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欧洲战列舰的发展与对比讲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7602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战欧洲战列舰的发展与对比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战欧洲战列舰的发展与对比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战欧洲战列舰的发展与对比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战欧洲战列舰的发展与对比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战欧洲战列舰的发展与对比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战欧洲战列舰的发展与对比讲解.docx

《二战欧洲战列舰的发展与对比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战欧洲战列舰的发展与对比讲解.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战欧洲战列舰的发展与对比讲解.docx

二战欧洲战列舰的发展与对比讲解

二战欧洲战列舰的发展与对比

俾斯麦号战列舰

    看完德国海军成长的路程,我们不妨将他们和同时期各国的新锐战舰做个对比。

这样对于我们充分认识德国海军海军的相对实力和所采取的相对战略很有帮助。

法国海军敦克尔克级战列舰

    德国海军其实是欧洲二战前海军军备竞赛的始作俑者,欧洲各级新锐战舰的建造几乎都和德国海军的重新崛起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

“德意志”级的出现刺激了欧洲各国的海军高官,因为几乎在一夜之间,他们手上的军舰几乎都过时了,因为对于“德意志”级来说,跑得过的(巡洋舰)打不过,打得过的(战列舰)跑不过。

似乎只有英国的几艘战列巡洋舰享有一定技战术上的优势,而且就算如此,相对于英国广袤的海外殖民地来说,指望仅有的几艘战列巡洋舰去猎杀行踪诡秘的德国袭击舰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沙恩霍斯特”级的出现,使得英国战列巡洋舰的优势几乎丧失。

所以世界各国推出了一批所谓的全能型战列舰也既通常所说的快速战列舰。

首先是法国搞出了“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两座四联装330毫米主炮获得了压倒“德意志”级的火力,而且几乎在所有的性能上都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这一下又轮到意大利人坐不住了,四艘“维内托”级的开工大有一举夺得地中海制海权的架势。

法国海军便回敬了四艘“黎塞留”级的计划。

德国海军也不甘寂寞的秘密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俾斯麦”级。

而德国海军的老对手英国海军当然也不会袖手旁观自己数百年的海上优势就此断送,但是受制于国内糟糕的经济形式,以及在政治上希望延长《限制和削减海军军备条约》有效期的需要,英国选择了严格将排水量限制在3.5万吨,主炮采用356毫米炮的“英王乔治五世”级,甚至不惜减少2号炮塔的火炮数量以减少排水量。

这几级主力水面战舰也构成了整个二战中欧洲各国海军的主力,而且相互之间大打出手,上演了一幕幕血与火的活剧。

现在我们就在纸面上将他们对比一下吧。

皇家海军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战列舰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巨炮了,大舰巨炮毕竟是那个时代实力的象征。

那么让我们先让这些海上骑士比试一下剑术。

首先看看火炮的口径。

无疑,“俾斯麦”级、“黎塞留”级、“维内托”级以及大英帝国的骄傲“胡德”号(虽然是一战遗腹子,毕竟经过现代化改装后还是英国海军战斗力最为强大的战舰之一)装备的381(380)毫米舰炮拔得头筹。

而论到火炮装备数量自然是“英王乔治五世”级获胜。

射速上来看“沙恩霍斯特”级占有绝对优势。

下表就是各舰炮的数据对照表。

(表一)

     穿甲威力上看,意大利的安莎尔多MOD36型381毫米炮拔得头筹,而付出的代价是低得可怜的身管寿命。

排名第二的是法德两国的380毫米炮,而由于两种舰炮却有一些有趣的差别。

德国舰炮的长径比达到了52倍,而法国舰炮的长径比仅为45倍;但是德国舰炮的发射药重量在算上黄铜药筒之后也只有282千克,而法舰舰炮的发射药重量高达288千克。

所以法国舰炮用相对最小的长径比获得了较之德国舰炮更高的炮口动能,而且由于法国舰炮的炮弹较重,所以存速能力更好,也由此使得穿甲能力受距离增大的影响较小,同时最大射程也较大。

应该说单次齐射威力当在德国舰炮之上。

但是德国人采用长身管也获得了稳定的内弹道性能,提高了射击精度。

而每分钟所发射的炮弹总重量上德法两国舰炮之比为19200千克/15558.4千克,德舰由于射速较高而占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而且由于德舰的火控系统久负盛名,所以两舰的火力水平应在伯仲之间。

再向下便是法国海军的330毫米舰炮了,应该说这型舰炮的性能让人刮目相看,穿甲威力甚至凌驾于大英帝国的骄傲“胡德”号的381毫米炮之上,而对于356毫米炮,和德国的280毫米炮更是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而各型舰炮在每分钟所发射的炮弹总重量之比上各为8960千克/14064千克/14380千克/10395千克,法舰吃亏不小。

主要原因似乎应该归咎于其炮弹相对较小的重量上,相对来讲,法330毫米炮的口径于英356毫米舰炮来说略小,相对于德280毫米舰炮口径有大幅提高,而炮弹重量之比却是560:

719:

330(千克)。

使得法舰舰炮在初速大大高于英国舰炮的情况下穿甲威力也只是略高。

    总体来看,意大利舰炮有些无所不用其极的味道,除了身管寿命和射速较低外,几乎所有的性能都凌驾其他各型舰炮之上。

而且由于意大利海军更多的是在地中海海域作战,所以对于海上长期持续作战能力要求并不高,所以身管寿命低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而1.3发的射速在对付英军2发/分的主炮时也不显得特别吃力,所以综合来看,安莎尔多MOD36型381毫米炮非常符合意大利海军的技战术要求,是一款不错的舰炮。

法国舰炮总体水平不低,但是同样由于射速上的差距使得他们的火力密度也有些问题,特别是在面对射速奇快的德国海军舰炮时情况会比较被动。

比如当“敦刻尔克”级在面对“沙恩霍斯特”级的时候,德制SKC/34283毫米炮的射速几乎是法国330毫米舰炮的2倍,显然法国军舰处于相当不利的位置。

不过法国海军的380毫米炮的射速倒是并不算低,而且凭借相对较好的威力和较高的身管寿命很好的符合了法国海军主要控制地中海,兼顾与英国配合控制大西洋的制海战略。

德国舰炮倚仗相对较高的射速和奇长的身管长度获得了很好的火力密度和相对较较高的初速以及极佳的射击精度,但是炮弹重量相对较低,限制了穿甲威力的提高,特别是在远距离交战中非常不利,“沙恩霍斯特”号与“约克公爵”号的对决就很说明问题。

不过就算对于德国的280毫米炮拥有优势,但是英国的两型主炮与其他型号的舰炮对比之下实在是有些惨不忍睹,威力尽陪末座,甚至竟不如同期研制的法制330毫米炮,实在是有失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崇尚进攻的风范,这个缺陷在围攻“俾斯麦”号的战斗中暴露无遗,而且由于二战中英国国力急剧衰退,就算是二战中开始建造,二战后才下水的“前卫”号,还是在使用这种老掉牙的381毫米炮,而无新家伙面世,让人感叹一个曾经领导世界海军发展方向的帝国的衰落是如此的迅速。

(表二)

      比较完各舰的主炮后,再来看看各舰的副炮。

在这个方面应该说不太好比较,因为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思想——防空反舰分列与高平两用——之争。

应该说高平两用的设计思想是采用新兴技术提高战斗力的必然尝试,而且在二战中经受了考验,并至今仍然大行其道;但是我们不应忘记,高平两用舰炮是在二战中后期才真正成熟并取得较好的战果的。

而且只有美日两国的太平洋海战中波澜壮阔的海空立体作战才给了高平两用舰炮用武之地,欧洲各国无论在技术水平、作战思想上都还相对落后,没有形成以大型航母作为核心的战斗群,所以高平两用舰炮并没有体现出其优越性(英国海军除外)。

各国海军主力战舰还是以攻击敌方主力舰为主而不是为航母护航。

而且由于德国海军的水面作战舰艇还要肩负起破袭战的任务,需要中口径舰炮对付运输船队中护航驱逐舰的骚扰,以及击沉无武装的商船,以节约主炮弹药,利于长时间的游弋作战。

由此欧洲战舰多采用防空反舰副炮分别配置的布局结构。

法国海军甚至在“敦刻尔克”级上已经使用了130毫米高平两用炮后,在“黎塞留”级的设计上走了回头路,恢复了防空对海分列的布局。

同时为了在火力上压倒驱逐舰上普遍装备的127毫米炮,各国海军对于对海副炮的口径不约而同的选择了152(150)毫米的轻巡洋舰级别的主炮口径。

在对舰威力上高平两用炮威力差了一大截,估计这是将军舰决战作为海军建军思想的欧洲国家海军选择装备两种功能专一舰炮的思想基础。

而在两次大战间迅速腾飞的航空工业带给大型水面舰艇新的威胁,所以各国相继研究了一批各种口径的舰用高射炮用于自保。

所以二战各国水面舰艇最现代化的部分可能就是他们的防空炮了。

博福斯和厄利孔高炮的威名从此延续至今,当然这是后话。

    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可以说是二战中开火机会最多的火炮——各型高射炮的性能如何。

由于航空工业的进步,飞机越飞越高,越飞越快。

所以各国相继研制了一批大中口径高射炮,主要有德国的105毫米炮,意大利的90毫米炮,法国的100毫米炮,以及英国的102、114炮。

这些火炮中英国的102毫米炮由于研制时间较早,性能较为落后,在弹丸重量和初速上都有很大差距,而且二战前期采用单装配置,不但数量少,而且射击死角大,更本不能有效对付高速飞机的攻击,英国海军和日本海军在印度洋上的对决证明了这一点。

后来改装双联装后情况有所好转,但是此时英国海军的舰船已经大量改装114毫米炮了。

但是114毫米炮的射速只有可怜的8发,更本不足以组成密集的弹幕,这在没有炮瞄雷达和近炸引信的时候是一个致命的缺陷。

总体来讲英国海军的专用高射炮性能并不突出,战果也不甚寥寥。

而法国海军的100毫米炮,颇有些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味道,随着法国的迅速败亡和法国舰队的急速溃散以及大规模的自沉行动而烟消云散。

德国海军的105毫米炮倒是有始有终的参加了德国海军几乎所有的大小战斗,不过战绩依然寥寥,而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算是由于皇家海军的极度保守而在二战前期充当英国海军舰载航空兵主力鱼雷机的“箭鱼”也并不惧怕射速达到10-12发的德军防空炮。

“俾斯麦”就这样被箭鱼抵近攻击击伤而落入英军德口袋,无力回天。

原因大约是德国海军防空炮空有优良德机械构造和精确的火控系统而采用了人工操跑的落后作战方式,而导致反应速度大受影响。

意大利海军的90毫米炮的机械部分在技术上是最先进的,甚至已经有了稳定炮架设计,使得火炮的射击稳定性有了质的提高,可惜在作战方式上比德国人还要落后,竟然连射击指挥仪都没有,炮自为战当然没有什么好结果。

应该说此一时期各国的大中口径防空炮都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性能上并不完善。

这一次法国人走在了时代的前面,首先研制出了高平两用舰炮。

可惜走了回头路,让英国成为了最早大规模装备高平两用炮的国家。

    早在30年代初,法国海军就研究出了MOD1932式130毫米高平两用炮装备“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而且配用了自动装弹机,极大提高了射速(达到10-12发/分)可惜的是,法国人搞了两套装弹机,分别供应对舰用穿甲弹和对空榴弹。

造成结构过于复杂,故障率极高,出故障后由于130毫米炮弹的重量原因,人工装弹的速度极低,严重影响作战。

这也许是后来法国海军走回对舰防空副炮分列老路的原因之一。

英国的133毫米高平两用炮应该说是二战中欧洲各国最先进的大口径防空武器有了比较完善的配套设备,警戒雷达、炮瞄雷达一应俱全,实现了全电操控,后期还用上了近炸引信,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和美国海军的127毫米高平两用炮媲美。

但是英国人的老毛病——射速还是上不去,8发的射速只有美国127毫米炮的1/3。

想想在没用上近炸引信前美军127毫米炮对于日军飞机的击毁率也没有超过10%,英国人的家伙就更加可怜了。

在马来亚海战中英国皇家海军最新锐的“威尔士亲王”号的防空炮火面对日军铺天盖地的飞机几乎就是在无病呻吟而已,而且全电操控的缺点也被暴露出来,当全舰由于被命中鱼雷造成断电后,所有的火炮不得不靠舰员用铁链拉动火炮转向!

这样的仗打成什么样子无需多想。

    由此看来二战前期欧洲各国大型水面舰艇对空火力极其薄弱,以至于象箭鱼这样老掉牙的鱼雷机也能横冲直撞,FW-200也可以到处转悠。

而到了二战后期,各国都通过加装小口径高射炮的方式加强军舰的防空火力,但是却没有精力研制新型大中口径防空火炮。

只有英国依靠美国的技术支持使得自身的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处于当时欧洲的前列。

    在小口径防空武器方面,无疑,德国海军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在30年代就已经开始采用博福斯射击,只不过用37毫米的德军通用口径替换了40毫米口径而已,而且德国精确的光学火控装置使得德国海军小口径高射炮的效能大大提高。

可以说即使是以二战最后期的眼光来看,德国海军在30年代采用的小口径高炮依然没有过时,足见德国海军的先见之明。

而英国的40毫米砰砰炮由于长径比太小而造成初速不够同时弹道也比较弯曲,效能不太理想。

而法国的哈其开斯更是因为自身机械上的原因造成射速极低,基本不是成功的武器。

这一点可以从引进法国技术的日本25毫米炮上看出端倪。

    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