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纺织产业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9134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苎麻纺织产业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苎麻纺织产业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苎麻纺织产业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苎麻纺织产业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苎麻纺织产业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苎麻纺织产业调研报告.docx

《苎麻纺织产业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苎麻纺织产业调研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苎麻纺织产业调研报告.docx

苎麻纺织产业调研报告

着力构造国内苎麻纺织产业中心

——某地区苎麻纺织产业集群发展情况汇报

2009年1月14日

某地区素有“苎麻之乡”的美誉。

苎麻产业是我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发展潜力巨大的特色产业。

一直以来,我区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某地的苎麻产业做成“全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目标,抢抓“中部崛起”、“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机遇,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效益为中心、坚持发展与环保并重、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并重、积极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全力推进苎麻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2008年“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论坛”上,我区苎麻纺织业被评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

一、苎麻纺织业的基本情况

某地发展苎麻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基础条件。

优越的地理环境,适合苎麻的种植和生长,能为苎麻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高品质原麻资源,目前全区苎麻种植面积达6万亩,其中高支优质苎麻面积2万亩,建有8个优质苎麻示范基地和7个优质苎麻繁育基地7个,其中,武汉科技学院在我区横沟桥镇杨畈村建苎麻生态种植园1000余亩,省农业厅建优质苎麻基地500亩。

成立农民苎麻生产合作组织3个,苎麻重点户90多个,其中超过20亩的苎麻大户25户,面积最大的超过200亩,品种以“中苎一号”、“湘苎三号”、“华苎四号”为当家品种,平均亩产250公斤。

目前我区拥有苎麻长纺3.5万锭,占全国的8%;短纺24.5万锭,占全国的50%;气流纺16664头;年耗苎麻精干麻2.5万吨以上,织布能力达到700万米,具有年产各类苎麻纱及麻棉混纺纱5万吨以上能力,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已形成了“苎麻种植—脱胶开松—纺纱—织布—印染整理—服装及成品加工”的苎麻纺织产业集群。

苎麻纺织产业集群产业链图

苎麻生态种植基地

苎麻专用生物肥

苎麻原料

回用80%

污泥干化造肥

污水处理中心

苎麻生物酶-化学脱胶

污水

苎麻精干麻

达一级标准排放

纺纱

织布

印染处理

服装及成品加工

主要产品有苎麻精干麻、苎麻开松麻、苎麻棉混纺本色纱线、亚麻棉混纺本色纱线、纯棉本色纱线、纯亚麻本色纱线、纯亚麻半漂湿纺纱、纯麻布、麻棉混纺布、交织布等10大系列80多种,同时也加大开发石油工装、医用卫生制品等产品生产开发力度。

在全国麻纺织行业综合排名中,我区的银泉维新纺织公司、天化麻业公司、精华纺织公司3家企业位居全国麻纺行业十强,其中银泉公司在2007年湖北省统计局调查资料显示,该公司居于中国经济普查麻纺织行业排头兵企业榜首;精华集团被中国纺织协会评为“2006-2007全国麻纺行业竞争力前十强企业”。

二、2008年苎麻纺织集群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市场主体增多。

至2008年底,全区苎麻纺织集群共有家企业,比上年净增家,增长%.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4家,比上年净增8家,增长31%。

集群内规模企业共实现产值亿元,增长,占某地区规模工业比重达到40%以上。

2、社会效益凸现。

2008年,我区麻农有1.75万户,使农民增收2.1亿元元。

在苎麻纺织企业上班人员达到1.3万人,比上年增加2000人,增长%,职工年均收入1.5万元。

3、经济效益提高。

2008年,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亿元,比上年净增亿元,增长%;该集群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6家(湖北银泉维新纺织公司、咸宁天化麻业公司、咸宁精华纺织公司、咸宁马桥纺织有限公司、咸宁向阳湖纺织有限公司、桂泉纺织),比上年增加1家。

共上交工商税收万元,比上年净增万元,增长%。

其中,税收过百万元企业由去年家增加到家,净增家。

4、固定投资增长。

2008年,固定资产原值达到9.2亿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亿元,同比增长。

精华天源纺织2万锭精纺、马桥10条汽流纺、苎麻脱胶中心等项目的建成投产,产生了较好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核心竞争力增强。

一是建立集群公共服务平台.我区联合武汉科技学院,建立了集技术研发、产品检测、培训、产品展示为一体的集群公共服务平台——湖北新农生态麻业有限公司,以此为平台,实施苎麻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科技示范项目,极大地满足了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需求。

二是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苎麻纺织集群内大部分企业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达到了国内先进技术水平。

其中龙头企业生产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如湖北银泉纺织有限公司投资1000多万港元引进了世界先进水平的8台日本产自动络筒机、倍捻设备、多股线设备等。

湖北精华集团公司投资5000多万元购进国际最先进的FA型系列纺纱设备,新上了精梳生产线,引进了德国赐来福自动络筒机、瑞士纱力拉纱线定型汽蒸机、新型转杯纺、新型剑杆织机。

三是大力争创精品名牌.我区精华公司的“白练”牌麻纱、天化公司的“天化”牌麻棉混纺纱、银泉的“泉宇”牌麻棉混纺纱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引进的洁丽雅公司生产的“洁丽雅”牌毛巾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同时,精华的“白练”、天化的“天化”商标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洁丽雅”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三、发展苎麻纺织集群的主要作法

(一)科学制定规划,明晰发展思路

1、科学制定规划。

为加快苎麻纺织产业的发展,咸宁市召开了专门的苎麻纺织产业工作会,研究苎麻纺织产业发展规划,并制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苎麻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某地区委区政府一直以来把苎麻纺织产业作为我区的“第一大产业”,从制定和完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入手,先后制订出台了《某地区苎麻产业化发展实施计划》和《某地苎麻纺织产业发展规划》,从苎麻的种植到加工,从技术开发到环境保护,有步骤、有目标地推动我区苎麻产业集群稳步向前发展,为集群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规划基础。

《某地苎麻纺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苎麻纺织产业的近期目标是从2007年起,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现有苎麻种植面积、原麻产量、纺织加工能力实现翻一番,即全区苎麻种植面积扩展到50万亩,优质品种率达到70%以上;年产原麻9万吨左右;形成50万锭纺纱能力;织布、印染初具规模,服装、家纺制品有所突破,年纺织加工总产值达到50亿元;远期目标是经过5-8年努力,到2015年全区苎麻加工纺纱能力、实现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00万锭和100亿元,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发展的苎麻产业格局,苎麻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步入全国乃至世界先进行列。

2、强化发展措施。

为实现发展规划,近年来,某地区抓住县域经济发展的各种机遇,通过“政府支持、企业带动、业主投资”的方式,促进苎麻产业做大做强,全力构建国内苎麻纺织产业中心。

一是成立了苎麻产业化领导小组,制定了苎麻产业发展规划,依托本区苎麻产业资源,面向市场,依靠科技,积极推进苎麻产业发展。

二是大力推广优良品种,采取财政补贴方式,为农民提供优质苎麻良种,建立了科技示范户和科技联系点,组织有关苎麻专家“科技三下乡”,指导农民种麻。

三是采取设备退税、贷款贴息、专项补贴等经济手段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四是加强科技研发。

依托“一园四厂”,搭建了公共服务平台。

同时,建立了与武汉科技学院的长期稳定高效的技术合作联系。

五是实施“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较好地解决分散农户经营与大市场的联接问题。

六是在某地经济开发区建设苎麻脱胶和污水处理中心,有效地解决了苎麻精干麻生产供应和污水集中处理,促进了苎麻产业集群清洁化生产。

七是提高产业关联度。

在大力发展苎麻产业集群的同时,催生一大批围绕苎麻和苎麻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的中小企业。

如马桥纺织主要生产坯布;桂泉纺织主要生产麻棉混纺;华欣制衣主要生产麻、棉制品服装等等。

在苎麻产业链不断拉长拉粗的基础上,带动一批非苎麻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如农业、运输业、仓储业、商业和房地产业等等。

(二)加强组织领导,推动贯彻实施

1、组建工作专班。

为了进一步加大促进苎麻产业集群发展的工作力度,及时协调解决苎麻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大做强苎麻产业集群,2007年4月30日,咸宁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成立促进咸宁市苎麻产业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咸办文[2007]23号),成立了以市委书记黄楚平同志为组长的“促进咸宁市苎麻产业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苎麻产业管理和协调工作。

2007年年初,我区成立了“苎麻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中共咸宁市某地区委办公室咸办文[2007]24号),以区长谭海华同志为组长,并在区农业局设立了苎麻产业发展办公室,明确了一名区政府党组成员主抓苎麻发展工作,并从区委办、农办、农业局、经济局抽调得力干部充实苎麻产业发展办公室,专职负责苎麻产业发展工作的协调与服务。

有关乡镇也相继成立了苎麻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全区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2、明确部门责任。

我区的有关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和协作,明确各自职责。

区农业局负责优质苎麻基地建设,推广优质品种,搞好技术指导;区农机局负责苎麻剥打机械推广,确保剥打机械安全运行;区经济商务局负责各企业之间的协调服务,分析产业走势,研究产业热点问题,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区财政局、区发改局、区国土局、区环保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等相关单位从专项经费落实、项目申报、税费减免等方面全力支持苎麻产业发展。

双溪、横沟、马桥、向阳湖、官埠、贺胜等乡镇抓好当地苎麻产业的发展,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各项扶持政策。

3、及时报送信息。

我区严格按省委省政府要求,积极向省经委、省统计局等相关部门报送苎麻产业集群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详细资料。

月报、季报、年报和临时报等工作,均能按时、高质量完成.

4、发挥协会作用。

我区于2007年成立了行业自律性的协会组织“苎麻纺织企业行业协会”,形成了与专业职能部门功能互补的有利局面。

协会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协助各级各部门制定了苎麻纺织产业发展政策;加强了集群内企业协作力度,加大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力度,帮助各会员单位形成协作配套关系;协调了部分企业间存在的矛盾和纠纷,规范了行业行为,防止了无序、恶性竞争。

(三)发挥政策优势,扶持产业壮大。

我区充分运用各级有关投资创业的鼓励政策、优惠政策、扶持政策,对现有骨干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项目等,每年选择一至二个重点给予倾斜支持。

同时,在引进外地资金、激活民间资本的基础上,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开发资金、技术改造贴息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资金、产业集群发展资金、外经贸促进资金等,引导和支持麻纺企业发展壮大。

1、采取财政补贴方式,大力推广优良品种。

2007年,我区以《中共咸宁市某地区委办公室专题会议纪要[2007]第4号文》文件形式,制定了“对发展优良品种的麻农一律给予补贴”的优惠政策。

一是继续对麻农进行资金补贴。

区政府预算拿出200万元对发展优质苎麻的麻农进行直接补贴。

对发展优质苎麻5亩以上的大户,每亩补贴300元(会议纪要规定是每亩补贴200元,实际上达到300元);5亩以下的,每亩补贴240元。

同时,对2006年发展的优质苎麻,每亩追加补贴30—50元。

二是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

凡发展优质苎麻5亩以上的农户,由政府组织麻农与企业签订收购合同,确保原麻出售价不低于7元/公斤。

市场价格高时,麻农随行就市出售原麻;市场价格走低时,麻纺企业实行保护价收购,其中企业按照6元/公斤收购,差价部分由政府补贴。

三是鼓励麻农对低产劣质麻园进行更新改造。

我区对改造的麻园,区政府免费提供种苗,并给予一定的补贴。

四是抓好技术服务。

区农业局、区科技局成立了技术服务专班,组织技术骨干深入到村组抓培训,到田间作指导。

全区多次举办大型培训活动,培训麻农3000人次,编印了《苎麻种植五十问》,并确保每个麻农人手一册。

五是加快苎麻剥打机械推广。

为减轻麻农劳动强度,我区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到周边县市及四川、重庆等地考察,引进安全、高效的苎麻剥打机械,并安排了5万元专项资金,在重庆购回了20台剥麻机,无偿提供给苎麻种植大户,到目前为止,全区已有剥麻机50台。

2、采取技改贴息等方式,扶持麻纺企业发展壮大。

为促进企业运用现代先进苎麻加工技术,推动苎麻加工业发展壮大,区政府出台支持措施,鼓励企业更新改造,扩大生产规模。

我区《鼓励在某地区投资创业的优惠政策》(某地政发[2007]23号)明确规定,对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在18个月内投产的,由区财政负担其银行贷款利息。

近年来,区财政仅负担精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一家的固定资产投资技改贴息就达到900多万元,精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的产值和利润翻了一番多。

区科技部门在苎麻龙头企业设立技术创新中心,每个中心每年完成2-3个新品种、新技术研发,资助5-50万元经费投入,开展技术培训、科技人员奖励、申报专利、技术开发、购置剥麻机补贴。

区经济局也积极向上争取产业集群发展资金,支持麻纺企业发展壮大。

3、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环境。

2004年我区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围绕“工商注册登记”、“项目审批”、“税收征管”、“基础建设”等审批服务主线,将发改委、规划局、国土局、工商局、商务局、环保局等职能部门集中到中心,实行“一条龙办公”、“流水线作业”,行政效能大大提升。

同时,我们在征地、办证、供电、供水等服务项目上给予集群内企业和项目优惠和支持,做到引进一批、奖励一批、带动一批。

给投资客商发放“绿卡”,推行服务承诺制、项目手续全程代办制及落实“企业宁静生产日制度”,对大项目实行领导分包负责,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尊商”的良好发展环境。

大力倡导讲诚守信的社会理念,深入开展“守信光荣、失信可耻”活动,形成了讲求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企业一致反应发展环境良好,未出现投诉情况。

(四)搭建服务平台,完善发展机构。

我区积极鼓励引导苎麻龙头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同打造集产品开发与研究、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培训与教育、电子商务与信息化、专业市场与现代物流于一身的产业集群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了产业升级,提高了产业整体竞争力。

同时,我区建立了集技术研发、产品检测、培训、产品展示为一体的集群公共服务平台——湖北新农生态麻业有限公司,采用一园四厂模式,租地5000亩建苎麻种植园、征地500亩建苎麻脱胶厂、污泥制肥厂、饲料加工厂、食用菌厂,实施苎麻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科技示范项目,对集群内企业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是我区苎麻产业集群的研发中心、检测检验中心和培训中心,极大地满足了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需求。

某地区科技局成立了苎麻纺织产业技术服务中心、某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向企业提供科技信息、科技政策服务,指导企业申报科技项目,搭建企业、院所和科技部门之间的桥梁,为麻纺企业做强做大提供全方位的中介配套服务。

某地精华纺织集团也成立了苎麻科技创新中心,设有专门的实验室和产品开发中心,专业从事苎麻种植和加工方面的研究。

(五)加快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

1、龙头企业向某地经济开发区集聚发展。

我区从2005年初开始建立某地经济开发区,边建设边引导苎麻纺织产业集群内企业向园区集中。

2008年6月,开发区经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管经济开发区,总规划40平方公里。

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于2005年初正式启动,四年来,已累计投入开发资金2亿元,开发土地3平方公里,园区内主干道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周边建有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2座,长江引水主管网贯穿园区,基本实现了路通、电通、水通、电视电话通、网通和土地平整等“五通一平”。

目前,我区在经济开发区内建立占地2平方公里的苎麻产业园,以天源纺织和苎麻脱胶中心为核心,已有七家苎麻企业(湖北天源纺织有限公司、某地区苎麻脱胶中心项目、某地区赣泉纺织有限公司、湖北银泉维新纺织有限公司、咸宁市桂泉纺织有限公司、咸宁市向阳湖纺织有限公司、湖北天化麻业股份有限公司)进入园区,总投资11.4亿元,已建成项目六家,已投资8.1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76亿元,税收3709万元,解决劳动力4015人。

2、建立双溪纺织工业小区。

我们在某地区双溪桥镇征地1000亩,统一规划建设高标准的苎麻纺织工业园。

目前以精华纺织公司为龙头,已经有精亚、精佳、天成、宏发、智强等6家苎麻加工企业进入园区,同时还有3家企业正在征地入园。

(六)加大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后劲

1、发挥产业优势,延伸产业链条。

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我区苎麻纺织产业现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主要产品包括麻纱、麻棉混纺纱线、亚麻纱、坯布等10大系列80多个品种。

但优质精纺纱的比重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面料、服装等利润高的终端产品还较少,这是我们的劣势,但也为我们延伸产业链提供了发展空间。

一是切实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

我们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

如精华公司积极开发纯麻60支、80支、100支等高支新产品,并开发色纺、湿纺、色纱、色织,以满足欧洲新的市场需求,同时开发亚麻60支、亚麻棉40支、50支新产品,全面提升了企业综合竞争力。

二是大力延伸产业链条。

在保持麻纱现有国际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我区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发展纱线染色及后整理加工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加速坯布、无纺布和印染工业的发展,开发时装、针织品、麻毯等麻棉纺织品;积极开发服装服饰等终端产品,扩大石油工装、劳保产品的生产规模,从而使我区形成较强的纺织半成品、成品加工生产能力。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我们依托雄厚的苎麻产业基础,抓住沿海纺织产业由向内地转移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面料、服装等利润高的终端产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近年来,陆续引进了20多个苎麻纺织项目。

如浮山六合大纺织、天圣制衣、宝阳棉制品有限公司等均已成长为规模企业。

2、发挥技术优势,加快技术改造。

为了提高苎麻纱及麻棉混纺产品的质量、档次、生产规模,我区积极引导麻纺企业加速用高新技术改造现有装备。

如精华纺织近年来在省、市、区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公司不断加大高科技的投入,引进目前国际、国内最先进的精梳机、高速并条机、自动络筒机、纱线定型汽蒸机、新型转杯纺机等高新技术设备来改造传统纺织业,整个设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3、大力推广清洁生产。

区政府投资6000万元,在某地经济开发区苎麻产业园征地127亩,建成一个年产3万吨精干麻的苎麻脱胶中心和日处理污水1万吨的脱胶污水处理厂,组织某地已关停的12家脱胶厂及全市相关企业向“中心”集中,实现全流程清洁生产,从而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提高综合效益,实现了产业集群的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深入实施“精品名牌战略”。

为了提高苎麻产品的附加值,引导企业规范、持续、高效发展,我区着力培育在国际、国内具有相当知名度的自主品牌,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每年在全区的三级干部会上,我们都要对当年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的企业予以重奖,从而极大鼓励企业争创精品名牌的积极性。

5、广泛推进“产学研”对接。

为了尽快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科技水平,我区充分利用“产学研”对接的有效机制和平台,走“借鸡生蛋”“借力发展”的科技强企之路。

四届产学研对接,我区苎麻纺织产业集群共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个。

2006年在第二届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上,湖北天化麻业股份公司与武汉科技学院签约“苎麻攻关”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项目已完工,企业年新增销售收入2000万元,税收60万元;2007年在第三届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上,湖北天化麻业股份公司与武汉科技学院签约“高性能麻纺产品及其加工工艺研究”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目前项目已完工,企业年新增销售收入8500万元,税收700万元;2008年在第四届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上,湖北精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与武汉科技学院签约合作开发“苎麻精梳新技术与亚麻湿纺细纱机生产竹节纱工艺技术”,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预计新增年销售收入3500万元,税收350万元,利润150万元。

我区的苎麻纺织产业集群在省市领导和各级各部门地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区将继续把“苎麻产业”作为全区第一大产业,坚持在政策、资金、土地等工业发展要素上,予以重点倾斜,不断提高企业科技水平,开发新产品,打造更多的精品名牌,推动苎麻产业集群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把该产业打造成某地的区域品牌,成为国内苎麻纺织产业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