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学科六年级上连起来的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8759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社会》学科六年级上连起来的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品德与社会》学科六年级上连起来的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品德与社会》学科六年级上连起来的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品德与社会》学科六年级上连起来的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品德与社会》学科六年级上连起来的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品德与社会》学科六年级上连起来的教案.docx

《《品德与社会》学科六年级上连起来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社会》学科六年级上连起来的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品德与社会》学科六年级上连起来的教案.docx

《品德与社会》学科六年级上连起来的教案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学科六年级(上)

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

少年儿童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对于酗酒、抽烟、沉溺网络世界、毒品和邪教宣传缺乏真正的了解和抵御能力。

一些成年人的消极生活方式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腐朽落后的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思想和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着少年儿童的心灵。

为此,在本册教材中,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酗酒、抽烟、吸毒沉溺网络世界和邪教等危害以及一些相关的法律常识,让学生懂得珍惜和保护自己的生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运用法律保护字,初步养成手法意识。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伴随着历史共同发展的,是丰富深厚的民俗、民俗文化。

通过学习,让学生在了解各地,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以及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珍视祖国的历史的文化传统,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一些社会事物和现象。

针对当今部分少年儿童劳动观念相对比较淡薄,手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思想上存在轻视劳动,尤其是轻视体力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生活上不爱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教材第三单元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以多种方式引导帮助学生在学生生活中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养成热爱劳动者、珍惜劳动超过的好品质。

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年儿童的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家乡成为少年儿童关注的生活领域。

根据这一阶段少年儿童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特点,通过不同活动板块,帮助少年儿童了解家乡的巨大变化,展望家乡的美好未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材分析(教材结构、内容等)

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崇尚科学

第二单元民风、民俗知多少

第三单元劳动最光荣

第四单元农村和城市的明天

三、教学目标

(一)  课程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  本册教材各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 珍爱生命,崇尚科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

珍爱生命,热爱生命,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初步形成保护自己的法制观念和规则意思。

  能力:

能够初步认识自我,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结和行为,抑制各种诱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分析社会丑恶现象,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知识:

知道抽烟、酗酒、吸毒、迷恋网络和邪教组织给人们生活造成的危害,了解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条款。

第二单元 民风、民俗知多少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家乡民风、民俗文化的绚丽多彩及丰富的内涵,珍视家乡的民风、民俗,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积极保护祖国的灿烂文化,具有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能力:

能从多元化的民风、民俗文化中领悟到祖国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能正确认识民风、民俗活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各种民风、民俗现象,能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

  知识:

知道民风、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及其文化内涵。

了解民风、民俗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知道民风、民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消极、不健康因素的危害性。

第三单元 劳动最光荣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劳动,尊重和感谢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钦佩劳动致富的人,鄙视不劳而获的行为,愿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生活简朴,珍惜劳动成果,不奢侈浪费。

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和本领,愿意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劳动者。

  能力:

在生活中,能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各项公益劳动,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习有动力,不懒惰,不怕苦。

生活简朴,不挑吃穿,学会合理用钱,不攀比,不讲排场,不奢侈浪费。

  知识:

知道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光荣,懒惰可耻。

劳动者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是最可爱的人,知道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劳动者受到人民的尊重,懂得劳动需要知识,只有掌握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才能创造社会财富,才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懂得我们吃、穿、用的物品来之不易,都是劳动者辛勤劳动的成果,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

第四单元 农村和城市的明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新面貌,以及人民生活水来不断提高的喜悦,热爱家乡,关爱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技能:

学习搜集、整理,运用信息,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

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

  知识:

了解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党和政府对西部教育问题、“三农”问题的关注。

知识创建绿色生态城市势在必行以及我国绿色城市发展规划中出现的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知道近10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大为改善。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和教材个单元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

3、根据本册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儿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引领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多地呈现直观性的材料。

五、教学进度(含课时分配)

单元

课次

课名

课时

一.

珍爱生命,

崇尚科学

(6)

1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

2

向“白色恶魔”说不

2

3

向邪教宣战

2

4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

2

二.

民风、民俗知多少

(6)

1

民风、民俗大观园

2

2

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

2

3

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

2

三.

劳动最光荣

(6)

1

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2

2

劳动需要知识

2

3

劳动成果要珍惜

2

四.

农村和城市的明天

(6)

1

我家住在新农村

2

2

发展中的城市

2

复习

2

 

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崇尚科学

单元概要:

少年儿童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对于酗酒、抽烟、沉溺网络世界、毒品和邪教宣传等缺乏真正的了解和抵御能力。

一些成年人的消极生活方式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腐朽封建思想和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着少年儿童的心灵。

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的未成年人精神空虚,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

本单元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酗酒、抽烟、吸毒、沉溺网络和邪教等危害以及一些相关的法律常识,让学生懂得珍惜和保护自己的生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实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了解吸烟、酗酒、迷恋游戏机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

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知道邪教的危害,反对邪教”,“简单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初步养成守法意识”。

本单元分为四课: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向‘白色恶魔’说不”“向邪教宣战”“法律,生命的保护伞”。

第1课阐述抽烟、酗酒和泡网吧等不良习惯的危害。

第2课认识毒品的种类和对人类的危害。

第3课讲述邪教组织的特点和危害。

第4课阐述未成年人的含义并介绍相关的法律知识。

单元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珍爱生命,热爱生命,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初步形成保护自己的法制观念和规则意思。

  能力:

能够初步认识自我,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结和行为,抑制各种诱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分析社会丑恶现象,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知识:

知道抽烟、酗酒、吸毒、迷恋网络和邪教组织给人们生活造成的危害,了解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条款。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抽烟、酗酒和泡网吧等不良习惯的危害,远离些恶习。

2、学会利用有效途径自觉抵制不良习惯的影响,做好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学习,较为清楚地了解抽烟、酗酒和泡网吧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从而自觉远离这些不良习惯。

难点:

认识少量饮酒与酗酒、网上学习与泡网吧之间的区别。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酗酒的危害,并网上搜集因为“酗酒”和“沉迷网吧”酿成的悲剧故事。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生谈话,初步了解本册教材学习的内容。

*出示P1图片,学生发表感言,引出第一单元学习主题。

*齐读单元导语。

师小结:

要让我们的生命之树长青,最基本的是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不良习惯,它们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成长,你们知道是哪一些吗?

二、看图讨论,初步比较

1、学生看图讨论:

图中的不良习惯是哪些?

2、全班交流:

你身上有没有这些不良习惯?

三、了解吸烟的危害

(一)合作表演,

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了解吸烟的危害。

2、小组合作,准备模拟审判,一人或多人扮演“烟”,结合课文,展示审判的过程。

3、全班交流,教师选择几个小组进行审判展示。

(二)写写画画

1、教师:

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

在那一天,你会怎么做?

2、学生在课本上画一画“禁止吸烟”的标志,写一写“禁止吸烟”的英文字母。

3、学生搜集“世界无烟日”主题口号,并创作来年的口号。

四、了解酗酒的危害

1、教师:

“喝酒”与“酗酒”有什么区别?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酗酒的危害以及网上搜集到的因为“酗酒”和酿成的悲剧故事,并推举出最佳故事一个。

2、每个小组推举一个最佳故事进行全班交流。

3、学生交流听故事的感受。

五、心里话

1、自主选择故事中的主人公,把最想对他们说的话写下来。

2、交流

3、课堂小结:

吸烟、酗酒都是不良的生活习惯,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伤害,让我们远离它们。

六、实践运用

1、如果家中有人吸烟,请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促使他们戒烟。

2、小组设计“禁止吸烟”的宣传卡片,对周围的人进行宣传。

3、根据教科书中“小调查”的提示,自主设计调查工具,完成调查。

第二课时

一.点击案例:

1、教师讲述P4教科书上的案例。

2、交流:

小王从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堕落成为一个少年犯,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事?

二、惨痛教训故事会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沉溺于网吧而酿成的悲剧故事,并推举出最佳故事一个。

2、对故事里的主人公说说心理话。

三、辨析明理:

“网上学习”“泡网吧”有什么区别?

1、教师讲述儿子通过“网上学习”取得优异成绩,留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事例。

2、学生交流通过网络学习获得成功的事例。

3、辨析:

“网上学习”“泡网吧”的区别。

4、倡议网上学习,拒绝“沉溺网络”

四、拓展延伸,实践运用

说说如何当健康志愿者,我们可以采取哪些行动?

1.做家庭禁烟小卫士

2.制作禁毒小报

3.给电脑装绿色过滤软件

4.……

学生小结

教师总结: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很多诱惑,需要我们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它们的诱惑。

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否则,我们将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

所以,面对不良习惯诱惑时,我们要学会说“不”。

 

 

2.向“白色恶魔”说不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毒品的种类以及对人类的危害,远离毒品。

2、学会运用有效途径自觉抵制毒品的影响,并做好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毒品的危害以及毒品引发的惨痛悲剧。

难点:

既然毒品危害巨大,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吸毒?

探究吸毒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瘾君子成功戒毒,获得新生的故事。

2、学生搜集禁毒斗争所取得的成绩。

3、学生准备“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演讲。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自主学习,了解毒品

1、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远比吸烟、酗酒或沉溺于网吧更可怕的恶魔,那就是吸毒。

2、学生学习教科书中“什么是毒品”和“毒品的分类”部分,初步知道有关毒品的知识。

3、学生交流学习所得。

二、故事引入,冲击心灵

1.点击案例:

教师讲述3个因为吸毒而引发的悲剧。

A少女朱清,原本有着十分靓丽的外貌,又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前程无限美好。

却经不起诱惑,吸了毒。

从此她彻底变了,消瘦得彻底变了形。

她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命运。

生命的鲜花在空中飘落。

最终因过量吸毒,28岁的她告别了年轻的生命。

2、学生交流体会。

看了朱清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3、师过渡小结。

三、讨论交流

1、教师出示全世界以及中国目前吸毒者的人数。

2、讨论:

毒品既然如此可怕,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沾染毒品?

3、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毒品危害性的资料。

四、故事会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到的瘾君子成功戒毒,获得新生的故事。

2、小组推荐比较典型的故事,进行全班交流。

五、演讲会

1、教师指定三位学生演讲。

2、学生谈一谈听了演讲后的感受。

六、交流反毒成果,坚定反毒信念

1、学生自主浏览教科书中罗列的禁毒硕果。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主要禁毒战斗的硕果。

3、教师:

了解了这些数字,你有何感想?

七、自主选择,向毒品宣战

1、教师:

毒品如此可恶,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用实际行动向毒品宣战?

2、学生自主选择形式,选择合作伙伴,完成实践作业:

绘画、设计宣传卡、写诗、写演讲稿、编写小报等形式均可。

八、课外延伸,实践演讲

将实践作业布置在学校、社区的宣传窗里

第二单元民风民俗知道少

单元概要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伴随着悠悠历史共同发展的是丰富深厚的民风民俗文化。

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无时无刻不沉浸于丰富的民风民俗之中。

让学生在了解各地、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以及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珍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一些社会事物和现象。

本单元分三个部分:

“民风、民俗大观园”“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

单元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家乡民风、民俗文化的绚丽多彩及丰富的内涵,珍视家乡的民风、民俗,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积极保护祖国的灿烂文化,具有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能力:

能从多元化的民风、民俗文化中领悟到祖国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能正确认识民风、民俗活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各种民风、民俗现象,能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

  知识:

知道民风、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及其文化内涵。

了解民风、民俗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知道民风、民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消极、不健康因素的危害性。

1.民风、民俗大观园

教学目标:

1、知识:

知道民风、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民风、民俗的一些表现形式及其文化内涵。

2、能力:

能积极思考民风民俗形式之后的意蕴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调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民风民俗的绚丽多彩及丰富深刻的内涵意蕴,藉此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并初步培养学生探究民俗文化丰富内涵的欲望。

重点难点:

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搜集资料,信息,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

活动准备:

1、学生根据家乡所在地自愿组成采风小组,上课时按小组就座。

2、学生搜集家乡的民风、民俗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 知道《红楼梦》里有座大观园吗?

《红楼梦》里的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时觉得什么都是那样新鲜,那样有趣。

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大观园里逛一逛。

(板书:

大观园)不过我们今天逛的可不是贾府,而是民风、民俗大观园。

(板书:

民风、民俗)

2、 让我们赶紧到园里去逛一逛吧。

那边怎么围着那么多人,哦,原来在猜灯谜,你们想猜吗?

就让我们走进“我猜、我猜,我猜猜”,请听游戏规则:

根据老师给出的画面或文字的提示,猜猜这是我国哪个传统节日?

3、 出示各个传统节日

(1)春节:

你怎么猜出来的?

(帖春联、放鞭炮)

师:

看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特有的习俗。

(板书:

习俗各不同)

(2)拦街福:

师:

知道拦街福吗?

参加过吗?

能把你看到的和听到的说给大家听吗?

出示图片资料

二、端午节

1、 咱们继续往园里逛,那边锣鼓喧天,在干吗呢?

(课件出示)看到划龙舟,你想到什么?

那除了划龙舟外,一提到“端午”,你脑海里马上浮现的是什么?

——粽子。

2、 对,划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两大习俗,那么,你知不知道端午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生说屈原的故事)

3、“汨罗江上鼓声喧,争看龙船吊屈原”。

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毫不妥协的凛然正气,使得千百年来为人们一直传诵与纪念。

(板书:

由来藏故事)

4、 除了划龙舟和吃粽子以外,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除了课本上介绍的,你还知道哪些?

看来端午节还挺有意思的,但很多同学的信息都是从网上或长辈那里听到的,自己并没有真正亲身经历过,是吗?

老师现在就带你们一起走进江南的一户人家,跟他们一起过一个地地道道的端午节。

(看录像)

5、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6、但是前阵子,老师在网上却看到这样一则报道(关于韩国申报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课件出示,学生读)听到这则消息,你有什么想说的?

(先和你小组里的同学聊一聊你的想法)

生:

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他国家却申请为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

师:

作为炎黄子孙,面对这样一个真实现状,心里肯定会有所触动,甚至感到震撼。

生:

我们要重视传统节日。

师:

韩国申“遗”成功,为渐渐淡忘传统的我们敲响了警钟。

生:

我们应该把传统保留下来,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师:

端午节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应该珍视和保护它!

如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在内的中国传统节日都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三、中秋节

1、聊着聊着,逛着逛着,不知不觉天色暗了下来,一轮圆月升上天空,不禁让我想到了国庆放假期间过的一个传统节日——中秋节。

今年的中秋节,你们是怎么过的?

(1)吃月饼

师: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另一习俗,圆圆的月饼象征着“团圆之意”。

师:

邀上三五知己,或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吃着月饼,聊聊家常,多温馨啊!

(2)赏月

师:

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真是“人月两团圆”!

师:

一块月饼,一杯清茶,一地菊花,一轮明月,真惬意啊!

2、吃月饼活动:

我们仍在传承着吃月饼、赏月的习俗,享受着这份与家人团圆的温情。

徐老师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一边吃着月饼,一边听奶奶给我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你们想听吗?

就让我们一边听着悠扬的乐曲,一边吃着月饼,来听“嫦娥奔月”的故事。

(课件出示)

3、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对中秋也情有独钟,他们围坐在八仙桌旁,吃着月饼,望着皎洁的圆月,对酒当歌,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诗篇,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无不道尽了人们对家乡的依恋,和对亲人的无尽相思。

4、 我们班有谁的亲人在外地或在国外的?

你们都用什么方式捎去你的祝福?

你对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5、 思念之情不受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是我们,隔海相望的台湾人民同样也割舍不了中秋情结。

你瞧,谁来读读。

(课件出示)——台湾诗人的诗

6、 小结除了以诗、电话、写信的方式诉说着思乡情外,台湾人民还在清明、中秋、端午、春节这些大型的传统节日里,专程包机来到我们中国大陆,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

狭长的海峡,隔断的是脚下的路,却隔不断心中的殷殷深情。

让我们一起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动情地读——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板书:

文化传真情)

此时,你就是与我们隔海相望的台湾同胞,读——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此时,你就是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读——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7、 这一千古名句道尽了人们无尽的相思,不论你身在何方,只要有华人的地方,身上总是烙着那份挥之不去的民族传统情结,不管相隔多远,我们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紧紧相连。

三、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知识,但还只是“民风民俗大观园”中的沧海一粟。

由此可见,我们的民族文化是多么的深厚与广博啊!

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都有民风民俗的痕迹。

(生读)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它蕴涵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意味,传承着千载的民风、民俗,是老百姓情感的载体,是生生不息的一弘清泉,是中华民族永远化不掉的根。

板书设计:

民风民俗大观园

习俗各不同

由来藏故事

文化传真情

第二课时

一、整理资料

师:

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民风、民俗大观园,采集了有关民风民族的资料,在这堂课上进行整理

1、进行内部交流,资料汇集,分类整理。

2、分工合作,选择自己喜爱的、合适的方式准备展示家乡的民风、民俗。

图文并茂式、介绍解说式、实物呈现式、活动再现式,模拟表演式均可。

二、分享成果

各采风小组分类依次汇报家乡的民风,民俗及其文化内涵,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1、节庆习俗;2、服饰习俗;3、民居习俗;4、饮食习俗;5、婚丧礼仪;

6、寿诞礼仪;7、成长仪式;……

三、汇编成册

全班合作,编一本介绍各地各民族民风、民俗的小册子,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一个延续,十分有意义。

1、前期准备:

推选主编一名,确定文字编辑、美术编辑若干名,每个采风小组可派一名代表参加,从每个小组推荐的候选书名中,以投票的形式确定书名。

2、中期编辑,制订计划,有序进行。

3、后期宣传,将编好的小册子有序传阅,目的是弘扬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2.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2、知道家乡的民风、民俗在人们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3、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

重点难点:

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及在人们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将教科书中所涉及的饮食习俗、民居习俗制作成课件,并准备一些相关资料。

2、因地制宜,创建民风、民俗活动情境。

学生准备:

1、研究小组按研究方案完成前期研究工作。

2、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明确任务

教师:

我们的探究小组已出色完成搜集民风、民俗的任务,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探讨家乡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之间的关系,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地。

二、群星登场,展开研究

1、探究饮食习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联系课文P36-38)

(1)教师出示课件,学生看图讲述这些地方的饮食习俗,课件内容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也可做适当补充。

(2)各研究小组选择其中一两个民风、民俗,展开讨论,这一民风、民俗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汇报交流。

(4)发现共性,进行总结,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地貌、植被鹿死不择音 自然条件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也各不相同,这就使得各地的饮食习俗精彩纷呈,各具特色。

(5)呈现补充资料,予以进一步说明

2、探究民居习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联系课文P39-41)

方法同上。

3、探究文化活动习俗与人们的生活关系(课文P43-44)

方法同上。

各探究小组成果展示会,各组选派代表发言,根据研究方案讲述所列举的文化活动习俗与他乡的相关习俗比较之后,讲述存在哪些差异,并说明形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从而阐明家乡民风、民俗与家乡的文化传统及生活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