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鉴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5769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古诗词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古诗词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古诗词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古诗词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古诗词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古诗词鉴赏.docx

《高中古诗词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古诗词鉴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古诗词鉴赏.docx

高中古诗词鉴赏

  1★雨后池上

  【作者】 宋代 刘攽【体裁】七言绝句

  【原文】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①磨:

打磨。

②檐楹(yányíng):

屋檐下厅堂前部的梁柱。

③垂杨:

杨柳。

④荷:

荷花。

  【译文】(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

)雨后的池塘,水面平静,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好比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

东风忽起,舞动池边的垂杨,吹落垂杨柔枝细叶上缀满的雨滴,洒落在池中舒展的荷叶上,发出一阵清脆细密的声响。

  【赏析】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读者以清美的艺术享受。

雨后池上景物十分美丽美,诗人既写其静态,又写其动态,不仅显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收到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首句平直叙起,次句从容承之,而以第三句为主,尽宛转变化工夫,再以第四句发之。

诗人用这一方法巧妙安排,使语言结构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成因势置景、笔随景迁之妙。

  2★田园乐

  【作者】盛唐王维  【体裁】六言绝句

  【原文】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

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尚未起,故此还没有打扫。

(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

)黄莺在不停地啼叫,已是热闹非凡,但这啼叫声却没有惊扰美梦,山客还在酣睡。

  【赏析】《田园乐》是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

  

  第一个特点由境生情,诗中有画。

先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然后写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

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

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

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

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

“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

  3★暮过山村

  【作者】 唐贾岛【体裁】五律

  【原文】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译文】一个秋天的黄昏,诗人路过一座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山上稀稀落落的人家。

怪禽在荒漠凄寂的旷野上鸣叫,本来就令人闻而惊惶不安;刚好又碰上夕阳下山,山区渐渐暗黑下来,孤单的行人此时此刻自然更加感到不寒而栗。

  初升的月亮高悬天空,烽火点燃起来,没有越过秦地,表明这一地区平安无事,山区更显得阒静,安谧。

(看到)在零落的桑柘树旁出现了袅袅的炊烟,(我)渐渐向之靠近。

  【注释】边烽:

指边境的烽火。

唐代边烽有两种:

一种是报边境有事的紧急烽火,一种是报平安的烽火。

这里指前者,即战火。

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

  【赏析】  贾岛以“幽奇寒僻”的风格著称,这一首诗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

诗的布局以“寒水”开始,“烟火”告终,中间历叙旷野中的怪禽、落日、初月、边烽,给人的感受是由寒而暖,从惶恐而至欣慰。

山区景物采用移步换景法描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动,诗人的情绪也跟着波浪式起伏与发展。

这样,诗的格局便显得有波澜,有开阖,寓变化多样于章法井然之中。

  4★塞下曲

  【作者】盛唐  王昌龄  【体裁】五言古诗

  【原文】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译文】深秋的黄昏,军士牵着马来到洮水畔,牵马入水,河水寒冷,令人瑟瑟发抖,塞外的秋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吹在脸上更是像刀割一样。

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

这里曾经是长城之战大败吐蕃的地方,斗志高昂,意气风发是众人的说法。

  然而,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

  【赏析】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开头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

接着,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

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

  这里是议论,是说理,但这种议论、说理,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5★★朴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作者】苏轼著名文学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原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漏断:

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译文】残月弯弯挂在稀疏的梧桐上,夜深人静,漏壶的水已滴光。

谁看见闲居的人在月光下独自徘徊?

只有那时隐时现的孤鸿知道我的惆怅。

惊起的孤鸿不断回头探望,好像充满无人理解的幽伤。

她寻遍了寒冷的枯枝不肯留宿,却躲到了寂寞清冷的沙洲上。

  【赏析】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

下阕更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6★★减字木兰花

  【作者】秦观

  【原文】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赏识】

  此词写一女子独处怀人的苦闷情怀。

上片写女子独自凄凉,愁肠欲绝;下片写百无聊赖的女主人公困倚危楼。

全词先着力写内心,再着重写外形,触物兴感,借物喻情,词采清丽,笔法多变,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女主人公深重的离愁,抒写出一种深沉的怨愤激楚之情。

  此词通体悲凉,可谓断肠之吟,尤其上下片结句,皆愁极伤极之语。

词中出语凝重,显出沉郁顿挫的风致,读来愁肠百结,抑扬分明,有强烈的起伏跌宕之感。

  8★★减字木兰花

  【作者】朱敦儒

  【原文】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

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

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注释】

  ①刘郎:

刘禹锡《元和十一年自郎州至京城戏赠看花诸君子》: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载。

"又,《重游玄都观》: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后常代指一般男子。

②“不管”句:

崔护《题都城南庄》: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③重院:

深院。

谢家:

泛指秦楼歌馆。

④“多似”句:

白居易《琵琶行》: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⑤“国破”句: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赏析】这首小令是作者少有的用典佳作。

化他人之典,自然贴切,如同己出,实为妙笔。

词人面对东风万里,落日映照的河山,想到中原失地,恢复无望。

这对于身遭国破家亡之难、辗转流离南方的朱敦儒来说,心中悲慨又胜别个。

这首词风格明快,感情浓烈。

是一首动人的小令。

  9★★宿渔家

  【作者】郭震

  【原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译文】

  世代在海边生活,几间小屋上面覆盖着雪白的芦花。

白天在海上捕鱼虽然辛苦,但晚上归来,有青天明月、大海涛声伴送到家,真是开心惬意。

  10★★三江小渡杨万里

  【作者】宋杨万里

  【原文】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解】  将:

行,流过。

  【译文】溪水流过桥后就不再回来,小船还得靠短篙撑开。

交情就是要像山溪渡那样恒久不变,不管风吹浪打永远还在。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突出友情的恒久不变。

此外,运用比喻,直接把“交情”比做“山溪渡”,借自然界的“风波”象征社会风浪,从而突出了诗的主旨。

  【阅读训练】

  1、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

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全诗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

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先判断,再分别结合原诗作答。

)  

  2、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

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我们的友情将像这山溪渡一样经得起社会风云的考验。

  11★★商山早行

  【作者】温庭筠(yún),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

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

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

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

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

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原文】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

  【注释】

  ①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②枳花明驿墙,部分版本为“枳花照驿墙”。

明:

使……明艳。

这句意为:

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③征铎,远行马车所挂的铃。

④槲,一种落叶乔木。

⑤枳,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⑥明,一作“照”。

⑦驿,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⑧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

⑨凫,野鸭。

⑩回塘,圆而曲折的池塘。

  【译文】

  黎明起床时,车马上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的人踏上了旅途,还一心思念家乡。

鸡叫声很嘹亮,客栈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秋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赏析】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

“凫雁满回塘”。

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

“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12★与诸子登岘山

  【作者】盛唐  孟浩然  【体裁】五言律诗

  【原文】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 ①岘山:

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县南。

  ②复登临:

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

登山观看。

  ③鱼梁:

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

云梦泽,古泽名,故址在今湖北安陆一带。

  ④羊公碑:

晋人羊祜之碑。

  【译文】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

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赏析】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

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这首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

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

  13★★★江城子

  【作者】:

后蜀欧阳炯  

  【原文】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释】

  ①金陵:

今江苏南京。

②落霞:

晚霞。

③六代:

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均建都于金陵。

④暗逐逝波声:

默默地随江水东流的声音消逝了。

⑤姑苏台:

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春秋时吴王阖庐所筑。

夫差于台上立春宵宫,为长夜之饮。

⑥西子:

即西施。

春秋时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

⑦江城:

指金陵,古属吴地。

  【译文】

  日暮时分,江边长着郁郁葱葱的青草,金陵城外笼罩在鲜艳明丽的落日余辉中,江面宽阔,江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六代的繁华,不知不觉地消失在这波涛汹涌的波涛声中。

只有姑苏台上那皎洁的月亮高挂,像姑苏西子的镜子,照耀这兴衰交替的金陵城。

  【简析】

  此词是五代词中写怀古题材较早的一首。

把金陵的景象与词人眼见古都兴衰而慨然兴叹的悲凉情感,形象地描绘并抒写出来。

情景交融,寓意深刻。

全词感情色彩极浓,写景抒情,真切动人,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本词写景与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全词情景交融,可谓天衣无缝。

  14★★★晚泊岳阳

  【作者】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原文】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译文】

  日暮钟声,“城里”应是灯火辉煌,美丽无比,而自己却漂泊城下,闲卧舟中。

只见一轮皓月,悬于空江之上,可是江面云水茫茫,前路又在何方呢?

夜深月亮洒下清辉,又传来舟子晚归时的歌声。

这歌声引起多少思绪,其中感情体味不尽,只感觉轻舟短楫,疾去如飞。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写于被贬夷陵途中,隐含诗人旅中思归的情思。

这首诗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

  15★★如梦令严蕊

  【作者】严蕊,南宋中叶女词人。

  【原文】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译文】此花乍一看去,极易被误认为梨花,又极易被误认为杏花。

仔细一看,却并非梨花,也并非杏花。

因此可知此花之色,有如梨花之白,又有如杏花之红。

一树花分二色,确非常见,此花实在别致啊!

曾经记得陶渊明在五灵忽逢桃花林,陶醉在桃花芳华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与脱俗之中。

  【赏析】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不正是这位色艺冠绝一时的女性自己的写照吗?

而含蓄地点明此花乃属桃源之花,不正是她身陷风尘而心自高洁的象征吗?

  16★临江仙·夜归临皋

  【作者】宋苏轼【体裁】五律

  【原文】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

  ①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九月作于黄州。

临皋,即临皋亭,乃长江边的一个水驿官亭,在黄州朝宗门外。

②东坡,本为黄州城东的旧营地。

作者于本年春在此开荒植树,仰慕白居易在四川忠州东坡躬耕之事,遂名此地为“东坡”,  并取以为号。

又建雪堂,其时堂未建成,故仍回临皋止宿。

③恨,感到缺憾。

营营,为名利所纷扰。

④夜阑,夜深。

縠,有皱纹的纱。

縠纹,喻指水面上细小的波纹。

  【译文】  夜深宴饮在东坡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

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

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

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

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赏析】

  此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全词的特点是叙事、议论、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词人独特的语言风格。

在情感上,飘逸旷达与悲凉伤感交织一处,是词人谪居黄州时期复杂心境的很好展示。

  17★长信秋词(其三)

  【作者】  盛唐  王昌龄  【体裁】七言绝句

  【原文】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裴回。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译文】天色方晓,金殿已开,就拿起扫帚,从事打扫,这是每天刻板的工作和生活;打扫之余,别无他事,就手执团扇,且共徘徊,这是一时的偷闲和沉思。

徘徊,写心情之不定,团扇,喻失宠之可悲。

说“且将”则更见出孤寂无聊,唯有袖中此扇,命运相同,可以徘徊与共而已。

寒鸦能从昭阳殿上飞过,所以它们身上还带有昭阳日影,而自己深居长信,君王从不一顾,则虽有洁白如玉的容颜,倒反而不及浑身乌黑的老鸦了。

  【赏析】王昌龄这篇诗写宫廷妇女的苦闷生活和幽怨心情,即就《怨歌行》的寓意而加以渲染,借长信故事反映唐代宫廷妇女的生活。

不说己不如人,而叹人不如物,以显示怨情之深,构思很巧,很切。

  18★浣纱女

  【作者】  盛唐 王昌龄  【体裁】七言绝句

  【原文】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译文】

  诗人在钱塘江畔看到了“胜花”的女子,情不自禁地问起她们是谁家女儿,如果是在春秋吴王夫差时代,钱塘江上这些女儿,定会像西施、郑旦那样被选送吴宫,并深藏于吴宫之中,不得出来,但如今已不是过去,她们公然出来浣纱了。

“纱”是轻薄的绢。

一群比鲜花还要美丽的女儿,在碧绿的江水中浣洗着轻纱,她们欢歌笑语,她们那花一样的脸庞,映着碧绿的江水和水中的轻纱,这是一幅十分迷人的图画。

  【赏析】  此诗赞美钱塘女儿的美好。

引吴王之例,还使作品在赞美钱塘女儿的同时,对历代的荒淫统治者,进行了讽刺,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19★★★金陵图

  【作者】韦庄

  【原文】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译文】

  为什么就画不成社会的“一片伤心”呢?

只是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专去画些粉饰升平的东西,而不愿意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罢了。

  请看这幅《金陵图》吧,画面上古木枯凋,寒云笼罩,一片凄清荒凉。

南朝六个小朝廷,哪一个不是昏庸无道,最后向敌人投降而结束了它们的短命历史的?

这就是三百年间金陵惨淡现实的真实写照。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20★忆昔

  【作者】唐韦庄

  【原文】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写作背景】

  韦庄本来住在长安附近,后来移居虢州。

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他正来京城应试,目击这座古都的兴替盛衰,抚今伤昔,写下了这首“感慨遥深,婉而多讽”的七律。

“感慨遥深”指其思想感情,“婉而多讽”言其情韵风调。

  【赏析】

  此诗艺术上主要有两点特色:

一是用典使事,使诗意委婉深曲。

二是借助于双关、象征、暗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错综运用,传出弦外之音和味外之味。

全诗以“昔年”领起,前六句紧扣题旨“忆”字,描绘昔日繁华景象。

末联一跌,顿起波澜,发为变徵之音,结出无限感慨。

诗中隐含着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抒发了他对社稷倾危的感叹。

  这种曲曲传情、意在言外的构思,形成了“婉而多讽”的情韵风调。

以华绮侧艳之辞,寄感慨遥深之志,是晚唐诗风的特征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