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教学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8518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3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教学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现代汉语教学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现代汉语教学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现代汉语教学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现代汉语教学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教学方案.docx

《现代汉语教学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教学方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汉语教学方案.docx

现代汉语教学方案

现代汉语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一、教学目的:

了解现代汉语的根本情况,包括现代汉语的形成、特点、地位。

鼓励学生热爱并学好现代汉语,规地使用现代汉语。

二、教学主要容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根底方言,以典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语的方言:

〔一〕北方方言

〔二〕吴方言

〔三〕湘方言

〔四〕赣方言

〔五〕客家方言

〔六〕闽方言

〔七〕粤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特点

1、没有复辅音

2、元音占优势

3、有声调

〔二〕词汇特点

1、汉语语素以单章节为根本形式

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3、双音节占优势

〔三〕语法特点

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2、词、短语和句子的构造原那么根本一致

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4、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1、国际上的地位

2、国对各民族语言的影响

三、重点及难点:

“语言〞、“现代汉语〞、“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汉语方言〞等根本概念以及现代汉语的特点。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课件演示

第二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概说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语音的生理、物理、社会性质及各语音单位的名称、意义,了解汉字的几类注音符号。

二、教学主要容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具有物理的、生理的和社会的三种性质。

〔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1.音高指声音的上下,是由发音体振动的快慢来决定的。

2.音强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声波振幅的大小决定的。

3.音长指声音的长短,是由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4.音色指声音的特色,是由声波的不同形状决定的。

〔二〕语音的生理属性

1、肺和气管

2、喉头和声带

3、口腔和鼻腔

〔三〕语音的社会属性

二、语音的根本概念

〔一〕音素和元音、辅音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音素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元音如ɑ、o、e、i、u;辅音如b、p、d、t、ɡ、k、s、r。

〔二〕音节

音节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

〔三〕声母、韵母、声调

汉语音韵学的传统方法是把一个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局部。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指音节里声母后面的局部。

声调指整个音节的上下升降的变化。

〔四〕音位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类。

如,汉语中,“闻〞可以有wv两种读法。

三、记音符号

〔一〕历史上曾用过的记音方法

1、用汉字记音

2、五四运动前后的注音字母

3、用拼音字母来给汉字注音和记录汉语

〔二〕汉语拼音方案

用途:

1、给汉字注音

2、作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3、作为我国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根底,用来帮助外国人学汉语,用来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以及用来编制索引和代号等。

〔三〕国际音标

1、用来记录全球各民族语言语音

2、符合“一个音素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一个音素〞的原那么

三、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语音的物理、社会属性。

难点是语音的生理属性、语音单位的定义。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课件演示,重视根底理论和分析方法的讲授。

 

第二章语音

第二节声母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声母的发音原理,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同时了解自己方言中声母的特点,说好普通话。

二、教学主要容

一、声母的发音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

普通话中有21个辅音声母,即:

b、p、m、f、d、t、n、l、ɡ、k、h、j、q、x、zh、ch、sh、r、z、c、s。

〔一〕声母的发音部位

普通话的声母按照发音部位分为以下七组:

1、双唇音

由上唇和下唇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有3个,是:

b、p、m。

2、唇齿音

由下唇和上齿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只有1个,是:

f。

3、舌尖中音

由舌尖和上齿龈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有4个,是:

d、t、n、l。

4、舌根音

由舌根和软腭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有3个,是:

ɡ、k、h。

5、舌面音

由舌面和硬腭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有3个,是:

j、q、x。

6、舌尖后音

舌尖翘起和硬腭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有4个,是:

zh、ch、sh、r。

7、舌尖前音

由舌尖和上齿背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有3个,是:

z、c、s。

声母发音部位的示意图见书

〔二〕声母的发音方法

声母的发音方法要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1、克制阻碍的方式

按照发音时气流克制阻碍的方式,普通话的声母分为五类:

〔1〕塞音。

塞音有6个,就是b、p、d、t、ɡ、k。

〔2〕擦音。

擦音有6个,就是f、h、x、sh、r、s。

〔3〕塞擦音。

塞擦音有6个,就是j、q、zh、ch、z、c。

〔4〕鼻音。

鼻音有两个,就是m和n。

〔5〕边音。

边音只有1个,就是l。

2、气流的强弱

按照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的强弱,普通话声母中的塞音和塞擦音分为两类,就是不送气音和送气音。

3、声带是否颤抖

按照发音时声带是否颤抖,普通话的声母分为两类,就是清音和浊音。

〔三〕普通话声母的发音

〔四〕零声母

除了以上说的21辅音声母外,普通话还有一些音节不用辅音声母开头,叫做零声母。

有了零声母这个概念,

二、声母辨正

〔一〕zh、ch、sh、r和z、c、s

〔二〕f和h

〔三〕n和l

〔四〕清声母和浊声母

三、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难点是描述一个声母的发音条件。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课件演示

〔1〕重视根底理论和分析方法的讲授;

〔2〕密切联系学生的方言实际,边讲边练,做到发音与听音辨音与正音相结合,口头表达与书面练习相结合;

〔3〕课堂外相结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第二章语音

第三节韵母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韵母的组成及分类,同时了解自己方言中韵母的特点,说好普通话。

二、教学主要容

一、韵母的发音

韵母指音节里声母后面的局部。

普通话有39个韵母。

“四呼〞是传统音韵学里的术语,主要是以韵头为标准对韵母做出的分类。

根据这个特点韵母可以分为四类:

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一〕单元音韵母

单元音韵母是由一个元音构成的,所以它的发音也就是元音的发音。

1、舌面单元音韵母

〔1〕舌位的前后〔2〕舌位的上下〔3〕圆唇和不圆唇

ɑ央低不圆唇元音。

o后半高圆唇元音。

e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i前高不圆唇元音。

u后高圆唇元音。

ü前高圆唇元音。

2、舌尖单元音韵

-i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

-i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er卷舌元音。

〔二〕复元音韵母

复元音韵母也叫复韵母,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构成的。

由两个元音构成的叫二合复韵母,由三个元音构成的叫三合复韵母。

韵母可分韵头、韵腹、韵尾,三者的轻重长短并不一致。

1、二合前响复韵母

2、二合后响复韵母

3、三合中响复韵母

〔三〕带鼻音韵母

1、前鼻音韵母

2、后鼻音韵母

二、押韵和韵辙

1、定义

也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的字

2、押韵的“韵〞和韵母中的“韵〞概念区别

押韵的“韵〞指的是韵母中的韵腹和韵尾。

韵母中的“韵〞还包括韵头

3、十三辙和十八韵

明清以来说唱文学中广泛运用的押韵规那么。

三、韵母辨正

〔一〕鼻韵尾n和nɡ

〔二〕i和ü

〔三〕分辨o和e

〔四〕防止韵头i或u的丧失

三、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韵母的分类,难点是纠正方音。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课件演示

〔1〕重视根底理论和分析方法的讲授;

〔2〕密切联系学生的方言实际,边讲边练,做到发音与听音辨音与正音相结合,口头表达与书面练习相结合;

〔3〕课堂外相结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第二章语音

第四节声调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调值和调类的关系、古今调类的演变以及调类的比较。

能够找出自己方言中的声调规律,纠正自己普通话中的错误读音。

二、教学主要容

一、调值和调类

声调指整个音节的上下升降的变化。

汉语的声调可以区分意义。

调值指声调的实际读法,也就是上下升降变化的具体形式。

描写调值常用五度制声调表示法。

调类指声调的类别,就是把调值一样的音归纳在一起建立起来的声调的类别。

二、普通话的声调

普通话有四种根本调值,可以归并为四个调类。

1.阴平。

2.阳平。

3.上声。

4.去声。

三、古今调类比较

1、古调类的开展变化

2、古声调同普通话声调的关系,见书p82表。

四、声调辨正

〔一〕明确方言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关系

1、把普通话的四个声调的调值读准

2、找出自己方言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关系

〔二〕古入声字的改读

1、很多现代汉语方言中已无入声,以方言为例。

2、多数方言的入声字有塞音韵尾

3、有入声的方言区的人学普通话首先要弄清哪些字是入声字,然后注意把入声字那种短促的念法去掉,按普通话的声调去念。

方言不涉及此类问题,所以从略。

三、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调值和调类。

难点古今调类的对应关系。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课件演示

〔1〕重视根底理论和分析方法的讲授;

〔2〕密切联系学生的方言实际,边讲边练,做到发音与听音辨音与正音相结合,口头表达与书面练习相结合;

〔3〕课堂外相结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第二章语音

第五节音节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普通话中音节的特点和构造,同时了解普通话中拼音的拼合规律和音节的拼写规那么。

二、教学主要容

一、音节的构造

音节是语音的根本构造单位,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普通话的音节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不相识符号。

2.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

每个音节总要有元音。

3.音节可以没有辅音。

在音节末尾出现的辅音只限于n和ng。

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音节。

4.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二、拼音

(一)拼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声母要用本音

2、声母、韵母之间不要有停顿

3、要念准韵头

〔二〕拼音的方法

1、声韵两拼法

2、声介与韵身合拼法

3、三拼法

〔三〕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

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有比较强的规律性,掌握了这种配合规律,有助于深入了解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主要表现在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的四呼上。

这种规律可以见书P95。

三、音节的拼写规那么

〔一〕Y、W的使用

1、韵母表中i行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如果i后面还有别的元音,就把i改为y

2、韵母表中表中u行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如果u后面还有别的元音,就把u改为w

3、韵母表中表中v行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无论v后面有没有别的元音,都要在v前头加y

〔二〕隔音符号的用法

“〞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就要用隔音符号〔’〕隔开。

〔三〕省写

1、韵母iouueiuen的省写

2、v上两点的省写

〔四〕标调法

1、声调符号一般要标在一个音节的主要元音〔韵腹〕上

2、在这两个韵母中,声调符号规定标在后面的或上面

3、调号恰巧标在的上面,那么上的小点要省去。

4、轻声音节不标调

〔五〕音节连写和大写

1、同一个词的音节要连写,词与词一般分写。

名子或诗行开头的字母要用大写。

2、专用名词和专用短语中的每个词开头字母要大写

3、标题中的字母可以全部大写,也可以每个词开头的字母大写,有时为了简明美观,可以省略声调符号。

三、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普通话音节构造的特点、拼读法。

教学难点是音节的拼写规那么。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课件演示

〔1〕重视根底理论和分析方法的讲授;

〔2〕密切联系学生的方言实际,边讲边练,做到发音与听音、辨音与正音相结合,口头表达与书面练习相结合;

〔3〕课堂外相结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第六节音变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普通话中音变的几种主要形式及其规律并在实际语流中能够熟练运用。

二、教学主要容

主要指共时音变,本节主要讲四种:

变调、轻声、儿化、“啊〞的音变

一、变调

〔一〕上声的变调。

1、两个上声相连时,前一个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35。

2、三个上声相连,前两个音节有两种不同的变调

3、如果连念的上声字不止三个,那么可以根据词语含义适当分组按上述方法变调。

4、上声和非上声相连时,前一个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21。

〔二〕去声的变调

两个去声相连,前一个如果不是重读音节那么变53。

〔三〕“一〞和“不〞的变调。

〔四〕七、八的变调

〔五〕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二、轻声

〔一〕什么叫轻声

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

〔二〕轻声词

1.语气词“吧、吗、呢、啊〞等。

2.构造助词“的、地、得〞。

3.动态助词“了、着、过〞。

4.名词的后缀“们、子、头〞。

5.名词后面表示方位的“上、下、里〞。

6.单音节动词重叠式的第二个音节。

7.作宾语的人称代词“我、你、他〞。

〔三〕轻声的作用

1、有些词语里的轻声音节并不区别意义,只是语言习惯。

有的轻声音节和非轻声音节构成比照,区别意义。

2、区别词性

三、儿化

〔一〕什么是儿化

指在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二〕儿化韵发音

见P109?

儿化音变规律简表?

〔三〕儿化的作用

1、区别词义。

2、区别词性。

3、表示红小、亲切、轻松或喜爱的感情色彩。

4、还有的儿化虽然不能区别意义,但在话里一定要儿化,不儿化就不像话,人听起来很别扭,不容易承受。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语气词“啊〞发音时往往受前字读音的影响而产生音变。

详见p110表。

三、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啊〞的音变教学难点是常用轻声词、儿化韵的发音。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课件演示

〔1〕重视根底理论和分析方法的讲授;

〔2〕密切联系学生的方言实际,边讲边练,做到发音与听音辨音与正音相结合,口头表达与书面练习相结合;

〔3〕课堂外相结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第二章语音

第七节音位

一、教学目的:

音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是按语音的社会性质划分出来的,声音和意义本来没有必然的联系,用怎样的声音表达怎样的意义,这是一个民族的社会成员在漫长的社会开展中约定俗成的,因此,学习音位旨在更好地掌握语音的社会性质,为表义更好地效劳。

二、教学主要容

一、音位简说

〔一〕音位及其归纳方法

1、概念比较

2、音位分类

〔1〕辅音音位从辅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

〔2〕元音音位从元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

〔3〕声调音位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音位,简称调位

另外一种分类方法

〔1〕非音质音位不是由音质特征构成的。

如声调音位

〔2〕音质音位由音质特征构成的。

如元音音位

〔二〕音位变体

1、定义

2、音位变体和音位的关系

3、音位变体的分类

〔1〕条件变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变体

〔2〕自由变体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

〔三〕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

1、语音的辨义功能

2、互补分布

3、音感差异

二、普通话音位

〔一〕普通话元音音位

〔二〕普通话辅音音位

〔三〕普通话声调音位

三、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音位的定义及归纳音位的标准。

教学难点也是音位的定义及归纳音位的标准。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课件演示

〔1〕重视根底理论和分析方法的讲授;

〔2〕密切联系学生的方言实际,边讲边练,做到发音与听音辨音与正音相结合,口头表达与书面练习相结合;

〔3〕课堂外相结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第二章语音

第八节朗读和语调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朗读的根本要素和技巧。

锻练学生对于语言运用的把握能力。

二、教学主要容

一、朗读

朗读注意的事项

1、要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容

2、要掌握朗读所需要的表达技巧

〔1〕朗读要用普通话。

〔2〕朗读语言必须在生活语言的根底上进展加工。

〔3〕朗读应注意句中的停顿,声音的快慢、轻重以及上下的变化。

二、语调

〔一〕停顿

〔二〕重音

1、语法重音

〔1〕一般句子的谓语常要读成语法重音。

例如:

〔2〕定语和状语常常传达新的信息,常读成语法重音。

〔3〕动词的补语要读成语法重音。

2、逻辑重音

〔三〕句调

1、句调的四种形式

〔1〕升调

〔2〕降调

〔3〕平调

〔4〕曲调

2、句调对字调的影响

〔1〕句调上升

〔2〕句调下降

三、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的要求、朗读的语调。

教学难点:

停顿和重音。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课件演示

第二章语音

第九节语音规化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本课明白语言交流中语音规的重要性,语音规的容和常见的语音错误。

二、教学主要容

一、确立正音标准

〔一〕语音的局部歧

1、口语的土音成分

〔1〕土话的词

〔2〕儿化、轻声

2、话的异读词

3、话异读产生的原因

〔1〕文白异读

〔2〕方音影响

〔3〕讹读影响

〔4〕背离规律

二、推广标准音

要求我们发音符合普通话的语音规。

大学生都应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获规定的相应级别的合格证书。

见p134附录?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

可介绍普通话水平测试相关情况及在我校执行的情况。

三、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正音标准,难点是话异读词产生的原因。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课件演示

第三章文字

第一节汉字概说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

作为符号体系的汉字的性质、特点,以及汉字与语素、音节、语言的关系。

二、教学主要容

一、文字常识

1、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2、文字的产生历程

二、汉字的起源、性质和作用

1、汉字的起源

2、汉字的性质

世界上的文字根本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表音文字,如拉丁文、斯拉夫文和日文等;一类是表意文字,如古埃及的圣书字、古巴比伦的丁头字以及汉字。

3、汉字的作用

①保证了汉文化的传播与开展;

②维系了国家与民族的统一;

③促进了汉文化与周边文化之间的交流。

三、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文字和汉字的定义,汉字的表音性质;教学难点是文字的分类。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课件演示

1、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那么,精讲多练,练习方式采取口头书面相结合。

3、课课外相结合,让学生走上街头,调查汉字使用状况。

第三章文字

第二节汉字的形体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汉字形体的演变以及现行汉字形体的使用情况。

二、教学主要容

一、汉字形体的演变

1.甲骨文

甲骨文以象形字、会意字居多,显然属于早期的汉字。

2.金文

先称铜为“金〞。

金文即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3.篆书

篆书一般有大、小之分。

大篆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别。

4.隶书

隶书分隶和汉隶两种。

隶在形体上实现了根本的转变,即根本摆脱了汉字象形的意味,可谓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

5.楷书

楷书又称真书和正书,“楷〞是模、标准的意思。

楷书兴于汉末,盛于晋南北朝。

楷书一直沿用至今,是通行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

6、草书

广义的草书是指比正式字体来得潦草的字体。

通常所谓的草书那么指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

7、行书

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年,始于楷书之后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兼得二者之妙。

汉字形体演变的趋势:

由象形到不象形,由不定型到定型,由繁体到简体,由非方块形到方块形。

二、现行汉字的形体

1.楷书和行书

楷书在印刷品中占据主流,行书那么主要应用于日常书写。

2.印刷体和手写体

〔1〕宋体〔老宋体、古宋体〕

〔2〕仿宋体〔真宋体〕

〔3〕楷体〔大宋体〕

〔4〕黑体〔黑头字、方头字〕。

印刷体按字体大小分为不同的字号,大到初号,小到七号。

汉字的手写体一般不超出楷书、行书和草书三种,以行书为主,楷书为辅,草书主要见于书法作品。

 

三、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汉字形体的演变。

教学难点是汉字形体的演变。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课件演示

第三章文字

第三节汉字的构造

一、教学目的:

汉字是一种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字义之间有着密切地联系。

历代文字学家根据字形,区分字的本义,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本节教学的目的在于:

通过字形分析,探求字的本义,使学生对汉字的表义特征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并具有初步的文字研究能力。

二、教学主要容

一、构造单位

1、笔画

笔画组合的三种方式:

相离、相接、相交。

2.偏旁与部首

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根本单位,现代偏旁分为成字和不成字偏旁。

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的各部的首字。

二、笔顺

笔顺是指笔画书写时的先后顺序。

汉字笔顺的根本原那么: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从外到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三、汉字的构造方式

1、象形〔独体〕

象形法的缺陷:

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抽象的事物无法象形、近似的事物不便区别。

2、指事〔独体〕

指事法的优势是可以表示一个抽象的概念。

指事法的缺陷:

不能大量造字。

3.会意〔合体〕

异文会意同文会意对文会意

4.形声〔合体〕

省形字省声字亦声字右文说

形旁和声旁的位置:

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上声下形、外形声、外声形。

声旁的作用和局限性

形旁的作用和局限性

5.转注

转注字是指部首一样、字义一样、字音一样或相近的一组字。

6.假借

假借的根底是音同,借者与被借者在意义上无丝毫的联系。

六书对汉字教学大有裨益,因为掌握了汉字构造,就可以防止写错字〔如“寇〞与“冠〞〕,帮助理解词义〔如“爨〞〕。

联系字形往往是寻求本义的最正确途径。

三、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汉字的造字法,其中形声字形旁和声旁的局限性又是重中之重。

难点是形声字形旁和声旁的局限性。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课件演示

第三章文字

第四节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汉字改革的历史,简化字的形成以及简化的依据和方法。

加深对简化字的理解。

二、教学主要容

一、汉字改革问题

汉字改革涉及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简化字,二是拼音化。

二、汉字的整理

1、简化笔画:

公布并推行?

简化字总表?

〔含2235个简化字〕。

简化方法有:

简化偏旁〔苹、灯〕、同音替代〔后、谷〕、草书揩化〔长、书〕、换用简单符号〔汉、鸡〕、保存特征或轮廓〔声、齿〕、构成新的形声字或会意字〔惊、笔〕。

2、精简字数:

去除异体字。

1955年的?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

三、汉字的标准化

1、定量:

?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1988〕发布了3500个常用字。

2、定形:

?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