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及哲学作业对立统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7247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及哲学作业对立统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活及哲学作业对立统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活及哲学作业对立统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活及哲学作业对立统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活及哲学作业对立统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及哲学作业对立统一.docx

《生活及哲学作业对立统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及哲学作业对立统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活及哲学作业对立统一.docx

生活及哲学作业对立统一

生活与哲学作业(对立统一)

易错提示:

误区一:

矛盾是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属关系范畴,因此,所有关系都是矛盾。

注意:

矛盾是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这里的“事物自身”既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也指事物之间。

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两种要素或两个事物之间有多种关系,但这些关系并不一定都是矛盾关系,只有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才能构成矛盾关系。

误区二:

“统一”是矛盾的一方,“对立”是矛盾的另一方。

注意:

哲学上讲的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统一”和“对立”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统一”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及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相互斗争。

误区三:

矛盾就是斗争。

注意: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对立,没有统一,或者说只有统一,没有对立,都不能构成矛盾。

误区四:

哲学上的斗争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斗争。

注意:

哲学上讲的“斗争”是矛盾双方的对立,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矛盾”是具体的个别的事物。

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误区五: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因此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注意:

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整体中。

误区六: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制造矛盾越多越好。

注意: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但同时矛盾具有客观性,不能制造,也不能消灭。

误区七: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注意: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误区八: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是永远不能解决的。

注意:

不能这样认为。

只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

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正是由于矛盾运动,才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误区九:

具体事物有的是普遍性,有的是特殊性。

注意:

同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因此我们研究任何事物都应该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上去把握,而不能只看普遍性而不看特殊性,或只看特殊性不看普遍性。

例如“大多数学生遵守纪律,这是普遍性,少数学生不遵守纪律,是特殊性”,这就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观察图8(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请你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标题,最贴切的是

A.目标:

奋斗的方向B.信念:

勇者的利器

C.障碍:

跨越的支点D.天才:

勤奋的结晶

2.“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

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见下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

其内涵主要有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②绝对同一的观点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

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3.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

《易经》认为,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生万物。

这体现了

A.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

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4.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

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

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

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而“安”,其哲学道理是

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

②认识“危”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素、泰然处之

③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

④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的趋安避危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质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临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重量改种种桑树。

几年后,齐王又命令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

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

①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更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

②既要注重量变,更要促成质变。

③既要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又要把握矛盾的斗争性。

④既要重视局部,又要统筹全局。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7.与漫画《路向何方》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A.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B.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D.祸兮福依福兮祸伏

8.下列选项没有蕴涵矛盾的同一性的是

A.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D.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9.资源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2009年1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迫切地需要人们提高对资源再利用的认识。

有专家指出:

“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废物是发错了地方的资源。

”这一认识的根据是

①物的资源或废物的性质取决于人们对物的态度

②废物向资源的转换需要一定的技术性

③废物和资源之间具有本质上的抽象同一性

④废物或资源的性质是由其所处不同实践关系决定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论语·为政》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蕴含的哲学思想是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对立面转化③自相矛盾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④B.①②C.②④D.①②③

11.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

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12.“小岗村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

从中同学们可以领悟到哲学道理是

A.事物发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13.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

这表明①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和发展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徐悲鸿的《八骏图》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参用西

方的透视方法,用笔刚健有力;毕加索的《斗牛》似中国的写意画,用笔奔放洒脱。

以下选项最符合题意的是

A.两幅作品成功实现了中西文化和艺术的融合

B.两幅作品以不同风格表达了共同的审美感受

C.艺术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而不可承袭

D.艺术的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而不可复制

15.“5.12”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

“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6..2011年博鳌会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

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演出。

他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

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赢机遇和挑战等。

“包容性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个道理?

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17.海南拥有丰富的历史、地域、民族文化资源:

有被誉为中国纺织史“活化石”的黎锦民族文化,有以流传300多年的琼剧为代表的戏剧文化,有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代表的海洋文化,有以热带雨林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文化,有琼崖23年红旗不倒的红色文化,还有以高尔夫运动等为代表的现代时尚文化等。

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基础。

在2010年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许多代表强调,没有文化,旅游就没有魅力,应让文化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积极力量。

 从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角度,分析如何利用海南文化资源促进国际旅游岛建设。

18.某班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

老师给出了一张柱状图,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丙组同学讨论图时发生了争论:

部分同学认为“经济建设更重要,国家应该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上来”;部分同学则提出“社会建设更重要,应该加大社会建设投入”。

你如何看待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对立统一关系?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①区别——地位和作用不同:

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②联系: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还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①主次矛盾存在的前提是复杂事物。

在特定条件下,主要矛盾只能有一个,但次要矛盾可以有多个。

②急需解决的矛盾不一定是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①区别:

第一,地位和作用不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每一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每一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

第二,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联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求:

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①两点论的含义:

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重点论的含义:

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③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

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

①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不同:

前者研究的是同一过程同时存在的诸多矛盾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讲的是这些矛盾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后者研究的是任何一个矛盾中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讲矛盾的两个方面之间的不平衡问题。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都是讲矛盾不平衡性问题的。

②从两点论的角度讲,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双方共同规定的;从重点论的角度讲,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③坚持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时强调的是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强调的是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要注意二者的区别。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①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如果离开了对矛盾特殊性的分析,就无法区分事物,也就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

②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只有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特别提示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我们看问题、做事情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②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时要注意不能离开矛盾的普遍性去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的前提和基础,要注意把握“正确”一词。

④要弄清从实际出发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关系。

1..到“十二五”末,本市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为此,有关部门提出,应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养老模式,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B.矛盾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C.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2.“竹竿效应”源于对果农收摘果实的观察,果农常用竹竿收取有刺大树上的果实,只有竹竿最长的才能收得最多。

“竹竿效应”蕴含了应将关键因素作为“竹竿”,“竹竿”有多长,水平就有多高的道理,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

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学会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

④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要学会有效促进事物从量变到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民间谚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

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谚语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②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4.阅读下图漫画。

锯树人的错误在于

A.没有分清主次矛盾

B.没有分清矛盾主次要方面

C.没有分清新旧事物

D.没有分清个性与共性

5.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现在垃圾该放在哪个地方,成为困扰众多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垃圾中转站面临“安家”难,开工难,人人需要却人人喊打的窘局,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方向

C.矛盾具有斗争性

D.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6.针对中小学办学中存在的偏离国家课程计划、片面追求升学指标、考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过长等问题,2009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深入人心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五严”规定。

这表明

A.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理论创新决定实践创新

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7.温家宝在回答经济政策相关问题时说,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走向,因时而动,就是说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

这体现的哲理是①矛盾具有普遍性②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③主观必须要与客观相统一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

投资率是总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消费率是最终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投资、消费、出口被喻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为内需,出口为外需)。

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投资率约23%,消费率约75%。

材料二近年来,国家对“促销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逐步提高消费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材料三国务院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纲安明确要求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某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为促进居民消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要求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消费需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镇化率:

积极培育家庭服务、信息服务等消费新热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本市最

低工费标准;加大教肓、医疗、社会保障和廉租房建设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市场违法行为。

联系材科一和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的认识。

9.材料一我国北方有大面积的缺水地区,干旱灾害时常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2008年冬到2009年春,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的8个省市遭遇50年来的特大旱灾,受灾面积达1.57万亩。

在中央统一部署下,遭遇旱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拨资金、物资,组织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全力抗旱救灾,取得了显著成果。

材料二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

按照《条例》,在紧急抗旱时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材料三以往,有些干旱地区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有些干旱地区却发展诸如高尔夫球场、造纸厂等高耗水型产业,使旱情雪上加霜;有些地区采取人工增雨作业,但受雨云条件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干旱问题;有些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来得缺位,只能靠天吃饭。

结合材料,说明在抗旱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

10.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当代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并同各国人民携手,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正确处理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11.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9年,湘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湖北设铁厂,考虑的厂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阳。

1893年,铁厂最终在汉阳建成投产。

料二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五一能到厂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

若设再省,则督、托、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

——据《张文襄公全集》

现代企业在建厂选址时同样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权衡这些因素时应当坚持哪些方法论

原则。

12.面对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我国外交工作贯穿一条主线即全力为确保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

去年下半年以来,外交部门协同国内有关方面大力加强经济金融外交工作,积极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有利外部环境。

同时,我国积极开展高层外交,推动国际对话与合作。

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分别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和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会等国际会议.全面介绍中国应对危机的重大举措,表达了中国与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诚意与决心,也表达了中国为妥善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作出新贡献的诚意与决心。

运用“重点论”和“两点论”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须简述原理,然后结合材料分析说明)。

13.我国水资源短缺,合理用水,提高用水效率意义重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2年-2010年,国务院职能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依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组织编制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并在全国实施;2010年10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发布第三十九号主席令予以公

布,该法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我国工业用水量从1980年的508亿m2增长到2010年的1397亿m2,其中60%以上的工业用水集中在火力发电、钢铁、石化、纺织和制造等行业。

2010年,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16m2,约为发达国家的3-7倍;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废水总量的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为52%,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工业水费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1.5%,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用水量快速增长,受水资源短缺制约,供水难以同步增加,工业用水矛盾突出。

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相关知识。

分析我国为什么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既要提高工业部门用水效率,又要提高水资源储备能力。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点答案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C2.B3.D4.B5.D6.C7.D8.B9.D10.B11.D12.B13.A14.B15.B

16.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世界各国的发展既是不平衡的,有自身特色和历史传统,又是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世界各国在差异和包容的对立统一

中向前发展。

17.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实际出发,调查和挖掘海南的独特文化资源,分析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特殊要求。

根据文化资源的不同特色,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倡导健康有益的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18.①对立:

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有区别的,它们的目标、内容和途径不同。

在财政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支出一定的情况下,经济建设支出和社会建设支出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②统一:

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相互依存的,前者为后者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后者是前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片面强调经济建设或片面强调社会建设的重要性都是错误的。

要全面地看待二者关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8.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应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针对现状,国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

②主次矛盾相互依赖,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这要求我们应坚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在扩大消费的同时,不忽视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体现了这一要求。

③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是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9.坚持实事求是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认识抗旱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践观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当地情况的抗旱措施;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把抗旱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并考虑抗旱活动对自然较近的和较远的影响。

10

(1)必须遵循联系的方法论原则,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必须遵循发展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