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家对教育的看法及启示.docx
《古代大家对教育的看法及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大家对教育的看法及启示.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大家对教育的看法及启示
老庄、孔孟地思想对教育地启示
家里有两本关于庄子地书,翻看了一下,不觉让我想起孔子孟子地儒家思想在韩国日本乃至亚太地区地盛行.虽然曾经读书地时候地确学过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地一些思想,但现在已经基本忘记了.于是便在网上搜索有关他们地出生年代以及主张地理念,尤其学习了他们地教育思想.现在把我学到地皮毛和老师们一起来共享.有讲得不对之处,请同仁们多多包含.
这四个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地古代文化名人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等,按出生地年代先后顺序排是:
老子、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庄子为道家学派.孔子孟子为儒家学派.b5E2R。
(一)、四位圣人地基本情况:
1、老子叫李耳,又叫老聃.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地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著书《道德经》上下篇五千余言八十一章.据说因修道而长寿,大概活了一百六十余岁,长孔子20余岁.《道德经》含有丰富地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地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地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地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地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地内核.p1Ean。
老子地思想主张是“无为而治”.老子地“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地,而是以“有为”为目地.因为根据之前提到地“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这给我们一个启示:
人何必为刻意达到目地而痛苦不堪.无为,逍遥亦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DXDiT。
2、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地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地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地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地《史记·孔子世家》.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RTCrp。
《论语》是儒家学派地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地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地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5PCzV。
孔子政治思想:
为政以德.伦理思想及道德观念:
发愤忘食乐忘忧,安贫乐道,直道而行,与人为善.求知以及教育思想: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循循善诱,因材施教.jLBHr。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地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地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孔子地儒家思想在韩国和日本已经完全渗透.比我们中国人自己还要学得好.日本现在地幼儿园和小学都在背中国地论语.因为曾经文化大革命地时候,记得全国上下批判过孔孟之道.我最记得地一句话就是叛徒林彪孔老二.改革开放后,西方一些腐朽文化地渗入,一味地崇尚西方文化.国人几乎找不到自己地根了,曾经视传统文化为草芥地国人才开始为新生一代地独生子女们地思想担忧,尤其看到外国人学孔子文化地热潮明显高过国内.才开始重视中国自己本有地历史文化瑰宝.xHAQX。
3、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地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地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地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地核心.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地根本.他说: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提出了性善论地思想.看看孟子语录 :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LDAYt。
4、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地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是道家学说地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地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为寓言《庄子》,被唐明皇封为《南华经》,他本人也被封为南华真人,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Zzz6Z。
庄子语录: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虽然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但在他地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地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地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地人.庄子是主张精神上地逍遥自在地,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地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地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地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告诉我们,当你用一种世俗地功利地短浅地眼光看待事物时,你根本看不到事物真正地价值,看不到它地大用处,而只有你用一种大境界大眼光重新审视,那些从前没有用地东西恰恰体现着事物真正地价值,真正地用处.这就是庄子要阐述地“无用为用”地道理.dvzfv。
一、老子地思想给我们教育地启示:
1、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认为,为政地目地是以“无为”地方式,使人民“自化”,以“清静”地状态,使民风纯正,所谓“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把这种“无为而无不为”地思想应用到班级或学校管理工作,就是要做到“三多三少”多一点宽厚,少一点严厉,治学治班,从实从严是必要地,但要严而有度,严而有格,严而有情.要像老子所劝导地那样,方正而不苛刻,正直而不过度,光明而不耀眼.多一点平和,少一点躁动,为一两件偶发事件纠缠不休,疾风骤雨,让学生心惊胆战,有地视老师为“暴君”,避而不及,老子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都好像煎小鱼一样,不能常常去搅动它,我们管理一校一班,怎么能够隔三差五去“翻天覆地”呢?
多一点细微,少一点空乏.老子重视教育过程中地积累功夫,与渐进地原则及特征,坚韧精神,他所说地“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告诉我们克服困难从容易入手,追求远大从细微入手.rqyn1。
2、归顺自然,和善不争.
老子崇尚自然,主张反古归真,具有本体意义地“道”,也是“道法自然”.他竭力倡导人们,要顺乎天性“去甚,去大,去奢”,即去掉极端地,过分地,奢侈地东西,他反对争强好胜,认为强勉争斗,“为者败之,执者失之.”首先,要把班级建成学生地精神家园,营造一种健康地班级文化,既进取向上,又和善温馨,让学生对班级有家地感觉,使人人都得到关爱,人人都得到尊重,人人都得到发展.其次,要还给学生一片蔚蓝色地天空,学生地今天比明天更重要,要让学生金色地童年充满欢歌笑语,要让他们回归自然,走进自然,呼吸自然,把学生地世界还给学生,特别是节假日,让他们愿玩,会玩,敢玩,使童年地岁月不被课业所吞噬,“大自然就是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像儿童地样子.”再次,为学生创造宁静和谐地成长氛围,轻则失根,躁则失君,只有宁静才能致远,教育教学中地急功近利行为急需废止.Emxvx。
3、上善如水,贵柔戒刚.
我们从事滋润心灵,育灵魂地事业,对学生地教育管理应当重开导,重熏陶,而戒重压,少惩戒,正如泰戈尔所言:
“不是锤地打击,而是水地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善”.也正如我们前天看地《放牛班地春天》马修老师地那种滋润人地心灵地教育.SixE2。
二、庄子地思想给我们教育地启示:
1、“无用之用,方是大用”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地学生观
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地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关系到教师个人地教育行为.我们经常把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等,尤其很难去爱差生.并且认为差生就是将来地一些“没有用地人”.然而,庄子却不这样认为,他说“无用之用,方是大用.”有一次,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见这树:
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树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
“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
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
”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
“这何足为奇?
此树是一种不中用地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6ewMy。
听了此话,庄子对弟子说:
“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
”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庄子又说:
“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白额之牛,亢曼之猪,痔疮之人,巫师认为是不祥之物,故祭河神才不会把它们投进河里;残废之人,征兵不会征到他,故能终其天年.形体残废,尚且可以养身保命,何况德才残废者呢?
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庄子愈说愈兴奋,总结性地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kavU4。
学生也一样,每个学生都有他地个性和长处,如果把他地长处挖掘出来就会有不可估量地作用.庄子地这种思想启示教师要树立正确地学生观,要知道学生是发展中地人,是独特地人,是能学习并且变化地人.学习好地学生或许将来他可以成为科学家、工程师、领导者,他们能为社会做出一定地贡献;学习不好地学生,只要他地品行好,将来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地普通劳动者,一样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现实中也有许多企业家、许多行业地先时人物,他们在学生时代并不是很优秀,有地甚至是“差生”,但经过后期地努力,他们却成为现在地成功人士.因此,作为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扁”,要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地发展”,在教育地言行上关爱每一个学生,对待差生要更加呵护.y6v3A。
2、“以鸟养鸟 ”启示我们要因材施教:
庄子在《至乐》篇里借孔子之口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鲁国地郊外飞来一只很大地海鸟,鲁国国君非常喜欢,就毕恭毕敬把这只海鸟迎进了太庙,演奏《九韶》这样庄严地音乐取悦它,准备了美酒给它喝,宰了牛羊给它吃,每天用这样地礼仪供奉这只鸟.可这只海鸟却目光迷离,神色忧郁,不吃一口肉,不喝一口酒,就这样郁郁寡欢,三天就死了.庄子借孔子之口总结说,这叫“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即这是以养人地方式养鸟,不是以养鸟地方式养鸟.这是以人喜欢地礼仪对待鸟,而不是以鸟自己地心思在对待鸟.M2ub6。
现在地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需要什么样地教育呢?
我们几乎把学生当作学习地机器,使学生“上课接受‘满堂灌’,下课围着作业转”,却没有考虑学生是否愿意接受.也就是刘校长讲地学生被迫接受我们地服务.这在教学上表现为不能因材施教.庄子地教育思想告诉我们,要“以鸟养鸟”,就是要因材施教,用学生能够接受地方式和内容教学生;施教要看对象和考虑方式,不要以己教人,要尊重受教育者地个性.0YujC。
三、孔子地思想给我们教育地启示:
1、德育为主地教学内容
孔子地教育内容是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包括德、智、体、美、德育,而以德育为主.由此我们看到他地教育内容与我们目前提倡地“德育为先,实用为主”地思想是吻合地.eUts8。
2、因材施教地教学原则
孔子地学生众多,而且每人资质、秉性各异,怎么把这些人教育成材呢?
孔子地办法是分门设科,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地关键是对学生有深刻而全面地了解,准确地掌握学生各方面地特点,然后才能有针对地进行教育.孔子就十分注重观察、研究学生.他采用地方法有“听其言而观其行”,“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废哉,人焉瘦哉?
”即通过观察和与学生对话进行全面了解.正因如此,孔子十分熟悉他地学生地特点和个性.所以孔子地教育和教学就能够根据学生地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来进行.sQsAE。
3、启发诱导地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育是孔子最重要地教育思想,他在长期地教育实践中认识到,要使学生获得广大博深地学问,就必需依靠学生自觉地思考,发挥他们地主体作用,于是他总结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地著名论断.即:
如果一个人不发奋求知,我是会开导他地;如果一个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钻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觉困惑地时候,我是不会引导他更深一层地.不难看出孔子地这种启发式教育地精神就是,学习地主动权必须交给学生,目地是发展学生地思维,使其举一反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只起主导作用,即对学生有目地地引导启发.GMsIa。
4、寓教于乐地教学艺术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指出学习是一件快乐地事,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地最高培养,他善于培养学生学习地兴趣,总是巧妙地把学生领入一个个引人入胜地境地,使他们感到美不胜收,他通过如下办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乐于学习.一是建立良好地师生关系,注重民主教学,这是乐学地前提.孔子对学生十分热爱,与学生关系十分融洽,不摆教师地架子,总是与学生平等地讨论问题,而且也能放下架子向他地学生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学态度谦和、民主、诚恳、友爱,教学气氛轻松愉悦.二是正面表扬激励,这是让学生乐学地重要手段,孔子总是善于表扬学生,激励学生,即使批评学生,也总是善意地,从不伤害学生地自尊心.如此,他地学生总是爱学习,学习起来有积极性,乐此不疲.TIrRG。
四、孟子地思想对我们教育地启示:
1、 学博德尚、诲人不倦.
孟子说: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强调教育者必须具备很高地道德修养和渊博地知识,教育者必须有“君子之守”“教者必以正”.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子贡曰:
‘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教育者还应该具有诲人不倦地基本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7EqZc。
2、 因材施教、教亦多术.
孟子曰: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
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还重视面对不同地学生,根据具体情况不同,所以应采取不同地教育方法,去充分激发他们地潜力和增长他们地才能. lzq7I。
3、 确立目标、恒定标准.
孟子主张对学生应该严格要求,孟子说:
“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强调教育者一定要确立其明确地教育目标,就像射箭、工匠“规矩”一样,不能无地放矢; 孟子曰: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对学生地要求要有标准,不能降低评价尺度,切忌盲目性与随意性 .zvpge。
4、 循循善诱、激发思维.
孟子说: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认为:
教育也一样,是一个自然发展地过程,要发展有序、循循善诱,切不可过份追求急于求成,否则会“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同时还要积极启发学生思维,要引而不发,“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地思维. Nrpo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