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13 宋明理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8110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13 宋明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13 宋明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13 宋明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13 宋明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13 宋明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13 宋明理学.docx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13 宋明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13 宋明理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13 宋明理学.docx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13宋明理学

专题一

第3节宋明理学

(重点班使用)

【预习培训】

用20分钟时间从头到尾认真仔细地阅读一遍教材内容;然后用15分钟时间依托《世纪金榜》上的知识梳理部分勾划标注课本基础知识,写上提示语,标明序号。

完成相关题目和知识体系归纳。

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写入我的疑问一栏,以备课上重点探究和讨论。

认真阅读课标要求和学习目标,结合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画出本课的知识树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研究,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

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情投入,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预习案】

一、阅读以下资料(1、课本2、世纪金榜学习方略3、当代中学生报),完成对基础的预习,阅读后解决下面的问题,标明问题答案的参考来源。

1、儒学复兴运动背景、过程、影响?

2、理学的创立(含义、思想家、主要思想、贡献)?

★3、朱熹为代表的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地位及影响)?

4、心学的发展(标志、主要的代表及其主要思想)?

★5、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6、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预习自测】(考查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题字“忠、孝、节、义”,这些题字反映了(  )

①人身修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  )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B.维护封建统治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

3、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天理去人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4、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三纲五常B.经世致用C.万物本原D.抗衡佛老

5、“统治中国社会的儒教至宋朝已存在了1000多年。

12世纪时又多了一个……他系统整理了儒家学说,使之上升到形而上学的高度。

”这里的“他”最有可能是(  )

A.程颐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

6、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家是(  )

A.陆九渊B.朱熹C.董仲舒D.王阳明

7、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宋代出现的新儒学体系

B.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C.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D.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

8、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

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

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把天理与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

9、《宋史》中出现了如下人物名字——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

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  )

A.佛学   B.理学C.道学D.法学

10、朱熹在理学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他是宋明理学的开创者B.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C.他将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D.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

11、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认为:

“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推测,下列人物的观点与王阳明相近的是(  )

A.陆九渊B.程颐C.朱熹D.程颢

12、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13、在今天的台北有一风景山——阳明山,它以前叫草山,蒋介石到台湾后,由于崇拜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所以改名阳明山。

王阳明是(  )

A.理学的集大成者B.心学的集大成者C.“三教合一”的集大成者D.首先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者

14、以下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

A.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B.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

C.二者都利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抑、扼杀了人性

D.二者重气节、品质、责任、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有积极作用

探究案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杜牧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儒家经书,一度又信奉道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

后梁武帝又“舍道释佛”,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把推崇佛教推向戏剧性的高潮。

(1)、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对儒学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 程朱理学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

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所谓天理,复是何物?

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知者吾之所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而致知必有道,故曰致知在格物。

材料二 陆王心学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观点或主张,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的相同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清·秋瑾

郭巨埋儿——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

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挖坑时,在地下忽见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在理学卫道士的鼓吹下,节妇烈女越来越多。

据记载,清代仅安徽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节烈”妇女。

这些妇女不仅有夫亡不嫁,从一而终的“节妇”,还有丈夫死后,以死尽节的“烈妇”;不仅有未婚夫死不嫁他人的“望门寡”,还有未出嫁的男方死亡以自杀表明贞节的“烈女”。

中国的“节烈”文化,要求妇女为男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节得越惨烈越佳。

死了以后那些卫道士的父母还附掌大叫:

“死得好,死得好!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戴震

翻开中国的历史一看,上面尽写着两个字“吃人”!

——鲁迅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当今社会我们该借鉴理学的哪些积极因素,摒弃哪些消极观点?

 

 

ABCCBDDDBBABBA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杜牧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儒家经书,一度又信奉道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

后梁武帝又“舍道释佛”,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把推崇佛教推向戏剧性的高潮。

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对儒学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 程朱理学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

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所谓天理,复是何物?

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知者吾之所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而致知必有道,故曰致知在格物。

材料二 陆王心学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观点或主张,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的相同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清·秋瑾

郭巨埋儿——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

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挖坑时,在地下忽见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在理学卫道士的鼓吹下,节妇烈女越来越多。

据记载,清代仅安徽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节烈”妇女。

这些妇女不仅有夫亡不嫁,从一而终的“节妇”,还有丈夫死后,以死尽节的“烈妇”;不仅有未婚夫死不嫁他人的“望门寡”,还有未出嫁的男方死亡以自杀表明贞节的“烈女”。

中国的“节烈”文化,要求妇女为男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节得越惨烈越佳。

死了以后那些卫道士的父母还附掌大叫:

“死得好,死得好!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戴震

翻开中国的历史一看,上面尽写着两个字“吃人”!

——鲁迅

 

ABCCBDDDBBABBA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杜牧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儒家经书,一度又信奉道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

后梁武帝又“舍道释佛”,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把推崇佛教推向戏剧性的高潮。

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对儒学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 程朱理学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

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所谓天理,复是何物?

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知者吾之所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而致知必有道,故曰致知在格物。

材料二 陆王心学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观点或主张,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的相同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清·秋瑾

郭巨埋儿——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

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挖坑时,在地下忽见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在理学卫道士的鼓吹下,节妇烈女越来越多。

据记载,清代仅安徽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节烈”妇女。

这些妇女不仅有夫亡不嫁,从一而终的“节妇”,还有丈夫死后,以死尽节的“烈妇”;不仅有未婚夫死不嫁他人的“望门寡”,还有未出嫁的男方死亡以自杀表明贞节的“烈女”。

中国的“节烈”文化,要求妇女为男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节得越惨烈越佳。

死了以后那些卫道士的父母还附掌大叫:

“死得好,死得好!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戴震

翻开中国的历史一看,上面尽写着两个字“吃人”!

——鲁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