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7291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16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教案.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教案

第一单元

1藤野先生

[教学目的] 

1、 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 

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讲清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和“我”的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人物崇高品质的需要来精心组织典型材料的写作特点,以及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藤野先生的高尚风格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2、弄懂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些含义深刻难懂的句子。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通读课文,理清文章脉落、记叙顺序,分清课文中变换的几个地点,了解全文记叙的几件主要事情,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第一部分(1—3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

  

2、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些问题?

3、介绍时代背景。

(见教材)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在阅读时:

  

1  做到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对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2  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教师巡回辅导,学生自习。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学生阅读的时间与速度。

)  

三、阅读完毕,根据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

 

1、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学生提问,补充书中没有的注释。

  

2、

(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2)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3)变换了三个地点:

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4)与藤野先生相处写了他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认真负责、正直热情、严谨求实的精神。

还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5)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

可分成三个部分(见教师用书) 

四、研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请一学生朗读,同学们看书并考虑:

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

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无非”、“实在”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

   

1、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

  

2、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3、“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

这群人生活空虚、无聊,不是去逛上野公园,就是在会馆里学跳舞。

这儿不是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作者的栖身之所,因此决心离开这个乌烟瘴气的环境,而“到别的地方去看看”。

这也就是作者要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

第3段是过渡段,承上启下,由记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转到记叙在仙台的见闻和感受。

  

第一部分内容看似与写藤野先生无关,实际上从侧面反映了鲁迅不愿与清国留学生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

他离开了东京,前往仙台,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板书段意:

写“我”在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这一部分课文,复习研习的内容。

(郎读要求流畅而有感情)  

2、 完成“理解·分析”题一、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习课文的主体部分——第二部分。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复习第一部分研习的内容要点。

 

二、在课后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划分第二部分的层次。

  

明确:

该部分可划分为四个层次(见教材)

三、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次的内容。

  

学生默读第4、5两段,思考下列问题:

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

用意何在?

“大概”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

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

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居然”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明确要点:

  

1、“日暮里”

2、“大概是物以希以贵罢。

3  受到的优待是“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4  “居然睡安隐了。

四、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的第二层次内容。

  

学生快速诵读课文的第6—23段,并思考下列问题;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

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

作者着得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

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学生边复述课文内容,边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归纳,明确:

  

1、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然后作者又从目睹到先生大大小小的书的情景和耳闻先生的衣着模胡,来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检朴的崇高品德。

  

2、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选写了他的四个典型事例。

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

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

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3)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

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直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4)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这四件事,

(1)

(2)两件是详写,(3)(4)两件是略写。

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

  

五、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三层次内容。

  

指导学生结合文中有关注释,阅读课文的第24—31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这一层次写了几件事?

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为什么又要离开仙台,并弃医学文?

  

1、写了“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

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上述两件事,尤其是后一件事情是鲁迅决心离开仙台,弃医学文的根本原因。

同时,也给下文写与藤野先生的惜别作了铺垫。

  

六、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第四层次内容。

  

学生阅读32—35段,考虑作者是怎样描写“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

 

总结:

课文第二部分(4—35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

这一部分的意思,同学们可根据研习各个层次的内容及层意来进行归纳。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这一中分,复习这一节课上研习的内容。

郎读要求流畅而有感情。

  

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36—38段),考虑这部分写了些什么内容,怎样写的,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研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总结全文内容及写作特点。

指导完成课文后全部练习。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复习第二部分研习的内容要点。

 

二、请学生郎读36—38段,思考下列问题:

  

这部分的三段,各写的是什么内容?

怎样写的?

说明了些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1、第36段,写“我”没有给藤野先生寄照片和通信的原因。

对“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也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这句话怎么理解  

2、第37段,写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感激之情以及对他的崇高评价。

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

3、第38段,写把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化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如何化怀念为力量?

4、“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似乎”表明并未真地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但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而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之情。

  

总结:

请同学们依据第三部分研习的内容归纳该部分的意思。

    

指导学生朗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深切怀念藤野先生的真挚情感。

  

三、总结全文,请学生归纳中心思想,概括本文写作特点。

  

1、脉落分明,记叙有序,按照表现人物品质的需要组织材料。

  

2、抓住特征和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描绘人物。

  

(由上内容均可由学生根据研习的内容在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  

四、布置作业。

  

1、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

(要求:

选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前要认真观察,并能作出进一步的接触和深入了解。

)  

2、选读几段感情色彩浓烈的文字。

 

2、《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2. 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 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2. 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揣摩具体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三. 教学安排:

2课时。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从古到今,都有很多关于母亲的作品,歌曲诗词等。

让学生回忆有关母亲题材的作品。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别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厉,有时鞭打孩子时,还不允许孩子哭出声音来,对这样的母亲,他的孩子会怎样评价她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

 

2. 了解胡适及他的母亲:

 (见教材)

二. 整体把握,感知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 

2. 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再次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

 

3.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 “催”去上学; 

B. 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

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

 

4. 根据我们刚才的阅读,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把本文的提纲列出来 

一. 介绍我的小时侯的情况 

二. 回忆我的母亲 

三. 感谢母亲,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 合作探究 

1. 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分组讨论:

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

 

明确:

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 

文绉绉的 

大人们鼓励我装成先生的样子 

除了一次演文角儿,不曾享受过儿童游戏的快乐 

喜欢看书 ,只学得了读书、写字; 

反对我学吹笙、吹笛、不允许我画画 

小结:

枯燥无味、没有乐趣,不快乐,传统教育方式约束了我的发展。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那你的呢?

让学生回忆童年的趣事) 

2. 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

3. 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她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的困难?

 

4. 朗读最后一部分,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

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

 

明确:

学生讨论,好脾气、能宽容人、体谅人。

感谢母亲。

 

5. 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那种感情是如何体现的?

 

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这种感情表现在朴实的语言之中。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对爱我们的父母应多些理解和体谅。

我们应有一颗感激的心,并好好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二、小结:

 

 课文记叙了我小时侯九年里的生活,回忆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全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

文章语言朴实,自然而又蕴涵着真挚的感情,这一点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好好借鉴,我们也应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用我们的真感情,用笔表达对父母、朋友的爱和感激。

 

三、拓展

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学生各抒己见。

四、练习

写一篇介绍自己身边亲人的文章,要求感情真挚,人物性格鲜明。

3、《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

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

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要求: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

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

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

“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4、《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

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

二、整体感知

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

大体分为两个部分:

(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2、读完全文后,你有什么疑问?

三、精读文本

  集体朗读第一部分(1-5),思考:

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须发 面部轮廓结构 面部特征 长相 拜访者的态度。

) 

1、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

请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作用:

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比较插图)

2、第2段的主要内容?

托翁给人的印象是什么?

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大量的排比:

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给人的印象:

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第3段重点写了什么?

作者细致刻画乐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吗?

面部特征——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4、第4段突出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

关键句:

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5、第5段的分析:

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写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描写了拜见时哪些方面?

(身材特点、言行特征、待客的方式)

四、同样方法学习后面几部分内容

五、布置作业: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

为什么?

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

 

 

            5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的成长旅程;理解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

运用阅读加品味重点词句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

2、结合海伦战胜挫折的经历谈谈海伦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教学难点:

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方法:

导学法——以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理念,通过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力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模式为引导激趣,感知课文,理解生命,合作探究“爱”,令主题升华——“爱让生命绽放光彩!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组织导入

1、导语:

同学们,你们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为什么我们这篇文章却叫做《再塑生命》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文章。

2、板书课题、作者:

再塑生命海伦·凯勒

3、学生展示自己所查询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4、教师运用多媒体,提供相关资料:

二、整体感知课文

仔细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所记叙的主要事件,找出文章的纲领句。

明确:

主要写了三件事:

(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2)老师让我认识、了解美丽的大自然;

(3)老师引导我认识“爱”的含义。

文章的纲领句是:

“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三、分组探究课文(分14个小组,每组4-5人)

第1、2小组:

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事物的?

请举例说明 。

第3、4小组:

莎莉文走进海伦的生活后,她的生活起了怎样的变化?

第5、6小组:

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但后来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

这个“再塑生命”奇迹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

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第7、8小组: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倾诉了她对生活的礼赞。

其中假定自己获得视力后第一天凝视莎莉文的情节就充分表现了她的感念和尊敬。

文中说:

啊,如果我有三天视力的话,我该看些什么东西呢?

第9、10小组:

课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请学生再读全文,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句。

第11、12小组

在这些事件中,作者表现出来的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具体语句见教材圈画处)

第13、14小组:

课文展示了儿时海伦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起步的足迹。

请学生通读全文,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说说海伦性格中的特点。

四、迁移拓展

(1)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象作者这样的意志坚强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人士你知道哪些?

请概括他们的事迹,或写出他们有代表性的名言警句。

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由学生自主发挥,教师补充):

(2)海伦·凯勒的一生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各抒己见)

五、总结全文,突出要点

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

同时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六、布置作业

1.到图书馆或上网搜集更多关于残疾人成才的事迹,摘抄在读书笔记上。

2.莎莉文小姐认为: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

”你也有许多关于爱的经历吧?

写写看你心中的爱是怎样的呢?

板书设计:

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让我认识美丽的大自然

引导我认识“爱”的含义

莎莉文老师

再塑生命

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

海伦·凯勒

综合性学习:

献给母亲的歌

活动目标:

(1)能把自己所搜集的有关资料,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

(2)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热爱并孝敬母亲的感情。

(4)通过活动,学会用适当的方法向母亲表达感情,感悟"爱"的内涵。

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有关"母爱"的资料。

(2)给学生划分学习小组,确定学习小组长,明确学习小组长的职责。

(3)明确任务,提出要求,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活动过程:

导语:

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寒夜里的一床丝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提起"母亲"这个词语,我们感觉尤为熟悉、亲切,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最亲密的人。

为了子女的成长,她付出了很多很多,儿女一天天长大了,母亲却一天天的老了……

今天,就让我们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1、道不尽的母爱

A、与母亲有关的格言或俗语。

B、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C、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歌曲、电影、广告等。

2、说真话、诉真情

举出一件倾注着母亲无尽关怀的生活小事,并说出你的感受。

(尽量每组1人,教师也参与其中)

(过渡语)

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

但是,由于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个人性格的差异,母爱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让我们多角度看母爱--

3、多角度看母爱

狐狸的母亲在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会把它赶出巢穴,强迫它开始独立生活。

你怎样看待狐狸母亲的这种行为?

(引导)思考:

你认为理智的母爱应该是怎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