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9059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题.docx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题.docx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题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题(120题)

一、单项选择题(80题)

1、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B)

A.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D.实现可持续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C)

A.科教兴国 B.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C.发展 D.发展战略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C)

A.发展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A)。

A.统筹兼顾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以人为本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的哲学观点主要是(C)

A.万事万物是联系的;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关键; C.抓住事物发展过程的主要矛盾; D.经济是社会的基础

6、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也开创了新纪元。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A)

A.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革”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7、下列关于现阶段我国农村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B.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差距逐渐缩小;D.“三农”问题不光是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

8、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关于建设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思路主要反映在(B)

A.七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B.《论十大关系》

C.中共八大政治报告D.庐山会议的讲话

9、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工业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A)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西南地区

10、《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几句歌词: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市……”老人邓小平1979年画的这个圈是指(C)

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B.建立长江三角区经济特区 C.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D.开辟香港、澳门为经济特区

1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A)

A.实践依据 B.理论基础 C.时代特色 D.辉煌成就

12、“以人为本”的“人”是指(A)

A.人民群众  B.工人  C.知识分子  D.农民。

13、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是(B)

A.政治体制的发展 B.经济社会的发展 C.社会稳定 D.国防力量的发展

14、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B)

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与时俱进 D.法制完善

15、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是(A)

A.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B.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规律 C.国际格局 D.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16、为了纠正当前对GDP的片面追求,我国政府将调整财政转移投向,切实关注和解决就业、教育、生态、医疗、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公正等问题。

这表明(A)

A.财政对资源配置起着重要作用;B.以上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积极财政政策;C.经济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制约财政收入;D.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17、关于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D)

A.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的理论指导;B.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C.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原则性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D.科学发展观以和谐社会为方向,和谐社会是否建成以科学发展观为检验标准。

18、从政治学角度看,贯彻科学发展观反映出 (D)

A.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B.我国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C.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D我们党执政理念发展到了新水平。

19、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我们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追求政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B)。

A.实现五个统筹 B.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一些地方“圈地”搞开发,从局部看,减少一小片耕地,似乎并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但从全局看,如果每个地方都如此蚕食耕地,中国13亿人的吃饭问题就成了天大的问题。

上述事实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必须 (A)

A.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B.承认矛盾的客观性;C.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D.提问题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21、关于科学发展观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两者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C)

A.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为的是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B.没有科学发展观,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C.科学发展观指导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D.县域经济的发展证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

22、泛珠三角发展战略的构想,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同时,必然会为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提供新的经验和理论。

泛珠三角发展战略的实施,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如下要求(A)

A.统筹区域发展B.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 C.以人为本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3、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B)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2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的就是要建设(B)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A.富强民主文明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C.富强民主文明幸福

2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B)。

A.解决人民内部矛盾B.改善人民生活C.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26、毛泽东在(A)著名文献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论十大关系》

C.《目前我们的形势和任务》

27、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B)。

A.共建共享 B.共同富裕 C.共产主义

2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B)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A.国内生产总值 B.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总值

2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论述文化建设方面,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B)提出来。

A.国家硬实力 B.国家软实力 C.社会发展推动力

30、实现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A)、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A.经济发展方式 B.经济增长方式 C.经济集约方式

31、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和统筹兼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B)的基本原理。

―――――――――

A.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B.普遍联系、辩证统一 C.否定之否定规律

3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C)。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B.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C.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3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逐步提高(B)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A.政府收入 B.居民收入 C.企业收入

34、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B),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A.神州4号 B.神州5号 C.神州6号

35、军队(C)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

A.年轻化、现代化、正规化 B.年轻化、精炼化、职业化

C.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36、党的根本建设是(B)。

A.组织建设 B.思想理论建设 C.作风建设

37、(B)是民生之本。

A.教育  B.就业  C.劳动

38、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方面相协调,促进(A)相协调。

A.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C.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39、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B)。

A.统筹兼顾、科学谋划 B.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C.科学谋划、总揽全局

40、民族精神的核心是(B)。

A.自强不息 B.爱国主义 C.诚实守信

41、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是(C)。

A.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B.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C.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

42、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我们做到(C)。

A.经济发展不能再对水、大气和土壤等资源造成污染;B.坚持开发优先,在经济进一步发展之后再来强化对森林、湿地、江河、海洋等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C.发展经济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

43、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思想,是(C)提出来的。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44、我们党处理国际事务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立场是(A)。

A.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B.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世界;C.运用统筹兼顾方法,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

4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B)。

A.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46、我国的改革是(A)。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C.仅限于经济体制改革

47、邓小平在(C)开幕词里,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央工作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48、关于学习科学发展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学了科学发展观,就可以不用学习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历史、等各个方面的知识;B.学习科学发展观,要紧密联系自身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C.学习科学发展观,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49、当前,解放思想的重点是(A)。

A.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B.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C.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

50、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的基本制度是(B)。

A.集体领导、分工负责 B.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 C.集体领导、民主集中、调查研究、会议决定

51、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应该把(B)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指标。

A.把维护人民利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B.能否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C.GDP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52、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要以(C)为主线。

A.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B.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C.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53、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是(C)。

A.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B.大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54、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党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最好教材的三部著作包括(B)。

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

B.《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

C.《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

55、(A)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

A.坚持党的领导B.加强群众监督C.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5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C)。

A.“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B.“建设们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57、我党提出“立党为公”中的“公”的意思是( C )。

A.全体党员的利益  B.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B )。

A.加强教育  B.改善民生  C.反腐倡廉

59、当前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 B )。

A.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B.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6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A)者比重。

A.中等收入 B.低等收入 C.高等收入

61、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

完成这个新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的(B )支撑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

A.财政  B.资源  C.人口

62、目前,我国需求结构中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的状况是(A)

A.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较低 B.投资率偏低、消费率较高

C.投资和消费都不足

6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时要逐步提高哪两个比重(   A)?

A.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B.合法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C.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小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6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 A)。

A.在实现社会全而进步的墓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B.创造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从而为建设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奠定坚实基础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5、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A.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 ;B.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C.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

66、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和完善( A )的分配制度。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并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7、统筹城乡发展应贯彻的方针是(   A)。

A.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B.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C.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68、推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就是要(  C )。

A.把环境效益置于评价体系的首位;B.在我国杜绝污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C.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

69、怎样准确把握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关系?

(  C )

A.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并重.优先考虑现实利益;B.以现实利益为重,长远利益要建立在现实利益不断实现和积累的基础上;C.以长远利益为重,现实工作必须为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70、我国有13亿人口,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22%;人均耕地面积为1.39亩,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 A )。

A.40%  B.50%  C.60%

7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  B)。

A.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7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C  )。

A.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 ;B.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C.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

A.民生问题  B.缩小贫富差距 C.建设先进文化

74、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运用财税,金融政策,放宽(A)限制。

A.市场准入  B.环保标准 C.资格认证

7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B)。

A.解放思想 B.改革开放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76、关于学习科学发展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学习科学发展观,就可以不用学习经济、政策、文化、法律、科技、历史、军事等各个方面的知识;B.学习科学发展观,要紧密联系自身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C.学习科学发展观,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77、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观的根本要求是(   C)。

A.保一方平安,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B.不搞“形象工程”,不追求“畸形政绩”;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78、加强党内制度建设,目标是(   C)。

A.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B.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C.建立起内部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党内制度体系。

79、下列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基本原则表述不正确的是(   B)。

A.正面教育为主、突出实践特色  B.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 

C.坚持群众特色、解决突出问题

80、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紧紧围绕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   B)。

A.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B.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C.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简答题(40题)

81、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

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82、近一个时期以来,部分地区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把安全生产责任制变成了仅仅贴在墙上的“责任”。

这说明了什么?

答: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主客观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83、如果没有科学的发展现,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来拉动GDP的增长,那就不是“绿色GDP”,而是“黑色GDP”。

这说明什么?

答:

整体和部分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4、科学发展观是和哪些科学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答: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85、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答:

主要有三点: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8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是什么?

答: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87、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实现哪五大转变?

答:

(1)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

(2)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3)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4)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5)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

88、如何深刻认识农村改革发展伟大实践对全局的重大贡献?

答: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系统阐述了农村改革发展在我国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的历史地位,科学评价了农村改革发展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历史贡献。

意义有:

(1)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

(2)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3)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4)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89、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着重解决哪些观念上的误区?

答: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按照一般经验,这个阶段要大力发展重化工工业,消耗资源比较多。

由于对发展的理解往往不够全面,观念上的误区主要有:

对经济发展比较重视,对社会发展则重视不够;对当前发展比较重视,对长远发展重视不够;对增长速度比较重视,对经济效益重视不够,有时会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

此外,还存在一定盲目性,不从实际出发,盲目攀比,搞规划脱离实际,大量搞重复建设,上项目、办事情缺乏科学论证,等等。

90、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努力做到哪“五个统筹”?

答: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91、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是什么?

答: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92、应当怎样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答:

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用历史的、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这些问题作具体分析。

93、党的执政能力主要包括哪些?

答:

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94、我们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是什么?

答:

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9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答: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9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什么?

答: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9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五个统筹”的基础上,又提出哪“三个统筹”?

答:

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98、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哪“四个转化”?

答:

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转化为正确的方针政策,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99、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什么?

答: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

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00、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核心和基础是什么?

答: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101、当前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什么?

答:

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指哪“四位一体”?

答: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103、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其任务是什么?

答: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10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

答: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05、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的指导原则有哪些?

答:

(1)必须坚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3)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4)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5)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6)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10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什么?

答: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