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7509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docx

《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docx

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

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

2003年12月

01071002朱玉萍

01043134袁平

01043117魏艳群

01041107段毅

01041121刘丹

课题名称: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课题分析:

自我意识,是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是作为主体的人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和把握,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形式。

其中自我认识(如自我观察、自我评价等)是自我意识的核心,是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的基础;自我体验(如:

自尊、自卑、自负、荣誉感和优越感等)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体对评价的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期望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自我控制(如:

自制、自律等)是在自我评价的指导和自我体验的推动下,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自觉而有目的的调整。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有机统一便形成了个体完整的自我。

自我意识作为人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个体的自我意识从无到有,最后达到成熟,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它是在社会交往中,伴随着语言和思维的形成与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马克斯韦尔·马尔兹(MaxwellMaltz)曾指出,“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幅自我的‘蓝图’或一幅自画像。

我们的意识里对此可能不够具体清晰,也可能不了解,但它却是存在的,而且完整详细地摆在那里。

自我意识是一个前提、一个根据、一个基础,由此而产生出个人的整个个性、行为、甚至环境。

人们也常说,人生最大的挑战就是战胜自己,而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正确认识和把握自我,是战胜自己的前提。

自我意识水平的高低不仅是个体心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将影响和制约其人生选择和行为取向。

 

人的一生始终都在寻找自我,实践自我,超越自我,而对于处在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时期的大学生来说则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去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

 

背景知识及希望通过检索解决的问题:

 人格(英文personality)又称个性,是对各种心理特性的统称,是个体在适应环境时在性格、气质、动机、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整合,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面貌。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就是人的社会性和个体性的有机统一。

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个体生理上的趋近成熟,也使其心理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

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面对社会现实的急剧变迁和自己身心的迅猛发展,现代青少年仍有着诸多的心理冲突、矛盾或困惑,如由于生理发育迅速和生理成熟提前而心理成熟缓慢和滞后所导致的身心发展失衡的矛盾;强烈的独立向往和因缺乏有关独立的心理准备所导致的独立性与依赖性矛盾;在日常生活安排和未来发展上既想取悦父母又想顺从同辈规范所导致的动机和价值观的冲突;为了建立一个连续稳定、内在一致的自我形象和明确的生活目标,却因自我探索失败而产生自身角色认识混乱所导致的自我探索中的迷惑等等。

青少年心理发展中所出现的这些问题,无疑是对其人格发展的一大挑战。

而这些冲突、矛盾和困扰能否得到有效地协调和解决,关键取决于个体的自我意识是否完善和成熟。

不少青少年,正是由于自我意识不够完善,结果无法适应心理发展的新形势,从而影响了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自我意识即个体对自己的意识。

它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组织、控制和推动作用。

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或心理结构。

从表现形式上,主要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中的认知成分,如自我观察、自我图式、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其中,自我评价是最主要方面,既集中反映着自我认识乃至整个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也是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的前提。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成分,如自尊感、自信心、自豪感、成功感、自卑感等,其中,自尊感是最主要自我体验,是其他自我体验产生的基础。

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中的意志成分,是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自我作用过程,如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等,其中,自我教育是自我调节的最高级形式。

 

检索方法:

先使用google、baidu等搜索引擎进行大面积的搜索

后来经过总结,使用了一些老师介绍的数据库和专业网站

先后使用了国研网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期刊网

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

检索关键词:

人格;自我意识;自我认识

 

相关综述性文章及对检索课题的分析: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人出生的时候,还没有自我感觉,直到1岁左右,儿童才开始能区分自己的动作与动作的对象,之后把自己这个主体与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有了自我意识萌芽;2-3时儿童开始成为活动的主体,能有意识地用第一人称代词“我”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开始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及成人对自己的态度,初级的自我意识基本形成;学前期儿童(3-6岁)开始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小学儿童已经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及与行为相联系的一些品质进行评价,并能初步有意识地调节控制自己的行动;儿童进入少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了质的变化,独立性、自觉性和自律性都有了迅速发展,并能够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意识到自己的个性品质,但水平还比较肤浅,不够清晰全面;青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期间自我意识经过分化、整合而接近成熟,从而逐渐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活动,全面认识到自己的心理品质,正确地感知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并能主动地根据社会要求去认识和发展自己。

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中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到了新阶段,正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的分化、整合和转化过程。

这时,原本“笼统的我”被打破了,出现了两个“我”,一个是处于观察地位的我,即主体的“我”,另一个是处于被观察地位的“我”,即客体的我,出现了“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分化。

这种分化标志着大学生自我意识已开始走向成熟,也是他们自我意识发展的最重要的过程,正是这种分化过程,促进了大学生思维和行为主体性的形成,从而为客观地评价自己或他人、合理地调节自己的言行奠定了基础。

大学生是富于理想的,自我期望值也较高,当他们在认真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时,不情愿地看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存在的较大差距,而这种差距又不是一时半刻能消除的,因而产生了自我意识的矛盾。

归纳起来,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

这可以说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矛盾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

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抱负水平较高,成就欲望较强,但由于他们生活范围相对狭窄,社会交往比较单一,缺乏社会阅历,对自我认识的参照点较少,因此,不能很好地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从而使“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产生的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在给大学生带来苦恼和不满的同时,也会激发大学生奋发进取的积极性,但如果这种矛盾与冲突过于强烈,不能及时加以调适,则会导致自我意识的分裂,从而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

2.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

上大学后,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迅速发展,他们希望能在经济、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独立,希望摆脱成人的管束,自主地处理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但他们在心理上又依赖成人,无法真正做到人格上的独立,这种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矛盾也一直困扰着他们。

3.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冲突。

大学生迫切需要友谊,渴望理解,寻求归属和爱。

他们有强烈的交往需要,希望能向知心朋友倾吐对人生和生活的看法,盼望能有人分担痛苦,分享欢乐。

但同时他们又存在着自我闭锁的倾向,许多人往往不愿主动敞开自己的心扉,而把自己的心灵深藏起来,在公开场合很少发表个人的真实意见。

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存有较强的戒备心理,总是有意无意地保持一定距离,正是这种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矛盾冲突,使得不少大学生倍受“孤独”的煎熬。

4.自信心与自卑感的冲突。

大学生刚刚考上大学时受到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的赞誉,同辈人的羡慕,故而优越感和自尊心都很强,对自己的能力、才华和未来都充满了自信。

然而进入大学后,群英荟萃,许多大学生发现“山外有山”,尤其是当学习、文体、社交等方面显露出某些不足时,有些大学生就会陷入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的不良情绪中,产生自卑心理。

在这些大学生的内心深处,自信心和自卑感常常处于冲突状态。

5.追求上进与自我消沉的冲突。

许多大学生都有较强的上进心,他们希望通过努力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但在追求上进时,困难、挫折在所难免,不少大学生常常出现情绪波动。

在困难面前望而生畏,消极退缩,虽然退缩但又不甘放弃,心中依然想追求,想奋进,内心极为矛盾,困惑、烦躁,不安、焦虑也由此而生。

由自我意识的分化带来的种种矛盾冲突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也中大学生迅速走向成熟的集中表现。

自我意识矛盾冲突一方面会使学生感到焦虑苦恼,痛苦不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也会促使他们设法解决矛盾,来实现“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统一。

但是由于个人的社会背景,生活经验、智力水平、追求目标等方面的差异,自我意识的统一途径也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其统一途径有三个方面:

一是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之逐渐接近理想自我;二是修正理想自我中某些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并改善现实自我,使两者互相趋近;三是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既是心理发展和健康状况的集中反映,也是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发展的新起点。

一般来说,自我意识能积极统一的,则往往心情舒畅,生活如意,容易成功;自我意识消极统一的,即不惜牺牲理想自我而趋同现实自我以达到统一的,则往往胸无大志,悲观失望、难有作为;自我意识无法统一的,则往往内心苦闷、心事重重、无所适从。

因此,要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大学生应努力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积极的统一。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作用

1.1、导向作用。

目标是人才发展的导航机制。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制定明确的目标,只有如此才会调动自身的潜能,激发强大的动力。

人通过正确的自我认识,确立较为合理的“理想自我”的内容,就为个人将来的发展确定了目标,对个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动会产生很大影响,是个体活动的动力。

自我意识健全的个体,在从事一项活动之前,活动的目的和结果就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之中了,并依此做出计划,指导自己的活动,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

2.自控作用。

一个人要获得发展,取得成就,光有目标是不行的,还必须具备自立、自主、自信、自制的意识,对自己的情感、行动加以调节和控制,自我意识健全的个体,在对自我做出正确认识、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能够对自己的注意力、情感、行为等加以控制,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成功的路上,很多人并不缺乏机会和才华,而是缺乏自控的意识和能力,故而与成功失之交臂。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发挥能动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目标的守护神,是成功的卫士。

缺乏自我控制的意识的人,将是一个情绪化的人,缺乏毅力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3.内省和归因作用。

自我意识健全的个体,不仅能够确立“理想自我”的内容,为自己将来的发展做出规划,而且能够通过自我控制来实现预期目标。

此外,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理想自我”的实现常常会遇到各种障碍,致使个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挫折感。

这时,自我意识就会对自己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进行反省,找到受挫的主客观原因,并重新调整认识,形成新的“理想自我”的内容,使其与“现实自我”趋于统一。

内省和归因可谓个体成长中所进行的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每个人要想使自己的天赋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而成为自我实现的人,就需要有积极的自我意识,随时对自我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加以反省和审察。

总之,自我意识与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健全的自我意识在人才的发展中起着导向、控制和监督教育的作用,是人才发展的必备要素。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的确立时期,一定要重视自我意识的导向、自控、内省和归因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大学生成才的根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主要缺陷

个体的自我意识是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作用下,通过自我的主观努力形成的。

自我发展的历程是一个主观与客观、内在与外在双向互动的过程,自我发展水平就是个体主客观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迅速成熟、又尚未完全成熟的时期,自我意识还在不断发展中,传统观念作用下的大学生,在当前多元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冲击下,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自省,容易出现各种发展的偏差,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1.扭曲的自尊———虚荣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虚表荣誉,以期获得尊重的心理行为。

社会生活中,人人都有尊重的需要,都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

但好虚荣者不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而是利用吹牛、撒谎、作假、投机等非正常手段去沽名钓誉。

“空袋不能直立”,追求虚假的荣誉,只是自欺欺人,不仅会使个体失去他人的尊重和友谊,失去诚实,而且会使之失去实在的追求,留下空虚苍白的人生。

2.消极的自觉———自卑

自卑是个体由于自我认知偏差等原因所形成的自我轻视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体验。

不少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心理,或认为自己其貌不扬,担心被人歧视;或认为自己天资愚钝,将来不能成器,对未来缺乏自信;或认为自己出身贫寒,担心被人看不起等等。

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

在他们身上常常伴随着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如害羞、不安、内疚、忧伤、失望等,并出现自鄙、自怨、自馁、自弃等心理现象。

某校有一名学生,由于家庭变故,家中给他提供的生活费减半,他顿觉前景暗淡,同学表示愿望帮助他,他又感到没有脸面,整日躺在床上唉声叹气,谁劝也不行。

最终由于缺课太多,多门功课不及格而退学。

个体的自卑感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影响因素:

首先是来自自我认知的偏差。

具体表现有:

(1)消极的自我暗示。

凡事好从消极悲观的方面考虑,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总觉得“我可能不行”,“我天生不是那块料”,等等,使自己的自信心逐渐丧失。

(2)过低的自我期望。

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缺乏激励,造成失败的结果反过来又验证了自我的认识和期望,进一步强化了自卑。

(3)过强的自尊。

个体过强的自尊心,会导致自尊的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产生心理失望,并逐渐丧失自信。

另外,挫折的经历和不恰当的归因也会导致自卑心理的形成。

尤其是多次受到别人的嘲笑、讽刺和打击时,有可能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出现过低自我评价,从而一蹶不振。

其二是来自个性的差异。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把人的性格类型分成两类:

外倾型和内倾型。

外倾型的人活跃而开朗,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感兴趣,易受感情支配,不拘泥于小事,反应快;内倾型的人优柔寡断,孤僻,常有某种提防戒备,不愿抛头露面。

心理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自卑者,都是性格内倾的人,他们情感脆弱,体验深刻,比较敏感,常常自惭形秽,总感到别人瞧不起自己,所以事事退缩,处处回避。

结果,增长经验才干的机会无形中大大减少。

其三,生理缺陷是自卑性格形成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主要表现在一些身材矮小,身患残疾的学生身上。

他们常常体验着不能与常人相比的失落和痛苦,易产生自轻自贱的情绪,并由此陷入孤独、沉默、神经过敏的自卑境地。

其四,幼年的生活信息的影响。

心理学家认为,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时期。

心理科学的研究证实,不少心理问题都可在早期生活中找到症结,自卑作为一种消极心态也不例外。

3.退缩的自主———从众

从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是在群体舆论的压力下,放弃个人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自我保护行为。

从众心理人皆有之,但有过强从众心理的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缺乏主见,丧失自我,有碍于心理发展。

造成从众心理过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害怕孤立。

为了求得小团体的认同,避免孤立而放弃了主见,随大流,凑热闹,以求并无实际意义的“合群”。

二是缺乏自信。

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不敢自己下判断,作决定,只好随大流。

三是当今不少家庭和学校那种一味要求“听话”、“服从”的教育,使学生形成了一种极富惰性的人格特质,窒息了他们的独立思考精神。

4.变态的自立———逆反

青年大学生在成人眼里是孩子,在孩子眼里是成人。

他们渴望在思想上、行为上乃至经济上尽快独立。

这个时期,他们的智力发展虽已达到高峰,但阅历有限,感性经验不足,且情绪表现富于两极性,易于感情用事、主观片面、脱离实际,以至形成偏见。

当这种偏见在现实生活中碰壁时,在青年期特有的强烈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的驱使下,就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

例如:

对师长的教育或班干部的工作抵触,以“顶牛”、“对着干”,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

对正面教育和宣传表现出一种怀疑、不认同的态度,对社会、人生和个人前途显出玩世不恭的态度。

导致其个性倾向也会因此发生偏移,越是禁止的东西,越是感兴趣,越是不让做的事,越要做,常常表现出有意违拗的行为和放任不羁的倾向。

应该看到,逆反心理的出现是青年学生批判精神、独立意识增强的标志,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如不加以正确引导,消极作用很大。

如有助长个人自由主义倾向、使人际关系僵化、不利于个人的社会化、使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及情感反应固执等负面作用。

5.极端的自信———自负

自负是个体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一种情感体验和情绪表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变。

在谦虚淡出的同时,自信成为这一代大学生较为普遍的优秀品质,他们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师,更不惟一些陈规陋习,对自己的才学信心十足,对自己的未来踌躇满志。

但有些同学自信过了度,自我感觉太好就变成了自负。

他们听不进师长的教诲,听不进同龄人的意见,一意孤行。

6.放纵的自我———任性

这一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加上“大学生”这个头衔的光环,使得他们往往集家长的溺爱、老师的宠爱和社会的关爱于一身,在顺境中长大,缺乏挫折的磨练,相当一些同学有任性孤傲的毛病。

例如在人际交往中,不顾及他人的想法,而一味要求别人依着自己行事;没想过自我克制,而一味要求他人对自己忍让;在处事接物时,单从个人好恶出发,只凭一时意气用事,容易被本能的欲望和偶然的动机以及不良的情绪所左右。

社会上“跟着感觉走”,片面主张个性自由张扬的思潮,也使他们对自己的弱点不以为然,进而发展到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境地。

 

四、自我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一)正确认识自我,全面评价自我。

德国著名作家约翰·保罗曾说:

“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自我”。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是自我调控的重要因素,是塑造、完善自我意识的基础。

大学生对自己的价值观、愿望、动机、个性等特征以及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和评价,就能够取长补短,调控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就能够提高自己参与社会的积极性,协调自己与他人的交往,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要做到正确认识自我,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在经常的自省中认识自我。

孔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要引导大学生学会自省,经常检查自己行为和动机正确与否,行为过程中有什么不足,结果如何,有哪些收获和缺憾,从中发现长短得失,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自我调整。

(2)在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

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的自我评价与别人对他的客观评价有较大程度的一致性时,表明他的自我意识较为成熟。

了解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常有助于发现自己忽视的问题。

唐太宗有句名言:

“以铜为鉴,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个体可以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期望、评价来进一步认识自己。

不少大学生比较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但值得注意的是对别人的评价应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因过高的评价而飘飘然,也不为过低的评价而失去信心。

(3)在与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

有比较才有鉴别。

当人们在缺乏客观评价标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估自己。

与周围人普通人比较,能认识自己的实际水平及在群体中的地位;而与杰出人物比较,则能找出自己的差距和努力方向。

与他人比较,最重要的是要选定恰当的而不是盲目的参照系。

还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他人,比较的视野越广阔,方法越科学,自我的位置就定得越恰当。

恰当地与他人比较而正确地评估自己的人,就能做到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从而能合乎实际地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行动计划。

(4)以活动的成果来认识自我。

活动成果的价值有时直接标志着自身的价值,社会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通过活动成果认定的。

理想的活动成果可以使个体进一步认识自我的能力,发现自我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开发潜能、激发自信。

(二)欣然接受自我,恰当展示自我。

对大学生来说,认识自我固然不易,接受自我和展示自我常常更难。

心理研究表明,心理健康者更多地表现出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而心理障碍者则明显表现出对自我的不满和排斥。

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容貌、性格、才能、家庭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不满,而又无力改变,便产生自我排斥的心理。

这是心理幼稚的一种表现。

人总要对自己有所肯定又有所否定,并且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建立起二者的动态平衡。

否则,对自己不满过于强烈,就会加剧心理矛盾,产生心理持续紧张,这样不仅会使个体感到活得很累,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严重的可能出现悲剧。

某校有位中文系男生,学习成绩中上,容貌俊秀,深受姐姐和父母的挚爱,但他总是责怪自己太平庸,厌恶自己,最后跳楼自杀身亡。

欣然接受自我,就是对自己本来面目的认可、肯定和喜悦的态度,欣然接受自我有助于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将一个真实的我,本来的我展示于人们面前,可以让别人了解自己,展示自我,有助于密切人际关系,有助于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

此外,唯有欣然接受自我,才能自重自爱,珍惜自己的人格和声誉,努力进行自我修养,谋求自身的发展。

大学生应怎样欣然接受自我呢?

1.要全面、正确地评价自己。

一个人固然有长短处,但更多的是有很多的长处,即便短处也总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大学生不能只看短处,否定自己,也不能轻易扩大而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而是要对自己进行恰到好处的评价,不能夸大,也不能贬低。

2.要正确对待短处,短处有两种,一种是能够改进的,如不良的习惯等;另一种是无法补救的如先天的身材矮小等,对前一种短处要闻过则改,不可文过饰非,而对后一种短处则要勇敢地面对它,承认它,接受它,作一个“真正的猛士”。

3.要正确地对待失败,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成功也必然会有失败,有的人面对失败一味地自责贬低自己,使自己丧失信心。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眼前的失败并不代表永恒的失败,古人云: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大学生应正确地对待失败,作生活的强者。

要做到悦纳自我,需要强化四条理念:

一是坚信“只要真正付出努力,同等条件下,别人行,我也一定能行”,以此来增强自信。

而强烈的自信和理智的努力则能激发个体的潜能,促进成功。

成功后的愉悦又可以使个体进一步增添自信,形成良性循环。

二是不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恰当地认同自己,而不是苛求自己。

三是懂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正视自己的短处,既努力扬长也注意补短。

一个人在某些方面自觉不足,如果通过理智地努力来补偿,以最大的决心和最顽强的毅力去克服这些缺陷,往往能取得特别的成功。

华罗庚以“勤能补拙”为良训成为数学家就是例证。

四是记住“失败是成功之母”,正确地对待成功和失败。

成功和失败是相辅相成的,成功的果实,只能在艰辛的努力中逐渐成熟。

(三)科学地塑造自我

大学生情感丰富,社会磨炼不足,加上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完全确立,很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与其它外部环境的各种影响,对待问题容易偏激和情绪化,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往往都可能估计不足。

顺境时,容易自视过高,受到挫折时,又容易走到另一个极端,自卑自弃。

有时充满希望,有时又极度烦恼。

尤其是毕业生,要做出一生中重大的社会选择:

进什么单位?

从事什么工作?

常面临“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等矛盾,常常表现出心理的不平衡,情绪体验较强烈,易振奋,也易波动。

大学阶段不仅是人才的准备阶段,也是人生的转折时期。

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尤其需要注意塑造自我,为在日后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是要确立明确的行动目标。

人的行为特点是有目的的行为,个体的行为有无目的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