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6640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

《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

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襄阳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襄阳市内环南线东延段道路工程

排水工程

施工技术方案

编制:

工程管理部

审核:

批准:

审批日期:

目录

1、排水工程设计内容及工程范围-1-

2、排水设计方案-1-

3、管材及施工方法-2-

4、预埋综合管线-4-

5、主要施工技术要求-4-

6、沟槽开挖具体要求-5-

7、施工注意事项-8-

1、排水工程设计内容及工程范围

本工程道路建设方案为新建工程,道路沿线现状未敷设排水管线,为满足后期周边地块开发利用的需求,本次新建道路,按照城市排水规划新建雨、污水管道。

本排水工程具体设计范围为K0+476.422~K5+755。

2、排水设计方案

根据《襄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排水专项规划》确定的原则,本地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附近的水体,污水则集中收集排入至规划东津污水处理厂,本工程范围内雨水、污水排水设计方案如下:

雨水工程:

根据规划,K0+476.422~K2+107.283距离路中23.5m埋设雨水管道,K2+157.283~K5+410距离路中20.5m埋设雨水管道,K5+485~K5+755距离路中18.75m埋设雨水管道。

1K0+476.422至K0+930段,

道路两侧新建d800~d1000雨水管,由东向西收集沿线雨水,接至起点处已实施雨水管道。

2K1+010至K3+480段

道路两侧新建d800~d1800雨水管,由东向西收集沿线雨水,通过K1+010处横管排放至K0+968.3处滚河中。

3K3+530至K4+220段

在道路两侧分别新建d800~d1200雨水管,由西向东收集沿线雨水,通过K4+220处横向管道排放至道路南侧,然后挖明沟排水至K4+356沟渠中。

4K4+280至K4+950段

在道路两侧分别新建d800~d1200雨水管,由西向东收集沿线雨水,通过K4+950处横向管道排放至道路南侧,引入K4+966.5沟渠中。

5K4+980至K5+410段

在道路两侧分别新建d800雨水管,由东向西收集沿线雨水,通过K4+980处横向管道排放至道路南侧,引入K4+966.5沟渠中。

6K5+485至K5+755段

在道路两侧分别新建d800雨水管,由西向东收集沿线雨水,通过K5+755处横向管道排放至道路两侧,引入K5+784.5涵洞中。

根据已有道路建设经验以及建设方要求,沿线每隔160m预埋D800雨水接户管,预埋管位置、高程等详见排水平面图、雨水管道纵断面图。

污水工程:

根据规划,路起点至K2+135路段污水管道布置在道路两侧距道路中线26m处。

道路两侧新建d1500污水管,由东向西收集沿线污水,接至起点处已实施污水管道。

根据已有道路建设经验以及建设方要求,沿线每隔120m预埋D500污水接户管(管头设置沉泥井06MS201-3-124),预埋管位置、高程等详见排水平面图、污水管道纵断面图。

3、管材及施工方法

3.1排水管道基础

⑴雨水管道

d≤2000雨水管及雨水口连接管均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其中d≤1200mm采用承插管,橡胶圈接口。

1200<d≤2000,采用企口管,橡胶圈接口。

管顶覆土均小于4m,采用120°混凝土基础。

⑵污水管道

d≤2000污水管均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其中d≤1200mm采用承插管,橡胶圈接口。

1200<d≤2000,采用企口管,橡胶圈接口。

管顶覆土≤4m,采用120°混凝土基础。

3.2管道附属构筑物

1、检查井

(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

(2)本次设计雨水检查井设计原则:

无地下水地区(底板以下0.2m)采用砖砌雨水检查井。

砖砌检查井,参考国标图集《排水检查井》(06MS201-3)中的砖砌检查井。

(3)污水检查井设计原则:

管径d≤1500mm,管顶覆土≤6m,采用砖砌排水检查井,详见国标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及附属设施》(06MS201—3)。

(4)检查井井面设计高程要求:

位于车行道(机动车道)的检查井,井面与设计地面标高一致;检查井设计井顶标高如与实际路面不符时,应以实际路面为准,并做到与路面严格平接。

位于绿化带下的检查井应高出绿化带填土以上3~5cm。

对于部分检查井紧邻道路站石附近,施工时井筒收口应偏离站石,不得影响站石的整体美观性。

接户井井盖高出周围地面5cm。

(5)车行道下的检查井均采用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及支座,非车行道下的检查井采用轻型球墨铸铁井盖及支座。

井盖应具有防盗功能且表面应带有明显的“雨水”、“污水”标志,所有井盖的技术要求均按《检查井盖》(GB/T23858-2009)相关要求执行。

(6)井爬梯采用塑钢材质,详见图集06MS201-6/16。

2、雨水口

(1)道路沿线设置偏沟式双篦雨水口。

(2)雨水口连接管管径均为d400。

起点雨水管底深1.0m,雨水口之间连接管坡度不小于0.5%,接入检查井的连接管坡度不小于1%。

(3)道路竖曲线最低点及道路交叉口附近的雨水口,在实施时应调整至实际路面的最低点,局部的地方可增设雨水口,以保证有效收水。

要求连接管覆土均不小于0.7m;雨水口底比所接雨水管低30cm,以利沉泥;雨水口标高比路面低3cm,以利收水。

3.3管道开挖及回填

结合地勘报告、地下水位及地质承载力,道路沿线地质状况良好。

设计中管道采用120°混凝土基础。

管道沟槽地基最低承载力100KPa的要求均能满足,无需进行地基处理。

若施工期间发现沟槽开挖后地基承载力与地质勘查报告中不符,地基承载力有<100KPa的情况,项目部应及时通知设计方现场予以核实,确定具体的地基处理方式。

填方路段应在路基施工至管顶以上0.5m标高时再开挖管道沟槽,进行管道施工。

管道沟槽底至管顶以上0.5m范围内回填材料采用天然砂砾,管顶0.50m至设计路床顶范围内回填材料按路基设计要求执行,压实度应满足《城市道路路基施工及验收规范》(CJJ1-2008)要求,回填材料需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相关技术要求。

若管顶至路床顶面≤30cm,可先超填30cm天然砂砾压实后削除多余部分。

4、预埋综合管线

为方便日后各种管线横穿道路,交叉口被交路以及道路主线沿线每隔200m左右预埋一道横穿管。

横穿管采用双排D500钢筋砼承插管。

管顶覆土≥0.7m。

管道均采用Ⅱ级管,管基、接口见06MS201-1-21。

管道两端均设检查井,检查井采用06MS201-3-10。

若预埋管与其它管线位置冲突,可适当调整前后位置。

对于管顶覆土不满足要求路段进行混凝土方包处理。

5、主要施工技术要求

1)本工程采用的高程为黄海高程系统,基准点现场交接。

2)管渠的开挖、回填及顶管施工应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如地质状况、开挖深度、管材类型、地下水位等)严格按照国标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执行。

3)管道沟槽开挖后,应经验槽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4)沟槽开挖放坡应按要求施工,施工中注意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沟槽边坡稳定及邻近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

.沟槽用机械开挖时不得超挖,应留0.3m采用人工清底。

若超挖应根据土壤类型和处理深度采取回填并夯实原状土、回填天然砂砾石等措施。

5)根据该路段地形、地势情况,设计管底标高高于原地面时,为保证路基达到压实标准,应在路基施工至设计管顶标高以上30cm时,再开挖管道沟槽,进行管道施工。

管道两侧路基填料应对称进行,以利于管道稳定。

6)污水管道施工完成后,需进行闭水试验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要求后方可回填。

7)沟槽回填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管涵施工完毕经检验合格,闭水试验合格后,沟槽应及时回填;回填时槽内应无杂物、积水。

沟槽回填应分层,每层虚铺厚度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相关规定。

8)所有材料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验,满足规范要求后方能使用。

9)整个工程施工必须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39-90)、《市政排水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中有关要求进行施工,按《市政排水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评定。

10)设有市政消防栓的给水管网平时运行工作压力不应低于0.18MPa,消防时最不利消防栓的给水压力应经计算或测试确认能满足消防时的设计流量,且供水压力不应低于0.10MPa(压力从地面算起)。

11)消防栓给水管道的覆土深度应考虑地面荷载并使泄水口位于冰冻线以下。

12)消防栓位置遇其他障碍物可适当调整,须保证间距不超过120m。

6、沟槽开挖具体要求

6.1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可按下式计算确定;

B=D0+2(b1+b2+b3)

式中B——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mm);

D0——管外径(mm);

b1——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mm),可按表1选取;

b2——有支撑要求时,管道一侧的支撑厚度,可取150~200mm;

b3——现场浇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管渠一侧模板的厚度(mm)。

表1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

管道的外径D0

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b1(mm)

混凝土类管道

金属类管道、化学建材管道

D0≤500

刚性接口

400

300

柔性接口

300

500<D0≤1000

刚性接口

500

400

柔性接口

400

1000<D0≤1500

刚性接口

600

500

柔件接口

500

1500<D0≤3000

刚性接口

800~1000

700

柔性接口

600

注:

1、槽底需设排水沟时,b1应适当增加;

2、管道有现场施工的外防水层时,b1宜取800mm;

3、采用机械回填管道侧面时,b1需满足机械作业的宽度要求。

表2深度在5m以内的沟槽边坡的最陡坡度

土的类别

边坡坡度(高:

宽)

坡顶无荷载

坡顶有静载

坡顶有动载

中密的砂土

1﹕1.00

1﹕1.25

1﹕1.50

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

1﹕0.75

1﹕1.00

1﹕1.25

硬塑的粉土

1﹕0.67

1﹕O.75

1﹕1.00

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

1﹕0.50

1﹕O.67

1﹕O.75

硬塑的粉质黏土、黏土

1﹕0.33

1﹕0.50

1﹕0.67

老黄土

1﹕0.10

1﹕0.25

1﹕0.33

软土(经井点降水后)

1﹕1.25

6.2地质条件良好、土质均匀、地下水位低于沟槽底面高程,且开挖深度在5m以内、沟槽不设支撑时,沟槽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6.3沟槽每侧临时堆土或施加其他荷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得影响建(构)筑物、各种管线和其他设施的安全;

2)不得掩埋消火栓、管道闸阀、雨水口、测量标志以及各种地下管道的井盖,且不得妨碍其正常使用;

3)堆土距沟槽边缘不小于0.8m,且高度不应超过1.5m;沟槽边堆置土方不得超过设计堆置高度。

6.4沟槽挖深较大时,应确定分层开挖的深度,并符合下列规定:

1)人工开挖沟槽的槽深超过3m时应分层开挖,每层的深度不超过2m;

2)人工开挖多层沟槽的层间留台宽度:

放坡开槽时不应小于0.8m,直槽时不应小于0.5m,安装井点设备时不应小于1.5m;

3)采用机械挖槽时,沟槽分层的深度按机械性能确定。

6.5沟槽的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

1)槽底原状地基土不得扰动,机械开挖时槽底预留200~300mm土层由人工开挖至设计高程,整平;

2)槽底不得受水浸泡或受冻,槽底局部扰动或受水浸泡时,宜采用天然级配砂砾石或石灰土回填;槽底扰动土层为湿陷性黄土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

3)槽底土层为杂填土、腐蚀性土时,应全部挖除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

4)槽壁平顺,边坡坡度符合施工方案的规定;

5)在沟槽边坡稳固后设置供施工人员上下沟槽的安全梯。

7、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应做好工程施工前的测量准备工作,先复核水准点控制高程及原地面高程。

2)本次在沟槽开挖施工过程中注意对电线杆及、传输、电信、联通、广电、天然气等埋地管线的保护。

3)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采取一切安全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钢筋混凝土管材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11836-1999)技术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