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浙江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及对策建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7993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浙江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及对策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浙江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及对策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浙江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及对策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浙江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及对策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浙江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及对策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浙江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及对策建议.docx

《安全生产浙江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及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浙江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及对策建议.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生产浙江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及对策建议.docx

安全生产浙江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及对策建议

(安全生产)浙江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及对策建议

浙江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及对策建议

[摘要]

●目前,浙江省正常年份的人均水资源量仅略高于严重缺水边缘标准。

到2020年全省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严重缺水边缘警戒线之下。

●当前浙江在水资源安全方面的突出问题是,水资源需求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效率低下,水资源污染严重。

它们加剧了水资源供求矛盾,使浙江面临十分严峻生态形势。

●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包括三大体系:

供给保障体系,需求保障体系,贸易保障体系。

研究报告提出了系统的构想,其中不少具有新意,如达标废水排放也应严格实施总量控制;将部分水库的发电功能调整为饮用功能;实施海水淡化工程计划;学习缺水国家的用水、管水经验,引进和开发节水技术;基本生活用水和公共用水体现公平优先,生产性用水和享乐型生活用水体现效率优先;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进一步压缩水资源密集型的产业;率先建立规范的水权交易市场;建立水污染权交易体制,优化水环境容量资源的配置;鼓励进口虚拟水多的产品(如粮食),鼓励出口虚拟水少的产品,并限制出口虚拟水多的产品。

●我省建设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需要六大创新:

通过制度创新,构筑与节水型社会相适应的游戏规则;通过工程创新,构筑起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水网;通过科技创新,构筑起节水型技术体系;通过政府创新,形成水资源保护与经济增长统筹的综合决策机制;通过市场创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领域的基础性作用;通过社会创新,广泛发动公众自觉参与到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中来。

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新意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浙江大学沈满洪教授主持完成的省社科规划重大招标课题《我省重要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及策略研究——以水资源为例》,通过对我省水资源安全形势的分析,提出了构建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的三大子体系——供给保障体系、需求保障体系、贸易保障体系,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主要观点如下:

一、浙江水资源安全形势分析

1.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少,水资源数量时空分布不均

浙江水资源量年际分布极不均匀,最丰年份是最枯年份水资源量的2.91倍。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2100m3,比全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低100m3左右。

按照国际标准,目前浙江省正常年份的人均水资源量仅略高于严重缺水边缘,到2020年全省的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940m3左右,已处于缺水警戒线之下,而枯水年份的人均水资源量更低。

2.水资源需求结构不合理,供求矛盾十分尖锐,“以供定用”特征明显

与发达国家的用水结构相比较,浙江省用水结构明显不合理。

2003年全省总用水量为205.98亿m3,其中,农业总用水量54.3%,比重偏高,工业用水量占26.8%,城镇公共用水量占3.2%;居民生活用水量占10.0%(如计入城镇公共用水则占13.2%);生态环境用水量占5.6%。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工业、居民生活与生态环境竞相用水的情况将进一步加剧。

水资源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直接制约着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浙江省水资源供求呈现出明显的“以供定用”特征。

全省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同时并存,各地区水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供求矛盾。

部分地区因缺水问题进而导致地下水超采,杭嘉湖地区、宁波地区、温黄平原等地已出现局部地区地面沉降,其中嘉兴城区2003年累计最大沉降量达到860毫米,出现水问题“并发症”。

3.水资源过度利用,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低下

国际上通常认为,地表水资源利用率超过30%即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超过40%则对生态环境会有严重影响,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可持续,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3年全省平均水资源利用率为35.9%,其中7个地区均高于40%,湖州、舟山利用率超过80%,嘉兴更高达604.7%。

即使是降水量正常水平的2001年,嘉兴、湖州的水资源利用率也远超过40%。

在水资源被过度利用的同时,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低,用水浪费非常严重。

浙江省总耗水量及耗水率较高,2003年全省总耗水量为117.18亿m3,平均耗水率为56.9%,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就占了62.7%,林牧渔畜耗水量占9.7%,工业耗水量占12.8%,城镇公共耗水量占2.8%,居民生活耗水量占10.3%,生态环境耗水量占1.7%。

全省万元GDP用水量为219.2m3,每立方米水产出仅45.61元,约合5.5美元,而美国、德国、日本的每立方米水产出分别达到14.4、47.5、53.9美元。

按照目前的供水能力及用水效率,2020年全省缺水量将达到125—141亿m3。

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资源质量安全问题突出

浙江省1981—2003年23年时间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轨迹表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废水排放量呈现上升趋势,处于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上升阶段,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曲线轨迹相似。

如图1所示。

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

发达国家一般形态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上升阶段是按照递减的速度上升的,而浙江省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上升阶段则是按照递增的速度上升的。

图1浙江省1981—2003年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水域污染特别是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温黄平原、温瑞平原等省内水乡平原地区的水污染特别严重,水质基本为Ⅳ、Ⅴ类,84%的河段不能满足功能要求。

嘉兴等甚至出现“水乡泽国无水喝”的状况。

杭嘉湖、宁波、温黄、温瑞等沿海平原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了局部区域地面沉降。

2003年嘉兴城区沉降中心最大累计沉降量为860毫米。

二、浙江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我省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目标是双重的:

一是数量上的足额供给——保证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用水需求和自然环境的生态用水需求;二是质量上的安全供给——保证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洁净水的供给,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但是,我省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单从供给角度入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需求保障体系和贸易保障体系来配套。

(一)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

1.保护水生态,治理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治理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的基础,水源地的生态保护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的关键。

但是,生态保护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如果没有激励机制就会使保护者缺乏保护的积极性。

况且,流域上游和水源保护区往往是相对欠发达地区。

因此,建立水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保护水生态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水生态保护的主体、水生态受益的主体及水生态保护的效果均容易量化的情况下,例如在跨流域、跨区域引水工程中,可以建立“谁受益,谁付费”和“谁保护,补偿谁”的市场补偿办法;在水生态的受益者主体不明确的情况下,例如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可以采用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向保护者提供补偿。

2.治理水污染,恢复水体功能。

水质型缺水是我省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方面甚至是主要方面。

整治水体污染是修复水生态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加我省水资源供给的主渠道。

浙江水环境保护从源头控制看,必须采取下列措施:

第一,严格实施达标排放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方针。

达标的废水总量过多仍然会损害水环境,必须根据流域水环境保护目标,计算各流域一定浓度的废水允许排放数量,将排放指标分配或拍卖给流域内的企业或家庭。

第二,严格实施污水减排与废水集中治污的方针。

3.保护水域率,保证蓄水容量。

在加速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出现“向水域要城区、向水域要园区”的现象,例如绍兴市城区的河道由33条减少到16条。

我省目前水域占用现象十分严重,必须尽快实施水域保护计划,保护水域率和水域面积,进而保证包括蓄水功能在内的水域综合功能。

4.转换水功能,保证洁净供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饮用水的功能更加凸现,而可替代的发电技术又迅猛发展,因此,实施水库功能转换计划,将部分水库的水资源发电功能调整为饮用功能,是解决城乡居民饮用水需求的可行之策。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协调好两个关系:

一是水利部门与电力部门之间的关系。

二是供水区域与需水区域之间的关系。

5.海水淡化,增加新的水源。

宁波、温州、台州等沿海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大部份低于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标准(1000立方米),六个海岛县的人均水资源量大部分低于500立方米,处于极度缺水状态。

根抿我省水资源现状和趋势,必须“造水”,利用浙江“海洋大省”的优势,实施海水淡化工程计划。

海水淡化技术的关键在于降低成本。

发展我省海水淡化技术及其产业,必须做到:

第一,加快制订海水淡化技术的规划和发展战略;第二,设立海水淡化研究专项,加快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第三,加大扶持力度,为海水淡化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第四,鼓励社会各界力量介入海水淡化市场。

6.开发大气水,实施人工降雨。

大气水的开发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非常手段,是对水资源供给的一种补充,不能作为主要供给手段。

必须通过科技创新降低大气水开发的成本,开发成本高于开发收益会使得大气水开发工作得不偿失。

这种手段难以由市场提供,往往由政府作为公共产品加以提供。

(二)水资源需求保障体系

1.引进和开发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的水资源危机不仅是“短缺危机”,也是“效率危机”。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每万元GDP的用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

考察学习以色列等典型的缺水国家的用水、管水经验,引进和开发节水技术,提高单位水资源生产率,是保障我省水资源安全的极其重要的方面,并且存在巨大的潜力。

2.建立水价调节机制,遏止过度用水需求。

水资源价格是影响水资源需求者用水数量的直接杠杆。

随着水资源的稀缺性呈现加剧趋势,水资源价格的上升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但是,水资源价格的调节机制并不是一味地提价,而要体现一些基本原则:

基本生活用水和公共用水体现公平优先;生产性用水和享乐型生活用水体现效率优先;少用低价,多用加价;分质供水,分质定价。

3.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要尽力压缩水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大力发展节水型的产业。

要象重视劳动生产力一样,重视水资源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第一,进一步调整三大产业结构的用水比例。

第二,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第三,进一步压缩水资源密集型的产业。

(三)水资源贸易保障体系

1.建立水权交易制度,优化配置水资源。

水权制度的建设是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

通过明晰水权,允许水权交易,可以形成反映水资源稀缺性的水权价格,使水资源配置到高效率的产业或区域。

浙江有条件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规范的水权交易市场。

为此,需要对初始水权在区域之间进行明确的界定,进而在区域内部将水权界定到用水户。

这样,必然发生区域与区域之间、用水户与用水户之间的水权交易。

由于我省相对独立的水生态系统,实施这一制度的协调主要局限于省域范围内,因而可以以比较低的交易成本完成水权交易。

2.建立水污染权交易体制,优化水环境容量资源的配置。

根据水环境容量,确定废水排放总量、分配废水排放指标、建立水污染权交易制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上海市闵行区在水污染权交易制度的实践方面已有成功经验。

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三个环节:

(1)确定废水排放总量。

(2)分配排污许可证。

可以竞价拍卖、固定价格出售、无偿分配。

(3)实施水污染权交易。

浙江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一览表

保障体系类别

保障体系名称

重要性

时间性

供给保障体系

水生态保护机制

重要

紧迫

水污染控制机制

重要

紧迫

水域保护机制

比较重要

紧迫

水功能转换机制

比较重要

比较紧迫

海水淡化机制

一般

一般

大气水开发机制

一般

一般

需要保障体系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机制

重要

紧迫

遏止水资源过度利用的机制

重要

紧迫

调整用水结构的机制

重要

紧迫

贸易保障体系

水权交易制度

重要

比较紧迫

水污染权交易制度

重要

比较紧迫

虚拟水贸易制度

一般

一般

3.树立虚拟水意识,进口虚拟水。

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

如果进口的虚拟水多于出口的虚拟水,那么就有虚拟水的净进口。

为了减轻本省水资源需求压力,可以鼓励进口虚拟水多的产品(如粮食),鼓励出口虚拟水少的产品,并限制出口虚拟水多的产品。

供给保障体系立足于开源,需求保障体系立足于节流,贸易保障体系立足于优化。

这三大类别十二个方面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实施时间也可以分步进行,各项保障体系的轻重缓急各不相同,有的是根本性制度安排,有的是一般性安排;有的是长期性举措,有的则是临时性举措。

表1对此作了简要的概括。

三、我省实施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在我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中,总体上仍然存在着重供给管理、轻需求管理;重开源和引水、轻节流和治理;重科技创新和工程措施、轻制度创新和机制构建等畸重畸轻的现象。

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在构建我省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实现水资源配置模式的“三个结合”:

坚持依靠工程建设扩大供给与依靠制度建设激励节水的结合,坚持硬件建设(如水利设施)与软件建设(如制度建设)的结合,坚持跨区域或流域引水与当地治理增加水资源供给的结合。

为此,需要采取下列措施:

1.通过制度创新,构筑与节水型社会相适应的游戏规则

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在《全国节水规划纲要》、《全国节水农业发展规划纲要》及其我省配套法规的基础上,实施《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制订《浙江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规划》。

要适时制定并实施《浙江省水权交易管理条例》、《浙江省排污权交易管理条例》、《浙江省水域占用管理条例》以及与水资源保护相关的《浙江省生态保护补偿管理条例》等法规。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切实执行涉水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制度。

要建立以水库群为基础的饮用水源保护计划,做好重要江河的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水功能区划工作。

重点加强对主要江河湖库引排水口、入河排污口和地下水水量、水质的检测。

2.通过工程创新,构筑起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水网

将水源工程和引水工程特别是跨区域引水工程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重点来抓。

要建设水库、河道双源并举的饮用水供水体系;形成常规水与非常规水源联合调配,海水、再生水、雨水互补的分管分质供水体系;形成以水库群为基础、多个水源地同时供水、可供水量大于需水量的供水体系,全面提高水资源的安全保障和应急能力。

借助我省新一轮城市规划和工业布局来建设现代化水网,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统筹城乡用水和各行业用水;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统筹节水、供水、用水和排水;统筹构建跨行政区域的现代配水网络,以有限水资源支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有条件地区可实施区域内或行政区域间原水联网调度,提高原水综合利用率。

以水资源紧缺地区为首选,工程技术条件许可下应联网水库,统一调度水资源。

3.通过科技创新,构筑起节水型技术体系

研究开发污水资源化技术,大幅度提高污水回用率。

目前我省大多数城市污水管道没有形成完整封闭的体系。

因此,一要加快污水处理及其配套设施和污水回用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实现废水资源化。

二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防治力度,实现从末端治理为主向以源头治理为主的转变,达到减污增效的双重效果。

三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促进节水灌溉技术产业化。

研究开发适合我省不同地区特点的节水灌溉技术,不断提高节水技术水平,降低节水投入成本;组织开展节水灌溉设备的标准化体系研究,逐步规范节水灌溉设备生产和销售市场。

扩大海水直接利用规模,推进海水淡化技术产业化。

采取引导和鼓励政策,使具备制造海水淡化设备能力的生产企业与科研单位组成联合体,合作开发、进行技术攻关,制造成套海水淡化技术设备,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4.通过政府创新,形成水资源保护与经济增长统筹的综合决策机制

地方水利部门理所当然应该承担起区域水资源管理的神圣职责。

但水利部门在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着“条”“条”之间、“块”“块”之间、“条”“块”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纵横交错的矛盾。

只有建立水资源保护与经济增长统筹的综合决策机制,才有可能避免矛盾,理顺关系。

这种决策机制首先是同级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综合决策机制,其次是同一流域上下游之间的综合决策机制。

虽然统筹与协调是要付出成本的,但是为了长远的、全局的利益而支付一定的代价是值得的。

5.通过市场创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领域的基础性作用

要逐步确定水资源管理和控制指标,建立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

工业节水以提高重复利用率为核心,对我省主要工业用水行业的主要产品确定用水定额;城市节水以降低管网漏失率为核心,加快再生水回用步伐;农业节水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为目标,将节水与现代农业建设相结合。

积极探索水资源和水污染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适当提高供水价格,确定自来水和原水合理比价,发挥经济杠杆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推动作用。

要利用市场机制协调好不同区域间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引发的矛盾。

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水污染权交易机制等,扩大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范围、提高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的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