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阅读指导.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6046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城》阅读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围城》阅读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围城》阅读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围城》阅读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围城》阅读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围城》阅读指导.docx

《《围城》阅读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城》阅读指导.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围城》阅读指导.docx

《围城》阅读指导

《围城》阅读指导

钱钟书著

内容梗概:

《围城》是一部有极浓哲理意味的小说。

小说通过方鸿渐和孙柔嘉的爱情婚姻以及方鸿渐的生活遭遇,表达对婚姻、爱情以及整个人生的看法。

《围城》还深刻地反映了当时高等学府的现实,刻画出李梅亭、韩学愈、高松年、方遯翁、苏文纨等个性鲜明的人物,暴露鞭挞了知识分子中庸俗、无聊、虚荣、争斗的劣根性。

因此,可以说《围城》既是一部愤世嫉俗的哲理小说,又是一部充满哲理意味的爱情小说。

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取名《围城》,这是其寓意所在。

《围城》是一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的讽刺小说,但又充满浓郁的喜剧色彩,小说的语言相当幽默与俏皮,有很强烈的讽刺性,让人在掩卷大笑之余,陷入沉思。

它的最大艺术魅力主要来源于钱钟书式的讽刺与幽默、钱钟书式的绝妙好辞。

《围城》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讽刺小说的典范。

《围城》内外的“传奇”

因这部小说写得其生动、逼真的缘故,所以此书出版后,有人便把它看做钱钟书的“自传”。

自然,钱钟书也因此而遭到了一些非议。

《围城》的命运如钱钟书的命运一样,也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坎坷历程。

《围城》的写作并连载出版在抗日战争后期,当时在文艺上出现了一各极“左”的思潮,片面强调抗战文学的“宣传”性,而忽视了“文学”性,此书也受到了不小的批评,从解放前后到1980年遭遇颇为冷落。

它消无声息,绝版多年不仅青年人不知有此书,就连文学评论专著、文章、各种现代文学史都几乎一字不提。

1980年之后,这部小说俨然以“经典”之作出现在青年人这中,它的影响差不多可与《阿Q正传》比肩。

《围城》的命运也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

阅读导引

中国现代史上的“狂人”——钱钟书(1910-1998),字莫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攻读,获B.Litt.(Oxon)学位。

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学位。

归国后,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

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

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钱钟书先生博学多能,精通英、法、意、德、拉丁、西班牙等多种语言。

钱钟书是我国英语界公认的权威,当年曾任《毛泽东选集》英文翻译委员会主任并参加翻译定稿《毛泽东诗词》。

钱钟书还是个幽默大师,他健谈善辩,口若悬河舌灿莲花,隽思秒语,常常令人捧腹。

钱氏的健谈雄辩大有孟子、韩愈遗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几乎无人不晓。

同时因为才高一世,所以他也颇自负自许,相当的“狂”。

司马长风在《中国新文学史》中说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个“狂人”之一,钱钟书的狂,狂在才气,狂得汪洋恣肆,颇类古代庄生。

他狂得直率、自然、可爱、可敬而复可亲。

其实,人们往往忽视了钱钟书性格中很重要的另一面,那就是谦虚、谨慎,并不以自己的博学才华而故步自封,沾沾自喜,他对自己要求更高、更严格,尤其在学问上。

他的《谈艺录》、《管锥编》、《围城》,煌煌巨著,可谓尽善尽美了,但他并不满意,并不引以自豪自傲。

他对自己著作中每个字句,每一条中、外引文,都要逐处地查找核对,从不轻易放过,人们很难在他的书中挑出错误来,戏称之为“文正公”,他却自谦为“文改公”,尤其是愈到晚年,立论愈谨严、愈认真;成果愈大他愈谦虚,这才是一位真正的大学者最令人肃然起敬的可贵的精神和品格。

钱钟书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

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围城》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态图,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钱钟书先生将自己的语言天才并入极其渊博的知识,再添加上一些讽刺主义的幽默调料,以一书而定江山。

《围城》显示给我们一个真正的聪明人是怎样看人生,又怎样用所有作家都必得使用的文字来表述自己的“观”和“感”的。

作品赏析

《围城》自它诞生以来,就受到读者和批评家的强烈关注,“围城”在今天已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而对《围城》这部小说的主题意蕴的理解更是众说纷纭。

论及《围城》这部小说的主题,与篇名“围城”的暗喻密切相关。

“围城”一词是在作品第三章的沙龙谈话中出现的。

在那里,作者将结婚比作鸟笼,又引用了法国的谚语,说“围城”即“被围困的城堡”之意。

在作品第五章开头,方鸿渐等前往内地大学赴任途中,方鸿渐又谈到近来对“人生万事”都带有“围城”的感想,这实际上涉及到的是人的孤立与无奈,人在现实生存境遇中的永远的的矛盾:

城外的人急切地盼望,以求达到“企慕”圆满;城内的人在期待以后而又产生失望,在痛苦中重新驰骋他们的期望——人生说是这样一个无尽期的追求、奋斗的过程。

《围城》自1947年5月由晨光出版公司初版至今,已逾半个世纪。

半个世纪来关于它的评论和研究风云变化,也反映着时代的气候变化和文学观念的变迁。

杨绛在电视剧《围城》片头题词写道: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这一题词,最准确地概括了《围城》的主题,也最明澈地传达了钱钟书的“悲剧之悲剧”的美学思想,说明这种“悲剧之悲剧”不仅局限在婚姻也不仅指职业,而是扩大到了“人生的愿望”。

而这种人生的感悟也非个人的,它是人类共同的人生经验,是人类的普遍感受。

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围城》序言中交待的:

“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劣根性。

钱钟书先生曾在《中国年鉴》(1944-1945)中的《中国文学》一文里说“中国讽刺作家只排徊在表层,从未深入探察人性的根本颓败。

…….正如中国戏剧缺乏‘悲剧的正义’的意识,中国讽刺作家也缺乏火一般地将所触及的污秽事物净化的狂暴的愤恨。

”无疑,小说《围城》,摈弃了那种温和的取笑,代之以对人性弱点和人性困境的探索,表现的是彻底的悲剧观,而《围城》的魅力也就在于其主题的多义性,在于“围城”这个蕴涵了丰富的哲学意味的所指,喻示着一种原型性质的客观境遇或主观态度,它可以是关于一个个体生命的,也可以有关整体人类的历史,还可以指涉所有存在的文明。

钱钟书通过虚荣心这一普遍的人性弱点来揭示人性的颓败,体察现代文明重压下的人性困境。

他用调侃的态度对异已的世界进行嘲弄,深刻嘲弄了传统文化中的种种弊端,诸如宗教思想。

方鸿渐、苏文纨留学回国后竟一事无成,客观上表明了西方文化照搬到中国的失败。

然而,《围城》不仅仅揭示了现代文明的弊端和现代人生的困境,而且进一步将其思想批判意识和审美观照意向提到了形而上的高度,它的审美概括是涵盖了整个人生的,它的思想批判意识最终是指向整个人类存在的。

这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有关。

钱钟书夫妇于1935年赴英留学,一年后赴法,因为欧洲大战即将爆发,不得不于1938年回国。

可此时,自己的祖国也正处在日本的侵略下,清华、北大、南开被迫迁至昆明组成西南联大,钱钟书遂直接取道昆明至联大。

但是令一年,钱钟书又奔赴湖南宝庆蓝田任教,而当他在1941年暑假结束,欲从上海返回湖南宝庆时,去又因为战事爆发,被困上海,不得不四处任教以谋生。

对世界的变化和人生的偶然性,钱钟书无疑有了深刻的感受,而这些不能不影响到他对人生、对世界的态度,加上他曾亲历欧洲的耳濡目染,又加深了他对现代文明的危机和现代人生困境的认识。

在小说的艺术表现过程当中,理性思辨色彩占主导地位,情感是节制内敛的,作品的哲理品格才是作者的最高追求。

在《围城》里,方鸿渐的人生旅途完全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几乎是受某种本能的支配,或者更应该说,是受“命运”的拨弄,永远在寻求走出“围城”,而事实上却是不断地从一座“围城”进入另一座“围城”。

华裔美国学者夏志清教授就这样评价过:

《围城》是一部探讨人的孤立和彼此间的无法沟通的小说。

“而这种主题与西方20世纪的现代主义和存在主义文学思潮是一脉相承的。

延伸阅读

《钱钟书传》,孔庆茂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钱钟书的生平,对其作品《围城》、《谈艺录》、《管锥编》等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并附有钱钟书的年谱、著作目录、“钱学”资料索引。

阅读资源推荐部分

馆藏目录:

七缀集钱钟书上海古籍出版社I211/0017

(1)

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I207/0248

(1)

钱钟书艺术人生妙语录钱钟书,君华海峡文艺出版社I217/0061

(2)

名家评说

夏志清:

称钱钟书为“当代第一博学鸿儒”。

舒展:

称钱钟书为“文化昆仑。

葛红兵:

钱钟书是一个横贯了现代和当代的学者、文学家。

他是知识大厦里的梳理人,又是一个传承人。

经典语录

◆偏见是思想的放假;那么,会通就是思想的旅游了。

◆事情没有做成的人老有这类根据不充分的信念:

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想象它酸,也很可能想象它是分外地甜。

◆天下事固不能尽人意,人间事也必尽天意。

◆同情不过是情感上的奢华,不切实际的。

◆一句话的意义,在听者心里,常像只陌生的猫到屋里去,声息全无,过了一会儿“喵”一叫,你才发觉它的存在。

◆偏激二字,本来相连;我们别有所激,见解当然会另有所偏。

◆心里有秘密,跟喉咙里有咳嗽一样的痒得难熬。

要人知道自己有个秘密,而不让人知道是什么秘密,等他们问,要他们猜,这是人性是虚荣。

◆发现一个误字的价值并比来于哥伦布的发现新大陆。

◆肯承认自己懦弱,这就是最大的勇力。

◆老实说,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一个。

精彩片段

  1.苏小姐领了个二十左右的娇小女孩子出来,介绍道:

“这是我表妹唐晓芙。

”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涡。

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

(——清新)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

(——眼睛)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

(——牙齿)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

(——自然)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有许多都市女孩子已经是装模做样的早熟女人,算不得孩子;有许多女孩子只是浑沌痴顽的无性别孩子,还说不上女人。

方鸿渐立刻想在她心上造个好印象。

(——以下便是方鸿渐的表现了!

)唐小姐尊称他为“同学老前辈”,他抗议道:

“这可不成!

你叫我‘前辈’,我已经觉得像史前原人的遗骸了。

你何必又加上‘老’字?

我们不幸生得太早,没福气跟你同时同学,这是恨事。

(——呵呵,我生君未生!

)你再叫我‘前辈’,就是有意提醒我是老大过时的人,太残忍了!

  唐小姐道:

“方先生真会挑眼!

算我错了,‘老’字先取消。

  苏小姐同时活泼地说:

“不羞!

还要咱们像船上那些人叫你‘小方’么?

晓芙,不用理他。

他不受抬举,干脆什么都不叫他。

”(——真亲近啊!

这一段选自第三章。

写出了方鸿渐初见唐晓芙的情形以及方鸿渐、唐晓芙与苏文纨之间的微妙心理纠葛。

行文精致细腻,把方鸿渐初见心仪女孩急于讨好表现的心理刻画的惟妙惟肖。

对唐晓芙形象的描写尤见作者的绝妙语言功力!

  2.方鸿渐与孙柔嘉在香港遇到赵辛楣和苏文纨,受到苏文纨的怠慢,回来后孙柔嘉越想越气。

  “身体是回来了,灵魂早给情人带走了,”柔嘉毫无表情地加上两句按语。

  鸿渐当然说她“胡说”。

她冷笑道:

“我才不胡说呢。

上了缆车,就像木头人似的,一句话也不说,全忘了旁边还有个我。

我知趣得很,决不打搅你,看你什么时候跟我说话。

  “现在我不是跟你说话了?

我对今天的事一点不气”“你怎么会气?

你只有称心。

”“那也未必,我有什么称心?

”“看见你从前的情人糟蹋你现在的老婆,而且当着你那位好朋友的面,还不称心么!

  柔嘉放弃了嘲讽的口吻,坦白地愤恨说:

“我早告诉你,我不喜欢跟赵辛楣来往。

可是我说的话有什么用?

你要去,我敢说‘不’么?

去了就给人家瞧不起,给人家笑”

  “你这人真是蛮不讲理。

不是你自己要进去的么?

事后倒推在我身上?

并且人家并没有糟蹋你,临走还跟你拉手——”柔嘉怒极而笑道:

“我太荣幸了!

承贵夫人的玉手碰了我一碰,我这只贱手就一辈子的香,从此不敢洗了!

没有糟蹋我!

哼,人家打到我头上来,你也会好像没看见的,反正老婆是该受野女人欺负的。

我看见自己的丈夫给人家笑骂,倒实在受不住,觉得我的脸都剥光了。

她说辛楣的朋友不好,不是指的你么?

  “让她去骂。

我要回敬她几句,她才受不了呢。

”“你为什么不回敬她?

”“何必跟她计较?

我只觉得她可笑。

  “好宽宏大量!

你的好脾气、大度量,为什么不留点在家,给我也享受享受?

见了外面人,低头陪笑;回家对我,一句话不投机就翻脸吵架。

人家看方鸿渐又客气,又有耐心,不知道我受你多少气。

只有我哪,换了那位贵小姐,你对她发发脾气看”她顿一顿,说:

“当然娶了那种称心如意的好太太,脾气也不至于发了。

”她的话一部分是真的,加上许多调味的作料。

鸿渐没法回驳,望着窗外。

柔嘉瞧他说不出话,以为最后一句话刺中他的隐情,嫉妒得坐立不安,管制了自己声音里的激动,冷笑着自言自语道:

“我看破了,全是吹牛,全——是——吹——牛。

  鸿渐回身问:

“谁吹牛?

”“你呀。

你说她从前如何爱你,要嫁给你,今天她明明和赵辛楣好,正眼都没瞧你一下。

是你追求她没追到罢!

男人全这样吹的。

  鸿渐对这种古史辩式的疑古论提不出反证,只能反复说:

“就算我吹牛,你看破好了,就算我吹牛。

”柔嘉道:

“人家多少好!

又美,父亲又阔,又有钱,又是女留学生,假如我是你,她不看中我,我还要跪着求呢,何况她居然垂青--”

  鸿渐眼睛都红了,粗暴地截断她话:

“是的!

是的!

人家的确不要我。

不过,也居然有你这样的女人千方百计要嫁我。

”柔嘉圆睁两眼,下唇咬得起一条血痕,颤声说:

“我瞎了眼睛!

我瞎了眼睛!

  此后四五个钟点里,柔嘉并未变成瞎子,而两人同变成哑子,吃饭做事谁都不理谁。

鸿渐自知说话太重,心里懊悔,但一时上不愿屈服。

下午他忽然想起明天要到船公司凭收据去领船票,这张收据是前天辛楣交给自己的,忘掉搁在什么地方了,又不肯问柔嘉。

忙翻箱子,掏口袋,找不见那张收条,急得一身身的汗像长江里前浪没过、后浪又滚上来。

柔嘉瞧他搔汗湿的头发,摸涨红的耳朵,便问:

“找什么?

是不是船公司的收据?

”鸿渐惊骇地看她,希望顿生,和颜悦色道:

“你怎么猜到的?

你看见没有?

”柔嘉道:

“你放在那件白西装的口袋里的--”

  鸿渐顿脚道:

“该死该死!

那套西装我昨天交给茶房送到干洗作去的,怎么办呢?

我快赶出去。

”柔嘉打开手提袋,道:

“衣服拿出去洗,自己也不先理一理,随手交给茶房!

亏得我替你检了出来,还有一张烂钞票呢。

”鸿渐感激不尽道:

“谢谢你,谢谢你——”柔嘉道:

“好容易千方百计嫁到你这样一位丈夫,还敢不小心伺候么?

”说时,眼圈微红。

  鸿渐打拱作揖,自认不是,要拉她出去吃冰。

柔嘉道:

“我又不是小孩子,你别把吃东西来哄我。

‘千方百计’那四个字,我到死都忘不了的。

”方渐把手按她嘴,不许她叹气。

  3.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巾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

在热带热天,也许这是最合理的妆束,船上有一两个外国女人就这样打扮。

可是苏小姐沉得鲍小姐赤身露体,伤害及中国国体。

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起火。

口角流水,背着鲍小姐说笑个不了。

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

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4.过一天,韩学愈特来拜访。

通名之后,方鸿渐倒窘起来,同时快意地失望。

理想中的韩学愈不知怎样的嚣张浮滑,不料是个沉默寡言的人。

他想陆子潇也许记错,孙小姐准是过信流言。

木讷朴实是韩学愈的看家本领。

  现代人有两个流行的信仰。

第一:

女子无貌便是德,所以漂亮女人准比不上丑女人那样有思想,有品节;第二:

男子无口才,就表示有道德,所以哑巴是天下最诚朴的人。

也许上够了演讲和宣传的当,现代人矫枉过正,以为只有不说话的人开口准说真话,害得新官上任,训话时个个都说:

“为政不在多言,”恨不能只指嘴、指心、指天,三个手势了事。

韩学愈虽非哑巴,天生有点口吃。

因为要掩饰自己的口吃,他讲话少、慢、着力,仿佛每个字都有他全部人格作担保。

不轻易开口的人总使旁人想他满腹深藏着智慧,正像密封牢锁的箱子,一般人总以为里面结结实实都是宝贝。

  高松年在昆明第一次见到这人,觉得他诚恳安详,像个君子,而且未老先秃,可见脑子里的学问多得冒上来,把头发都挤掉了。

再一看他开的学历,除掉博士学位以外,还有一条:

“著作散见美国《史学杂志》《星期六文学评论》等大刊物中”,不由自主地另眼相看。

好几个拿了介绍信来见的人,履历上写在外国“讲学”多次。

高松年自己在欧洲一个小国里读过书,知道往往自以为讲学,听众以为他在学讲──讲不来外国话借此学学。

可是在外国大刊物上发表作品,这非有真才实学不可。

  他问韩学愈道:

“先生的大作可以拿来看看吗?

”韩学愈坦然说,杂志全搁在沦陷区老家里,不过这两种刊物中国各大学全该定阅的,就近应当一找就到,除非经过这番逃难,图书馆的旧杂志损失不全了。

高松年想不到一个说谎者会这样泰然无事;各大学的书籍七零八落,未必找得着那期杂志,不过里面有韩学愈的文章看来是无可疑的。

  韩学愈也确向这些刊物投过稿,但高松年不知道他的作品发表在《星期六文学评论》的人事广告栏:

“中国青年,受高等教育,愿意帮助研究中国问题的人,取费低廉。

”和《史学杂志》的通信栏:

“韩学愈君征求二十年前本刊,愿出让者请通信某处接洽。

”最后他听说韩太太是美国人,他简直改容相敬了,能娶外国老婆非精通西学不可,自己年轻时不是想娶个比国女人没有成功么?

这人做得系主任。

他当时也没想到这外国老婆是在中国娶的白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