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五汽车液压制动系统排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9064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2.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五汽车液压制动系统排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项目五汽车液压制动系统排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项目五汽车液压制动系统排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项目五汽车液压制动系统排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项目五汽车液压制动系统排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五汽车液压制动系统排空.docx

《项目五汽车液压制动系统排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五汽车液压制动系统排空.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五汽车液压制动系统排空.docx

项目五汽车液压制动系统排空

第二部分实训指导手册(仅供参考)

项目一:

转向系统工作原理及检修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掌握液压转向系统工作原理及组成

二、使用教具、仪器设备和工、量具

1、转向系维修常用工具、游标卡尺、万用表。

2、转向系维修专用工具及设备(转向系拆装工具)一套。

3、汽车底盘系统实验台架,科鲁兹小汽车一辆

三、实训内容及步骤

1.科鲁兹转向系统组成

转向油壶原车安装位置

液压转向助力泵原车安装位置

 

 

动力转向系统排气:

1.用油液将泵储液罐加注至最小系统液位、冷态充满液位或储液罐盖油尺上液位指示器斜线标志的中间。

注意:

仅液压助力时,如果液压助力储能器油液没有完全注满,油位会错误地显示为高。

发动机关闭时,不要踩下制动踏板。

这将排空液压助力储能器。

2.如果装备液压助力装置,使用以下程序将液压助力储能器注满:

2.1.起动发动机。

2.2.用力踩下制动踏板10至15次。

2.3.关闭发动机。

3.举升车辆,直到前轮离开地面。

参见“提升并举升车辆”。

4.点火钥匙置于ON位置,发动机关闭,将方向盘在两个极限位置之间来回转动12次。

注意:

如果车辆装备液压助力系统或更长的动力系统软管,则可能需要在两个极限位置之间来回转动15至20次。

5.确认动力转向液液位符合工作规格。

6.起动发动机。

从左到右转动方向盘。

检查是否存在气蚀或液体充气迹象(泵噪音/呜呜声)。

7.检查液位。

必要时,重复排气程序。

四、实训操作注意事项

1.台架检修时,注意380V高压电触点,防止高压伤人或损坏低压线路元器件;

2.动力转向台架正常工作时,注意不断观察油压表压力,不要用力打尽方向,防止损坏方向机和油压表;

3.发现轮胎气压不足时应充足气再运行台架,否则会影响转向力的大小;

4.使用过程中,定时检查三相电机的发热情况,防止电机负载过重;

5.三相电机运转时,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防止电机高速旋转伤到学生;

五、实验报告

雪佛兰科鲁兹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项目二:

转向操纵不灵检修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掌握动力转向操纵不灵活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二、使用教具、仪器设备和工、量具

1、转向系维修常用工具、游标卡尺、万用表。

2、转向系维修专用工具及设备(转向系拆装工具)一套。

3、汽车底盘实训台架

三、实训内容和步骤

汽车在长期运行中,转向桥与转向系会发生各种失效,使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变坏,增加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而且严重影响汽车行驶安全。

通过对转向桥与转向系维修,恢复它们的良好技术状况,对于保证汽车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转向系统在使用中,由于零件磨损、连接松动等原因,会使转向操纵反应不够灵敏。

这种故障表现在转动方向时自由行程增大,即转向盘自由转动量过大。

(一)、故障现象及诊断排除方法

l、现象

汽车保持直线行驶位置时,转向盘可左右转动的游动角度太大。

2、原因及排除方法

l)转向器内主、从动啮合件间隙过大。

排除方法是:

检查、调整转向器。

2)转向盘与转向轴连接部位松旷。

排除方法是:

检查、紧固。

3)转向垂臂与转向垂臂轴连接松旷。

排除方法是:

紧固。

4)横、直拉杆球头松旷。

排除方法是:

检查、更换球头销或调整间隙。

5)转向器安装松动。

排除方法是:

紧固。

6)转向节主销与衬套磨损后松旷或上、下摆臂球头销磨损松旷。

排除方法是:

更换衬套或球头销。

7)车轮轮毂轴承间隙过大。

排除方法是:

调整。

 

(二)、检修

1、转向盘自由行程的检查

如图12-1所示,将车辆放在水平、干燥的水泥路面上,并让车轮处于直行位置,在车轮不动的条件下,来回转转向盘,同时用游标卡尺1检查转向盘2的转动量,转向盘2的自由行程应不大于20mm。

若超过时,可能是有的螺栓(螺母)松动或转向万向节、转向横拉杆球头销有故障.

另一种检查方法是,车停于直行状态,用手指的力量左右转动转向盘,测量车轮没有转动情况下的转向盘行程,要求见《汽车诊断与维修》第一章第二节。

2、转向传动横、直拉杆系统检查调整

如果转向盘自由行程过大,应检查横、直拉杆各部分是否磨损松旷。

可以将车开到汽车悬架和转向系间隙检查仪上,检查各部间隙。

也可以一人原地来回转动转向盘,另一人观察横、直拉杆球头销松旷情况,若发现球头销在销座内明显窜动,说明间隙过大。

轿车一般更换新球头销,中型以上汽车可调整间隙.调整方法是:

将球头销的调整螺塞旋进到底后,退出1/4—1/2圈,将开口销锁紧。

装好后试验,球头销应转动灵活,不松旷、不卡死。

如果横、直拉杆各部分检查后没有发现明显间隙增大现象,应进一步检查调整转向器啮合间隙。

3、转向器啮合副啮合间隙的调整

啮合副的啮合问隙一般可以通过改变摇臂轴的轴向位置,使啮合间隙合适,最后用锁紧装置将调整螺钉锁死。

啮合间隙正常后,用力推动摇臂轴应无松旷感,在任何位置转向盘应轻便灵活。

齿轮齿条式属于间隙啮合,是通过弹簧将齿条向齿轮压紧的。

弹簧靠调整螺塞压紧。

调整时一人来回原地转动转向盘,另一人拧动调整螺塞。

先拧出至听到冲击声后,将螺塞拧人到冲击声消失即可。

最后用螺母将调整螺塞锁紧。

调好后要求汽车转向灵活,回位良好.

四、实训操作注意事项

1.台架检修时,注意380V高压电触点,防止高压伤人或损坏低压线路元器件;

2.动力转向台架正常工作时,注意不断观察油压表压力,不要用力打尽方向,防止损坏方向机和油压表;

3.发现轮胎气压不足时应充足气再运行台架,否则会影响转向力的大小;

4.使用过程中,定时检查三相电机的发热情况,防止电机负载过重;

5.三相电机运转时,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防止电机高速旋转伤到学生;

五、考核时间、配分、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

30min

序号

考核标准

配分

评分标准

考核记录

扣分

得分

1

正确使用工具、仪器

10

仪器使用不当扣10分

工具使用不当酌情扣分

2

转向盘自由行程的检查

20

根据熟悉程度,每处扣3分

3

转向传动横、直拉杆系统检查调整

30

根据熟悉程度,每处扣3分

4

转向器啮合副啮合间隙的调整

20

根据熟悉程度,每处扣3分

4

能讲解转向系统的电气原理

10

讲解不清晰每处扣2分

5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操作现场整洁

10

违规操作规程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安全用电,防火,无人身、设备事故

因违规操作发生重大人身和设备事故,此题按0发计

6

分数总计

100

六、实验报告

转向系操纵不灵如何检修?

项目三:

手动变速器结构组成及维修实训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1.认识手动变速器结构;

2.掌握手动变速器检修。

二、工具、仪器与设备

1.传动系统维修常用工量具若干套。

2.传动系统维修专用工具及设备一套(台)。

3.传动系统总成台架数台。

三、实训步骤

四.实训操作注意事项

1.手动变速器拆装过程中,使用专用工具拆装,严禁使用开口或活动扳手,防止螺栓打滑;

2.由于手动变速器安装在铁架上,拆装过程中,防止零配件掉落地上损坏;

3.卡簧拆装过程中,要使用专用卡簧钳,注意防止卡簧弹出伤人;

4.不得使用铁锤敲打变速器任何部位,防止振裂外壳,应该使用胶锤;

5.手动变速器拆卸过程中,零配件按拆装顺序在工作台上有顺序摆放,防止零配件掉失;

6.手动变速器安装过程中要有顺序安装,防止出现漏装和错装现象;

 

五、考核时间、配分、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

30min

序号

考核标准

配分

评分标准

考核记录

扣分

得分

1

正确使用工具、仪器

10

仪器使用不当扣10分

工具使用不当酌情扣分

3

手动变速器齿轮机构检修

30

齿轮机构各部件不会分析故障,分别扣5分

4

手动变速操纵机构故障检修

30

各档位电磁阀控制不会分析故障,分别扣5分

5

手动变速器传动机构故障检修

20

各档位液压油路不会分析故障,分别扣5分

6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操作现场整洁

10

违规操作规程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安全用电,防火,无人身、设备事故

因违规操作发生重大人身和设备事故,此题按0发计

7

分数总计

100

六、实验报告

分析变速器故障产生的原因都是由哪些不正确的操作引起的?

项目四:

制动系统拆装及检修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汽车制动系统拆装及检修

二、使用教具、仪器设备和工、量具

常用工具,塞尺,直尺,四轮定位仪

汽车底盘实验台架

3、实训内容和步骤

1.盘式制动器基本参数

 

2.制动盘厚度测量

1.如果接触不到制动盘内侧摩擦面,则重新放置并支撑带制动片的制动钳。

2.用工业酒精或经许可的同等制动器清洗剂,清洁制动盘的摩擦面。

3.使用精度达到微米级或万分之一英寸级的千分尺

(1),测量并记录制动盘圆周上均匀分布的4个或更多个点的最小厚度。

确保仅在摩擦面内进行测量,且每次测量时千分尺与制动盘外缘的距离相等,约13毫米(0.5英寸)。

4.将最小厚度测量值与盘式制动器组件规格相比较。

5.如果制动盘的最小厚度测量值大于表面修整后最小允许厚度规格,则可根据可能出现的表面状况和磨损情况对制动盘进行表面修整。

6.如果制动盘的最小厚度测量值等于或小于表面修整后最小允许厚度规格,则不能对制动盘进行表面修整。

7.如果制动盘的最小厚度测量值等于或低于报废厚度规格,则制动盘需要更换。

3.制动盘厚度偏差测量

1.如果接触不到制动盘内侧摩擦面,则重新放置并支撑带制动片的制动钳。

2.用工业酒精或经许可的同等制动器清洗剂,清洁制动盘的摩擦面。

3.使用精度达到微米级或万分之一英寸级的千分尺

(1),测量并记录制动盘圆周上均匀分布的4个或更多个点的厚度。

务必确保仅在摩擦面内进行测量,且每次测量时千分尺与制动盘外边缘的距离相等,约13毫米(0.5英寸)。

4.计算所记录的最高和最低厚度测量值之差,得出厚度偏差值。

5.将厚度偏差测量值与盘式制动器组件规格相比较。

注意:

当制动盘进行表面修整或更换后,必须测量制动盘装配后横向跳动量(LRO),以确保盘式制动器的最佳性能。

6.如果制动盘厚度偏差测量值超过规格,则制动盘需要进行表面修整或更换。

 

4.制动盘横向圆跳动量测量

1.标记制动盘与车轮双头螺栓的相对位置(若尚未标记)。

注意:

当制动盘与轮毂/车桥法兰分离时,应清除轮毂/车桥法兰和制动盘接合面上的锈蚀或污物。

否则,可能会导致制动盘装配后横向跳动量(LRO)过大,从而引起制动器脉动。

2.检查轮毂/车桥法兰和制动盘的接合面,确保没有异物、锈蚀或碎屑。

如果轮毂/车桥法兰和/或制动盘的接合面出现上述状况,则执行以下步骤:

3.对准拆卸前所作的装配标记,将制动盘安装至轮毂/车桥法兰上。

4.使制动盘紧靠轮毂/车桥法兰,并将CH-45101-100垫圈

(1)之一和一个带耳螺母

(2)安装至位置最高的车轮双头螺栓。

5.继续固定住制动盘并用手紧固带耳螺母。

6.将其余的CH-45101-100垫圈

(1)和带耳螺母安装在车轮双头螺柱上,并按星形顺序手动紧固螺母。

7.按星形顺序将带耳螺母紧固至规定值,以正确固定制动盘。

8.如果制动盘经过表面修整或换上新的制动盘,则转至步骤14。

9.如果制动盘符合以下条件,则转至步骤10。

制动盘符合规格并可再次使用。

制动盘未经过表面修整。

制动盘厚度偏差未超过最大允许值。

10.将CH-45101量规

(1)或同等工具安装至支柱,并放好指示器按钮,使其与制动盘摩擦面以90度角接触,且距离制动盘外边缘约13毫米(0.5英寸)。

11.测量并记录制动盘装配后横向跳动量。

11.1转动制动盘,直到千分表读数达到最小,然后将千分表归零。

11.2转动制动盘,直到千分表读数达到最大。

11.3相对于最接近的车轮双头螺栓或双头螺栓,标记最高点的位置。

11.4测量并记录横向跳动量。

12.将制动盘装配后端面跳动量与盘式制动器组件规格相比较。

13.如果制动盘装配后横向跳动量符合规格,则转至步骤18。

如果制动盘装配后横向跳动量超过此规格,则对制动盘进行表面修整以确保准确的平行度。

14.将CH-45101量规

(1)或同等工具安装至支柱,并放好指示器按钮,使其与制动盘摩擦面以90度角接触,且距离制动盘外边缘约13毫米(0.5英寸)。

15.测量并记录制动盘装配后横向跳动量。

15.1转动制动盘,直到千分表读数达到最小,然后将千分表归零。

15.2转动制动盘,直到千分表读数达到最大。

15.3相对于最接近的车轮双头螺栓或双头螺栓,标记最高点的位置。

15.4测量并记录横向跳动量。

16.将制动盘装配后端面跳动量与盘式制动器组件规格相比较。

17.如果制动盘装配后横向跳动量的测量值超出规格,则应使横向跳动量符合规格。

18.如果制动盘装配后端面跳动量的测量值符合规格,则安装制动钳并踩几下制动踏板,以便使制动盘固定到位,然后再拆下CH-45101-100垫圈。

5.制动片的检查

1.拆下制动片。

2.使用CH-230-A圆盘规

(1)在多个点处测量剩余的制动片厚度。

3.将制动片厚度与盘式制动器组件规格比较。

6.制动钳的检查

1.检查制动钳壳体

(1)是否开裂、严重磨损和/或损坏。

如果有任何上述状况出现,则需更换制动钳。

2.检查制动钳活塞防尘密封罩(6)是否开裂、破裂、有切口、老化和/或未正确安装在制动钳体上。

如果出现上述任何状况,则需要大修或更换制动钳。

3.更新制动钳排气阀帽(3),若丢失。

4.检查排气阀

(2)是否阻滞。

5.检查制动钳活塞在制动钳孔中是否能平滑移动且完成行程:

制动钳活塞在制动钳孔中的移动应平滑且均匀。

如果制动钳活塞卡住或难以移动到底,则需要大修或更换制动钳。

将报废的内侧制动片

(2)或木块插到活塞前部。

将一个大型的C形夹钳

(1)安装在制动钳(3)上并抵住制动片或木块,然后使活塞在制动钳孔内缓慢地移动到底部。

7.前盘式制动器的安装和构件检查

1.检查制动总泵储液罐中的液位。

2.如果制动液液位处于最满标记和最低允许液位之间的中间位置,则在开始本程序前不必排出制动液。

3.如果制动液液位高于最满标记和最低允许液位之间的中间位置,则在开始前应将制动液排出至中间位置。

4.举升和顶起车辆。

5.拆下轮胎和车轮总成。

6.抓住制动钳壳体,并试着相对于制动钳安装托架上/下和前/后方向移动制动钳壳体(3)。

如果观察到过于松动,则可能需要更换制动钳托架衬套和/或制动钳安装螺栓。

压缩前制动钳活塞。

7.压缩前制动钳活塞。

7.1将大型C形夹钳安装至制动钳壳体顶部,并抵住外侧制动片

(1)背部。

7.2缓慢地紧固C形夹钳,直到将制动钳活塞完全压入制动钳孔内。

7.3将C形夹钳从制动钳上拆下。

8.随着活塞压入制动钳孔内,抓住制动钳壳体并在制动钳安装螺栓上前后滑动。

检查操作是否顺畅。

如果制动钳壳体滑动力过大或制动钳壳体滑动不顺畅,检查制动钳安装螺栓和/或制动钳安装托架衬套是否磨损或损坏。

如果发现磨损或损坏状况,有必要更换制动钳安装螺栓和/或制动钳安装托架衬套。

9.从制动钳安装托架上拆下制动钳安装螺栓,并用粗钢丝支撑住制动钳。

切勿将液压制动软管从制动钳上拆下。

10.将盘式制动片(1,2)从制动钳安装托架(3)上拆下。

11.检查盘式制动片安装构件是否存在以下状况:

安装构件缺失。

严重腐蚀。

衬垫固定件弹簧

(2)弯曲。

制动钳安装托架(3)松动。

盘式制动片(1,4)松动。

制动钳安装托架(3)表面和螺纹污染物过多。

12.如果发现上述任何状况,则需更换盘式制动片的安装构件。

13.确保盘式制动片在制动钳安装托架上牢固固定到位,而且在安装构件上滑动顺畅,没有卡滞现象。

14.检查制动钳安装构件是否存在以下状况:

卡滞

卡死

制动钳安装托架(3)松动。

制动钳安装螺栓

(1)弯曲或损坏。

护套(4)开裂或破损。

护套缺失。

制动钳安装托架(3)弯曲或损坏。

制动钳

(2)开裂或损坏。

15.如果发现上述任何状况,则需要更换制动钳安装构件。

16.将盘式制动片安装至制动钳安装托架。

17.将盘式制动器制动钳安装至制动钳安装托架。

8.盘式制动片的更换

拆卸

1.检查制动总泵储液罐中的液位。

2.如果制动液液位处于最满标记和最低允许液位之间的中间位置,则在开始本程序前不必排出制动液。

3.如果制动液液位高于最满标记和最低允许液位之间的中间位置,则在开始前应将制动液排出至中间位置。

4.举升和顶起车辆。

5.拆下轮胎和车轮总成。

6.拆下制动钳下导销螺栓

(2)。

7.不断开液压制动器挠性软管,向上转动制动钳

(1),并用粗钢丝或同等工具固定制动钳。

8.将制动片

(1)从制动钳安装托架上拆下。

9.使用CH-6007-B安装工具将盘式制动器制动钳活塞

(1)推入制动钳孔中。

10.将制动片固定弹簧

(1)从制动钳托架上拆下。

11.彻底清理制动钳托架上的制动片构件接合面处的所有碎屑和腐蚀。

12.检查制动钳导销是否自由移动,并检查导销护套的状况。

在支架孔内,里外移动导销,但不能使滑动脱离护套,并查看是否有以下状况:

制动钳导销移动受限

制动钳安装托架松动

制动钳导销卡死或卡滞

护套开裂或破损

13.如果发现上述任何状况,则需要更换制动钳导销和/或护套。

安装

1.确保制动片构件接合面处清洁。

2.将制动片固定弹簧

(1)安装至制动钳托架上。

在制动片固定件上,涂抹一薄层高温硅润滑剂。

注意:

装有盘式制动片的磨损传感器必须安装至制动盘的内侧,且前轮转动时传感器的前边缘面向制动盘或者安装至车辆位置时固定在制动片的顶部。

3.将制动片

(1)安装至制动钳托架。

4.拆下支架并将制动钳转动到位,越过盘式制动片至制动钳安装托架。

5.安装制动钳导销下螺栓,并紧固至28牛·米(21英尺磅力)。

6.安装轮胎和车轮总成。

7.降下车辆。

8.关闭发动机,逐渐踩下制动踏板至其行程约2/3处。

9.缓慢地松开制动踏板。

10.等待15秒钟,然后再次逐渐踩下制动踏板至其行程约2/3处直到制动踏板坚实。

这将使制动钳活塞和制动片正确就位。

11.加注总泵辅助储液罐至适当液位。

9.制动钳的更换

拆卸

1.检查制动总泵储液罐中的液位。

2.如果制动液液位处于最满标记和最低允许液位之间的中间位置,则在开始本程序前不必排出制动液。

3.如果制动液液位高于最满标记和最低允许液位之间的中间位置,则在开始前应将制动液排出至中间位置。

4.拆下制动液储液罐盖并安装CH-558-10真空盖

(1),以防止制动液流失和污染。

5.举升和顶起车辆。

参见“1.1.2.8举升和顶起车辆”。

6.拆下轮胎和车轮总成。

参见“16.4.3.5轮胎的拆卸和安装”。

7.将制动软管至制动钳的螺栓(3)从制动钳上拆下。

8.将制动软管

(2)从制动钳上拆下。

拆下并报废铜制制动软管垫圈。

这些垫圈可能会粘在制动钳和/或制动软管端上。

9.盖上或塞住制动钳和制动器软管开口,以防止制动液流失和污染。

10.拆下制动钳导销螺栓

(1)。

11.将制动钳从制动钳托架上拆下。

12.检查制动钳导销是否自由移动,并检查导销护套的状况。

在支架孔内,里外移动导销,但不能使滑动脱离护套,并查看是否有以下状况:

制动钳导销移动受限

制动钳安装托架松动

制动钳导销卡死或卡滞

护套开裂或破损

13.如果发现上述任何状况,则需要更换制动钳导销和/或护套。

10.前制动钳大修

拆卸

1.将制动钳从车辆上拆下。

2.通过将低压压缩空气通过制动液进孔吹入制动钳

(1),将制动钳活塞从制动钳孔中拆下。

3.将活塞防尘密封罩

(1)从制动钳(4)内的密封件沉孔中拆下。

报废密封罩。

4.使用小号木质或塑料工具,拆下制动钳孔上的活塞密封件(3)。

报废活塞密封件。

5.拆下放气阀盖(6)。

6.拆下放气阀(5)。

注意:

切勿用研磨剂清洁制动钳活塞。

7.如果制动钳孔存在开裂、划伤、点蚀、严重锈蚀和/或严重腐蚀,则更换制动钳总成。

8.如果制动钳孔存在轻度锈蚀或轻度腐蚀,则尝试用细砂纸清除缺陷。

如果不能清除缺陷,则更换制动钳总成。

9.用工业酒精或同等产品清洁制动钳活塞孔、密封件扩孔和制动钳活塞。

10.用不含润滑脂并经过过滤的压缩空气干燥制动钳活塞孔、扩孔和活塞。

11.检查制动钳活塞是否存在开裂、划伤和/或损坏镀层。

如果存在任何上述状况,则更换制动钳活塞。

12.检查制动钳安装孔是否存在开裂、划伤、点蚀或锈蚀和/或严重腐蚀的现象。

如果存在任何上述状况,则更换制动钳总成。

装配

1.用存放在清洁、密封的制动液容器中的制动液润滑新的活塞密封件(3)。

2.将润滑过的新活塞密封件(3)安装到制动钳孔内。

3.在清洁的、密封的制动液容器上涂抹一薄层新的制动液。

4.将制动钳活塞

(2)的下半部分安装至制动钳孔内。

5.将新的活塞防尘密封罩

(1)安装到制动钳活塞

(2)上。

6.将制动钳活塞

(2)按压至制动钳孔的下端。

7.将活塞防尘密封罩

(1)完全放入制动钳沉孔中。

告诫:

参见“有关紧固件的告诫”。

8.将排气阀安装至制动钳,并将排气阀紧固至17牛·米(13英尺磅力)。

9.安装放气阀盖。

10.将制动钳安装至车辆。

11.前制动盘的更换

1.举升和顶起车辆。

参见“1.1.2.8举升和顶起车辆”。

2.拆下轮胎和车轮总成

3.将C形夹钳

(1)安装在制动钳体上,使C形夹钳的钳嘴抵在制动钳体后部和外部盘式制动片。

4.紧固C形夹钳

(1),直到制动钳活塞被压入制动钳孔,足以使制动钳滑过制动盘。

5.拆下C型夹钳

(1)。

6.拆下并报废制动钳托架螺栓

(1)。

告诫:

无论制动钳已从其支座上分离,还是仍连接着液压挠性制动软管,都要用粗钢丝或同等工具支撑住制动钳。

若不这样支撑制动钳,会使挠性制动软管承受制动钳重量,导致制动软管损坏,从而可能使制动液泄漏。

注意:

切勿将液压制动挠性软管从制动钳上断开。

7.将制动钳和制动钳安装托架作为一个总成

(1)从转向节上拆下,并用粗钢丝或同等工具支撑总成。

确保液压制动挠性软管没有承受张紧力。

8.拆下制动盘螺钉

(2)。

9.将制动盘

(1)从轮毂上拆下。

安装

注意:

当制动盘与轮毂/车桥法兰分离时,应清除轮毂/车桥法兰和制动盘接合面上的锈蚀或污物。

否则,可能会导致制动盘装配后横向跳动量(LRO)过大,从而引起制动器脉动。

1.使用CH-42450-A表面修整工具,彻底清理轮毂/车桥法兰

(1)结合面上的锈蚀或腐蚀物。

2.使用CH-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