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实验大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5080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77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力学实验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力学实验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力学实验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力学实验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力学实验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力学实验大全.docx

《力学实验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学实验大全.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力学实验大全.docx

力学实验大全

1、胡克定律——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学生实验)

实验仪器:

弹簧(不同的多根)、直尺、钩码(一盒)、细绳、定滑轮

实验目的:

探索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定量关系,并学习所用的科学方法。

实验原理:

弹簧受到拉力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外力大小相等。

这样弹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定外力而得出(可以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弹簧的伸长可用直尺测出。

多测几组数据,用列表或作图的方法探索出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定量关系。

学生操作:

(1)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

(2)将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用细绳连接,细绳跨过定滑轮后,下面挂上钩码,待弹簧平衡后,记录下弹簧的长度及钩码的重量。

改变钩码的质量,再读出几组数据。

 

1

2

3

4

5

6

7

弹簧原长l0(cm)

 

钩码重量F(N)

 

 

 

 

 

 

 

弹簧现长l(cm)

 

 

 

 

 

 

 

弹簧伸长量x(cm)

 

 

 

 

 

 

 

(3)根据测量数据画出F-x图像。

实验结论: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1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学生实验)

实验仪器:

方木板、白纸、橡皮筋、细绳套2根、平板测力计2只、刻度尺、量角器、铅笔、图钉3-5个

实验目的:

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原理:

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共点作用效果都是把橡皮筋拉伸到某点,所以F为F1和F2的合力。

做出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做出F1和F2的合力Fˊ的图示,比较Fˊ和F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学生操作:

(1)白纸用图钉固定在方木板上;橡皮筋一端用图钉固定在白纸上,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套。

(2)用两只测力计沿不同方向拉细绳套,记下橡皮筋伸长到的位置O,两只测力计的方向及读数F1、F2,做出两个力的图示,以两个力为临边做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即为理论上的合力Fˊ,量出它的大小。

(3)只用一只测力计钩住细绳套,将橡皮筋拉到O,记下测力计方向及读数F,做出它的图示。

(4)比较Fˊ与F的大小与方向。

(5)改变两个力F1、F2的大小和夹角,重复实验两次。

实验结论: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证明了平行四边形定则成立。

注意事项:

(1)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

将两只弹簧测力计钩好后对拉,若两只弹簧测力计在拉的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不同,应另换,直到相同为止;使用时弹簧测力计与板面平行。

(2)在满足合力不超过弹簧测力计量程及橡皮筋形变不超过弹性限度的条件下,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以减小误差。

(3)画力的图示时,应选定恰当的标度,尽量使图画得大一些,但也不要太大而画出纸外;要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图。

(4)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筋拉长后的节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

(5)由作图法得到的F和实验测量得到的Fˊ不可能完全符合,但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是F和Fˊ符合即可。

误差分析:

(1)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弹簧秤本身的误差、读数误差、作图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要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两个力的对边一定要平行;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θ越大,用平行四边形作图得出的合力Fˊ的误差ΔF也越大,所以实验中不要把θ取得太大。

1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实验仪器:

方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测力计3个(J2104型)、细线、直尺和三角板、小铁环(直径为5毫米的螺母即可)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决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等问题的方法,从而加深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认识。

教师操作:

(1)将方木板平放在桌上,用图钉将白纸钉在板上。

三条细线将三个测力计的挂钩系在小铁环上。

(2)将小铁环放在方木板上,固定一个测力计,沿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另外两个测力计。

平衡后,读出测力计上拉力的大小F1、F2、F3,并在纸上按一定的标度,用有向线段画出三个力F1、F2、F3。

把这三个有向线段廷长,其延长线交于一点,说明这三个力是共点力。

(3)去掉测力计和小铁环。

沿力的作用线方向移动三个有向线段,使其始端交于一点O,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F1和F2的合力F12。

比较F12和F3,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即它们的合力为零。

由此可以得出F1、F2、F3的合力为零是物体平衡的条件,如果有更多的测力计,可以用细线将几个测力计与小铁环相连,照步骤2、3那样,画出这些作用在小铁环上的力F1、F2、F3、F4……,它们仍是共点力,其合力仍为零,从而得出多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也是合力等于零。

注意事项:

(1)实验中所说的共点力是在同一平面内的,所以实验时应使各个力都与木板平行,且与木板的距离相等。

(2)实验中方木板应处于水平位置,避免重力的影响,否则实验的误差会增大。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匀速运动

1、时间与时刻

实验仪器:

作息时间表、停表、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停表(秒表):

(1)构造

①外壳按钮——使指针启动、停止和回零。

②表盘刻度——如图所示,长针是秒针指示大圆周的刻度,其最小分度一般是0.1s,秒针转一圈是30s;短针是分针,只是小圆圈的刻度,其最小分度值常见为0.5min。

(2)使用方法首先要上好发条,它上端的按钮用来开启和止动秒表。

(3)读数方法所测时间超过0.5min时,0.5min的整数倍部分由分针读出,不足0.5min的部分由秒针读出,总时间为两针示数之和。

(4)注意事项

①检查秒表零点是否准确。

如不准,应记下其读数,并对读数作修正。

②实验中切勿碰摔秒表,以免震坏。

③实验完毕,应让秒表继续走动,使发条完全放松。

④对秒表读数时一般不估读,因为机械表采用的齿轮传动,指针不可能停在两小格之间,所以不能估读出比最小刻度更短的时间。

电磁打点计时器:

(1)调节和固定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时应先固定。

它的底座上有两条凹槽,可用台夹将它固定在实验桌的边沿或斜面的一端,注意使纸带的中心线位于物体的运动方向上或与斜面另一端的定滑轮凹糟的方向一致。

如果单独使用打点计时器,也可用台夹将它固定在铁支架的支杆上。

把打点计时器接入50赫6伏的正弦交流电源(J1202型或J1202-1型学生电源,打点计时器在4~6伏范围内能正常工作),让打点计时器开始工作,观察振动片的振动是否均匀。

如果振动不均匀,可调节振动片的调节螺母,直到打点均匀有力,声音清晰、不拖尾巴。

表示打点计时器已能正常工作。

然后关闭电源。

给打点计时器装上复写纸片,移动复写纸的转轴,使复写纸压入压纸框架下。

从纸带限位孔穿入纸带,经复写纸下从另一限位孔穿出。

接上电源,使打点针工作,调节打点针的高低,以刚好能在纸上打出点为准,尽量减少打点针与打点纸带的接触时间。

(2)构造和原理

J0203型电磁打点计时器为磁电式结构,其构造如图。

当线圈通以50赫的交流电时,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使振动片(由弹簧钢制成)磁化,振动片的一端位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中。

由于振动片的磁极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在永久磁铁的磁场作用下,振动片将上下振动,其振动周期与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周期一致,即为0.02秒。

图为半个周期时的情况。

振动片的一端装有打点针,当纸带从针尖下通过时。

便打上一系列点,相邻点之间对应的时间为0.02秒。

5个间距对应的时间为0.10秒。

(3)频率检查

打点计时器的计时精度主要由振动片的振动频率所决定。

由于振动、碰撞等原因可能使打点频率偏离正常范围(包括出现频率偏移和频率不稳等现象),影响它的正常工作。

实验前可检查其频率是否正常。

这里介绍用示波器检查打点频率的方法。

将打点计时器的线圈接入6伏交流电源,振动片接示波器的“y输入”(不能使用旋松

紧固螺钉或夹在振动片上的方法连结,可用导线绕在振动片的固定螺钉上,避免影响振动频率),限位板接示波器的“接地”端,如图。

当打点针与限位板不接触时,示波器y输入上就有一个感应交流电压的正弦信号输入;当打点针与限位板接触时,y输入电压为零,因此在正弦波上留下一个缺口。

若打点器的振动频率稳定,打点针与限位板碰击的时机相同,则正弦波上的缺口位置始终一致;若打点器的振动不稳定,打点针与限位板碰击时机不等,各次缺口出现的位置不同,由于视觉暂留的作用,正弦波看来就会有两个缺口,这时打点纸带上会出现重复性的“双点”。

仔细调节振动片的固定螺钉,直到示波器显示的正弦波只出现一个缺口,打点器的振动频率就核准好了。

(4)造成打点计时器频率不稳或出现“双点”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①当振动片的固有频率与电源频率(50赫)相一致时,振动片便产生与电源频率同步的振动,即发生共振,此时打点周期与电源周期一致。

若振动片的固有频率偏离工作电源频率,就会出现打点周期不稳的情形。

振动片的固有周期主要由它的长度决定。

所以可通过调节振动片的长度来调整它的固有周期。

松开振动片的固定螺钉,逐步改变振动片的长度,并观察振动片的振幅,当振幅最大时,表明振动片的固有频率与电源频率一致。

②振动片在线圈框架中的位置及在磁铁之间的位置都必须位于正中间,否则会出现打点周期不稳的现象。

如发现振动片周期不稳,可松开振动片的紧固螺钉,改变垫片的厚度,使振动片位于正中间。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的外形如图所示,它可以代替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也可以与简易电火花描迹仪配套使用。

使用时电源插头直接插在交流220伏插座内,将裁成圆片(直径约38毫米)的墨粉纸盘的中心孔套在纸盘轴上,将剪切整齐的两条普通有光白纸带(20×700mm2)从弹性卡和纸盘轴之间的限位槽中穿过,并且要让墨粉纸盘夹在两条纸带之间,这样当两条纸带运动时,也能带动墨粉纸盘运动,当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放电火花不至于始终在墨粉纸盘的同一位置而影响到点迹的清晰度。

也可以用上述尺寸的白纸带和墨粉纸带(位于下面)做实验,例如在简易电火花描迹仪的导轨上就是这样放置的。

还可以用两条白纸带夹着一条墨粉纸带做实验;用电火花计时器做测量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实验就是这样做的。

墨粉纸可以使用比较长的时间,一条白纸带也可以使用4次,从而降低了实验成本。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中运动阻力极小(这种极小阻力来自于纸带运动的本身,而不是打点产生的),因而系统误差小,记时精度与交流电源频率的稳定程度一致(脉冲周期漂移不大于50微秒,这一方面也远优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同时它的操作简易,学生使用安全可靠(脉冲放电电流平均值不大于500微安)。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学生实验)

实验仪器:

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220V,电磁打点计时器—4~6V)、纸带、小车、轨道、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

实验目的:

(1)掌握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2)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纸带处理:

(1)“位移差”法判断运动情况,设相邻点之间的位移分别为s1、s2、s3……

(A)若s2-s1=s3-s2=……=sn-sn-1=0,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若s2-s1=s3-s2=……=sn-sn-1=Δs≠0,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逐差法”求加速度

a1=,a2=,a3=,

然后取平均值,即a=。

(3)“平均速度法”求速度

vn=。

(4)“图像法”求加速度

由vn=,求出无数个点的速度,画出v-t图像,直线的斜率即加速度。

学生操作:

(1)把附有滑轮的轨道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轨道没有滑轮一端,连接好电路;再把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若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用两个纸带分别从上下两边穿过墨粉纸盘)。

(2)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3)从三条纸袋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并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即T=0.02×5=0.1s,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记作0,第六点作为计数点1,依次标出计数点2、3、4、5、6。

两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用刻度尺测出分别记作s1、s2……s6。

(4)求出a的平均值,它就是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注意事项:

(1)要在钩码落地处放置软垫,防止撞坏钩码。

(2)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cm的纸带上清楚的取出7-8个计数点为宜。

(3)纸带运动时不要让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摩擦。

(4)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尽可能的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量出到记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

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1、阻力很小时不同物体同时下落

实验仪器:

旋片式真空抽气泵(XZ)、牛顿管

教师演示:

用抽气泵把牛顿管内空气抽出不同程度,观察铝片与羽毛的下落快慢。

实验结论:

空气阻力很小时(接近于真空),铝片与羽毛同时下落。

2、测重力加速度

(1)

实验仪器:

铁架台、铁质小球(直径2-2.5厘米)、数字计时器(J0201-CC)、光电门2个、米尺、学生电源、电磁铁

教师操作:

(1)按图将光电门A、B和电磁铁安装在铁架台上,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一条竖直线内。

当电磁铁断电释放小球后,小球能顺利通过两个光电门

(2)将数字计时器通电并调整光电门,当光电门A光路被瞬间切断时,即开始计时;当光电门B的光路被瞬间切断时,则停止计时。

再接通电磁铁电源吸住小球,开始实验。

切断电磁铁电源,小球落下。

此时计时器显示的时间即为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通过两光电门A、B的时间Δt,实验连续做三次,然后取平均值。

(3)用米尺测出从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到两个光电门中心的距离h1、h2,由公式h1=gt12和h2=gt22,

得Δt=t2-t1=-=(-)

Δt2=(-)2,g=

由此就可算出所测的重力加速度。

注意事项:

(1)用电磁铁释放小球的缺点是,当切断电流后,电磁铁

的磁性消失需要一时间,铁球与电磁铁铁心可能有一些剩磁,都会使下落时间较实际值大,引起误差。

因此,上面介绍的方法是测定小球通过两光电门之间距离所用的时间。

避免了测定小球开始下落的时刻,这样就消除了上述误差。

(2)测量小球从开始下落的位置到两个光电门中心的距离h1、h2,应该是从小球下部球表面到两个光电门中心的距离。

而不是小球中心到光电门中心的距离,因为光电门在小球下表面隔断光线时就立即开始计时。

为了提高精度,光电门的光束应该调得较细,并适当增大两光电门A、B间的距离,使时间测量的相对误差减小。

3、测重力加速度

(2)

实验仪器:

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J0203型)、米尺、重锤、夹子、学生电源

教师操作:

(1)将铁架台放于水平桌的边沿,打点计时器固定于支架的下端并位于竖直平面内。

支架底座上放一重物以保持支架的稳定。

打点纸带上端穿过计时器的限位孔,并用夹子固定起来,下端通过夹子悬挂一重锤。

(2)接上电源,闭合开关。

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上面的夹子让重锤带着纸带自由下落。

这时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了一系列点。

重复实验,可得几条打点纸带。

(3)在纸带上选取5-6个点,分别求出打点计时器在打这几个点时,重锤下落的速度及对应的时刻,把乘出的结果在坐标纸上以t为横坐标,以v为纵坐标,画出各点。

再根据这些点画直线,直线的斜率即为利用该纸带测出的重力加速度的值。

然后利用另外几条纸带分别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后求出这些重力加速度值的平均值,即为该地区的重力加速度值。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1、惯性

(1)

实验仪器:

气垫导轨(J2125)、小型气源(J2126)、水平尺、滑块、挡光片

教师操作:

气垫导轨保持水平;用手轻推滑块,手离开

滑块后,合外力为零,滑块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2)

实验仪器:

木块、小车

教师操作:

突然使小车向前运动,小车上的木块向后倒。

3、惯性(3)——判断生蛋和熟蛋

实验仪器:

生鸡蛋、熟鸡蛋、细绳2根

学生游戏:

不敲碎蛋壳来判别一个蛋的生熟,你该怎么办呢?

这儿问题的关键就在生蛋和熟蛋的旋转情形不一样。

这一点就可以用来解决我们的问题。

把要判别的蛋放到一只平底盘上,用两只手指使它旋转。

这个蛋如果是煮熟的(特别是煮得很“老”的),那么它旋转起来就会比生蛋快得多,而且转得时间久。

生蛋呢,却甚至转动不起来。

而煮得“老”的熟蛋,旋转起来快得使你只看到一片白影,它甚至能够自动在它尖的一端上竖立起来。

                          

这两个现象的原因是,熟透的蛋已经变成一个实心的整体,生蛋却因为它内部液态的蛋黄、蛋白,不能够立刻旋转起来,它的惯性作用就阻碍了蛋壳的旋转;蛋白和蛋黄在这里是起着“刹车”的作用。

生蛋和熟蛋在旋转停止的时候情形也不一样。

一个旋转着的熟蛋,只要你用手一捏,就会立刻停止下来,但是生蛋虽然在你手碰到的时候停止了,如果你立刻把手放开,它还要继续略略转动。

这仍然是方才说的那个惯性作用在作怪,蛋壳虽然给阻止了,内部的蛋黄、蛋白却仍旧在继续旋转;至于熟蛋,它里面的蛋黄、蛋白是跟外面的蛋壳同时停止的。

                     

这类实验,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来进行。

把生蛋和熟蛋各用橡皮圈沿它的“子午线”箍紧,各挂在一条同样的线上。

把这两条线各扭转相同的次数以后,一同放开,你立刻就会看到生蛋跟熟蛋的分别:

熟蛋在转回到它的原来位置以后,就因为惯性作用向反方向扭转过去,然后又退转回来──这样扭转几次,每次的转数逐渐减少。

但是生蛋却只来回扭转三四次,熟蛋没有停止它就早停下来了:

这是因为生蛋的蛋白、蛋黄妨碍了它的旋转运动的缘故。

4、弹力的相互性

实验仪器:

气垫导轨(J2125)、小型气源(J2126)、水平尺、弹簧圈2只、滑块2只

教师操作:

气垫导轨保持水平;两只滑块相向运动,碰撞瞬间观察两只弹簧圈变化。

5、摩擦力的相互作用

实验仪器:

三合板、遥控玩具电动小车、玻璃棒

教师操作:

在桌面上并排放上一些圆杆,可用静电中的玻璃棒.在棒上铺一块三合板,板上放一辆遥控电动玩具小车.用遥控器控制小车向前运动时,板向后运动;当车向后运动时板向前运动。

6、静电力的相互作用

实验仪器:

轻小球2个、毛皮、橡胶棒、丝绸、玻璃棒、细线2根

教师操作:

用细线拴两个小球,当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时,相互推斥而远离;当带异种电荷时,相互吸引而靠近。

7、磁场力的相互作用

实验仪器:

小车2个、条形磁铁2个

教师操作:

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当磁铁的同名磁极靠近时,放开小车,两车被推开;当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辆小车被吸拢。

8、拉力的相互作用

实验仪器:

小车(2个)、绳子

学生体验:

把两辆能站人的小车放在地面上,小车上各站一个学生,每个学生拿着绳子的一端。

当一个学生用力拉绳时,两辆小车同时向中间移动。

实验结论:

①相互性:

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对两个力来说是互换的,分别把这两个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②同时性:

作用力消失,反作用力立即消失。

没有作用就没有反作用。

③同一性: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是相同的。

这一点从几个实验中可以看出,当作用力是弹力时,反作用力也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是摩擦力等等。

④方向:

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方向是相反的,在一条直线上。

9、相互作用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仪器:

弹簧秤

教师操作:

用两个弹簧秤对拉,观察两个弹簧秤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数量关系。

实验结论:

⑤大小: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牛顿第二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

(1)

实验仪器:

两辆质量相同的小车、两个光滑的轨道(一端带有定滑轮)、砝码(一盒)、细绳、夹子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教师操作:

两辆质量相同的小车,放在光滑的轨道上,小车的前端各系上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里放有数量不等的砝码,使两辆小车在不同的拉力下做匀加速运动。

(2)对本次实验中说明的两个问题

a:

砝码跟小车相比质量较小,细绳对小车的拉力近似地等于砝码所受的重力。

b:

用一只夹子夹住两根细绳,以同时控制两辆小车。

(3)实验的做法:

a:

在两砝码盘中放不同数量的砝码,以使两小车所受的拉力不同。

b:

打开夹子,让两辆小车同时从静止开始运动,一段时间后关上夹子,让它们同时停下来。

(4)观察两辆车在相等的时间里,所发生的位移的大小。

实验现象:

所受拉力大的那辆小车,位移大。

实验结论:

小车的位移与它们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对质量相同的物体,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

教师操作:

使两辆小车所受拉力相同,而在一辆小车上加放砝码,以增大质量,研究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现象:

在相同的时间里,质量小的那辆小车的位移大;在相同的力作用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2、牛顿第二定律

(2)

实验仪器:

数字计时器(J0201-CC)、气垫导轨(J2125)、小型气源(J2126)、水平尺、天平、砝码、砝码盘(5g以下)、滑块(200g以上)、

挡光片、滑块配重、细线

天平:

(1)构造和原理

天平是一种等臂杠杆装置,中学常用的是物理天平,其构造如图。

天平工作原理——平衡时,m物·gL1=m码·gL2,因为L1=L2,所以m物=m码。

(2)规格

①最大载荷:

即天平允许称量的最大质量。

②分度值:

即游码在横梁上移动一个最小分格所代表的砝码质量。

③感量:

是指指针从标尺上的平衡位置偏离一个最小分格时,天平两盘上的质量差,其单位是“g/格”。

④灵敏度:

即感量的倒数,单位“格/g”。

天平指针上重锤的位置越高,天平衡量的重心位置就越高,天平的灵敏度也就越高。

(3)使用方法

①先调天平水平,看底座水准仪气泡是否在中央。

②调横梁水平,把游码D移到衡量刻度的“0”处,把秤盘钓吊挂在两端刀口上,启动天平,,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如不平衡,先将天平止动,调节配重螺母E和E′,再启动天平。

如此反复操作,直至天平平衡。

③称量——左盘放物,右盘放砝码。

当需要调节的砝码质量小于1g时,用移动游码的位置代替。

④每次称量完毕,应将天平止动。

全部称量完毕后,将秤盘摘离刀口,置于刀口内侧。

(4)操作规则

①为了避免刀口受冲击而损坏,一切操作都应在天平止动的状态下进行。

不使用天平时也应将天平止动。

只是在判断天平是否平衡时才将天平启动。

天平一经启动,就不能再去碰它。

②天平的负载量不可超过其最大载荷。

③砝码不得用手拿取,只能用镊子取放。

从秤盘上取下砝码后应立即放回砝码盒中。

④称量时应掌握加减砝码的方法——先加大砝码,后加小砝码,在移动游码。

退下来的砝码不要重复选用。

⑤天平各部分以及砝码都要防锈防蚀。

高温物体、液体及带腐蚀性的化学药品不得直接放入秤盘内称量。

⑥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和游码尺上的示数之和。

根据游标上最小分度应估读到克的百分位。

实验原理:

利用气垫导轨做实验来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