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7839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7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中江县南渡博爱小学廖必国

教学进度:

日期

内容

1

始业教育种子发芽实验

(一)

2

种子发芽实验

(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3

蚯蚓的选择食物链和食物网

4

做一个生态瓶改变生态瓶

5

维护生态平衡光和影

6

阳光下的影子光是怎样传播的

7

光的反射光与热

8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9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地球表面的地形

10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1

土壤中有什么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12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13

我们的小缆车用橡皮筋作动力

14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测量力的大小

15

运动与摩擦力滑动与滚动

16

运动与设计设计制作小赛车

17

复习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8

复习第二单元光

19

复习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20

复习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21

期末检测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1种子发芽实验

(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实验记录表。

【教学程序】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

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

(预设:

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

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

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

(说明:

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

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

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

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

(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适当引出对比试验的方法,举例。

2、师点拨:

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在这个环节中科让学生自己讲述并补充自己的好办法。

三、阅读教科书P4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科书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作业设计:

实践园地P1--2

五、板书设计:

1.1种子发芽实验

(一)

猜测种子发芽实验的条件:

水合适的温度土壤阳光空气

实验方法:

对比实验

六、教学反思:

1、学生可能还认为种子的发芽需要其他条件,因而对其他因素产生怀疑。

2、学生还不能顺利进行对比实验,需要进一步指导。

3、没有正确设计对比实验并按照实验计划操作。

1.2种子发芽实验

(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教科书P5)

【教学程序】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

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2、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

汇报总结各组展示

三、交流实验信息:

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

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合适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

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放在教室里继续种植

2、确定任务:

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参考资料:

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一是温度。

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二是水分。

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三是充足的氧气。

5、作业设计:

实践园地P3

6、板书设计:

1.2种子发芽实验

(二)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实验条件:

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阳光土壤

七、教学反思:

1、学生能否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

2、在本课整理和分析交流信息中,关注学生是否乐于交流,并在交流活动中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及时收集整理这些数据,思考种子发芽的条件。

1.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教科书P7),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

【教学程序】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

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重点指导: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

不改变哪些条件?

(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

(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3、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

4、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三、实验二:

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介绍实验:

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讨论:

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

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

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3、概括: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教科书P8):

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

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4、说说平时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五、作业设计:

实践园地P4--5

六、板书设计:

1.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七、教学反思:

1、学生能否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

2、在本课整理和分析交流信息中,关注学生是否乐于交流,并在交流活动中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及时收集整理这些数据,思考种子发芽的条件。

 

1.4蚯蚓的选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

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

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

1、见过蚯蚓吗?

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

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

2、学生自由发表。

二、实验一:

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

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实验二:

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过渡:

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

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1、让学生归纳:

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2、过渡:

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3、学生看教科书P11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4、拓展:

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