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平时作业答案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8386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心理学平时作业答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认知心理学平时作业答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认知心理学平时作业答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认知心理学平时作业答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认知心理学平时作业答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知心理学平时作业答案集.docx

《认知心理学平时作业答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心理学平时作业答案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知心理学平时作业答案集.docx

认知心理学平时作业答案集

认知心理学

1:

[多选题]把拼图的过程比作知觉的假设检验过程,通过比较几片形状不一样的拼图从而知道某一片拼图是什么,这是:

A:

自上而下加工

B:

自下而上加工

C:

概念驱动过程

D:

数据驱动过程

E:

整体加工

参考答案:

BD

2:

[论述题]比较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在编码、容量、保持时间、信息提取和遗忘等方面的差异

参考答案:

感觉登记:

以刺激的物理或感觉特征进行编码(1分);最大存储12-20个项目(1分);持续时间约250ms-4s(1分);有适当线索情况下可完全提取记忆的信息(1分);掩蔽或衰退导致回忆失败(1分)

短时记忆:

编码方式包括听觉码、视觉码和语义码(1分);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1分);持续时间约12s,如果进行复述可以保持更长时间(1分);信息可完全提取,速率约35ms(1分);回忆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替换、干扰和衰退(1分)

长时记忆:

编码方式以语义码为主,还有表象码和其他视觉形式的编码(1分);记忆容量非常大,实质是无限的(1分);持续时间不确定,可为几分钟至一辈子(1分);在有适当线索的情况下,特定的或一般信息都可以提取(1分);导致回忆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干扰、器质性机能障碍以及不适当的回忆线索等(1分)

3:

[多选题]Levine等通过对成人和儿童的概念形成过程研究,确定了假设检验的策略包括:

A:

假设检验B:

维量检验C:

总体聚焦D:

同时扫描E:

保守性聚焦

参考答案:

ABC

4:

[多选题]可以支持结构理论的表象实验包括:

A:

视觉定位实验

B:

心理扫描大小效应实验

C:

心理扫描距离效应实验

D:

空白实验

E:

锐敏度实验

参考答案:

ABCE

5:

[单选题]在Bruner等的人工概念形成实验中,已知单边框为正确维度,形成假设,问"单边框的单个红色圆形”是否正确,答案为否,这是什么策略?

A:

保守性聚焦B:

博弈性聚焦C:

同时性扫描D:

继时性扫描

参考答案:

D

6:

[单选题]SaulSternberg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模型是基于以下哪个研究技术原理:

A:

减法反应时B:

相加因素法C:

“开窗”实验D:

出声思维

参考答案:

B

7:

[单选题]下列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不合适用以考察涉及较快信息加工的是:

A:

减法反应时B:

相加因素法C:

“开窗”实验D:

出声思维

参考答案:

D

8:

[单选题]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方式以()为主。

A:

视觉码B:

听觉码C:

语义码D:

表象码

参考答案:

C

1:

[单选题]1.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冒险性聚焦(也叫博弈性聚集)的特点是:

A:

记忆负担大,信息量大B:

记忆负担小,信息量大

C:

风险大,速度快D:

记忆负担小,时间长,不经济

参考答案:

C

6.名词解释:

启动效应

参考答案:

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有利作用。

3:

[论述题]5.名词解释:

编码

参考答案:

所谓编码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过程(Encocting),而经过编码所产生的具体的信息形式则称作代码(Code)。

6:

[单选题]4.以字母、字词或句子为材料的大量实验表明,人类短时记忆编码的主要方式是()

A:

视觉码B:

听觉码C:

语义码D:

表象码

参考答案:

B

1:

[单选题]3.从"心理旋转”的研究中归纳得到的表象理论是:

A:

结构理论B:

命题理论C:

相互作用论D:

功能理论

参考答案:

D

2:

[单选题]1.认知心理学被认为是心理学史上的第_次革命:

A:

1B:

2C:

3D:

3

参考答案:

B

3:

[单选题]2.不断减少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别而逐步前进的解题策略是()。

A:

手段-目的分析B:

逆向搜索C:

计划D:

锚定法

参考答案:

A

4:

[多选题]4.对认知心理学产生有着重要作用的心理学理论包括()。

A:

冯特的实验心理学B:

行为主义C:

人本主义D:

格式塔主义

参考答案:

ABD

5:

[论述题]5.请简述短时记忆存在的心理学实验证据。

参考答案:

短时记忆存在的有力证据来自所谓的自由回忆实验。

自由回忆实验先给被试按一定顺序相继呈现若干个音节、字词或其他项目,然后要求被试尽量回忆出已学习过的东西,但不必按照原先呈现的顺序来回忆,即自由回忆。

将自由回忆得出的结果与原先呈现的顺序加以对照,就可发现在原来的刺激系列中,不同位置上的刺激的记忆效果。

词表中间部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差,而起始部分和结尾部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优,均高于中间部分。

这种情况称作系列位置效应。

起始部分的较优的回忆成绩称作首因效应,反映着长时记忆,而结尾部分的较优的回忆成绩称作近因效应,反映着短时记忆。

近因效应所涉及的系列刺激结尾部分的项目数正与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相吻合。

后来的实验证实了短时记忆是有别于长时记忆的一种记忆。

增加每个刺激的呈现时间,就将增加复述的时间,使更多信息进入长时记忆,但不会对短时记忆产生影响,即近因效应无变化,但首因效应由于复述时间增加而更显著;另外,进行延缓回忆并防止复述,就将损害短时记忆,但不会影响长时记忆,即近因效应消失,首因效应不变。

6:

[论述题]6.比较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在编码、容量、保持时间、信息提取和遗忘等方面的差异。

参考答案:

感觉登记:

以刺激的物理或感觉特征进行编码;最大存储12-20个项目;持续时间约250ms-4s;有适当线索情况下可完全提取记忆的信息;掩蔽或衰退导致回忆失败。

短时记忆:

编码方式包括听觉码、视觉码和语义码;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持续时间约12s,如果进行复述可以保持更长时间;信息可完全提取,速率约35ms;回忆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替换、干扰和衰退。

长时记忆:

编码方式以语义码为主,还有表象码和其他视觉形式的编码;记忆容量非常大,实质是无限的;持续时间不确定,可为几分钟至一辈子;在有适当线索的情况下,特定的或一般信息都可以提取;导致回忆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干扰、器质性机能障碍以及不适当的回忆线索等。

1:

[多选题]3.把拼图的过程比作知觉的假设检验过程,通过查看原图从而知道某一片拼图是什么,这是:

A:

自上而下加工

B:

自下而上加工

C:

概念驱动过程

D:

数据驱动过程

E:

局部加工

参考答案:

AC

2:

[单选题]2.Ponser验证了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码的实验是基于以下哪一种研究技术:

A:

减法反应时

B:

相加因素法

C:

“开窗”实验

D:

出声思维

参考答案:

A

4:

[多选题]4.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A:

相加因素法B:

开窗法C:

相减因素法D:

出声思维E:

计算机模拟

参考答案:

ABCDE

5:

[论述题]5.简述两种记忆说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

两种记忆说的核心是承认在长时记忆以外还存在着短时记忆。

W.James(1890)最早提出的初级记忆(PrimaryMemory)和次级记忆(SecondaryMemory)两个术语。

他依据意识经验区分出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

所谓的初级记忆涉及直接的意识经验,提供感知到的事物的忠实图像,一点也离不开当前意识,具有暂时性质。

次级记忆则是间接记忆。

它是当前意识以外的过去经验的贮存,具有长期性质。

次级记忆所涉及的东西恢复起来需要一定的努力,而且存在很大的差别。

James对这两种记忆的区分主要依靠某些内省材料,缺乏科学证据。

Waugh和Norman(1965)最早提出的两种记忆系统的模型。

初级记忆即指短时记忆,次级记忆即指长时记忆。

在模型中,长时记忆是一个信息库,可以长期贮存大量信息,也称永久记忆。

外部信息经过感觉通道先进入短时记忆。

它是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一个容量有限的缓冲器和加工器。

容量以内的信息在短时记忆中可短暂地保持,利用默默地重复即复述(Rehearsal)可避免迅速遗忘。

在没有复述的条件下,信息在短时记忆中可短暂保持(约15-30s),但只要复述在进行,信息即可随着复述而一直保持,并且还可通过复述而进入长时记忆。

6:

[论述题]6.比较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

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

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被识别和存贮。

这种过滤器类似波段开关,可以接通一个通道,使该通道的信息通过,而其余的通道则被阻断,信息不能通过。

这种过滤器的作用体现出注意的功能,即存在通道瓶颈,按照"全或无"的方式选择,依据物理属性(新异刺激、强刺激)在高级分析之前进行选择,因此这种理论被称作注意的过滤器模型。

双耳分听技术为过滤器模型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区分了非追随耳和追随耳的实验对这个模型提出了挑战。

根据非追随耳的信息也可以得到高级分析的实验结果,Treisman(1960,1964)对上述过滤器模型加以改进,提出了衰减模型(AttenuationModel)。

她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全或无"的方式来工作的,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而是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

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一些信息仍可得到高级加工。

这两个模型有着基本的共同点。

第一,这两个模型的根本出发点是共同的,即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或通道容量有限,必须过滤器予以调节;第二,这种过滤器的位置在这两个模型中是相同的,都处于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第三,这种过滤器的作用又都是选择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的知觉分析水平,使之得到识别,注意选择都是知觉性质的。

因此,在当前的认知心理学中,多倾向于将这两个模型合并,把两个名称联合起来,称之为Broadbent-Treisman过滤器一衰减模型,并且将它看作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

Deutsch和Deutsch认为,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他们设想中枢的分析结构可以识别一切输入,但输出是按其重要性来安排的,对重要的刺激才会作出反应,对不重要的刺激则不作出反应。

如果更重要的刺激出现,则又会挤掉原来重要的东西,改变原来的重要性标准,作出另外的反应。

显然,这种重要性的安排还依赖于长期的倾向、上下文和指示语等。

这个理论认为注意是对反应的选择,因而它被称作反应选择模型。

反应选择模型也得到一些实验结果的支持,如。

Hardwick(1969)给被试的双耳分听分别反应的实验。

反应选择模型不同于知觉选择模型。

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对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有不同的看法。

1:

[论述题]7.斯珀林如何用实验研究瞬时记忆,瞬时记忆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美国心理学家G.斯珀林1960年首创了部分报告研究瞬时记忆。

用速示器向被试呈现一张有12个字母的卡片,字母分上、中、下3行,每行4个,呈现时间50毫秒。

呈现完毕,立即将高、中、低3种声音按随机顺序给被试其中的一种。

要求被试听到高音信号,就立刻报告上面一行字母;听到中音或低音,就报告中间或下边一行字母。

结果表明:

若声音恰在刺激卡片刚刚消失时呈现,被试能报告出所指定的任何一行字母的76%。

既然任何一行字母被试都能报告出来,就可以推算出他瞬间保持的应为12×76%=9.12个字母。

这与前人关于瞬间只能辨认4、5个物体的结论有很大差异。

斯珀林据此提出,人的记忆系统中还存在一个独立的感觉记忆阶段。

瞬时记忆的特点是:

①信息完全依据它所具有的物理特性编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②作用时间短。

视感觉记忆约为0.25~1秒;听感觉记忆虽可超过1秒,但也不长于4秒。

③一般认为感觉记忆的容量为9~20个字母或物体,有时更多些。

④感觉记忆痕迹很容易衰退,只有受到特别注意的材料,才转入短时记忆,否则就会很快消失。

2:

[论述题]6.简述有关概念结构的原型说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

原型说的主要代表Rosch认为,概念主要是以原型(Prototype)即它的最佳实例表征出来的,我们主要是从能最好地说明一个概念的实例来理解该概念的。

例如,当我们在思维活动中涉及鸟的概念时,我们常会想到鸽子,而不大会想到企鹅或驼鸟。

这说明鸽子和企鹅等不能在同等程度上表征鸟的概念。

但是企鹅无疑也属于鸟类。

所以,人对一个概念的理解不仅包含着原型,而且也包含维量。

Rosch将这个维量称作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它表明同类个体的容许的变异性,也即其他个体偏离原型的容许距离。

Rosch认为概念就是由这两个因素构成的:

(l)原型或最佳实例;

(2)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

这两个因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原型起着核心的作用。

照Rosch看来,这种概念结构可以解释全部自然概念,包括我们日常应用的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

应当指出,在具体确定一个概念的原型时,不同地区、民族、时期乃至文化背景和群体构成等方面的特点会造成一定的差别,但一个概念总会有它的原型的。

4:

[多选题]4.根据记忆的加工水平说,相对而言属于深度加工的是()

A:

对语音的加工B:

对语义的加工C:

对形状的加工D:

对自我的加工

参考答案:

BD

5:

[单选题]2.研究表明,人类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个单位。

A:

6B:

7C:

7±2D:

8

参考答案:

C

7:

[单选题]1.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有利作用,这是()。

A:

锚定效应B:

定势C:

启动效应D:

负迁移

参考答案:

C

3:

[论述题]请辨析智力(intelligence)、思维(thinking)、认知(cognition)三个概念

参考答案:

它们是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事物和现象并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和,它包括所有的与认识活动有关的能力;(1分)"思维”是人运用表象和概念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智力的最高级和核心的部分(1分)。

智力包含思维,思维是智力中的灵魂(1分)。

从广义的角度使用"认知”这个概念时,其含义与"智力”的含义等同,是描述个体在认识方面的能力。

;当从狭义的角度使用时,其含义与"思维”更接近。

(2分)

5:

[论述题]简述空白试验法(BlankTrialProcedure)的基本思想,并简要说明Levine(1966)的空白试验。

参考答案:

这个方法的基本思想是让被试在主试不给予反馈的条件下,对一系列的刺激作出反应,如果被试能对这些刺激作出系统反应,那么就可能确定这种反应的基础即假设。

Levine的实验是先给被试成对地呈现两个刺激,这两个刺激在大小、颜色和位置上有区别,即是说4个维度,每个维度上有两种可能,每次实验只安排一个属性为有关维度,这样就形成了8个假设,主试不给被试任何反馈,而通过被试对刺激连续反应的模式就可以推知被试的假设。

被试在第1、6、11和16次实验时能得到反馈,16次实验中被试如果一直进行最优加工,那么他就可以逐渐排除错误的假设得到最后唯一的正确答案。

无论被试是否最优加工,都可以通过实验了解被试的假设检验过程。

6:

[填空题]心理学上的三次革命分别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参考答案:

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

8:

[论述题]请列举实验证据说明几种结构优势效应,并用理论解释。

参考答案:

所谓结构优势效应,就是指整体结构在模式识别中起着有利的作用,包括字词优势效应、客体优势效应和构型优势效应等。

(3分)字词优势效应:

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1分)。

这个效应是Reicher(1969)首先实验中确定的。

他以单个字母、4个字母组成的词和无意义字母串为材料,用短、中、长3种时间呈现给被试,让被试在事先知道和不知道要判断的字母两种条件下,完成再认判断任务。

结果表明无论事先告诉或不告诉被试共选择的字母,识别字词中的一个字母要由于识别单个字母或非字词中的字母。

该实验证明了字词优势效应。

(2分)Weisstein和Harris(1974)研究了包含在不同图形中的直线线段的觉察或识别,他们用4个长宽相同而与注视点方位位置不同的线段为材料,这些线段包含在整体图形结构严谨到不严谨的几类图形中,同样有短、中、长3种时间,让被试在对线段做再认判断,结果表明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要由于识别结构不严谨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即客体优势效应。

(3分)Pomerantz等(1977)用没有上下文单独的"(”")”和,有上下问的"()”和"))”,证明了有上下文的刺激辨别反应快于无上下文的,证明了构型优势效应,即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要由于识别图形的一个部分。

(3分)另外,Tvlving等(1964)的实验证明了句子优势效应。

Earhard(1980)以表盘为材料的类似实验也证明客体优势效应,他根据Navon的总体分析的观点,提出客体优势效应并不依赖于图形的三维性,而是依赖总体分析的作用。

总体分析是针对刺激的整体,先于局部分析起作用,而且为局部分析提高基础,使对靶刺激的编码、辨别、注意等局部操作易于进行。

因此,在有上下文时,靶子的识别要优先于无上下文刺激。

(3分)

4:

[论述题]比较长时记忆的网络模型和特征模型的特点。

参考答案:

(1)层次网络模型

基本观点:

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概念(结点)之间有带箭头的连线,形成具有层次的网络;每一级概念水平上,只贮存每一个概念独有的特征,共同的特征贮存在上一级概念上;这是一种预存模型,有一定的推理能力,通过层次网络的连线搜索来提取概念信息,理解句子。

(3分)

实验分析:

"句子验证”作业。

(1分)

评价:

语义记忆的第一个模型;不能解释熟悉度效应、典型性效应和否定判断。

(2分)

(2)激活扩散模型

基本观点:

概念用结点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连线表示;连线的长短表示联系的紧密程度,连线的长短取决于使用频率的高低。

当一个概念被激活,就能向四周结点扩散,四周的结点又向下一级结点扩散。

越向下扩散,强度越弱,直至最后无反应。

(3分)

实验分析:

启动效应。

(1分)

评价:

用语义联系取代了层次结构,使模型更加灵活,更具有人性,带上了学习的色彩。

能够较好地解释范畴大小效应、熟悉度效应、典型性效应、否定判断现象等。

(2分)

(3)集理论模型

基本观点:

语义单元仍为概念,每一个概念是由一集信息来表征的,包括样例集和属性集。

语义记忆由无数的信息集构成的。

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不是由连线决定的,而是由共有的一些样例和属性决定的。

重叠程度越多,联系越紧密。

(3分)

实验分析:

谓语交叉证明"所有句”平均反应时长于"一些句”。

(1分)

评价:

预存模型的思想,体现了较强的推理能力;可以解释范畴大小效应,能够较好地解释否定判断现象;全称命题RT长的原因不一定是两级加工;无法解释熟悉度效应和典型性效应等。

(2分)

(4)特征比较模型

基本观点:

每个概念都由一集属性来表示,这些属性可以分为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属性;信息加工包括两级加工过程。

(3分)

实验分析:

"多维量表法”验证语义空间。

(1分)

评价:

能够解释范畴大小效应、典型性效应和熟悉度效应;但是概念的储存是否全是特征,不包括例子值得怀疑。

(2分)

(5)总的评价:

以上的模型都是以概念为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主要说明概念是如何提取和贮存的。

针对人类语义记忆的复杂性,知识不仅局限于概念一种形式,还应该涉及规则、定律等。

另外,由于语义记忆与情景记忆区分的相对性,在分别研究的同时还应该综合研究。

(2分)

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又称网络模型。

(1分)网络模型的特点是语义信息的高度组织化。

每一个概念都与其他概念有一定联系,处于网络中的一定位置,语义记忆有着严紧的结构。

(1分)由此,一些知识也事先得到贮存,这类模型即为预存模型,并且搜索成为其必不可少的加工过程。

(1分)集理论模型和特征比较模型则属于特征模型范畴。

(1分)这类模型与网络模型有显著的差别。

它们的特点是语义信息没有严紧的结构,不具网络形式,而是松散的。

(1分)概念之间没有现成的联系,这种联系无法靠搜索既有连线,而要靠计算才能得到。

这类模型称为计算模型。

(1分)

6:

[论述题]结构优势效应

参考答案:

(上下文)整体的结构在模式识别中所起的有利的作用统称为结构优势效应。

7:

[论述题]认知

参考答案:

广义的"认知”是指认识和知识,包含一种动态性加工过程(认识)及一种静态性的内容结构(知识),主要指个体呈动态或静态的各种认识能力的。

狭义的认知具体是指那些能使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能力。

认知包括注意、感觉、知觉、记忆、表象、言语、问题解决等。

在信息加工心理学(即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中,认为认知包括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输出。

定义1:

现代"认知心理学之父”Neisse瑟认为,认知是指感觉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认知通常被简单定义为对知识的获得。

定义2:

赵艳芳在"认知的发展与隐喻”一文中给认知下的定义为"认知是心理活动的一部分,是与感情、动机、意志等心理活动相对应的理智思维过程,是大脑对客观世界及其关系进行信息处理从而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过程”。

定义3:

认知是指对态度对象所产生的感知觉、理解、判断、评价、信念。

定义4:

认知是关于人如何获取信息,并在信息加工基础上如何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

定义5:

所谓认知是指对客观事物的特征及事物间联系的反映,其对象是有关问题、资料等具体的信息,其过程是对这些信息进行的编码、储存、提取、应用等具体操作。

7:

[论述题]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

参考答案: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70年代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2)。

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2)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的角度,将人的认知过程和计算机类来研究认知的心理学。

(1)

2:

[多选题]

Kosslyn提出的表象的计算理论认为,从深层的本义表征生出表象,主要涉及的过程包括:

A:

匹配过程B:

图示过程C:

发现过程D:

表象过程E:

放置过程

参考答案:

BCDE

3:

[多选题]

所有的问题都含有的基本成分:

A:

给定B:

目标C:

障碍D:

转换E:

策略

参考答案:

ABC

4:

[填空题]逆向学习曲线揭示了概念掌握的方式是的。

参考答案:

全或无

5:

[论述题]请比较记忆的加工水平说和三种记忆说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

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认为,外界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后,经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个记忆结构加工,每种记忆结构各有其特定的功能;(1分)记忆信息所经历的这3个结构的加工也是由低到高的3个阶段或层次。

(1分)复述被分为两种:

简单的复述和精细的复述,简单的复述即以前所说的复述,它有助于项目在短时记忆中保持,即如复述缓冲器,现又称保持性复述。

精细的复述是将要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将它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在更深的层次上进行加工。

这种复述又称为整合性复述。

(2分)三级加工模型说得到Braodbent的瓶颈实验、部分报告法的结果支持,比较好地综合了这些研究成果。

(1分)加工水平说认为,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浅表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语义的分析。

加工的深度愈深,则有愈多的认知加工和语义加工。

(1分)加工水平说认为,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的函数。

那些受到深入分析、参与精细的联想和表象的信息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并可持续较长的时间;而那些只受到浅表分析的信息则只产生较弱的记忆痕迹,并持续较短的时间。

(1分)记忆的加工是一种编码的侧向扩散,即加工不一定按上下级组成一系列的水平,而是在横向扩展开来的。

(1分)影响加工深度的因素很多,例如刺激的性质、可用于加工的时间、加工的任务等。

(1分)加工水平说就从信息加工的操作出发,用不同的加工水平来取代不同的记忆结构,提出了与多存贮说相对立的观点。

加工水平说的实验支持包括Bower&Karlin(1974)以照片为材料的加工水平实验,Rogers等(1977)在三个水平上加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