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docx
《新版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
新版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
第1课朝夕《晨景》教学设计《渔舟唱晚》教学设计《清晨》教学设计《晚风》教学设计聆听《渔舟唱晚》表演《晚风》第2课足迹《嘎达梅林》教学设计《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设计《雨花石》教学设计《我怎样长大》教学设计第3课农家乐《丰收锣鼓》教学设计《打猪草》教学设计《丰收的节日》教学设计(课时1)《丰收的节日》教学设计(课时2)《苹果丰收》教学设计第4课可爱的家《可爱的家》、《回家》教学设计《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第5课故乡《思乡曲》教学设计《谁不说俺家乡好》教学设计《故乡的小路》教案设计第6课快乐的少年《缆车》教学设计《叮铃铃》教学设计《雏鹰之歌》教学设计第7课冬雪《乘雪橇》教学设计《迎来春色换人间》教学设计《堆雪人》教学设计《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学设计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xx-xx第一学期)
一、教材分析人音版五年级第九册的音乐教学内容人为7个单元:
朝夕、农家乐、足迹、可爱的家、故乡、快乐的少年、冬雪。
这七个单元包括了人文、地理、风景等各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全面地体会到不同的审美意识。
这学期的教学主要以唱歌为主,同时结合欣赏、乐理知识。
在此基础上能进行歌曲创编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会唱课本上的演唱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乐理知识:
下滑音、前倚音、拍号等。
3、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
三、重点难点
1、至少熟唱教材中的演唱歌曲。
2、掌握读谱指示:
音符、力度记号、装饰音、拍号等。
3、掌握竖笛的基本演奏方法。
四、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
因此在今后在学习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认真上课,课堂是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听起来津津有味,学而不厌。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大胆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六、进度安排1-3周
第一课《朝夕》4-6周
第二课《足迹》7-8周
第三课《农家乐》9-11周
第四课《可爱的家》12-14周
第五课《故乡》15-17周
第六课《快乐的少年》18-19周
第七课《冬雪》20周复习21周考试第1课朝夕《晨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欣赏《晨景》
二、教学目标:
1、能结合音乐意境认真聆听乐曲为管弦乐曲《晨景》,并能用语言作简单的描述。
2、能认真听赏并跟唱《早晨的歌》,感受歌曲的情绪,体验歌曲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情绪。
三、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意境,并用语言讲述《晨景》
四、教学难点:
体会歌曲意境,并用语言讲述《晨景》
五、教学过程:
一、聆听《晨景》:
1、歌曲《清晨》用声乐形式歌唱早晨,器乐又如何表现早晨?
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听《晨景》主题。
2、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
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
记录乐谱的形式很多,这三种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被广泛动用。
专业音乐教育还运用五线谱等等。
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初听的要求:
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
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复听要求:
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4、欣赏全曲(时间不够可省略)。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竖笛高音的吹奏
1、高音“”的吹奏练习。
(1)指法位置。
(2)吹奏要领:
轻吹。
(3)长音练习。
(4)三度二声部长音联系。
2、八度练习:
3、吹奏《红蜻蜓》。
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
(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
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使用口风琴、竖笛等吹奏乐器,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
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
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口风琴伴奏的双音分解和弦有一定难度,并且调是1=G,伴奏谱上“7”出现次数较多,“7”音的音名位置是#F,要对学生讲清楚。
8、打击乐伴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不要包办代替,但要合理合情。
9、小结:
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编创活动:
《早晨》
1、内容主题《早晨》是规定的,其表现形式是放开的,这样给学生留出充分的余地去思考,去创造。
小结: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如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
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
作为一个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教学后记:
《清晨》是一首生动的、颇有特点的二部合唱歌曲。
歌曲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用和谐的声音,有感情地唱好二声部合唱,我觉得对于刚上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唱二声部是有一定困难的。
有的学生音准都很难把握,更别说是二个声部的歌曲了,我想只要能让他们感受到歌曲的意境,营造一种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培养他们感受歌曲的能力即可。
将知识技能和学习兴趣相辅相成,将学生群体性和个性化开掘体现,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奠定基础。
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主题音乐:
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
记录乐谱的形式很多,这三种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被广泛动用。
专业音乐教育还运用五线谱等等。
在欣赏的时候要结合识谱,这样使学生把握旋律更深入。
结合识谱,学生很快掌握了主题旋律,再通过分析体会晨景图,结合图片的形象表现,将音乐和实景相结合,学生基本能很快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
我让学生自己描绘清晨的景象和感受,和音乐达到精神上的相融,然后在听的过程中想象、思考,这样学生就可以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教后反思:
这节课安排的是欣赏内容,主要是对一些乐器的听辨。
乐器主要是描写清晨日出的景色的音乐。
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启发,学生还是能用比较简单的语言来表达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但是在乐器的听辨这一块上很不理想。
大的乐段如管乐还是弦乐学生还是能听辨的,但是到分析具体是哪些管乐,哪些弦乐的时候,学生就变得一问三不知了。
分析原因主要有第一,学生听辨乐器的能力没有。
学生以前没有这样的细化的练习和训练,对乐器的音色很陌生。
第二,虽然老师在前面已经复习了乐器的音色,但是由于以前基础薄弱,靠老师课前那一点点复习巩固的时间是远不够的。
所以在分辨是哪类乐器的时候经过老师的启发还是能说出来,但是再细点,要说出具体的哪一种乐器又说不上来了,所以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欣赏古筝演奏的《渔舟唱晚》,能认识筝和筝的音色特点。
2、感受、体验我国古典音乐的魅力,让学生融入到乐曲的情境中。
3、欣赏乐曲,表达情感(文字或绘画),从而了解音乐与文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的联系,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乐曲《渔舟唱晚》每一部分在速度上、力度上以及表现情景上的不同之处。
2、让学生简要了解中国的民族五声音阶调式,以及第二部分中“Fa”的作用。
教具:
古筝、多媒体教学模式:
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教材分析: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
《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在《腾王阁序》里:
“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船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利用多媒体展示和《渔舟唱晚》意境相符的图片,启发学生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发挥内心听觉从静止的画面上能听到什么。
对于我们用眼睛看到的事物,我们大多数人习惯用语言去描绘,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他同样能够抒发我们的内心情感。
我们的先人看到这样的画面之后创作了一首古筝曲,叫做《渔舟唱晚》。
2、引出古筝曲《渔舟唱晚》a介绍筝的外形:
琴弦、雁柱、前岳山、后岳山等等。
(使学生了解各部位的作用)b简要介绍古筝的历史、流派以及音色。
c让学生尝试弹一弹古筝,感受乐器的音色。
学生提出问题:
为什么这些同学没练过古筝却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呢?
教师解答:
简介中国民族五声音阶。
二、欣赏《渔舟唱晚》:
带问题欣赏:
乐曲分为几个部分?
并说出划分依据。
(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的画面用语言或画面展示在纸上)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慢板。
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
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引导学生唱主旋律并模仿教师的演奏动作,感受乐段的优美)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
这段旋律从前一乐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造成对比和变化。
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引导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以及清角音“Fa”的作用)第三段,快板。
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隐形模进和变奏手法。
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
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走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引导学生随节奏或拍子做轻声拍击感受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凑,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教师再次完整欣赏乐曲,让学生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并展示。
(展示有图画和文字作品)
三、由《渔舟唱晚》曲名的由来引出音乐与文学的联系。
音乐和文学虽然是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但是他们可以表现着共同的主题、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用一句话说,音乐是流动的文字,文学是凝固的音乐。
在教师的古筝演奏和学生的散文诗朗诵中结束本课。
《渔舟唱晚》教学反思:
《渔舟唱晚》是由古曲改编而成,意境悠远,对于中学生而言,欣赏这种古典的乐曲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我在这节课的课堂设计中,精心组织和设计了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本节课,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程有关的图片,用语言导入课堂,创设教学意境,吸引学生,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引出本课主题古筝曲《渔舟唱晚》。
随后让学生尝试弹拨古筝,聆听古筝的音色,在这一环节,学生提出问题:
为什么这些同学没练过古筝却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呢?
就这一问题,我为学生介绍古筝的历史知识,并且介绍五声音阶。
我亲自演奏《渔舟唱晚》,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如:
乐曲由几个部分组成?
每个部分的特点是什么?
在分段欣赏时,每一段我都采取不同的体验方式,第一段我让学生随着音乐声模仿我的演奏动作,感受这一部分的诗情画意,第二部分引导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以及清角音“Fa”的作用,第三部分引导学生随节奏或拍子做轻声拍击感受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分析乐曲,让学生听了想、想了说、说了动、动了画。
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参与中,课堂自始至终有很浓的音乐气氛。
通过关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明白了不同的音乐语言表示不同的情景,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
最后完整欣赏时,我请同学配上诗朗诵,帮助学生想象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我觉得整节课的层次清楚,教学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我从孩子随堂创作的文学随笔和绘画中看出他们读懂了音乐,受到了感染,进入了意境,特别是模仿古筝的演奏动作时,孩子们透露出对民族古典音乐的热爱。
但是由于这首乐曲比较优美抒情,所以课堂还是显得比较平静、缺少激情,在学生尝试弹拨古筝的环节,太过随意了,课后我觉得应该设计一种意境,或抒情的、或激动的,让学生在情景中尝试弹奏,体验古筝不同的音色特点,效果会好一些。
并且作为教师的我,重复性的语言多了些。
对于这种类型乐曲的欣赏教学如何更好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热情,我想只能用新课改理念作为指导,深挖教材、合理设计、反复实践、总结方法,欣赏教学一定会有更大的飞跃,这既是我的努力方向,也是我追求的最终目标。
《清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
2/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
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一、第三乐句是旋律的重复,第二、第四乐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变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更使曲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它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
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
歌曲通过了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随后,歌曲在“
D、C”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和愉快的心情演唱歌曲《清晨》。
2、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丰富和表现歌曲《清晨》,并从中享受音乐的乐趣。
3、在学习歌曲中让学生懂得珍惜清晨的美好时光,珍惜儿童时代的美好时光。
[教学重点]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清晨》。
[教学难点]编创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奏出哀乐。
[民歌主题]最后欣赏民歌主题,请仔细欣赏并回答问题。
这首民歌主题一共出现了几次?
每一次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这首民歌主题为何要重奏多遍?
4、当然,老师这里还有以《嘎达梅林》民歌改编的舞蹈以及蒙古族人民去年xx把马头琴喜迎奥运的图片
四、布置作业:
有关《嘎达梅林》的题材很多,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
我们下节课学唱歌曲。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
我们走进了蒙古,认识了马头琴,也看到了我们英雄的《嘎达梅林》,英雄可以牺牲,但他的精神永存不朽。
让我们一起颂读对他的怀念吧:
嘎达梅林是一首诗,一首用音乐凝成的诗,是一首赞歌,一首英雄的赞歌,让我们记住英雄,歌颂英雄,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唱响这首优美动人的颂歌!
教学反思:
《嘎达梅林》是一首短调蒙古族民歌,具有叙事性的特点,歌颂了民族英雄嘎达梅林带领牧民起义,反抗王爷的英雄事迹。
课前我让学生搜集大量的资料,关于嘎达梅林的故事、蒙古风土人情、马头琴的资料,因为地域的特点,所以学生对马头琴并不陌生,这就给我上课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开始,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去了解关于马头琴的故事以及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动人故事,在这一环节中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是在了解马头琴的故事的时候,用的时间有些过长,影响了整节课的进度。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音乐教学的一个主线,在这一课中,我通过让学生体会音乐美、故事美、情感美方面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这种美的气氛中去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当然这节课最大的一个不足就是部分学生上课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课堂行为较差,我没有及时地给予制止,让他们更加地放肆,还有一点就是对表现好的学生没有及时地给予表扬,对他们的激励还不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