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摄影曝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9224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摄影曝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三章摄影曝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三章摄影曝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三章摄影曝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三章摄影曝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摄影曝光.docx

《第三章摄影曝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摄影曝光.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摄影曝光.docx

第三章摄影曝光

第三章摄影曝光

一定义:

相机上光圈与快门同时配合使用,使感光器件感光的过程,就叫曝光。

二曝光的作用:

1.调节感光器件的曝光量:

曝光量在摄影学上是指:

光照度与进光时间的乘积(光照度用光圈调节,进光时间用快门速度调节)。

正常的曝光量,像片才能显示正常的亮度/颜色(饱和度)反差/对比度等摄影要素

2.有关影像的清晰度:

1)曝光量过多、过少都会影响成像的清晰度;

2)曝光量准确,手持相机时,快门速度过慢,也会影响影像清晰度;

3)曝光量准确,光圈过大,摄距过小时,也会影响影像清晰度。

4)数码相机的曝光程序方式比较多,为保证像片的清晰度,提倡使用光圈优先或手动程序(光线不足时,可造当提高1SO)

3.曝光量与影像密度的关系:

曝光量越多,产生影像密度就越多。

其结果是:

压缩了景物亮部的密度间距(亮部的层次减少);反之;曝光量越少,产生影像密度就越少。

其结果是:

压缩了景物暗部的密度间距(暗部的层次减少)。

数码相机的宽容度小,一定要曝光正常,但最忌曝光过多。

在数码摄影中曝光明显不足或过渡(特别是曝光过渡)对影像层次的影响更为明显。

二.影响摄影曝光的因素:

一)光线的强度:

1.照明光源的强弱。

摄影光源较多,这里以自然光为例加以说明。

1)一年四季和每天的不同时间,太阳光到达地表的强度是不一样的。

夏季太阳照度是冬季的四倍;是春、秋季的两倍;中午的照度比早晚最大可差10倍以上;

2)天气阴晴的变化:

晴天时,天空有无云彩、有无云遮日、云层厚薄的变化,照度都有很大的不同,照度相差1---10倍不等;

3)地理位置的变化:

我国南北方在同一时间内,曝光量可差1—2级。

4)海拔高度对曝光量的影响:

海拔每增加3000m,曝光量要减少1--2级

2.光源照射方向的影响:

顺光---侧光---逆光-------曝光量相差一倍。

3.光源距离被摄体远近的影响室内摄影影响最为明显。

4.是否使用滤光片:

如使用滤光片,可根据滤光片因数增加曝光量。

二)光圈和快门的准确性:

光圈和快门的准确性的是否正确,对曝光量将产生明显的影响。

三)防止数码像片噪点的产生

在使用数码相机时,高感光度(光线越暗,噪点越明显)与慢快门(一般来说快门速度慢于10秒)都容易产生噪点,这点要严格注意,有些数码相机中有噪点消减功能,要注意使用数码相机的这个设置。

三.曝光量的估算:

一)自然光的曝光量估算:

1/125S

天气情况强烈阳光薄云多(厚)云阴天或晴天阴影下

光圈f/16f/11f/8f/5.6

说明:

①此表仅适宜于顺光的曝光参考,侧光、逆光应适当调整光圈;

②薄云:

能产生明显的投落阴影;

③多(厚云):

投落阴影极淡;

④重阴天应适当开大光圈1级以上;

⑤此表仅适宜于日出后2小时至日落前2小时;

⑥此表仅适宜于春、秋季。

夏缩、冬增一级光圈。

二)摄影曝光中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使用相机的”测光方式:

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数码相机的不同测光方法,将对数码像片产生不同的效果。

特别是点测光,对背景反差很大时,对表现被摄主体有特殊的效果,比如人像摄影等。

而背景反差一般时,如果对被摄主体没有特殊的要求,多区域评价与平均测光都可以使用。

一般情况下,多区域评价测光要比平均测光要好,如果相机有中央重点测光也可以选用。

2.正确使用相机的测光:

1)拍摄风景时,有时天空亮度特别高,使用测光时,一定要兼顾天空和地面(测光时,相机可向下倾斜)。

2)正确使用相机的AE锁定功能3)学会使用曝光补偿功能(EV值)3使用“包围曝光法”拍摄像片

一.谈谈曝光量过多与过少

对影象的影响

二.谈谈影响曝光量的因素

第四章彩色摄影知识

第一节彩色摄影原理

一.颜色的性质:

颜色的性质由明度、色别、饱和度来描述

明度:

指颜色的明亮程度。

它表明物体反光能力的强弱不同。

在同一色别内也存在明度的差异。

色相:

指彩色的类别。

它取决于物体选择性反射光谱的主波长。

饱和度:

指颜色纯洁的程度。

或者说是表示彩色的浓淡程度。

一般来说:

色彩越鲜艳,说明饱和度就越大。

可见光光谱中的各种色光(红----紫)是最饱和的彩色。

二.加色法与减色法:

人对光的感应靠眼睛。

人的眼睛视觉细胞分为两个:

柱状细胞和锥状细胞。

柱状细胞:

感光度高,能区分光的强弱,能在弱光下工作,但不能区分光的颜色;

锥状细胞:

能区分光的颜色,但对光不敏感,只能在较强的光线下工作,因此光线很弱时,人眼不易区分各种颜色。

1.颜色相加原理(加色法---色光混合,其结果是光线亮度的加强)

1)三原色等量相加得白色光(消色);

2)两原色等量相加得补色光(黄、品、青为补色光);

3)两色等量相加得消色(白色)时,两色光称互补色光(兰与黄、绿与品、红与青);

4)任意两补色光等量相加得原色光(黄与品、黄与青、品与青);

5)非互补色光不等量相加得两者的中间色(兰多+红少=紫、绿多+红少=黄绿)

应用:

电视原理/CCD中的分色滤色片(sRGB)

2.颜色相减原理(减色法---从白光中减去加色法的原色光,其结果是光线亮度的减弱):

1)从白光中减去一种原色光,呈现加色法的补色光。

a.某一颜色(或单个染料)的存在时;

b.白光通过某一颜色(加色法的补色光)的滤光片时;

这两种情况都属于从白光中减去某一加色法的原色光的方法。

2)从白光中减去两种加色法的原色光,呈现加色法的原色光.

相当于减色法两原色叠合,或不同的染料并列—如网点印刷;黄+品=红

黄+青=绿品+青=兰

3)从白光中减去三种加色法的原色光:

呈现黑色相当于减色法三原色叠合

应用:

彩色负片摄影、颜料调配、彩色印刷等。

第二节彩色片的拍摄

 

二.色温平衡性:

色温的平衡性是指:

感光器件对光源色温的要求。

感光器件的平衡色温为5000k-5500K,光源色温高,照片偏兰;光源色温低,照片偏红;也就是说在5000k-5500K时拍摄像片,能反应物体的真实颜色。

一般来讲:

光源色温误差±1000K时,所产生的偏色,在数码像片的扩印时能比较容易地予以校正。

三.拍摄中注意的问题:

1.在自然光下拍摄时,应根据太阳变化的情况利用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功能或手动设置具体的色温(2500k-10000k)或手动设置白平衡或微调白平衡。

(单反数码相机一般都有这个功能)进行摄影;

2.彩色反转片因可直接作幻灯片,对拍摄的色温要求很高,因此在拍摄时应特别注意;

(夏天的晴天阴影下色温可达8000k)

3.混合光源的影响。

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光源的混合光源同时照射被摄体。

比如:

舞台摄影。

这种光源照射时,一定要使用闪光灯,进行足够的补光。

尽管如此,色彩很难还原正常;(但也不要求色彩正常)

4.日光灯下摄影:

又称荧光灯下摄影。

这种光源最大的特点是:

光线色温高且相当不稳定;而且光谱成份复杂。

摄影时,往往容易偏兰或兰绿色,因此尽量避免使用这种光源作主光进行摄影。

一.了解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原理

二.了解色温对影像的影响

1.3照相机的调节装置:

一.光圈:

即相对口径。

用“F”表示。

相邻光圈进光照度相差一倍。

作用:

一)调节进光照度;

二)影响景深;

三)影响成像质量。

二.快门速度:

(快门时间)

一)标记:

30---1/4000-8000秒.低档数码相机采用电子快门,中高档数级是电子快门与机械快门相结合,专业级的都可以手动控制光圈与快门速度,消费型数码相机大多是自动控制光圈和快门速度.

二)光学相机的快门种类:

1.中心快门(叶片快门,镜间快门,平视取景的相机上使用)最快1/500秒,一般为1/300秒(消费型数码相机也使用这种快门)

2.焦平面快门(帘幕式快门)

单反相机(含数码相机)使用使用这种快门分为

横向(橡胶布制成。

闪光同步速度1/45—1/60秒;

纵向(钛合金材料制成。

闪光同步速度1/60—250秒。

消费型数码相机的闪光同步速度可达1/1000秒,而单反数码相机的闪光同步速度一般为1/200或1/250秒.

3.作用:

①控制进光的时间;②影响成像的清晰度。

三.光学相机的聚焦(调焦)装置:

检查景物在底片上成像清晰度的装置。

一)标记:

如50mm镜头的注记。

m(米)无穷远105321.510.6米。

二)聚焦装置的类型:

1.磨砂玻璃式2.双像重影式3.截影式4.环带棱镜式(发亮焦距不准)。

双像重影式装在平视取景的相机上;其它三种聚焦方式一般的135相机上都同时存在。

数码相机的调焦方式

通常数码相机有多种对焦方式,分别是自动对焦、手动对焦、多重对焦方式和全息自动对焦四种方式。

  数码相机都有自动聚焦功能,自动聚焦,也叫智能电子选择模式.

一)自动对焦:

目前一般的数码相机,是相机发射一种红外线,根据被摄体的反射时间,来确定被摄体的距离,通过伸缩镜头,实现自动对焦。

这种自动对焦方式——直接、速度快、容易实现、成本低,称主动式.但这种方式有时候会出错(相机和被摄体之间有其它东西,如玻璃时就无法实现自动对焦,或者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精度也差),这种方式,实际就是测距,并不通过镜头的实际成像判断是否正确结焦,所以又称为非TTL式。

如今高档的相机一般已经不使用这种方式。

使用被动式自动对焦,也就是根据镜头的实际成像判断是否正确结焦,判断的依据一般是反差检测式,具体原理相当复杂。

因为这种方式是通过镜头成像实现的,故称为TTL自动对焦。

这种自动对焦方式基于镜头成像实现,因此对焦精度高,出现差错的比率低,但技术复杂,对焦速度较慢(采用超声波马达的高级自动对焦镜头除外),成本也较高。

二)手动对焦:

手动对焦,它是通过手工转动对焦环来调节相机镜头的伸缩,从而使拍摄出来的照片清晰的一种对焦方式,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人眼对对焦屏上的影像的判别以及拍摄者的熟练程度甚至拍摄者的视力。

现在的准专业及专业数码相机,单反数码相机都设有手动对焦的功能,以配合不同的拍摄需要。

三)多重对焦:

很多数码相机都有多点对焦功能,或者叫区域对焦功能。

当对焦中心不设置在图片中心的时候,可以使用多点对焦,或者叫多重对焦。

除了设置对焦点的位置,还可以设定对焦范围,这样,用户可拍摄不同效果的图片。

常见的多点对焦为5点,7点和9点对焦。

四)全息自动对焦

全息自动对焦功能(HologramAF),是索尼数码相机独有的功能,也是一种崭新自动对焦光学系统,采用先进激光全息摄影技术,利用激光点检测拍摄主体的边缘,就算在黑暗的环境亦能拍摄准确对焦的照片,有效拍摄距离达4.5米

四:

景深:

一)定义:

被摄景物聚焦点的前后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的范围.

二)标注:

标准镜头一般标注在光圈环与聚焦环中间,固定不动.

三)影响景深的因素:

1.镜头焦距长短;

2.光圈大小;

3.摄影距离。

第二节电子照相机使用常识

一.电子照相机的性能:

电子照相机主要包括自动曝光(AE)、自动调焦(AF)、自动闪光、自动显示拍摄情况等。

(光学相机与数码相机都具有这种性能)

一)自动相机的自动曝光的原理:

自动曝光相机中的电子线路,得到两种信息“①感光度信息;②被摄物体反射光能量信息”后。

相机就自动调节光圈与快门的组合方式,完成曝光的过程,称为自动曝光。

1.感光度的调定:

①手动调定ISO;②相机自动调定。

DX编码。

2.被摄物体反射光能量的测定:

①外测光:

是平均测光。

装在平视取景的普及型相机上,如风凰205型相机(a.镜头筒上;b.镜头上方的机身上)。

特点:

a.量测被摄范围内的平均亮度;b.成像视角与取景视角不一致。

一般来讲,成像视角小于取景视角,因此存在一定的曝光误差。

②内测光:

是中央重点测光(TTL)。

装在单镜头反光相机上,如海鸥DF—300相机。

测光器件一般装置在:

五棱镜附近或反光镜背面或机身底部或焦平面前侧附近等位置。

测量的范围时是:

画面正中心的一定面积。

特点:

量测的是被摄范围中心部位的平均亮度,因此这种测光方式往往有助于获得主要景物的自动曝光效果.

数码相机的测光方式

一多区域评价测光(类似多重测光)  

这是大多数数码相机拍摄时自动默认的测光模式。

在拍摄过程中,数码相机的自动测光系统将整个画面分成多个区域,但划分的形状、方式,因相机而异。

在区域划分之后,测光系统再根据参照主体的画面位置,决定每个区域的测光加权比重,全部衡量后,决定最终的曝光值。

这种测光模式更多考虑的是画面的整体曝光,尽量让画面中大部分物体达到较好的曝光效果。

如果拍摄对象有强烈影调对比时,这种曝光模式的效果并不理想. 适用拍摄用途:

团体照片,家庭合影,一般的风景照片等。

二中央重点式测光

这种测光模式测光偏重中央,努力做到以中央物象为测光对象。

但与此同时其余画面给以平均测光。

具体的中央面积要达到多少,不同的相机而有所不同。

中央重点式测光可以理解成既需要表现画面主体,同时又兼顾到整体曝光量的一种变通的方式。

与多区域评价测光相比,它开始关注突出画面主体,但又不放弃对周围环境的适当表现。

适用拍摄用途:

个人旅游照片,特殊风景照片等。

三点测光

  测光区域限定于画面中央的位置,这样使得画面中央最主要表现对象部分,所需曝光量更加准确无误。

通常能获取准确的曝光数据。

比如在拍摄逆光摄影作品时,点测光独特的测光模式就能为提高被摄体的质感,增强视觉冲击力.  

适用拍摄用途:

舞台摄影,个人艺术照,新闻特写照片等。

四多重测光

多重测光模式把影像分为49个区域,并对每一个区域进行测光,然后加权平均,使拍摄的整个画面的影像获得均衡的曝光

五平均测光

对整个画面进行平均测光,对不同的景物,曝光量通常不变,拍摄风景时,非常有效.但拍摄对象如果有强烈的影调对比时,这种测光方式效果不好

一般情况下

测光模式是指针对测光面积不同大小而定的

中央重点:

测光面积为3-12%左右平均测光:

测光面积为75%以上多重测光:

把整个测光区域划分为分为49个区域,然后加权平均,测算。

另外佳能相机可以对画面中的人脸进行自动识别。

该技术通常可以支持同一画面

下的人脸。

脸部优先,在对脸部进行

自动对焦的同时,而且还可以优先对人

脸进行自动曝光,这在逆光拍摄情况下,

表现得更为突出.

二)自动曝光模式:

(数码相机都有这种曝光模式,下同)

1.光圈优先式

特点:

a.相机中的电子线路,根据感光度、景物的反光能量信息及光圈(人为设定)信息后,自动调节所需要的快门时间,完成自动曝光;b.快门速度是无级变化的,但快门时间的变化有一定的幅度范围。

2.快门优先式:

特点:

a.相机中的电子线路,根据感光度、景物的反光能量信息及快门时间信息(人为设定)后,自动调节所需要的光圈值,完成自动曝光;b.光圈值是无级变化的,但光圈值的变化有一定的幅度范围。

3.程序式

特点:

a.相机中的电子线路,根据感光度、景物的反光能量信息,自动调节所需要的光圈值与快门时间,完成自动曝光;b.光圈值与快门时间的设计组合有一定的范围(柯尼卡C35EF相机的快门速度为1/60S、1/125S、1/250S三档,光圈F2.8---F22七档,即21种曝光组合,根据光线变化情况,相机自动分别选择使用。

在数码相机上除了这些功能外,还有其它的曝光功能,比如:

1.手动曝光装置、2.自动曝光装置(所谓自动曝光,就是完全根据相机的默认自动设置进行自动曝光,不可能对曝光模式下的其它功能的进行人为调节,3.而数码相机上的程序式曝光是根据相机设置的程序进行曝光,但可以对曝光的过程进行修正,比如可以调整ISO\反差\曝光补偿等)、4.微距离摄影功能等。

4.三种自动曝光方式的比较:

光圈优先式:

人为可以控制景深,可取得高清晰度的像片,适宜静物摄影。

快门优先式:

人为可以控制快门速度,适宜动体摄影。

对像片的清晰度并没有过高的要求.

程序式:

不可以控制景深、快门速度与光圈,适宜一般(没有特殊要求)的普通摄影。

5.自动曝光补偿:

光学相机分两种方式:

a.自动曝光补偿(根据拍摄主体,可以在相机上调节自动曝光补偿的范围,一般有+2或-2级可供选择)数码相机可以通过调整EV值完成曝光补偿;EV值调整一般为b.自动曝光记忆补偿装置(AEL)如:

海鸥DF—300相机。

光学相机的程序式相机不具备这种装置.

三)自动闪光(手动闪光另述)

1)“内装式”闪光灯的自动闪光:

特点:

使用方便;但发光强度低(GN一般为10左右),近距离摄影有一定的作用,一般超过4m以后,闪光摄影的效果不佳。

(数码相机中的这个闪光灯一般都有防红眼功能,使用“内装式闪光灯的自动闪光时可以关掉防红眼功能)

2)“独立式”闪光灯的自动闪光:

①光圈优先式:

(同样使用数码相机)

把闪光灯上的“光圈值”调到与镜头相同的光圈值,由闪光灯控制发光强度,达到自动闪光的目的;

②快门优先式:

(同样使用数码相机)

把相机上的快门速度档调到“闪光同步档”,闪光灯发光时,由相机内的测光元件直接测定到达感光器件上的闪光能量,当达到正确的闪光曝光后,闪光灯自动熄灭,达到自动闪光的目的。

1.光圈与快门的作用?

2.影响景深的因素?

3.了解数码相机的调焦与测光方式

4.数码相机有哪几种自动曝光模式?

各有什么优缺点)

第三节数码相机的部件及其设置

一.数码相机的部件

1.镜头

镜头是相机的重要部件,不过消费型数码相机的镜头与单反数码相机的镜头还是很大的差别。

消费型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通常比较短,而且比较小,所以说消费型数码相机的成像质量比单反数码相机要差,价格也要低的多。

实际上焦距的长短与成像画面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

全幅单反数码相机的画面是24mm×36mm(面积为864平方毫米),而目前消费型数码相机中面积最大的才58平方毫米(两者面积相差14.9倍),因此在成像尺寸变小的情况下,即便使用较短的焦距(也就是小镜头),也能获得与传统相机同样的拍摄角度与拍摄范围。

所以数码相机的成像质量,一要看CCD器件的有效面积及像素,二要看数码相机的镜头质量。

所以在选配单反数码相机镜头时,要尽可能要选择名牌镜头,比如:

莱卡、蔡斯、施耐镜头。

当然包括原厂相机镜头。

比如:

佳能红圈L镜头

L是Luxury豪华的首字母,是佳能专业镜头的标志,在镜头外环有红色的圈。

(又叫佳能红圈镜头)和消费级镜头相比,L头带有研磨非球面镜片、UD(低色散)、SUD(超低色散)或者Fluorite(萤石)镜片,这些就使得镜头有出色的光学质量。

比一般通常镜头的质量也要优秀很多,价格也高很多,但成像质量非常优秀。

从上图可以看出:

消费型数码相机除了有一个光学变焦,还有一个“数码变焦”的功能。

1.光学变焦:

目前最高的光学变焦为12X(倍),这种长焦型相机对相机的整体素质要求比较高,所以目前能生产这种相机的厂家并不多。

(目前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比一般在3--12倍左右)。

变焦能力往往与镜头的长短与CCD的面积大小有关。

光学变焦是依靠光学镜头结构来实现变焦,,就是通过相机镜头内的镜片移动来放大与缩小需要拍摄的景物,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通常变焦倍数大者,适合用于望远拍摄。

但分辨率及画质会有所降低(比标准镜头的成像质量要稍差)(富士S9600,消费型900万像素,28----300mm+2倍数码变焦)

2.数码变焦它的工作方式类似于我们在电脑中将图像的某一部分进行放大,不同的是“数字变焦”是在拍摄过程中直接在CCD上完成的,将CCD影像感应器上的像素用插值算法将画面放大到整个画面。

所以说通过数码变焦,拍摄的景物虽然放大了,但图像的清晰度会有比较大的下降.所以,数码变焦必然会损耗掉影像的品质.

在使用消费类数码相机时,一般不提倡使用数码相机的长焦功能(更不提倡使用数码变焦功能)。

如果是距离不太远时,可以使用数码相机的长焦功能(比如:

肖像摄影时,这样可避免人像的变型)。

2.CCD(ChargeCoupleDevice电荷耦合器件)

CCD是利用微电子技术制成的表面光电器件,其工作原理是:

利用CCD上的光敏单元将光线转成电荷,从而形成对应于景物的电子图像。

数码相机中CCD光敏单元的多少,就可以决定一台数码相机的档次与性能,一般来说:

同类别的相机(消费与单反)像素越高,相机拍摄的文件就越大、像片就相对越清晰。

CCD的面积越大,捕获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噪比越低。

CCD的结构为三层

第一层是“微型镜头”,第二层是“分色滤色片”以及第三层“感光层”。

第一层“微型镜头”

数码相机成像的关键是在于其感光层,为了扩展CCD的采光率,必须扩展单一像素的受光面积。

但是提高采光率的办法也容易使画质下降。

这一层“微型镜头”就等于在感光层前面加上一副眼镜。

因此感光面积不再因为传感器的开口面积而决定,而改由微型镜片的表面积来决定。

第二层是“分色滤色片”

“分色滤色片”有两种类型

一是RGB原色分色法(加色法)

三原色分色法,由红、绿、蓝三种色光颜色组成,这种合成方法,自然界中所有的颜色几乎都可以让人类眼睛识别。

二是CMYK补色分色法(减色法),这是由四种颜色配合而成,他们分别是青(C)、品红(M)、黄(Y)、黑(K)。

在印刷业中,CMYK更为适用,但其调节出来的颜色不及RGB的多。

因此在数码相机一般不适用减色法

第三层:

感光层

CCD的第三层是“感光片”,这层主要是负责将穿过滤色层的光源转换成电子信号,并将信号传送到影像处理芯片,再将影像还原。

现在消费级数码相机的CCD主要有2/3英寸、1/1.8英寸、1/2.7英寸、1/3.2英寸四种。

CCD/CMOS尺寸越大,感光面积越大,成像效果越好。

比如:

1/1.8英寸的300万像素相机效果通常好于1/2.7英寸的400万像素相机(后者的感光面积只有前者的55%)。

而相同尺寸的CCD/CMOS面积中,增加像素固然是件好事,但这也会导致单个像素的感光面积缩小,有曝光不足的可能。

所以要保持图像质量,就必须保持在单个像素面积不减小的基础上,来增大CCD/CMOS的总面积。

感光器件的种类1.CCD

2.CMOS,3.FoveonX3

是2007年9月德国发布新

的图像传感器,分层感

光有几个主要的优势:

影像更鲜锐、色彩细节

增加,可以避免不必要

的纹状效应等。

4.LiveMos感光器件主

要是奥林巴斯在开发,

2006年.全新的LiveMOS

感光器相继现身在奥林

巴斯和松下的两款4:

画幅的数码单反,Live

Mos集CCD和CMOS的优点

于一身。

APS(介于胶片摄影系统和数码摄影系统之间,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产品。

)是能记录光学信息、数码信息的智能型胶卷。

APS设计了三种底片画幅(H、C、P):

 H型是满画幅,长宽比为16:

9

C型是在满画幅的左右两头各挡去一端,长宽比为3:

2(现在的单反数码相机多属这类)

 P型是满幅的上下两边各挡去一条,使画面长宽比例为3:

1,被称为全景模式。

适马SIGMADP1

消费型数码相

感光器件FOVEONX3

器件尺寸:

20.7×13.8毫米

最大像素数(万个)1445

有效像素数(万个)1406

2008年1月上市,价格5800元。

与当时的单反相机价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