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寨一山一始祖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及开发策略分析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8012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寨一山一始祖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及开发策略分析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一寨一山一始祖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及开发策略分析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一寨一山一始祖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及开发策略分析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一寨一山一始祖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及开发策略分析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一寨一山一始祖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及开发策略分析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寨一山一始祖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及开发策略分析论文.docx

《一寨一山一始祖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及开发策略分析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寨一山一始祖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及开发策略分析论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寨一山一始祖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及开发策略分析论文.docx

一寨一山一始祖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及开发策略分析论文

一寨一山一始祖

——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及开发策略分析

廖永伦

 

摘要:

文化旅游资源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拥有丰富文化旅游资源尤其是保存完好的原生性文化旅游资源的地域就显现出了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

正确认识产业发展的现实背景和旅游地资源禀赋,对旅游地开发至关重要。

本文分析了雷山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背景、现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条件,提出了产业发展的策略方法,对雷山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做了方向性的探索。

关键词:

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开发策略雷山县

 

引言:

当今世界已进入“体验经济”时代。

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阶段之后的第四个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发展阶段。

欧美的发达社会经济体,以发达的服务经济为基础,正在逐步甚至大规模开展体验经济实践活动。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随之而来的是人们旅游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尤其是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比如互联网、电子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加上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人们获取信息和出行更加快捷便利,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再者,“文化经济”已经悄然兴起,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主流。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促进了旅游文化的繁荣,加快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高歌猛进的背景下,雷山县作为贵州省拥有丰富特色民族文化资源的县份,如何清醒认识本身的文化旅游资源禀赋,找准特色和优势,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准确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策略,达成“全国旅游名县”的发展目标,构建“原生态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雷山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雷山县文化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多个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

首先,旅游交通条件大为改善。

建设了从凯里经雷山至榕江二级路,建设了凯里三棵树镇到西江千户苗寨、排乐至连城河口的旅游公路,更好地解决了旅游目的地的进入性问题。

目前已经规划了从凯里经雷山至榕江的高速公路,项目已进入准备实施阶段。

此高速公路建成后,将大大提高游客进入雷山县各个景区景点的便捷性。

第二,文化旅游景区规划建设力度加大。

雷山县以2008年第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江成功召开为契机,将千户苗寨作为龙头景区打造,投入巨资,加快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的风貌整治、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配套实施建设,并积极编制规划,加大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力度。

同时,加快民族特色精品县城打造,郎德景区、巴拉河乡村旅游带、陶尧-雷公山景区的开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文化旅游产业布局已现雏形。

第三,景区运营良好。

西江千户苗寨是雷山县的龙头景区,县委县政府下大力气,配备了较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加强和改善景区的经营管理。

如今,千户苗寨品牌效应初步显现,知名度和美誉度及游客忠诚度得到不断提升。

2008年以来,西江游客总量及旅游综合收入呈现逐年较快增长态势。

“窥一斑而知全豹”,由此可了解雷山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西江千户苗寨游客量及旅游综合收入官方统计数据资料如下:

年份

游客量(人次)

同比增长(%)

综合收入(亿元)

同比增长(%)

2009

78.35万

 

1.79

 

2010

90.72万

16

2.89

61.45

2011

240.35万

164.92

9.52

229.41

2012(1-5月)

75.27万

59.2

5.63

247.53

资料来源:

《关于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情况的简介》(2012年6月11日)

 

姑且不论以上官方的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如何,但该数据确实显示了雷山县文化旅游经济呈现良好增长势头。

此外,文化旅游产品和地方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效益显现,文化品牌传播效果明显,这些都为雷山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对资源禀赋的认识不清楚、不到位;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缺乏统筹和系统性;没能制定清晰的切实可行的战略策略;品牌构建和传播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一致性;投资严重不足,投融资手段单一且困难重重;产业发展所需的策划、规划、经营和管理人才匮乏;体制机制落后,缺乏创新精神和发展产业的信心。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致使雷山县整个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显得粗放缓慢、实力弱小、竞争力差和效益欠佳。

根据巴特勒(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雷山县当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参与阶段”或“发展阶段”,存在一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由此也可以从另一个面向看出,雷山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相当巨大,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及产业发展条件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禀赋的释义是指人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质,而经济学中的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上的优势来源于该国或地区的人文自然优势和获得性优势。

文化旅游资源禀赋是指由于各地区的文化特色、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水文气候等条件不同而带来的人文自然资源蕴藏方面的优势。

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建立在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基础上,但不同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形式、开发条件、利用强度和利用类型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旅游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优势,对促进某一地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富集,资源禀赋极高,主要有民族文化(苗族文化)、始祖文化和生态文化资源。

民族文化以苗族文化为主体,始祖蚩尤文化是苗族文化的本源。

苗族文化的外化载体主要体现在苗族村寨、民族歌舞、民族节庆、民风民俗、民族工艺等方面;始祖文化主要体现在蚩尤文化方面;生态文化主要体现在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宜居的气候地质水文条件、农耕文化和先进的生态理念等方面。

对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禀赋的认识,既不能夸大,也不能妄自菲薄,要清醒地认识并加以客观分析评价。

(一)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1、总体资源状况。

雷山县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以苗族文化为特色和亮点,包括民族建筑如苗族村寨的吊脚楼、风雨桥等;民族歌舞如苗族飞歌、情歌、酒歌、古歌和铜鼓舞、木鼓舞、芦笙舞、古瓢舞、板凳舞等;民族民间艺术如银饰、刺绣、蜡染、织锦等;民族节庆如苗年、鼓藏节、爬坡节、吃新节等;民俗竞技如斗牛、斗鸡、斗鸟等;还有民族体育、民族医药、民族饮食等。

蚩尤文化是苗族文化的源泉,苗族人民自古以来公开承认蚩尤是自己的祖先。

黔东南州是蚩尤后裔——苗族人民——聚居最集中的地方,“苗族圣山”雷公山坐落于雷山县境内。

千百年来,雷公山区域的苗族人民延续了蚩尤部落文脉,传承了深厚的蚩尤文化底蕴。

生态文化包括显性资源如自然山水风光、地理环境、水文条件、气候资源、特色物产和隐性资源如生态观念等。

这些资源都可以用于文化旅游开发,打造景区景点品牌、乡村景观品牌、文化旅游商品品牌、歌舞演艺品牌、民族节庆品牌、长寿养生品牌、特色物产品牌等,为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全产业链奠定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2、优势文化旅游资源。

雷山县具有独特优势的文化旅游资源,可以概括为“一寨一山一始祖”,即“三个一”,一座“千户苗寨”、一座“雷公山”、一个“人文始祖蚩尤”。

这是雷山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资源、优势资源,是统领产业发展的纲领。

其中,“一寨”“一山”是显性文化旅游资源,“一始祖”是隐性文化旅游资源。

显性文化旅游资源很好理解,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隐性文化资源对普通大众来说稍微费解一些。

让隐性文化旅游资源显性化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隐性文化旅游资源显性化”是指原来不曾被认知为文化旅游资源的客体而现在被认为是具有开发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的总过程。

对于始祖“蚩尤文化”,恐怕一般人不太了解,更不会了解其价值,只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才深谙其中之深意和重要性,这有待于将之显性化,进行深度挖掘、开发、构建和打造,使之成为优质文化旅游产品,让游客在领略其深厚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教育作用,进而弘扬始祖蚩尤文化。

“一寨”是指位于雷山县东北部西江镇的“千户苗寨”,距雷山县城36公里,距凯里市区35公里。

全寨共有1300多户,6000多人,是世界上最大的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历史悠久,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这里的苗族建筑、服饰、银饰、音乐、舞蹈、语言、饮食、习俗、农耕、生态等仍然较完好地保存了原生状态。

此寨子是苗族第五次大迁徙的主要集结地,是研究苗族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国苗族文化艺术天然博物馆”。

千户苗寨依山而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其吊脚楼建筑群是中国干栏式民居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瑰宝。

“一山”是指位于雷山县城东北面的“雷公山”,是苗岭山脉东段总称,主峰海拔2178.8米。

雷公山的资源包括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

人文资源主要是以苗族特色村寨为载体的苗族文化。

自然资源可以概括为自然景观、植被物种、水文气候等几大品质优良的资源。

一是自然景观。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总面积71万亩,其中雷山县辖区域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4.23%。

区内群峰起伏,由冷塘山、乌东山、雷公坪、野草坡、木姜坳、冷竹山、猫鼻岭、九洞山等11座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山势雄伟、奇特、秀美,是不可多得的自然美景。

二是植被物种。

雷公山林木繁茂,森林覆盖率高达90.7%以上。

在已知的1390种植物中,被列为国家濒危珍稀植物的有20种,如秃杉、红豆杉、银杏、榉木、楠木、马尾树、水青树、鹅掌秋、金佛山兰等。

有黑熊、猕猴、穿山甲、白鹇、林麝、大鲵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和518种其它野生动物。

生物多样性优势明显,被称为我国亚热带一个极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三是水文气候。

雷公山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是清水江、都柳江主要支流的发源地,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重要维持者。

雷公山全境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全年平均气温为14-15摄氏度,山顶年均气温仅有9摄氏度,域内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其主要的气候特征。

“一始祖”是指“始祖蚩尤”。

蚩尤是与炎帝黄帝齐名的中华三大人文始祖之一,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中国神话中的武战神。

约在4700多年以前,蚩尤与炎帝大战,把炎帝打败,于是炎帝与黄帝联合起来与蚩尤征战。

蚩尤率八十一个兄弟举兵与炎帝黄帝展开涿鹿大战,蚩尤部落不敌战败,其部落向西南迁徙,形成了现在南方的各少数名族。

从古至今,苗族人民公开承认蚩尤是自己的祖先,一直以蚩尤后裔自称。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承传了优秀的蚩尤文化,积淀了深厚的蚩尤文化底蕴。

可能有人会问:

蚩尤文化在中国许多地方都能找到其渊源和影子,都可以成为文化旅游资源,为何始祖蚩尤文化只有在雷山县可以称其为优势文化旅游资源呢?

第一个明显理由是雷山县是蚩尤后裔——苗族人民——聚居地之一,雷山县所在的黔东南州是全国苗族人民聚居最为集中的地方;第二是苗岭山脉主峰雷公山在雷山县境内,州内其它地方没有能够承载如此厚重蚩尤文化的雄伟大山。

有“圣人”才名曰”圣山”,打造“苗族圣山”就必尊苗族圣人——蚩尤始祖,并建设“中华蚩尤文化园”以弘扬始祖文化。

愚以为有上述两点理由足够了。

(二)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与价值

1、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特色。

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概括起来有以下几大特点:

资源密度大、资源容量大、资源性质特、资源功能全、资源价值高。

旅游资源密度又称旅游资源丰度,是指在一定地域内旅游资源集中的程度。

雷山县的民族村寨、森林河谷、奇峰险隘、梯田云海等比比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丰富多彩,这些资源丰度是度量雷山县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对雷山县旅游地开发建设进行可行性论证的科学依据。

旅游资源容量又称旅游承载力、旅游饱和度,简称旅游容量。

它指满足旅游者最低游览要求即在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的性质和空间规模能够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分析表明,雷山县文化旅游环境容量即其旅游资源容量约为1500万人次/年,而目前景区的游客量不到其环境容量的30%,显示了文化旅游产业还有很大的旅游容量潜力。

资源功能包括为旅游者提供游览、观赏、度假、疗养、养生、娱乐、休息、探险、猎奇、锻炼、考察研究等方面。

雷山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功能完全可以满足旅游者的这些方面的功能要求。

雷山县文化资源性质是其明显特色,主要是原生态民族文化——苗族文化,这是独特的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更加彰显其珍贵价值。

2、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

文化旅游资源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首先,从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的美学、社会、历史、市场等方面的标准分析,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的美学质量高且特色鲜明,体现了雷山县现今社会发展状态和生态文化特色,反映了雷山县过去的历史文化风貌,所吸引的客源对象、吸引程度和客源规模广泛、深刻而庞大。

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本身固有的质量、规模和品位及其坐落地点、适游期和市场对它的认知等方面条件良好,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其次,文化旅游资源质量品味、价值高低和性质决定区域的吸引向性和旅游活动行为层次。

根据文化旅游资源吸引向性的三重结构分析,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国际向性、全国向性和本地向性,也就是说不但能吸引本地和国内的游客,对国际旅游者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满足旅游者观光旅游、娱乐旅游、专业旅游的需求。

由于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具备上述价值条件,因而具有市场价值和开发价值,也会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价值。

(三)雷山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条件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称为文化旅游资源,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产业化发展需要具备多种条件。

资源禀赋是前提条件,市场价值是必要条件。

资源禀赋高且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文化旅游资源才具有开发的可能性。

文化旅游资源本身的特色、质量、规模、品位和坐落地点、适游期、市场对它的认知以及资源吸引力的定向性等,都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直接相关。

首先,资源特色的鲜明程度反映其独特性的强弱;质量的优劣反映其市场潜力、吸引力和定向性;规模的大小反映其容量的大小;品位的高低反映其观赏游憩价值、艺术价值或科学文化价值的高低,对游客或专业工作者吸引力的大小。

其次,文化旅游资源的坐落地点、适游期和市场对它的认知,反映的是其市场面的大小。

坐落地点指的是文化旅游资源所在地区距离主要客源地区的远近,适游期是指文化旅游资源适于游客来访的时间的长短,对于一些自然旅游资源来说,则表现为适于游憩的季节的长短,时间越长,来访的游客也就越多。

市场对旅游资源的认知是指客源市场对它的感知和了解的程度,对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大小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此外,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定向性也会对其市场面的大小产生重要影响。

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定向性是指不同种类旅游资源所指向的市场对象上的差异,它既同旅游资源本身的质量相关,也与游客认识上的主观效用有关。

本文主要侧重于从区域经济背景、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环境条件、客源条件等方面分析雷山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条件。

1、雷山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经济背景

雷山县是中国西部欠发达省份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实力较弱,从全省范围来看,目前雷山县GDP排名全省末位。

地方财政收入很少,2011年,雷山县财政总收入仅完成15568万元。

产业结构单一,主要靠发展农业,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较低,2011年雷山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是3880元。

雷山县被称为“九山半水半分田”,人均可耕地面积较少,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知识水平不高,科技化水平低,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较差。

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雷山县的区域经济背景决定了其文化旅游产业投资能力,主要靠引进县域外资金来投资开发,因此,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投资能力、承受能力,采取适当的开发规模。

2、雷山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区域是否接近中心城市、交通干线和人口稠密区。

雷山县的区位条件算一般,不在主要交通干线上,距离重庆、成都、长沙、广州等特大城市较远,距离贵阳这类中心城市也较远,没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作为依托。

距离州府所在地凯里市约40公里,且凯里市区人口约为30万人,周边相邻县人口也不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雷山县文化旅游产业的拉动力有限。

不过,在经济背景和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的情况下,可以大大提升区位优势。

由于区位条件决定区域的可进入性和门槛游客量(门槛游客量就是旅游区最低旅游人数保存量,即在靠近旅游区一定范围内的稳定的游客量),因此要合理安排开发规模和开发序位。

3、雷山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交通条件

交通条件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先决条件,被称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动脉,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制约或促进的作用。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贵州全省的交通条件都得以大为改善,黔东南州和雷山县的旅游公路建设速度较快,大幅度提高了游客的可进入性。

随着贵广高速铁路、沪昆高速铁路、厦蓉高速公路及州内的凯雷高速公路等相关高速公路或旅游公路的建成,尤其是“十二五”期间,雷山县将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干支相连,路网配套,逐步形成“一横二纵十联线”和“乡村公路九环线”的省、县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网络,游客前往雷山县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和便捷性将会大大提高,无疑会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4、雷山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雷山县具有产业发展良好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条件。

雷山县是苗族聚居区,民风朴实,社会和谐,经济社会秩序井然有序。

新时期,县委、县人民政府制订了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

近年来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形成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官方公布的旅游统计数据表明——姑且不论其数据是否准确——良好的市场氛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是可以肯定的。

据统计,2011年贵州省旅游总收入1429.48亿元,同比增长34.7%;接待游客总人数1.7亿人次,同比增长31.8%。

2011年黔东南州旅游业持续升温,全州文化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接待游客人数达2374.86万人次,同比增长56.99%;旅游总收入187.29亿元,同比增长70.70%。

2011年,雷山县接待游客353.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57%和214.39%,再创历史新高。

5、雷山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客源条件

随着雷山县近年来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得以提升,客源市场定位准确,使得游客量逐年攀升,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客源市场,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雏形基本形成。

其中重庆、四川、广东、湖南、湖北、广西、云南、北京、上海、天津、香港、澳门、台湾等省市自治区和地区是该旅游目的地的一级目标客源市场。

二级目标客源市场包括山西、陕西、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此外还有机会市场。

机会市场是指那些与雷山县人文自然资源有一定互补性的地区或国外市场,主要是韩日、东南亚和中亚,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有着独特的好奇和情感。

这类游客渴望“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体验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考察旅游、探险旅游等。

黔东南州尤其是雷山县这块令人神往的“净土”,完好地保存着许多原生的民风民俗与自然生态,对欧美、韩日、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游客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三、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从以上分析可知,雷山县属于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一般、区域经济背景差的县域。

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要把握其特色,充分考虑产业发展条件,根据资源的稀缺性和分布状况,从战略高度和国际化视角,基于体验经济和生态理念进行组团开发,构建产业集群,发挥集群效应,构筑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战略定位对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具有极端重要性,必须先行准确把握和制定。

首先,雷山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定位:

构建“国际蚩尤文化中心”与“原生态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相对于旅游客源地而言,与旅游接待地和旅游过境地不同)。

其次,雷山县文化旅游品牌定位:

原生态民族文化与自然生态文化体验。

第三,雷山文化旅游品牌要构建三大品牌内容:

始祖文化,打造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构建世界苗族文化展示中心;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原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

这三大内容的关系地位:

以始祖文化为主题,以民族文化为核心,以生态文化为支撑。

明确了雷山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定位,就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策略。

下面从三个主要策略进行分析阐述。

(一)产业布局策略

雷山县文化旅游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产业布局显得尤为重要。

产业布局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产业规划,发展任何产业都要注重整体规划布局,优良的产业格局才能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更是如此。

产业布局既有空间上的考虑,也有时间顺序上的安排。

首先,依据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必要的整合,坚持“发挥优势,凸显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按照“山水为体、文化为魂”的理念,围绕“一寨一山一始祖”优势资源做文章。

根据旅游地开发概念模型之增长极模型、点轴开发模型、网络开发模型、圈层结构模型概念理论,需要通过交通线路形成网络化布局,最终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文化旅游空间结构,即按照“一心一带三园多点”布局雷山县文化旅游产业。

“一心”指以雷山县城为中心,即苗族文化展示中心和游客集散中心;“一带”指巴拉河乡村旅游带;“三园”指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产业园、陶尧-雷公山“中华蚩尤文化园”、郎德原生态文化旅游观光园;“多点”指县域内多个特色民族村寨和人文自然景点。

由此起到以县城为核心,三园为龙头,辐射带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

其次,按照产业布局,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开发潜力以及在区域中的比较优势,确定旅游地分工,制定合理的文化旅游开发序位,也就是开发顺序问题。

众所周知,开发文化旅游资源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在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在同一时期开发所有的文化旅游资源,故需对所有文化旅游资源从资源质量、地区集聚程度、开发难易程度、投资规模、客源市场保证程度、开发后的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多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对比论证,评定优劣,确定开发顺序。

应用增长极理论和点轴理论,在“近-中-远”三个时期对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分别采取“点-线-面”

雷山县文化旅游内环线示意图

的开发格局,其阶段发展模式包括点为基础、线为延伸、网

络发展、面状繁荣四个层次,也就是雷山县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序位可以按照西江千户苗寨—陶尧-雷公山—郎德-巴拉河的开发顺序推进,同时推进民族特色精品县城的打造,在县域内形成文化旅游内环线路,辐射带动全县民族村寨和自然景点的开发。

(二)产业发展策略

产业发展策略是指在产业发展战略方针指导下,制定达成战略目标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或方案的集合。

雷山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可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强势品牌构建、龙头企业培育和产城融合发展四大策略。

首先,重大项目带动策略。

园区经济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是区域创新系统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是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诚然,产业园区需要内容的充实,即需要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的进驻,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众所周知,在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新产品开发乃至员工选择过程中,力求机会成本小一些,是经济活动行为方式的重要的准则之一。

产业集群和全产业链构建,有利于企业降低机会成本,减低边际成本和交易成本,增加边际收益,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增加企业效益。

产业集群(cluster)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