误有三处:
文中没有表现唐临的刚正不阿;尽管唐临晚年遭贬,但其一生还算得上“功高位尊”、极尽荣华;作者的态度十分客观,“对其功高赏薄、晚年被贬的遭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文中没有根据。
)
8.
(1)①(万泉)县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请求(暂且)放他们出狱,县令不允许。
(大意1分。
“会”1分,“出”1分)
②治国的关键在于刑律,刑律严酷,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刑律宽疏,就控制不住犯罪,一定要使(它)宽严适度,才合乎我的心意啊。
(大意1分,“失罪”1分,“折中”1分)
(2)郑子产有疾/谓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每对4处得1分)
如果换成标点,如下:
郑子产有疾,谓大叔曰:
“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