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数上4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7645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数上4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数上4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数上4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数上4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数上4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数上4单元教案.docx

《四数上4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数上4单元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数上4单元教案.docx

四数上4单元教案

科目:

数学年级:

四年级课题: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47-55页)

学校:

碧溪小学

课题一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

第47页的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

1、出示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

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独立列式:

145×12=

3、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应说以下几点:

(1)先算什么;

(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6、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二、巩固练习

1、课本第4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用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八第1题。

164×32=254×36=54×145=537×45=

217×83=328×25=43×139=87×165=

提示学生:

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

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3、练习八第2题。

这题的知识背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练习后,让学生根据每题的知识背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步骤和方法。

计算中应注意什么呢?

教师归纳: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所得积的末位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所得积的末位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作业设计:

 

一、算一算。

 

 1 5 6    2 3 4   4 3 6  5 2 2 

 × 1 3    × 3 5  × 2 4  × 2 8  

二、下面各题错在哪里?

不对的请改正过来。

 

1 5 7         1 6 3      2 3 4

× 3 4        × 2 6    × 2 4 

 6 2 8         6 7 8     8 2 6 

 4 7 1      1 2 6    4 6 8   

 1 0 9 9     1 9 3 8    4 5 0 6  

三、列式计算。

 

(1)  42个132的和是多少?

 

(2)  242的36倍是多少?

 

四、每一千米公路两旁共植树648棵,两城市之间相距92千米,共植树多少棵?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所得积的末位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所得积的末位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板书设计:

145

×12

290-----145×2的积

145-----145×1的积

1740

 

课题二因数中间或尾末数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第48页的例2及练习八1—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

2、口算、笔算交互进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2、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景:

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2、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写出解题算式,独立进行计算。

3、反馈第

(1)题: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

4、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

①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②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5、反馈第

(2)题:

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质疑与小结

1、因数末尾有0如何列竖式简便?

应注意什么?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

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三、知识反馈

1、学生试练P48做一做

2、先计算,再比较哪个算式简便,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八:

5、6、7

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五、课堂小结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作业:

1、算一算。

 

3  2  0    2  4  0       3  7  0    

×  4  0     ×  3  0      ×3  4      

 

 209×70        350×23         420×26 

2、列式计算 

(1)240的60倍是多少?

     

(2)90个201相加的和是多少?

 

3、

(1)一辆自行车的价格是190元,一辆电动车的价格是普通自行车的5部。

一辆电动车是多少元?

 

 

(2)一台饮水机价格是104元,一台微波炉的价格是饮水机的3倍。

王叔叔要买一台饮水机和一台微波炉,共要多少钱?

板书设计:

因数中间或尾末数有0的乘法

竖式竖式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

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竖式

 

课题三笔算乘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

第50页的练习八8-11题。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的技能。

 

3、使学生经历巩固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8×3=    16`×8=    36×2=    46×20=     

4×160=    3×150=   150×6= 26×7=   

 20×19=   200×73=  900×24=    430×8=   

 15×6=     190×5= 

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笔算 

322×24=    145×27=    679×13=   286×35=

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3、板书课题:

笔算乘法练习

二、练习内容:

 

1、判断并改错。

练习八第50页第9题 

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

 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2、笔算 

124×73=    46×215=   224×36= 

28×153=    27×142=   182×47= 

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解决问题 

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

学校应买多少本?

 

2)一场电影有观众806人,照这样计算,放映32场共有观众多少人?

 3)有8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

 

4)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学大全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5)书上练习七第8题 

四、思维训练 

1、探究一下正确的积是多少。

 

 小量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

 2、练习八第10、11题

3、练习八思考题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课题四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第51页的例3及练习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用具:

计算器、写有试题的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的规律”

1、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怎么变化。

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6×2=()20×4=()

6×20=()40×4=()

6×200=()5×4=()

(1)组织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先把在上面算式中独立发现的规律说给同伴听。

学生也许是就题说题,如,左边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

20是2的10倍,120也是12的10倍;右边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

40是20的2倍,160也是80的2倍。

(2)组织全班交流。

在小组交流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将发现的上述规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2、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又怎么变化。

(1)请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80×4=()25×160=()

40×4=()25×40=()

20×4=()25×10=()

(2)引导学生讨论上面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与第

(1)组算式的讨论过程相同,最后引导学生概括:

“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也缩小相同的倍数。

3、整体概括规律

问:

“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并用简洁的话语表示出来: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4、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P51第1题。

(2)举例说明积变化规律。

各写两组算式,一组3个,展现积分别随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的变化情况。

5、应用规律。

练习九第1、4、6题

二、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

三、作业 

1、根据7×40=28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40=  21×40=  49×40= 

 28×40= 35×40=    7×20= 

2、找规律。

 

12×13=     12×65=        12×26= 

12×78=     12×39=        12×91= 

3、下面这块长方形的绿地的长要增加到60米,宽不变。

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8平方米 9米 

  

4、苹果3元/2千克,香蕉15元/3千克,李阿姨买8千克苹果和9千克香蕉,需要多少钱?

 

课题五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52页的例4

教学目标:

1、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2、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知道“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的关系。

3、初步培养运用数学语言、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

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

单价数量总价

二、学生看着课题提问

生1:

生2:

三、导学解疑

1、认识单价(板书:

单价)

(1)判断:

下面哪句话表示完整商品的单价

A、巧克力13元

B、一袋巧克力13元

C、苹果5元

D、苹果每千克5元

E、《格林童话》每套8本

(2)在生活中我偶们还会看到这样表示单价,你能说说它表示的意思吗?

巧克力10元∕块巧克力每块10元

薯片25元∕罐薯片每罐25元

猕猴桃5元∕只猕猴桃每只5元

(3)拿出购物清单,你能指出哪个量表示的是商品的单价?

矿泉水每瓶3元,买3瓶

薯片每包9元,买2包

棒棒糖每根1元,买10根

小面包每个5元,买2个

2、认识数量

(1)那么3瓶、2包、10根、2个表示的是什么?

(商品的数量)

(2)小结:

数量就是指购买商品的多少。

(板书:

数量)

3、认识总价

小结并板书:

总价

4、探究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一)探究单价×数量=总价

①学生看购物清单列式计算,让生观察发现。

总结出:

单价×数量=总价

师强调对应

②把下面相对应的单价和数量连一连。

(抽生回答)

书包每个92元4副

三角尺每副5元10包

铅笔每包8元2个

铅笔每盒10包3盒

(二)探究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出示发票

品名

计量

单位

数量

单价

余额

圆珠笔

3

1

5

0

0

小皮球

9.00

6

3

0

0

观察表中信息,小组合作探讨:

①用什么方法算出空格处的单价和数量是多少的?

②你发现了什么?

③小组长做好记录。

生汇报,师小结

四、巩固练习

(一)说一说

1、学校买了4个排球,每个60元,一共用多少钱?

题目已知()和(),求(),数量关系式()

2、学校买排球共花了240元,每个排球60元,学校一共买了多少个排球?

题目已知()和(),求(),数量关系式()

3、学校买4个排球花了240元,平均每个排球多少钱?

题目已知()和(),求(),数量关系式()

(二)说说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补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1)4条毛巾12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双球鞋16元,买3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套运动衫28元,用56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作业

(一)填一填

1、()件商品的价钱叫它的单价。

2、买3件衣服花的钱可以看成()。

3、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出(),其数量关系式是()

4、10元钱买5本练习本,分别可以看成是()和()。

(二)列式计算(要求:

写出关系式)

1、学校图书室买了12本故事书,每本4元,一共用去了多少元?

2、学校图书室买了故事书一共用去48元,每本故事书4元,买了几本故事书?

3、学校图书室买了12本故事书,一共用去48元,每本故事书多少元?

(三)提高练习

1、小胖去文具店买文具,不下心把购物发票弄脏了,你能帮他算出笔记本每本多少元吗?

物品名称

单价

数量

总价

笔记本

6本

183元

钢笔

75元

1支

2、小丁丁到超市想买9支圆珠笔,有两种包装,单支的包装,4元一支,9支一盒包装的27元,你觉得小丁丁怎样买合算?

板书设计:

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课题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53页的例3及练习八第5-9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

速度×时间=路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2、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景:

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160千米。

2、问: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3、再出示:

特快列车的速度是160千米/时

4、师说明:

也可以这样写。

5、让学生观察:

哪种方法简便?

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

6、汇报成果:

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7、练习:

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

二、初步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1、出示例3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决第

(1)

(2)小题

3、出示:

(1)70×4=28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2)4×70=280(千米)

4、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

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5、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

速度×时间=路程

三、深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出示练习八第9题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答,全班讲评订正。

3、让生思考讨论:

(1)

(2)题的算式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得出的?

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展示成果: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

发现:

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四、巩固练习

练习九第5、7题。

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五、总结交流,汇报收获

今天我们结合生活实际,学会了解答行程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够把它应用到生活中去。

六、作业

1、笔算下列各题。

 

 408×24         250×16           307×35   780×30         47×309           60×350 

2、李婷步行的速度大约是65米/分,她每天上学要用14分钟。

李婷家离学校大约是多少米?

 

3、国庆节小林全家坐一辆汽车去旅游,这辆汽车的速度大约是85千米/小时。

该车第一天行驶了5小时,第二天行驶了7小时。

两天大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4、两座城市相距300千米。

一辆汽车从一座城市驶向另一座城市,去时用了6小时,返回时少用了1小时。

  

 

(1)去时这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2)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

 

板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