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舒城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7646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2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舒城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舒城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舒城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舒城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舒城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舒城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

《安徽省舒城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舒城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舒城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

安徽省舒城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统考

高一语文

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6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

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

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

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

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

不少

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

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

为了

舒中高一统考语文第2页(共8页)

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

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C.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

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

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

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

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D.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

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二、古诗文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9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

“今日

之事何如?

”良曰:

“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

“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

“壮士!

能复饮乎?

”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鸿门宴》)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①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②以其无礼于晋

C.①拔剑切而啖之②于是荆轲遂就车而

D.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②不者,若属皆且为虏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

樊哙覆其盾于地

A.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良曰:

“长于臣。

”D.因击沛公于坐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总是于心不忍。

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言善变,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

而跽”的反应,可见项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

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把项羽抬举一番,难怪项羽爱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23分)

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

“趣治行,吾将入相。

”居无何,使者果召参。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史:

木诎①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日夜饮醇酒。

卿大夫已②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毕欲有言。

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

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案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③为中大夫。

惠帝怪相国不治事。

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

参怒,而笞窋二百,曰:

“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至朝时,惠帝让参曰:

“与窋胡治乎?

乃者我使谏君也。

”参免冠谢曰:

“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

”上曰:

“朕乃安敢望先帝乎!

”曰:

“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

”上曰:

“君似不及也。

”参曰:

“陛下言之是也。

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

舒中高一统考语文第4页(共8页)

舒中高一统考语文第3页(共8页)

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

“善,君休矣!

(《史记·曹相国世家》)

注释:

①诎(qū):

说话笨拙。

 ②已:

通“以”。

 ③窋(kū):

同“窟”。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B.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

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C.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D.至

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

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者”与“而伤长者之意”的“长者”都可理解为“品德高尚、德高望重的人”。

B.“惠帝”是汉朝皇帝刘盈的谥号。

“谥号”不具有褒贬色彩。

C.免冠,脱去帽子,古时表示谢罪。

曹参要向皇上谢罪,故先“免冠”。

后来可表示敬意。

D.“陛下”的“陛”指殿前的台阶。

后来“陛下”成为臣下对帝王的尊称。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参地位低下时与

萧何关系很好,二人做了将相后虽然有了隔阂,但是萧何临死前还是推荐曹参做自己的接班人。

B.萧何和曹参都是西汉时期的大臣,萧何死后,曹参继任为丞相,为求行事稳妥,完全遵守萧何制定的规约。

C.曹参担任丞相,采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谨守职位,维持现状,与民休息,遵守既定的法令制度。

D.曹参主张“治道贵清静”,身为相国,整日整夜地喝酒,甚至和后园的官员一起饮酒唱歌,被惠帝当面谴责,回家后迁怒儿子曹窋,用竹板打了曹窋二百下。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4分)

(1)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

“趣治行,吾将入相。

”(5分)

(2)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5分)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6分)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十个字,勾画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况。

“竹”、“野”二字,不仅暗示出诗人宅旁有竹林,门前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秋气。

B.三、四两句紧紧相承,又有所变化: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上句扣竹,下句扣月。

夜越来越凉,露水越来越重,在竹叶上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地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此时月照中天,映衬得小星星黯然失色,象瞌睡人的眼,忽而睁,忽而闭。

这已经是深夜了。

C.五、六两句又转换成另外一番景色: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这时已是深夜的景色:

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闪着星星点点微弱的光;那竹林外小溪旁栖宿的鸟儿,它们互相呼唤着,准备结伴起飞。

D.前六句展现了诗人孤栖“卧内”,辗转反侧,不能成眠,听窗外竹叶萧萧,露珠滴答;一会儿对着洒满庭院的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儿披衣而起,步出庭院,仰望遥空,环视旷野,心事浩茫的形象。

12.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中由于诗人以“情眼”观景、摄景,融情于景,故诗的字面虽不露声色,只写“夜”,不言“倦”,只写“耀乎外”的景,不写“融乎内”的情,但诗人的羁孤老倦之态,忧国忧时之情,已从这特定的“情中之景”里鲜明地流露出来。

B.这首诗的构思布局精巧玲珑。

全诗起承转合,井然有序。

前六句写景,由远及近,由粗转细,用空间的变换暗示时间的推移,画面变幻多姿,情采步步诱人。

C.诗的首联“竹凉侵卧内,明月满庭隅”,统领下两联所写之景。

因为无“竹”,“重露”就无处“成涓滴”;无“野”,飞萤之火、水鸟之声的出现,就不知从何而来。

由“竹”、“野”二字,可见诗人炼字之精,构思布局之细。

D.此诗结尾由写景转入抒情,骤看殊觉突然,细看似断实联,外断内联,总结了全篇所写之景,点明了题意,使全诗在结处翼然振起,情景皆活,焕发出异样的光彩。

13.名句填空。

(8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2),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4)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5)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长沙》)

(6),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7)大行不顾细谨,。

(《鸿门宴》)

(8)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记念刘和珍君》)

三、现代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故乡草

刘翠婵

①这个时节,草是村庄最新鲜的主人,它惬意地盛开,有点乍乍乎乎。

各种各样的草竞相开放,比花儿还要热烈。

有的草小得只有米粒大,挤挤挨挨偎在一起,一个春天长下来,还是那么小,看着人心生疼。

有的草大大咧咧地长,一个晚上不见,就会蹿出老高。

舒中高一统考语文第6页(共8页)

舒中高一统考语文第5页(共8页)

院一堵不大的矮墙上,就有

十几种草在这里聚会。

②村子是离不开草的,人和牲畜都离不开。

如果没有稻草,就长不出稻谷,没有稻谷,一年的希望又在哪里?

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草,牛吃什么羊吃什么猪又吃什么?

鸡鸭鹅不怎么吃草,但有草的地方,就有它们肥沃的粮食,各色虫子、蚯蚓随时恭候着它们的到来。

③稻草香甜。

稻谷在草叶上扬花、抽穗,凝结一年的希望,从嫩绿到金黄,村人忧心忡忡地牵挂着。

当金黄来临,村庄就丰硕,香喷喷的气息萦绕在村头村尾,像村口溪流哗哗的碎语,止也止不住。

稻草在我心里是一种有温度的草,它恰到好处地温暖了我童年的许多个冬天。

那时夏天收割完,每家每户都会在稻草堆里挑出一些长得好的草杆,晒干后扎成草垫,待到冬天铺在席子下,就暖和了。

④盛开的草,漫山遍野站着,站成村庄一季一季的依靠。

很多不知名的草,长在村庄之上,墙头、瓦顶、乱石堆,无处不在且长势良好。

长在屋顶上的草带着一身的侠气,春归时醉享天涯春风,夏日里骄阳烈焰缠身,挺到秋来又要饱尝风霜雨雪,冬临就化作檐角的一撮泥土。

这样的草,孤独地长在高处的瓦上,是藏在村庄深处的魂魄。

死了一拨,瓦就黑上一层,村庄就在它们一次次死去活来中渐渐老去。

⑤一些废弃的墙头上,每年都有不同的草在长。

生在废墟上,便是野草了。

伫立风中,它们的命运并不会随村庄的命运起伏。

除了神,只有野草可以在废墟上歌唱。

⑥有了盛开的草,村子就像有了一件压箱子的衣料,大太阳底下一抖,就会抖出许多难言的气息。

⑦草的一生是一个四季轮回,村人的一生是六七十年或七八十年。

村庄的一生又是多长?

我以为,所有的村庄都应该是长生不老的。

可是我看着它渐渐不在了,最初是人声在这里低落下去,接着是牲畜开始稀疏,最后是草爬满了老屋的许多角落。

在屋里盛开的草,丧失了平原上的芬芳,因为此时的它已是荒草。

⑧村子里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沉睡中死去,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最得体最幸福的死法,不用劳烦子女们奔波,不用拖着疲弱之躯苦等油尽灯枯。

村庄又少了一个人,村上的草又多了一棵或一丛。

老人们总说自己的命和草一样贱,到头来只有草可以做最后的陪伴,在灵魂没入土地的时候,一生的凄苦都化作了来年坟上青葱的草叶。

⑨草是有来生的,无论死得多么难看,春风一点染,它就又是芳草了。

村庄和村庄上的人们没有来生,一旦离去,永不回头。

(选自《福建文学》2011年第1期,有删节)

14.文章第①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4分)

15.在作者笔下,稻草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概括说明。

(4分)

16.文章第⑤段写生长在废弃墙头上的野草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5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2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目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有加。

②“现在让这小人占了便宜,他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到头来逼得大家无路可退。

”孙二乔愤愤不平地说。

③真正聪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能见微知著或管窥蠡测,他们能够正确预测事情的发展状况,或是发现某些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层问题。

④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⑤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但风格清新明丽,而且语言简洁通俗,平易近人,在唐代流传最为广泛。

⑥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⑤

18.下列语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人们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集体忧虑,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公众对浪费时间的深深自责以及对生命消逝的无尽怅惘。

B.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围棋的棋路过于复杂,电脑很难学会。

不过AlphaGo做到了,它拥有首个世界上有效的评估函数系统。

C.近年来,国人境外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被频频曝光,不仅对我国文明礼仪之邦的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更干扰了正常的旅游秩序。

D.晋文公当上了晋国国君后,整顿吏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并确定了会盟制度,成为北方一大强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时的局面。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①离不开酒。

②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

③唐代文人之醉酒,④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⑤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

⑥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A

总是

如果

但是

从而

B

如果

固然

而且

因此

C

可是

倘若

那么

所以

D

与其

所以

虽然

反而

20.请为下面的上联选择一个最佳的下联(3分)()

上联:

一亭尽揽山中趣

A.万树苍颜千里翠B.千树流莺歌丽日

C.幽室能观世外天D.几家深树碧藏楼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分)

在能源领域,煤和石油的时代已渐近黄昏。

①_____?

环保人士主张发展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之类的“清洁能源”。

不过有人警告说,②_____,因为制造相关设备造成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

科学家指出,③_____,因为核能既经济又清洁。

这种说法遭到了环保人士的嗤笑和抗议。

2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4分)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是利用技术手段对玩家在线游戏时间予以限制。

这种方式一味对玩家进行强制性限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这类系统的研究开发没有意义。

青少年沉迷网游,都是因为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手机游戏,已成为我国游戏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产业壮大,行业就不能健康发展。

①这类系统的研究开发不一定没有意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23.请以“一步与一生”为标题写一篇文章,选好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舒中高一统考语文第7页(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