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走进化学世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5709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0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28走进化学世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1028走进化学世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1028走进化学世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1028走进化学世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1028走进化学世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28走进化学世界.docx

《1028走进化学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28走进化学世界.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28走进化学世界.docx

1028走进化学世界

个性化教学设计教案

授课时间:

2012年10月28日(14:

30—16:

00)

备课时间:

2012年10月23日

年级:

初三学科:

化学课时:

2

学生姓名:

谭文杰

课题名称

走进化学世界

授课教师:

李志浓

教学目标

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分辨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

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教学过程

一、化学史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例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

B、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C、利用化学,可以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D、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例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

A、研发氢能源B、合成新材料C、编写电脑程序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

3、化学发展简史:

①古代:

火(改善了人类生存的条件);翠绿色的孔雀石(人类首次利用物质化学变化);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四大发明中的火药、造纸和早期的烧瓷都说明了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开始利用化学;

②近代:

原子分子论(使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发现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使人们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规律可循);

③现代:

纳米技术(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绿色化学:

环境友好化学,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例3、提出原子-分子的科学家是

A、门捷列夫B、道尔顿C、拉瓦锡D、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

二、物质的变化、性质:

1、变化:

包括和。

物理变化是指的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的变化

 

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是:

化学变化发生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发生的同时却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主要包括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位置等的改变,化学变化常伴随着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放热、发光等现象。

(注意:

现象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例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A.有无颜色变化B.有无新物质生成

C.有无气体生成D.有无发光、放热现象

【例2】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B.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

C.镁条逐渐变短D.放出大量的热

【例3】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观察到的现象,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白酒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

B.鸡蛋清受热后变成块状

C.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

D.面包发霉

【例4】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不同的是()

A.消化食物B.焚烧垃圾C.冰块融化D.西瓜腐烂

【例5】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

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

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

【例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B.电解水制氢气和氧气

C.汽油挥发D.海水通过高分子分离膜制淡水

【例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燃放烟花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C.海水晒烟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例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B.自行车车胎充气过多而炸裂

C.熔化玻璃吹制仪器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①灯泡发光②灯泡能发亮

③蜡烛燃烧④蜡烛能燃烧

⑤铁生锈⑥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1、性质:

是物质自身所具有的特性。

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冰融化成水---物理变化

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物理性质

活性炭吸附有毒气体----

活性炭能吸附有毒气体----

(1)水的熔点: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2)水的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3)水的密度:

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干燥的空气中难生锈----化学性质

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能、会、可以、易、难等字。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区别

指生成别的物质的具体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物质的性质

联系

性质的变化是内因,性质决定了物质能否发生哪些变化,变化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化学性质决定化学变化能否发生

举例

酒精具有可燃性—化学性质

酒精在空气中的燃烧—化学变化

例、下列描述中,是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是物理性质,是化学性质。

(1)铁生锈

(2)水是无色液体(3)矿石粉碎

(4)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5)酒精挥发(6)食物腐败

(7)汽油易挥发(8)在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0C

(9)电灯丝通电发光发热(10)纸张燃烧

4、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这种性质需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①常见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味道、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溶解性、潮解性等。

②常见化学性质:

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金属活动性、易分解、易生锈、稳定性等。

【例9】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B.熔点、沸点

C.还原性、可燃性D.密度、硬度

【例10】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B.可燃性C.延展性D.挥发性

【例11】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A.颜色B.硬度C.可燃性D.熔点

【例12】下列关于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例13】某化工厂发生氯气爆炸事故后,抢险人员在疏散群众的同时,用喷雾水枪对现场喷射稀氢氧化钠溶液,隔日现场已闻不到氯气的气味、看不到氯气的黄绿色了。

下列不属于氯气物理性质的是()

A.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有刺激性气味

C.黄绿色D.通常状况下是气体

【例14】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3H8)。

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气体B.着火点为4500C,易燃

C.沸点为-42.10C,易液化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例15】某同学对金属钠做了如下实验: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同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请根据以上描述,归纳出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要求回答出三条):

(1);

(2) ;

(3)。

【例16】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酒精灯做燃料B.用石墨做电极

C.用天然气做饭D.用秸秆制沼气

【例17】家用的不锈钢(铁的合金汤勺,常在手柄上端加一木柄或塑料柄。

说明铁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A.铁是电的良导体B.铁是热的良导体C.铁在空气中容易生锈D.铁的密度大

【例1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铁和铝制炊具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用酒精作燃料D.用铜做导线

【例22】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

哪些是化学变化?

哪些是物理性质?

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E、木棒受力折断。

【例23】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蜡烛燃烧;蜡烛熔化B.酒精挥发:

酒精燃烧

C.空气液化;液态空气汽化D.铁生锈;铁被腐蚀

【例24】一种固体物质受热后变成气态,则这种变化()

A一定是升华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不可能发生,固态物质要先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

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例25】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例26】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西瓜榨成西瓜汁B.铝块压制成铝箔

C.石蜡熔化成蜡油D.玉米酿制成酒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以及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得到的。

二、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1、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其一般过程是: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

(1)变化前:

物质的名称、颜色、状态和气味等。

(2)变化中:

物质的颜色、状态和气味等现象的改变以及光热、沉淀、气体等现象的产生。

(3)变化后:

新物质的名称、颜色、状态、气味等

三、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不管何种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质地较柔软。

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

3.蜡烛的火焰的特点:

蜡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

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

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

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

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可以看到处于火焰最外层的先变焦,第二层变化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说明

4.在靠近火焰的地方,蜡烛是湿热的,而且很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而距离火焰较远部分蜡烛仍是冰冷的,硬的。

能说明

蜡烛燃烧属于(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蜡烛熔化属于

5.观察一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些物质

(资料: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

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

6、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

(白烟是蜡烛蒸气)

7、蜡烛及其燃烧情况的探究

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

1、点燃前

(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

色,态

颜色

状态

(2)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投入水中

硬度(较小或较大)

于水(溶或不溶),

并水面

硬度

溶解性

密度

2、点燃

(1)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火焰分层,最明亮,层最暗

蜡烛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层,层温度最高,层温度最低

(2)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秒后取出

火柴梗被烧过的部位出现分层现象,最外层最先

层温度最高

(3)用一干燥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倒入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

石灰水

蜡烛燃烧生成了和

3、熄灭蜡烛

(1)将蜡烛熄灭观察

(2)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产生

白烟能引燃蜡烛

蜡烛燃烧时先由转变成态,再变成态,而后燃烧

三、对人体吸入和呼出的空气的探究

资料:

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1.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然后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至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

2.收集两瓶空气

3.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滴入澄清石灰水后,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没有明显的变化,,呼出气体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

4.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插入空气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比插入人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燃烧更旺,且燃烧时间要长

说明。

5.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上会产生极小的水珠说明:

吸入的空气

呼出的气体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

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也能支持燃烧)

水蒸气<水蒸气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

B.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

D.石蜡可燃,燃烧时放热,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2.下列气体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空气

3.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气体中,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一组气体是()

①空气②氧气③人呼出的气体④二氧化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下列实验中(如图),观察不到明显变化的是()

四、走进化学实验室

1、各种常见仪器: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2.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二、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存放在广口瓶中)

2、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仪器:

镊子

步骤:

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取用(一横二送三直立)

仪器:

药匙或纸槽

步骤:

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注:

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

1.液体药品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可用胶头滴管取用

(2)大量液体药品可用倾注法。

(一倒二向三紧挨)

步骤:

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

④倾注完毕后,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⑶一定量的液体可用量筒取用

仪器:

量筒、胶头滴管

步骤:

选、慢注、滴加

量筒的规格:

10mL、25mL、50mL、100mL、250mL、1000mL

量筒的取用原则:

与所取液体的体积相近,如量取40mL液体选用50mL的量筒

量筒度数只能读到最小刻度,不估读:

如10mL的量筒读到0.1mL

量筒不能加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作配制或稀释溶液的容器。

注意事项:

使用量筒时,要做倒

1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

2②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③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2、胶头滴管、滴瓶

(1)用途:

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2)注意事项:

①先排空再吸液 

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沾污染滴管

③保持胶头在上,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④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⑤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不用水冲冼。

【例题】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先仰视读数,读得34mL,倒出一些液体后,俯视读得19mL,则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与15mL的大小关系是?

五、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

(1)用途:

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2)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3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应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

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

⑧用完后,立即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

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2、试管

(1)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c、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试管夹

(1)用途:

夹持试管

(2)注意事项:

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3、烧杯

(1)用途:

用于溶解或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2)注意事项:

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

注:

烧杯不能直接加热

4、玻璃棒:

作用:

引流、搅拌、转移或蘸取液体

注: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隔着石棉网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

不可以加热的仪器:

量筒、集气瓶

四、洗涤仪器

1.使用试管刷

2.洗净

【课后练习】

1.下列关于药品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用试管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

②取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1-2mL

③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l/3

A.①②③④B.②③C.③④D.②③④

2.取用药品进行实验时,正确的做法是()

A.若取用的药品实验后有剩余,应倒回原试剂瓶

B.取用无腐蚀性的固体药品,可以用手直接拿取

C.倾倒液体时,可以快速往试管里倒

D.每取一种药品后,都应该立即盖好试剂瓶塞,标签朝外,放回原处

3.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右图所示,该同学称取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A.23.gB.27.4gC.32.3gD.32.6g

4.准确量取80mL的液体,应选用的仪器是()

A.100mL量筒B.50mL量筒

C.50mL量筒和胶头滴管D.10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5.准确量取7克水,应用()

A.50毫升量筒B.10毫升量筒,滴管

C.托盘天平D.5毫升量筒,滴管

6.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某同学操作如下:

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倒出一部分水后,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这位同学倾倒出的水的体积为

A.8mLB.大于8mLC.小于8mLD.以上都不对

7.某学生的实验报告册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3.5g食盐

B.用100mL量筒量取6.3mL盐酸溶液.

C.用10mL量筒量取5.29mL氢氧化钠溶液

D.用托盘天平称取21.74g食盐

8下列实验操作中存在有不合理操作的是()

 

①倾倒液体②给液体加热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干燥氧气B.测定溶液pHC.量取9.0mL液体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洗过的试管内壁附着的水应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B.振荡试管里的液体,手指拿住试管,用手甩动

C.没有使用完的盐酸应立即倒入原试剂瓶里

D.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一定要将试管口向下倾斜

12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A.用水冲灭B.用嘴吹灭C.用泡沫灭火器扑灭D.用湿布扑盖

13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

B.为了证明一瓶药品是蔗糖还是食盐,可品尝一下其味道

C.实验室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但可丢入垃圾堆中

D.过滤时,漏斗中的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

1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应该接触的是()

A.向试管中加入液体时,试剂瓶口与试管

B.滴加试剂时,滴管与试管内壁

C.加热试管时,试管与试管夹

D.搅拌时,玻璃棒与容器

15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用完酒精灯后应用灯帽盖灭

B.酒精不慎洒在桌上着火了,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C.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都应先预热后再固定加热药品处

D.烧得很热的试管,为避免烫手应立即用冷水冲洗

16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搅拌过滤器内的液体可以加快过滤速度

B.滴管伸入试管可以准确地把液体滴入试管

C.选用量程为50mL的量筒量取8mL液体

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18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出现试管炸裂现象。

某同学寻找出下列原因,其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未擦干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加热完,没有冷却即用冷水冲洗D.加热时试管夹夹得过紧

19下列操作会导致加热时试管炸裂的是()

1试管外壁有水;②用外焰加热;③装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④加热时试管触及灯芯;⑤没有预热;

⑥加热固体时使产生的水流回流到试管底部。

A.①③⑤B.①②⑤⑥C.①②④D.①④⑤⑥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课后记

本节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

□照常完成□提前完成

□延后完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的接受程度:

□完全能接受□部分能接受

□不能接受,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的课堂表现:

□很积极□比较积极□一般

□不积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