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同名43348.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5437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同名4334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同名4334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同名4334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同名4334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同名4334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同名43348.docx

《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同名4334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同名43348.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同名43348.docx

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同名43348

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同名43348)

教育观:

教育观:

即人们对教育的根本性的看法和态度;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素质教育: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体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三、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四、素质教育的要求:

(1)德育为先

(2)能力为重(3)全面发展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促进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着眼于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五、(幼儿)素质教育的特点:

1、基础性:

基本素质(人之为人的素质底线)

2、发展性:

原有基础上发展

3、自主性:

主体性(三个“自我”:

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4、全体性:

全民族、全体适龄儿童(教育公平)

5、全面性: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6、未来性:

面向未来(前瞻性)

六、幼儿素质教育的内容:

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

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

身体及心理素质的教育;

审美素质教育

七、幼儿素质教育的策略:

1、从小事抓起,培养幼儿积极成功的心理情绪

2、以导为主,以教为辅

3、贯彻素质教育,提高幼儿综合能力

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

强化幼儿习惯的养成

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

八、幼儿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以“完整儿童”为培养目标2、加强教育改革

3、改革课程设置4、实现家园共育、发挥社区作用

5、提高园长和幼儿园教师的素质6、实现家园共育、发挥社区作用

儿童观:

儿童观是幼儿教师实施幼儿教育的思想基础,直接决定着幼儿教育活动的质量。

儿童的本质是人,这是构建科学儿童观的基本点。

一、科学的儿童观:

1.儿童是人

2.儿童是发展中的人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儿童和成人具有平等的地位和相同的价值;

儿童作为权利主体拥有权利:

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

儿童作为权利主体的特殊性

4.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

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现代儿童观坚持育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育人为本是核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终极目的。

即以幼儿的发展为核心,承认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幼儿都有潜力、幼儿是完整的个体,充分尊重、关心、理解每个幼儿,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教育和引导他们学习、生活,帮助他们健康成才,从而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育人为本”的内涵:

1、幼儿是身心发展迅速的人

2、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幼儿是受教育的对象,但幼儿在受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对教师的完全盲从,而是具有在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是一个幼儿主动建构的过程,其学习的方式更多的是依靠“做中学”。

3、幼儿是独特的、富有个性的生命精灵

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固然是基本的,但更重要的是使每个人都富有特点地个性地发展。

个人的本质意义是体现在他的与众不同的个别性之中的。

4、幼儿是一个完整的人(全面发展)

幼儿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人;

不仅具备智慧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

(二)“育人为本”的涵义:

爱幼儿,尊重幼儿,相信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发展潜力,维护每一个幼儿的人格和权利。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教育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1、以“幼儿发展为本”,提高身体素质;

2、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智力发展;

3、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三)“育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

1、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

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的发展,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只强调某方面的发展,忽视人的整体和谐发展。

在教育实践中要杜绝只重智力而忽视德育、体育的片面做法。

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特点。

2、公平公正地看待幼儿

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

这就要求老师做到:

自觉学习;

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

一视同仁地爱每个幼儿;

实事求是,赏罚分明(赏罚本身往往是次要的,幼儿在意的主要是赏罚所体现出的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惩罚”和“体罚”的问题关键在于处罚的程度和性质);

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3、尊重热爱幼儿

尊重幼儿的人格,如幼儿的个性、爱好、隐私,给幼儿自由,尊重他们的选择;关心幼儿,热爱幼儿,但要爱而不溺。

4、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教师从幼儿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育教学,使每个幼儿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好的发展。

深入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根据幼儿的个人特点和年龄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寓“育人为本”于丰富多彩的保教活动中(活动是树立和落实“育人为本”的儿童观的有效载体)

5、树立全心全意为幼儿服务的意识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强调教育以服务幼儿为前提,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服务。

主要有四个方面:

服务于幼儿的身心,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

服务于幼儿的学习;

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服务于幼儿的终身发展,使教育成为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增强幼儿面对未来的适应能力

6、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

幼儿的人格和教师的人格是平等的。

教师不能盲目以成人自居,无视幼儿的人格、不容许幼儿有丝毫挑战的心理,随意批评、侮辱、惩罚幼儿。

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人格,建立一种平等的师幼关系。

良好的师幼关系的意义:

1、有助于幼儿获得关爱;2、有助于幼儿获得安全感;

3、有助于幼儿之间建立同伴关系;4、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良好的师幼关系的基本特征:

1、互动性;2、民主性;3、分享性

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障碍:

1、缺乏科学的教师角色定位;2、幼儿的人格未受到尊重;

3、忽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建构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

1、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2、科学定位教师的角色;

3、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4、提高教师素养,实现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

教师观:

幼儿教师是专业人员,幼儿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

幼儿教师是教育者、支持者、引导者,幼儿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一、幼儿教师的角色

(充任保姆——担任教师——角色多元化)

现代幼儿教师的角色观(老师、伙伴、妈妈):

1.教育者

(1)是幼儿物质环境的提供者和组织者

(2)是幼儿的细心观察者和记录员

(3)是幼儿的榜样和示范者

(4)是幼儿学习的指导者

(5)是问题的设计者和探索者

(6)是教室文化和课堂气氛的营造者

(7)是公共关系的调节人

2.玩伴和知心朋友

3.幼儿的第二任母亲

4.研究者和理论建构者:

行动研究、侧重教研、围绕实践

二、职业责任与价值

1、幼儿生活的照顾者;2、班级管理者;

3、学习活动的引导者;4、园本课程开发者

三、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定义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成为合格的教师专业人员的过程。

(1)内涵:

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

三大特征:

有意识的、持续的、系统的

(2)五个阶段(德赖弗斯职业专长发展五阶段理论):

适应与过渡时期;分化与定型时期;突破与退守时期;成熟与维持时期;创造与智慧时期

(二)内容:

1、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2、教师的专业技能

3、教师的专业情意:

专业理想;

专业情操;

专业个性倾向;

专业自我

(三)要求:

(1)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

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学生成才是教师之福

(2)拓展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提高专业能力

(能力:

教学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

1.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

2.组织能力;3.向幼儿进行教育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是指课堂教学和反思能力;教学改革、教学研究

1、规划引领,正确发展思路;2、制度激励,强化发展动力

3、评价导向,促进自主发展;4、终身学习,保持发展的活力

(四)策略:

1、教研结合;2、协调合作;3、经验反思

(五)自身专业发展:

(1)培育学习能力,做学习型教师;

(2)培养反思能力,做反思型教师

(3)培育创新精神,做创新型教师;(4)培养合作能力,做伙伴型教师;

(5)培育科研能力,做研究型教师。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三对关系:

师幼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

师生关系:

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

师生关系的类型:

高压型:

这种关系中教师受师道尊严思想支配,过分突出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地位,以高压手段对待学生,师生关系如同猫鼠关系。

放任型:

这种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在学业上、思想上、道德上缺乏应有的要求,采取一种听其自然的放任态度。

师生关系呈现出“宽松”“随和”的特点,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缺乏真正的威信,造成学生在思想、学业上不求上进,对自己缺乏严格要求。

民主型:

这种关系中个,师生以人际交往为基础,以学生主动发展、终身发展为目的而建立起的以民主、平等、对话与合作为特征的师生共同完善其人格的和谐关系。

 

教师职业道德: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勤恳敬业,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3、关爱尊重幼儿——师德的灵魂

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幼儿。

保护幼儿安全,关心幼儿健康,维护幼儿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幼儿良好品行,激发幼儿创新精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知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终身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②幼儿园教育发展的需要;

③传播终身学习观念

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思想行为规范;

教学行为规范;

人际行为规范

二、教师需处理的几大关系:

1、师生关系:

师生平等;

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宽容学生的缺点;

慎用惩戒;

拒绝体罚

2、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建立平等关系;

良好的沟通习惯

换位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