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品德与社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9079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下品德与社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一下品德与社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一下品德与社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一下品德与社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一下品德与社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下品德与社会.docx

《一下品德与社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下品德与社会.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下品德与社会.docx

一下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时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此为教学的主题理念,分析教材、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学期计划。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方针

(1)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从儿童的生活与经验出发,逐步拓展和提升儿童的社会经验。

(3)帮助学生在了解社会事实中发展道德品质、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

(4)创设社会生活情境,激励和引导儿童主动进行实践体验和社会探究。

(5)促进教师从“教教科书”向“用教科书教”的转变。

2、教科书的编写特色

(1)围绕学生在各阶段的社会性发展课题,有机整合多领域的知识,并凸显它们的德育价值。

(2)着力展现协作、创新和敬业的社会图景,强化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主体意识。

(3)直接面对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对某些较为复杂的问题的能力,增强德育的有效性。

(4)突出呈现探究、合作、对话、反思的知识建构过程,为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对话式教学提供范例。

(5)有机引入历史和地理的知识和视角,加强学生时空意识的形成,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的特征。

(6)充分利用图像符号的特殊功能,实现图像符号与文字符号的有机结合。

(7)保障教师和学生拥有联系实际生活开展拓展性学习的空间。

教材内容

单元1我的家单元2我居住的小区

1、我的家人1、老式弄堂

2、我家的故事2、新小区

3、大人的操心事3、新疆来的小燕

4、我家的生活习惯4、乡里乡亲

5、待客与做客5、我愿小区更文明

单元3我们的天地单元4我长大了

1、儿童的乐园1、成长的脚步

2、儿童的节日2、说说我自己

3、世界各国的儿童节3、我的成长纪念册

4、为了更多的儿童4、奔向新学年

三、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与家人之间的特殊联系,感受家庭的温暖,了解家庭生活的必要事务和活动,形成初步对家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了解家庭生活的变化,初步感受家庭与社会的联系,并为良好的家庭传统和风尚而自豪。

了解一些家庭生活的基本道德和待人接物的礼节,崇尚良好的家庭生活方式,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从物质环境和邻里关系两个角度,通过比较,来偶家自己的居住环境的特点,并注意到居住环境的多样性和居住环境的变化。

体会邻里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重要性,并学会与左邻右舍积极交往,和睦相处。

形成主动参与美化居住环境的初步意识,为建设良好的居住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社会实践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3、了解社会为儿童创设的一些主要设施、机构以及举办的各种活动,从中感受社会对孩子的关爱、期望和责任感,从而产生幸福感与感激之情。

在感受幸福的同时,能注意到其他需要帮助的儿童,对他们产生同情心,把他们看成拥有与自己同等权利的人,并愿意帮助他们。

4、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长辈所付出的心血,以及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和鼓励。

从表现自己成长的纪念物和照片以及从父母的讲述中,感受自己身体与心智两方面的变化,体验成长与进步的喜悦。

学会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对自己产生信心,愿意发挥自己的长处为集体做事,并能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和愿望。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逐步拓展和提升学生的社会经验。

2、创设社会生活情景,激励、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实践体验和社会探究。

五、学情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但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欠佳,如:

经常上课忘带书,对《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够重视等。

针对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今后要抓好学生的常规训练,设计好课前预习单、课后活动作业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六、教学进度表:

 

一年级第2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安排

教时

备注

1

3/2—3/6

第一单元导入图1我的家人1

2

2

3/9—3/13

我的家人2我家的故事1

2

3

3/16—3/20

我家的故事2大人的操心事1

2

4

3/23—3/27

大人的操心事2我家的生活习惯1

2

5

3/30—4/3

我家的生活习惯2待客与做客1

2

6

4/6—4/10

待客与做客2第二单元导入图1

2

7

4/13—4/17

老式弄堂12

2

8

4/20—4/24

新小区12

2

9

4/27—5/1

新疆来的小燕12

2

10

5/4—5/8

乡里乡亲12

2

11

5/11—5/15

我愿小区更文明12

2

12

5/18—5/22

第三单元导入图1儿童的乐园1

2

13

5/25—5/29

儿童的乐园2儿童的节日1

2

14

6/1—6/5

儿童的节日2世界各国的儿童节1

2

15

6/8—6/12

世界各国的儿童节2为了更多的儿童1

2

16

6/15—6/19

为了更多的儿童2第四单元导入图1

2

17

6/22—6/26

成长的脚步12

2

 

(一)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单元课题

第一单元我的家

课题

第一课我的家人

(1)

授课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知道对家人有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称呼(有时也因方言的不同而不一样)。

方法与技能

学会根据具体场合正确称呼家人。

能够画出具体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家庭树。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一家人生活的幸福。

重难点

重点:

学会根据具体场合正确称呼家人。

难点:

能够画出具体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家庭树。

学情分析

刚过完新年,孩子们和家人都聚在一起,吃了团圆饭,心里非常高兴,也很愿意和同学们分享快乐。

教学准备

1教师:

准备自己家庭的一张全家福。

2学生:

画一张全家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1、小朋友,在家里时,你们通常会和谁在一起?

过年过节时,家里又会有哪些人来呢?

(学生交流)

2、我们总是和自己的家人生活在一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自己的家,介绍自己的家人

3、揭示课题:

我的家人(板书)

二、介绍家人,了解称呼。

1、小朋友,我先来介绍一下我的家庭成员,课件展示我的全家福,进行介绍并插上1~2则有关家人的习惯性格等。

你们一定很想介绍自己的家人给大家认识吧,那就请你们来说一说吧。

(学生拿出照片来说一说)

2、学生拿着家庭照片介绍;教师板书家庭成员的称呼,每出现一个称呼,板书一次,并注不同叫法。

(板书: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意识地根据家庭树来写板书)

3、听了这些同学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人员,有些是三口之家,只有爸爸妈妈和你,还有些是五口之家,多了爷爷和奶奶,甚至还有更多人口的家庭。

4、你们的家庭不同,你们的老家也不同,各地有各地的方言,那么除了平时口头的不同叫法之外,各种称呼还有自己的书面语,谁能把这些书面语贴到相应的口头称呼旁边。

(学生贴,教师随机解释指导。

5、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爷爷——祖父,奶奶——祖母,外公——外祖父,外婆——外祖母,爸爸——父亲,妈妈——母亲

6、小结:

原来家人的称呼和书面语是不一样的,你们千万别搞错了。

虽然家人有这么多的称呼,但都表示同一种关系,那是因为我国地方大,并且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地方的叫法不一样,虽然各地方习惯各不相同,但无论有着怎样的叫法,大家对家人的爱是相同的。

7、

三.画家庭树,了解家庭关系。

1、那么家庭里的这么多的称呼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他们的血缘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2、请小朋友们先想一想你们自己是谁生出来的(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画上表示关系的三角)(板书)

3、请小朋友四人一小组讨论关系树的画法。

4、学生交流关系树的画法,其他同学评价是否正确,教师根据学生意见画出正确的关系树。

5、请小朋友画出自己家庭的关系树,可以写称呼、名字、画完后学生展示介绍。

(反思后可以以小组形式节省时间)

小结:

真好,我们小朋友很快了解了一个家庭中家人称呼之间的关系。

四总结升华,点出家人关系。

1、那么一家人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呢?

(学生交流)

2、对,亲密的血缘关系,这种关系使得我们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时相亲相爱,幸福美满,相信同学们一定也有同样的感受吧。

(板书:

相亲相爱)

 

作业设计

预学单:

1、回忆一下新年大餐的菜式。

2、和家人一起讨论过年的习俗有哪些。

板书设计

我的家人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相亲相爱

学会关心家人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单元课题

第一单元我的家

课题

第一课我的家人

(2)

授课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知道一家人之间有很多的相像之处。

方法与技能

观察自己一家在生活中的相像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一家人生活的幸福,学会关心家人。

重难点

重点:

知道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会有很多的相像之处。

难点:

知道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会有很多的相像之处。

学情分析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他们的家庭成员也是不尽相同的,很多孩子都很愿意和大家分享家里的各种有趣的故事。

教学准备

1教师:

自己制作一张家庭树并附上照片,家人称呼、书面语,称呼卡片。

2学生:

每位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的附上家庭成员头像照片的家庭树。

(可以是三口之家,也可以是大家庭)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一家人之间的各种称呼,以及这些称呼的不同叫法,还知道了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已经学会了画自己家的家庭树。

家庭树家家都有,老师家里也有一棵。

2、教师展示自己的家庭树并介绍家人。

3、学生仔细观察教师家庭树上的照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相像之处。

4、学生交流。

5、请小朋友上台展示自己的家庭树,并说出自己和家人之间相像的地方。

6.小结:

是啊,由于血缘关系,一家人在长相上总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有的像爸爸妈妈,有的像爷爷奶奶,还有的像姑姑舅舅。

除了在外貌长相上有相象的地方,一家人还有许多相象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找找还有哪些相象的地方。

7.

二.探讨问题,了解家人。

1.刚才小朋友们也都展示了自己的家庭树,并说出了自己和家人之间相像之处,那么除了在外貌上,小朋友们多多少少会像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那在其他方面呢,也会像他们吗?

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下面的几个问题,然后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以下的四个问题,教师随机指导在爱好、性格方面,一家人也会有很多相象的地方。

并解释爱好、性格的含义)

1)看到陌生人你会大胆地和他说话吗?

你的家人呢?

2)有人说你很喜欢说话吗?

别人又是怎么说你的家人的?

3)平时你做事是急匆匆的还是慢吞吞的呢?

你的家人又是怎么样的?

4)平时你喜欢干些什么,吃些什么?

家里人呢?

(学生交流)

2.刚才的交流中,哪些是爱好上的相象,哪些是性格上的相象?

3、小结:

一家人因为血缘关系生活在一起,又因为血缘关系,在外貌、爱好、性格等方面有很多相象的地方。

因为这种血缘,因为这种相象,我们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互相体谅。

三.总结拓展,点题深化。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对家人的各种称呼,知道了家人之间的关系,学会了画自己的家庭关系树,还知道了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总有许多相象的地方,相信小朋友们已经感受到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是多么的幸福,这种幸福需要家庭中每一个人都为其他人多想想,所以我们小朋友平时在家也要多关心家里人,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轻松一些。

(板书:

学会关心家人)

 

作业设计

预学单:

1、简单地画出家人的关系图。

2、说说和家人一起游玩过的地方。

板书设计

我的家人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大伯爸爸妈妈舅舅

堂姐我表哥

学会关心家人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单元课题

第一单元我的家

课题

第二课我家的故事

(1)

授课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了解自己的籍贯与家中的旧物,了解家庭生活的变化。

方法与技能

借助户口本、中国地图等工具探索家庭的经历与传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感知家庭生活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产生探究过去的兴趣。

重难点

重点:

了解家庭生活的变化。

难点:

1、“籍贯”与“出生地”两个概念的区别。

2、探索家庭的经历与传统,初步感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学校半年,相比学校而言,对家庭还是比较熟悉的,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的说出家庭有多少人,都做的什么工作。

教学准备

教师:

中国地图、家中以前常用的和现在常用的生活用品、提出“什么是幸福”、《我爱我的家》歌曲,多媒体课件。

学生:

1)了解自己的籍贯、向家人和长辈学学自己家乡话、把家乡和上海作比较更喜欢哪里。

2)收集家里的旧东西和老照片,从老照片中看看父母小时候的住房和生活环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欣赏《我爱我的家》歌曲,并想一想:

家为什么对孩子们很重要?

家里都有哪些人?

2、你的祖籍在哪里?

(山东)你出生在上海,那么为什么你的祖籍是山东呢?

3、揭示课题: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其中的奥秘吧!

我们来学习家中近几年的发展与转变。

二、翻翻资料,了解籍贯

1、(出示些家中常用的生活用品)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图中的生活用品的作用?

(学生交流)

2、归纳:

“出生地”和“籍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籍贯”就是爷爷出生和居住的地方。

3、课前老师请小朋友翻翻自己家里的户口本,了解一下自己的籍贯,现在请大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4、小朋友,既然我们都知道出生在上海,那为什么你的祖籍在山东呢?

这里蕴藏着每个家庭的一个个曲折离奇的故事。

小朋友爱听故事吗?

好,老师先让你们来听一听。

(放录音:

我爷爷出生在苏州……)

5、谁也来说说?

下面请小朋友用纸条写上自己的祖籍和自己的名字,准备一下,接着请小朋友来把它贴在中国地图上指出祖籍所在地,再说说你家的故事,好吗?

(学生交流,并在中国地图上指出祖籍所在地)

6、小结:

小朋友,你们发现了吗?

班级同学的祖籍分布在祖国各个地方,这说明了什么?

(a.很多家庭都有迁移的经历,家庭在随着迁移发生变

化;b.上海人中有很多都是从外地移民来的。

7、你们幸福吗?

让小朋友讨论下什么是幸福?

8、那么“为什么祖辈要离开原来生活的地方呢?

”(为了生存,为了工作,为了生活更美好……)

9、过渡:

小朋友,以前人们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

对,很苦,很贫穷,不信,请大家来看看以前用过的旧东西就知道了。

三、展示旧物,感受生活

1、学生交流旧物和纪念品(小朋友,课前老师让你们找一些家中的旧物和纪念品,来介绍一下好吗?

2、请家长老人介绍一样旧物,并作今昔对比9(如:

洗澡和洗脚用的木盆等)

3、请学生看以前用过的半导体在播音(今昔对比,如今已有复读机、录音机、音响、VCD,要知道那时候没有电视机、冰箱、空调等电器;收音机和缝纫机那时

曾是奶奶、外婆年轻时代珍贵的“大件”,有的还当作高档的嫁妆)

4、小结:

小朋友,通过今昔对比,你有什么感受呢?

(以前人们的生活不像现在这么幸福,要什么有什么,那时侯用的东西远不如现在这么高级,这说明时代在变化,给我们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内容的丰富。

我们由衷地感受到今天的生活真幸福啊!

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才是,才能对得起我们的祖辈创下的基业。

因此,我们现在应怎样呢?

对,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祖辈的创业精神,以此来报答祖辈的恩情,报效祖国与社会,为建设祖国出力。

四、总结拓展,激励探究

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了许多关于“我家的故事”,明白了家对小朋友们来说是很重要的道理,懂得了我们现在该怎么做了。

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还有许多故事和物品我们没来得及交流,更没来得及去挖掘、寻找,如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家人曾经得奖、立功、聪明能干的往事和优良传统,希望小朋友课后继续去探寻一些家里值得我们好好交流赞颂的往事和物品。

小朋友,有没有兴趣深入探究下去?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作业设计

 

我的家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我的出生地是______,我的籍贯是______,他们是(一样的、不一样的)。

我家有一件旧东西,它是_________,在它身上,发生过这样的故事:

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我家的故事

籍贯出生地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单元课题

第一单元我的家

课题

第二课我家的故事

(2)

授课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了解父母长辈为家庭、社会所作的努力和贡献,了解家庭的优良传统。

方法与技能

通过采访“最崇拜的人”了解家庭成员的优秀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父母长辈为家庭、社会所作的贡献能引以为豪。

重难点

重点:

了解父母长辈为家庭、社会所作的努力和贡献,了解家庭的优良传统。

难点:

大部分家庭不具有传家的手艺和显赫的功劳,对学生“自豪感”的形成有一定的困难。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能够了解到家庭中的成员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会对家庭成员产生崇拜感。

这节课,在原有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说一说,他们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教学准备

教师:

家里人所做的好人好事。

学生:

1)小采访:

在你家里,你最崇拜哪个长辈,你应该学习他哪一点。

2)收集父母长辈曾经获得的奖状、证书等到课堂中来展示。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上节课结束时老师请小朋友们课后作一个小采访,采访一下家庭中你最崇拜的人,了解一下他最让人觉得了不起的事情。

这节课老师首先说下老师家里人所做的好人好事。

之后小朋友互相讨论自己家里的光荣事迹(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2、听了小朋友们这么崇拜他们,听了他们这么多有趣的故事,老师非常好奇,你为什么崇拜他呢?

(学生交流)

3、每个小朋友都能从自己的家庭成员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家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看看书本,了解故事

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走进玲玲、军军和小惠的家,去认识他们的家庭成员,首先让我们来看几幅照片。

(出示课文中的三幅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三张照片,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说明,等一会儿告诉我你从照片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观察图片,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教师归纳:

1)第一幅图:

“我的爷爷和爸爸都有一双巧手,能做出漂亮的家具。

爸爸希望我也能像他们那样聪明、能干。

2)第二幅图:

“我的妈妈做事很认真,在学校和单位里都得过奖。

3)第三幅图:

“我妈妈的外公是一名军人,立过战功,得过很多勋章。

我对他很敬佩。

3、小结:

1)第一幅图:

父母长辈对待工作的这种敬业、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2)第二幅图:

父母点滴的成绩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3)第三幅图:

长辈为国家作出贡献而获得的荣誉,我们应该引以

为豪。

这些都是家庭的优良传统。

(板书:

家庭的优良传统)

三、展示奖状,夸夸家人

1、小朋友们,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优良传统,今天我们就来夸一夸“我家的优良传统”以及最近一段时间自己在家里帮助家人做的事情。

(小组交流,展示引以为豪的奖状等,全班交流)

2、刚才我们介绍了自己家庭的优良传统,又听了其他小朋友讲述自己在家里做的有意义的事情,今后你决定学习哪些优良传统?

你又打算怎么做呢?

3、指名交流。

4、小朋友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父母长辈的辛勤劳动和付出,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

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平时我们应该做个有心人,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四、总结拓展,学习家人

小朋友们,大家都很认真,在家里挖掘了不少好的传统和难以忘怀的往事,现在交流不完,下课后讲给老师或好朋友听,老师希望你们把家里的好传统、好作风代代相传,继往开来,好吗?

作业设计

预学单:

我采访了家里的______________,他和我是____________关系,我最尊敬他的一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要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我家的故事

我最崇拜的人原因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单元课题

第一单元我的家

课题

第三课大人的操心事

(1)

授课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了解大人的操心事,知道家庭中有许多事情必须依靠每位家庭成员共同承担。

方法与技能

观察大人的日常家务,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长辈对家庭的责任和对子女的关心。

重难点

重点:

了解大人的操心事,感受长辈对家庭的责任和对子女的关心。

难点:

了解大人的操心事,感受长辈对家庭的责任和对子女的关心。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大人的操心事了解不多。

教学准备

教师:

了解学生的家庭结构,基本状况。

学生:

观察大人的日常家务,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日记导入,生成话题

1、(出示小刚的观察日记)小朋友,我们先来看看小刚星期天写的观察日记,说说上面写了些什么?

(交流)你想到了什么?

2、归纳:

是呀,我们大人为了我们小孩的成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和精力,花了很多时间在我们身上,为我们操了许多心。

3、揭示课题:

所以今天,我们一起谈谈大人的操心事。

板书课题:

大人的操心事。

二、交流互动,引起共鸣

1.想一想,除了以上小刚在他的观察日记中写到的事之外你的爸爸妈妈在一年四季中,还做些什么家务事?

(学生交流)

2.看图说一说,爸爸妈妈不仅要忙家务,还时时关心着孩子的健康和学习;同桌交流讨论:

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关心着孩子的成长。

你的爸爸妈妈都为你操心些什么?

(同桌交流)

3.爸爸妈妈除了为你们操心还为谁操心,想想我们学过的课文,一个家庭中除了爸爸妈妈和我以外,还有哪些人呢?

你的爸爸妈妈为长辈操心的事有哪些?

(小组交流)

4.爸爸妈妈除了为你们和长辈们操心,也要为自己操心,为自己主要是操心些什么呢?

5.归纳:

1)父母对孩子的操心;2)父母对长辈的操心;3)父母对自己事业的操心。

6.父母要为这么多人操心,也为自己的工作操心,一天工作下来,回到家父母还要做些什么家务活呢?

7.归纳:

父母要为这么多事操心,真的很辛苦!

8家中其他成员有哪些操心事?

(看图集体交流)

9.小结:

家里的父母长辈为了我们孩子舒适地生活,真是操碎了心。

三、总结拓展,激发行动

大人们要做那么多的家务事,要操那么多的心,真的很辛苦!

可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没有感觉到呢?

也许他们只留心了自己,也许是天天看到就习以为常了,也许你的确看不到,因为有时你已经休息了,可大人们还在继续忙碌着,为了这个家他们不停地操劳着,所以我们也应该多关心家长,体谅家长,想一想我们能从哪些方面去关心家长、体谅家长,下节课我们来接着讨论。

作业设计

导学单:

交流了解大人的操心事

板书设计

大人的操心事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