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论定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9030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湘云论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史湘云论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史湘云论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史湘云论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史湘云论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史湘云论定稿.docx

《史湘云论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湘云论定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史湘云论定稿.docx

史湘云论定稿

096期:

历史上今天的试机和开奖号,供大家参考,祝君天天中奖.

一、历史上的今天096期:

2002096期  机  球试机号562开奖号427  和:

14

2003096期2机2球试机号755开奖号860  和:

14

2004096期2机1球试机号082开奖号964  和:

19

2005096期2机1球试机号340开奖号606  和:

12

2006096期?

机?

球试机号-----开奖号----  和:

?

2002097期  机  球试机号834开奖号155  和:

11

2003097期1机1球试机号276开奖号709  和:

16

2004097期1机1球试机号427开奖号375  和:

15

2005097期1机2球试机号382开奖号665  和:

17

2006097期?

机?

球试机号------开奖号----  和:

?

2002095期  机  球试机号933开奖号786  和:

21

2003095期1机2球试机号106开奖号496  和:

19

2004095期1机2球试机号013开奖号819  和:

18

2005095期2机2球试机号251开奖号022  和:

4

2006095期1机1球试机号339开奖号237  和:

12

二、

2006082期1机1球试机号517开奖号967  和:

22

2006083期1机1球试机号887开奖号761  和:

14

2006084期1机2球试机号318开奖号737  和:

17

2006085期2机1球试机号977开奖号294  和:

15

2006086期2机2球试机号047开奖号756  和:

18

2006087期2机1球试机号304开奖号160  和:

7

2006088期1机1球试机号042开奖号960  和:

15

2006089期1机2球试机号781开奖号910  和:

10

2006090期2机2球试机号332开奖号467  和:

17

2006091期2机1球试机号055开奖号101  和:

2

2006092期1机1球试机号591开奖号175  和:

13

2006093期2机2球试机号983开奖号605  和:

11

2006094期2机0球试机号005开奖号304  和:

7

2006095期1机1球试机号339开奖号237  和:

12

史湘云人物形象分析

 [分享]胡祎:

浅谈史湘云的性格

03统计的胡祎   A30314008

浅谈史湘云的性格

      --读《红楼梦》有感    

    《红楼梦》中,黛玉,宝钗无疑是群芳之首。

一个是“山中高士晶莹雪”,一个是“世外仙姝寂寞林”;一个与宝玉结下“木石前盟”,一个与宝玉有“金玉良缘”。

除此二人,论才貌出众且与宝玉交情深厚的当属枕霞旧友史湘云了。

何况湘云与宝玉有一对金麒麟相配,故“旧时真本”真会把二人结为夫妻,虽属牵强附会,却也有些道理。

史湘云在文中的身世,是贾母的内侄孙女,其叔为忠靖侯史鼎,虽托生于“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侯门之家,却不幸于“襁褓中,父母叹双亡”,不过是个无人娇养的孤儿,得贾母垂怜,常将她接来小住,故与钗、黛相比,虽然同宝玉之间的表亲关系最远,却与宝玉相识最早,情同手足,关系十分亲密无间,从文中种种迹象来看,宝玉对湘云尚颇为在意,甚至可以说,在《红楼梦》众女儿之中,湘云在宝玉心目中的地位仅次于黛玉,是金陵十二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湘云在文中的特殊地位,一方面缘自与宝玉的特殊关系,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她自己在她那个年代所具有的独特气质。

    史湘云是《红楼梦》中较少有娇柔造作女儿气的人,史湘云史《红楼梦》中较少有矫揉造作女儿气的人。

警幻仙曲对湘云的判辞“英豪阔大宽宏量”,“霁月光风耀玉堂”,都写得十分豪迈,颇有英雄男儿的气概。

她的种种优点:

乐观豁达、不拘小节、豪爽大方、宽宏大度,都是当时封建社会里闺阁女子中所罕见的性格。

当然她比男子还多了率直纯真的可爱之处。

  湘云在书中首次亮相,就形容“大笑大说的”出场来。

众人笑她是“人未见形,先已闻声。

”爱说爱笑是她的天性,哪里有史大姑娘的踪影,哪里就会充满欢声笑语,她就像是大观园里的一颗开心果。

难怪宝玉会说:

“诗社里要少了她,还有什么意思?

”缺了她一个就觉闷闷的,硬逼贾母快将湘云接来。

果然,她一来,就说个没完,又敏捷伶俐地写出不少好诗来,想不不少好点子来。

“众人见她有趣,都很喜欢。

”如果说宝钗似冰、黛玉似水,那么湘云就似一团火,热情洋溢。

    《红楼梦》中写王熙凤也颇有雄风,说她自幼假充男儿教养,性格也很干脆利落,也是人未到,笑先闻,爱说爱闹的人。

然而没有人会把这二位划上等号,实在因本质区别太大。

王熙凤笑里藏刀、口蜜腹剑、心机深沉,与世俗男子一样贪财好利;湘云与她截然不同,是表里如一、直言不讳、简单明白,重义气轻财物的人。

倘若说两人都有男子气,王熙凤沾染的可算是“奸雄”气,湘云却是有点卤莽而不失为可爱的人物。

     湘云的男儿气还表现在同情弱势,喜欢替人打抱不平上。

第三十二回中,湘云称赞宝钗,宝玉听了大不以为然,说:

“罢、罢、罢!

不用提这个话了!

”史湘云道:

“提这个便怎么?

我知道你的心病,恐怕你的林妹妹听见,又怪嗔我赞了宝姐姐,可是为这个不是?

”袭人在旁“嗤”的一笑,说道:

“云姑娘,你如今大了,越发心直口快了。

”第五十七回,写邢岫烟寄宿懦弱无能的迎春处,受尽二姑娘房里的丫头、婆子们白眼,只好当了棉衣给她们打酒买点心吃。

湘云知道后,动了气,说:

“等我问着二姐姐去!

我骂那起老婆子丫头一顿,给你们出气,何如?

”说着,便要走出去,被宝钗一把拉住。

第六十二回中,园里为宝玉、宝琴祝寿,身为宝琴未来亲嫂的岫烟生日也是这天,却被探春等有意无意地“忘了”,又是被湘云一语道破。

虽说她做事有点莽撞不懂瞻前顾后,却是一片好心好意,乐于扶持弱小,的确有点她自己所推崇地“名士风流”味道。

     但湘云也不是一味男子气,她写的诗“情致妩媚”,可见女儿家心态很浓。

文中两次描写湘云的睡状,更写尽美人酣睡之娇态,真是“我见犹怜”!

二十一回中写“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一幅桃红绸被,只齐胸盖着,衬托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上面明显着两个金镯子。

宝玉见了叹道:

‘睡觉还是不老实,回来风吹了,又嚷肩膀疼了。

’一面说,一面说,一面轻轻的替他盖上。

”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茵》更是成为《红楼梦》中与黛玉葬花、宝钗扑蝶一样经典的场景。

宝玉等人生日那天。

湘云醉酒,“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

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

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搀扶。

”这两处对湘云静态美的工笔细描,衬托出她娇娜妩媚的另一面,使得湘云的形象更加丰满、完美。

  

     张爱玲先生曾說:

“其实自有红楼梦以來,大概就是湘云最孚众望。

”湘云出场的晚,出现的少又消失的早,但仍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甚至足以和黛玉宝钗相抗衡。

史湘云是在宝钗的端庄美和黛玉的灵性美之外的另一种英氣气美,她的整体形象和个性,在书中生动鲜活的呈现在纸上,各方面和黛玉、宝钗鼎立,造就了她在全书中的地位。

(张爱玲《惜湘云》)

     虽说湘云是如此可爱,如此与众不同,但作为十二金钗之一的她,也免不了与书中姐妹一样有着惨淡的命运和结局。

 “富贵又何为?

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金陵十二钗正册之“湘云篇”);“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红楼梦曲[乐中悲])。

从这两段曲子中可看出,作者对湘云的不幸身世抱以深深同情,对她乐观豁达、心无杂念的性情大为赞赏,对她悲凉无奈的终局满怀惋惜之情。

001882 曾利华

文章主题: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众百个人物形象。

形形色色,高高低低的人物,每一个都那么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其中,史湘云也因其独特的人物性格而让人记忆深刻。

她既不象黛玉那样尖酸刻薄,也不象宝钗那样城府极深。

别有一种风流妩媚,如娇花临水般独立在十二钗中间,给人一种林下风致与清秀之气。

她的思想与感情似乎都缺了点深刻老道,然而正是这种稚嫩纯真使她显得空灵透脱、胸无纤尘,赢得了书中人物与读者的普遍好感。

她的出场总是给人们带来欢乐,而她的命运却与十二钗中其他人物一样的悲惨。

曹雪芹是抱着一腔同情与赞赏的态度来写她的,又将这同情与赞赏留给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这一形象所包含的思想意义,显然比不上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甚至也比不上王熙凤那样丰富与深刻,而她的性格所显示的魅力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关键词:

豪中有秀真名士水涸湘江

㈠襁褓之间父母违

湘云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史家的后代,史家不似贾家那般显赫,虽然叔父史鼎秉承了保龄侯的爵位,但仍担不住家族败落的势头。

湘云从小父母双亡,她依靠叔叔婶婶生活。

这史家现在已不是“阿旁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时代了,连平日针线都要湘云自己动手,且不得有任何抱怨。

见第三十二回,袭人告诉宝钗说请了湘云帮做针线活计。

宝钗因说:

“我近来看着云姑娘的神情儿,风里言,风里语的,听起来,在家里一点儿做不得主,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都是她们娘儿们动手:

为什么这几次她来了,她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就说在家里累得慌?

我再问她两句家常过日子得话,她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嘴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得。

看她的情景儿,自然从小儿没了父母是苦的。

我看见她也不觉的伤起心来。

”书中并未有湘云因自己遭遇向人诉苦的正面描写,然而通过宝钗之口,可以得知,湘云在家每每做活都要做到三更半夜,倘若替别人做一点半点儿,史家的奶奶、太太们还不受用!

千金小姐被人这般使唤,恐怕恐怕贾府丫鬟们的处境都要好过于她。

湘云在家里处境很孤零,只有到贾府来才可以获得些友情与温暖。

只有进了大观园才欢乐,是将恨与愁掀在一边,暂时忘记了家庭恐惧的欢乐。

林黛玉进了大观园就痛苦,是五内俱焚,无法排遣的痛若。

薛宝钗进了大观园就犯病,是从娘肚子里带来的一股热毒,仅靠“冷香丸”才能医的病。

湘云缺乏宝钗对家庭的依恋,黛玉对无家的遗憾。

湘云只有对家庭的恐惧[①]。

她一进大观园就担心离开大观园,还未离开大观园就盼望着再来大观园。

当她二进贾府再回去的时候,书中这样写道:

  忽见史湘云穿的齐齐整整的走来辞说家里打发人来接他。

宝玉林黛玉听说,忙站起来让坐。

史湘云也不坐,宝林两个只得送他至前面。

那史湘云只是眼泪汪汪的,见有他家人在跟前,又不敢十分委曲。

少时薛宝钗赶来,愈觉缱绻难舍。

还是宝钗心内明白,他家人若回去告诉了他婶娘,待他家去又恐受气,因此倒催他走了。

众人送至二门前,宝玉还要往外送,倒是湘云拦住了。

一时,回身又叫宝玉到跟前,悄悄的嘱道:

“便是老太太想不起我来,你时常提着打发人接我去。

”(第36回)

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呀,满肚子委曲又不敢十分委曲,难舍难分又不得不又舍又分,连嘱咐提醒老太太再派人接她去也是悄悄的,可见她对家庭的恐惧已经到了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程度了。

难怪她三来贾府之前,一听说众姊妹们在园中作诗,就急的不得了,还是袭人了解她的处境,对宝玉说:

“他要来又由不得他;不来,他又牵肠挂肚的,没的叫他不受用。

”(第37回)。

所以在史湘云眼里,大观园是她可以暂时忘掉家庭恐惧的一片乐土。

那里的闺友闺情可以使她得到一点慰藉,虽然这种慰藉只是短暂的,一瞬即逝的,她已经乐不可支了。

从这点看来, 史湘云的出身其实比林黛玉还要孤苦。

黛玉以花自喻,感叹寄人篱下的命运——“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说得十分凄婉可怜。

事实上,与史湘云比起来,她所受的那点“严寒”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

首先,她并非和史湘云一样,“襁褓之间父母违”。

“人皆有父,翳我独无;人皆有母,翳我独无。

”这种孤独无助的心酸滋味,只有自懂事起脑海中就找不到半点对父母记忆的史湘云才能彻底解透。

至于黛玉,却曾是年迈双亲的独养娇女,父母“爱之入掌上明珠”,大约六、七岁时,其母贾敏亡故,贾母史太君在出嫁的女儿中独爱贾敏,于是非常怜恤这个失恃的外孙女,主动将黛玉接来抚养。

贾府众人对黛玉也是一见如故。

尤其是府中集千娇百宠于一身的宝玉,更是对她情有独钟、呵护倍至。

黛玉一来就被安置在贾母房中与宝玉同住,“一个桌吃,一个床睡”,寝食起居,一如宝玉。

受到贾母万般怜爱,迎春、探春、惜春几个孙女倒是靠后。

当权的王夫人、王熙凤为讨好贾母,对黛玉也从不敢怠慢,更别说有宝玉的撑腰,更助长了她任性的脾气。

到黛玉十二、三岁时,父亦病故,从此安心留在贾府,众人对她也并无二意。

她却看到宝钗母慈女孝的亲情状就要触景伤情,认为是在故意气她,又猜忌下人们会不会因她寄人篱下而嫌她多事,始终不能释怀。

所谓“风刀霜剑”多半是她无风起浪心理作怪。

黛玉嘴里的‘公府千金’史湘云呢?

尽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

”然而从不给人悲悲戚戚得印象。

小说第七十六回,在凹晶馆联诗的时候,史湘云曾经开导林黛玉说:

“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象自苦。

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

”既然如此,为什么读者都同情林黛玉而忘掉那个比黛玉更苦的史湘云呢?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林黛玉的招人同情,主要是因为她有一部哀艳浪漫的爱情故事。

宝玉和黛玉是由青梅竹马自然地发展为知己之爱,生死之恋。

而史湘云却是非常一般的,由父母包办的婚姻。

虽然《红楼梦》第五回暗示读者,史湘云的婚姻也很不幸: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但这种朦胧的暗示很难激发起读者多大的感情共鸣,所以史湘云不幸的婚姻没有在读者那里博得更多的同情。

㈡ 英豪阔大宽宏量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虽将黛玉、宝钗写成双峰并峙的人物,却处处将两人作对立比较。

用俞平伯的话讲:

“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刚而宝钗柔,黛玉热而宝钗冷,黛玉尖锐而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宝钗世故。

”[②]笔者认为,这些对宝钗的描述十分贴切,黛玉却不尽然。

比如黛玉的“热”只是对宝玉一人而言,对其他人,包括自己从家乡带过来的嬷嬷、丫鬟,都是冷冷淡淡,毫无热气可言。

俞平伯对黛玉的那些形容,不如说放在湘云身上更为合适(除了“尖锐”),湘云刚直率真、热情豪爽,实为粉黛群中性格最难得之人。

“襁褓之间父母违”的孤苦无助以及“在家里一点做不得主”的生活阴影一点也没有影响湘云“英豪阔大宽宏量”的性格。

 湘云的出现,总是给读者带来一种欢快热烈的青春气息,读起来很轻松。

湘云在书中首次亮相,就形容“大笑大说的”出场来。

众人笑她是“人未见形,先已闻声。

”爱说爱笑是她的天性,哪里有史大姑娘的踪影,哪里就会充满欢声笑语,她就像是大观园里的一颗开心果。

《红楼梦》中有两个人物的出场常带来不绝如缕的笑声:

一个是史湘云,另一个是王熙凤。

王熙凤搅起的笑声虽出自于她八面玲珑、雅俗共赏的语言,却更深刻的表明她讨好贾母的功利心理,及旁人受制于她的灸手可势的“笑”。

而史湘云的笑却是真挚无邪的笑,发自天性。

湘云给众人带来的快乐不仅缘于她的笑,更皆出语谐趣。

如:

她用《点绛唇》编出了刁钻古怪的谜语: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

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谁也想不到谜底会是猴子,她却解释道:

“那一个耍的猴子不是剁了尾巴去的?

”惹得众人大笑。

她的酒令也比别人的唠叨而有意思:

“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

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

”当她最后说出了“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时,大家笑说她“好个诌断了肠子的。

怪道他出这个令,故意惹人笑。

”说不尽的俏皮!

史湘云心意明媚,行动亦不屑犹抱琵琶半遮面,举手投足,痛快淋漓。

在第31回史湘云二进荣国府时,作者就通过薛宝钗介绍道:

“可记得旧年三四月里,他在这里住着,把宝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额子也勒上,猛一瞧倒象是宝兄弟,就是多两个坠子。

他站在那椅子后边,哄的老太太只是叫‘宝玉,你过来,仔细那上头挂的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

’他只是笑,也不过去。

后来大家撑不住笑了,老太太才笑了,说‘倒扮上男人好看了’。

黛玉也道:

“这算什么。

唯有前年正月里接了他来,住了没两日就下起雪来,老太太和舅母那日想是才拜了影回来,老太太的一个新新的大红猩猩毡斗篷放在那里,谁知眼错不见他就披了,又大又长,他就拿了个汗巾子缆腰系上,和丫头们在后院子扑雪人儿,一跤栽到沟跟前,弄了一身泥水。

到了第49回三进荣府在芦雪庵赏雪时,她也是一身男装,逗得黛玉打趣她,说她是“孙行者”、“小骚达子”,众人也赞她“只爱打扮成个小了样儿,原比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

”这与封建社会对女子所要求的那种“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简直南辕北辙,相去甚远。

旧红学家中有人在评价史湘云时就曾说过:

“百花丛里出群难,占断豪情便大观”[③],又说“闲恨闲愁不上心,豪情一往转难禁”[④],都着眼一个豪字。

的确,这种豪情在十二钗正册中是史湘云独有的,它一下子将史湘云与其他既才且美的女子区别了开来。

然而《红楼梦》常以间色法[⑤]写人,即以豪情而论,就有两个女子具有这种秉性,这就是尤三姐与史湘云。

曹雪芹的不凡之处就在于写出了这两个同样豪情的女子却豪得决不一样,尤三姐豪中有侠气,豪得令人敬;史湘云豪中有秀气,豪得令人爱。

 史湘云这种豪秀表现在待人接物上就成为纯真直爽,无事不可对人言地纯真直爽。

她胸无鲜尘,也胸无芥蒂,月旦臧否,率诚在性,时移事迁,略无萦怀。

她头一遭踏进荣府的门槛,林黛玉就拿她的咬舌子来打趣:

“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

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

”拿人的生理缺陷打趣,这是黛玉的刻薄。

史湘云对这种刻薄却不怪不恼,搬出了宝钗来反唇相讥:

“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趣一个。

”“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

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

”这实际上是褒钗贬黛,戳中了黛玉的心病。

随后又打趣黛玉道:

“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

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厄’去。

阿弥陀佛,那才现在我眼里!

”(第20回)

这虽系闺中女儿口角的一段淡淡闲文,却将黛、湘二人的心性从骨中一写:

唯黛玉才敢拿咬舌来打趣湘云,唯湘云才敢拿林姐夫来打趣黛玉,才敢说黛玉不及宝钗。

唯黛玉湘云互相打趣之后不伤和气,仍然同榻而眠。

有口有心的黛玉只能容纳有口无心的湘云对她的臧否,而有口无心的湘云压根儿就没有把有口有心的黛玉对她的臧否放在心里。

 然而湘云毕竟显得太坦率直诚了,她有时只顾说出事物的真象,却对别人的接受能力不加考虑。

王熙凤发现唱小旦的戏子“扮上活象一个人”却引而不发,宝钗心里明白却不肯说,宝玉猜着了却又不敢说,唯独湘云说“倒象林姐姐的模样儿”,宝玉忙向她使了个眼色,于是引起了宝、湘、黛之间一次不小的风波。

宝玉向她解释道:

“好妹妹,你错怪了我。

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

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

谁知你不防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你。

”湘云却道:

“我原不配说他。

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

”(第22回)

在她看来,别人对黛玉都不薄,黛玉实在没有理由再嫉妒挖苦别人。

所以对黛玉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尽管宝玉肯哄,宝钗会让,湘云却是从不买帐的。

其实湘云倒是真的错怪了宝玉,她自己已敏感到是个身分问题,难道就没有想到用戏子比黛玉那就更降低了黛玉的身分?

然而湘云毕竟是“闲恨闲愁不上心”的人物,时过境迁也就甩过手了。

所以即使是胸襟狭窄的黛玉也能忍受她。

碰到另外的场合,有口无心的湘云似乎又变得有口有心了。

袭人的月钱升到准姨娘的地位,湘云便约了黛玉去道喜。

到了怡红院里隔着纱窗往里一看,“只见宝玉穿着银红纱衫子,随便睡着在床上,宝钗坐在身旁作针线,旁边放着蝇帚子。

林黛玉见了这个景儿,连忙把身子一藏,手握着嘴不敢笑出来,抬手儿叫湘云。

湘云一见这般景况,只当有什么新闻,忙也来一看,也要笑时,忽然想起宝钗素日待他厚道,便忙掩住口。

知道林黛玉不让人,怕他言语之中取笑,使忙拉过他来道:

‘走罢,我想起袭人来,他说午间要到池子里去洗衣裳,想必去了,咱们那里找他去。

’林黛玉心下明白,冷笑了两声,只得随他去了。

”(第36回)

这和前边与黛玉的相戏比起来似乎判若两人,然而人们并不感到她世故,只觉得憨厚。

她只是以直感对人,觉得别人对她好,她就应该对别人好,而以替宝玉赶蚊子来与宝钗相戏,似乎有点太伤宝钗的面子了。

 湘云敬爱宝钗,也情有可原。

宝钗确实是个善解人意、能嘘寒问暖,有大家风范之人,让缺乏亲情关爱的湘云倍感温馨。

湘云曾说:

“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

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没妨碍的!

”宝钗的大方疏财、涵养深厚、知识渊博都让湘云佩服不已。

宝钗很能替人设想,事事考虑周到。

第三十七回中,湘云要开海棠诗社,宝钗提醒她说:

“既开社,就要作东。

虽然是个玩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

你家里又作不得主,一个月统共那几吊钱,你还不够使;这会子又干这没要紧的事,你婶娘听见了越发抱怨你了。

何况你就都拿出来,做这个东也不够。

难道为这个家去要不成?

还是和这里要呢?

”一席话真说到湘云心坎里去了。

宝钗接着替她拿主意,说自己家中有现成的螃蟹可用来应景,湘云自是感服至深。

文中处处可见湘云对宝钗的由衷赞叹,每每钗、黛间有了矛盾,湘云总不顾开罪宝玉,为宝钗仗义执言,甚至当着黛玉的面也情不自禁流露出对宝钗的敬佩之意来。

但湘云与宝钗相比,想法还是要简单许多,对功名前途考虑得没那么复杂。

正如第五十回中,湘云所作《点绛唇》中写道:

“沟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

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可见她对利益得失还是想得很开。

而宝钗得心迹却可从她那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中看得分明。

宝钗借住贾府,原为来京候选宫中女官。

她对自己的言行举止,一向留心在意。

“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这几句话,写得她极有城府。

湘云却是心直口快,想什么就说什么的人,一点都不会拐弯抹角、虚伪造作。

她对别人当然也不会看得透彻,只要表面上和气可亲的人,她都觉得好,不会再往深里去猜测。

这是她的天真之处。

在下人眼里,“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故比黛玉大得人心。

这点似与湘云雷同,其实不然。

宝钗不愿得罪贾府下人,是为笼络众人,并非真的就能和底下人打成一片,而不顾主婢身份一起玩闹了。

第三十回中,宝玉当着黛玉面奚落了宝钗,宝钗脸上挂不住,正巧这时一个小丫头不见了扇子,就和宝钗笑道:

“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

好姑娘,赏我吧!

”宝钗立即指着她厉声说道:

“你要仔细!

你见我和谁玩过!

有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你该问她们去!

虽说是指桑骂槐、借题发挥,却也能够从这番话中看出她的秉性。

而惟有湘云,既无林的清高,亦无薛的矜持,只要和她投缘,无论是宝钗、黛玉,还是袭人、乡菱,她都能一视同仁,以姐妹相称,不摆出贵族小姐的架子来。

  在群芳射覆的游戏中,香菱慌乱得毫无头绪,旁人均笑观其败。

唯有史湘云,急得抓耳挠腮、不惜私传谜底,结果作弊被当场拿获;邢岫烟,一个处身于贵族中的平民女子,和宝玉、宝琴、平儿是一天生日,别人谁也不记得,独史湘云道出了岫烟的生日,让贫寒的女子顺势过了个华诞。

这些或许是小事,但闺中又有多少大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